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生产用可调节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6660发布日期:2019-09-12 08:5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生产用可调节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生产用可调节式固定装置,属于固定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陶瓷内衬复合钢管制备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1)离心铝热法,依靠铝热反应生成熔融还原金属液与Al2O3,并在离心力或重力的条件下,使反应物分离,比重轻的Al2O3涂覆于管材内壁,而还原金属过渡于基体与陶瓷之间;2)烧结法,烧结陶瓷内衬复合钢管,是预先将陶瓷内衬采用离心浇注成型、或重力浇注成型,或挤压成型等,然后高温烧结,最后将陶瓷内衬镶嵌在钢管内壁,并用高温胶剂填充界面间隙;

现有钢管固定装置多以螺栓固定,由于需要从钢管外壁多个角度固定钢管,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现有固定装置都是闭环式不易钢管的拿取,且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复合管的长度范围越来越大,一般的固定装置由于不能移动,所以只能固定一定长度的钢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生产用可调节式固定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钢管固定装置多以螺栓固定,由于需要从钢管外壁多个角度固定钢管,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现有固定装置都是闭环式不易钢管的拿取,且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复合管的长度范围越来越大,一般的固定装置由于不能移动,所以只能固定一定长度的钢管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生产用可调节式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竖支撑、第二竖支撑、第一气缸、第一固定块、加强筋、螺栓、螺母、铰链、轴套、转轴、电动液压杆、通孔、第二气缸、第二固定块、横支撑和底座,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且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定位孔之间活动连接有定位销;

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支撑和所述第二竖支撑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支撑和所述第二竖支撑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竖支撑和所述第二竖支撑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支撑的一端通过所述螺栓、所述螺母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支撑的另一端,所述横支撑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铰链铰接第二竖支撑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竖支撑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所述横支撑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相对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两端,所述横支撑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横支撑上表面安装有所述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延伸出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电连分别接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电动液压杆和所述第二气缸。

进一步而言,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两侧开设的定位槽呈阵列布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铰链为直臂铰链。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竖支撑的形状为“L”型。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呈弧形。

进一步而言,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方,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相对的一面向内凹陷呈弧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弧形表面上和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弧形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器的型号FX1S-10MR-001。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工作台、定位槽、定位孔、定位销和固定机构,使得固定机构可在工作台上调动位置,从而实现该本实用新型整体满足固定较大长度范围的钢管;通过设有第一竖支撑、第二竖支撑、螺栓、螺母、铰链、轴套、转轴、电动液压杆,使得横支撑可围绕铰链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方便钢管放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便于装夹;通过设有控制器、第一气缸、第一固定块、第二气缸和第二固定块,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通过控制器调节,实现电动固定钢管,且可以快速固定不同管径的钢管,从而减少操作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视图。

图中标号:1、固定机构;2、工作台;3、定位槽;4、定位孔;5、定位销;6、控制器;101、第一竖支撑;102、第二竖支撑;103、第一气缸;104、第一固定块;105、加强筋;106、螺栓;107、螺母;108、铰链;109、轴套;1010、转轴;1011、电动液压杆;1012、通孔;1013、第二气缸;1014、第二固定块;1015、横支撑;1016、底座;1017、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生产用可调节式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2和固定机构1,固定机构1包括第一竖支撑101、第二竖支撑102、第一气缸103、第一固定块104、加强筋105、螺栓106、螺母107、铰链108、轴套109、转轴1010、电动液压杆1011、通孔1012、第二气缸1013、第二固定块1014、横支撑1015和底座1016,工作台2上表面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机构1,工作台2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3,底座1016上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4,且所述定位槽3和所述定位孔4之间活动连接有定位销5,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槽3与定位孔4和定位销5相配合,使得固定机构1可在工作台2上调动位置;

底座1016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竖支撑101和第二竖支撑102的一端,第一竖支撑101和第二竖支撑10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103,第一气缸103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4,第一竖支撑101和第二竖支撑10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05,加强筋105的底部与底座1016上表面固定连接,横支撑1015的一端通过螺栓106、螺母107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竖支撑101的另一端,横支撑1015的另一端通过铰链108铰接第二竖支撑102的另一端,第二竖支撑102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套109,轴套109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010,横支撑1015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套109,轴套109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010,两个转轴1010相对的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电动液压杆1011的两端,使得横支撑1015可围绕铰链10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方便钢管放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便于装夹,横支撑1015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012,横支撑1015上表面安装有第二气缸1013,且第二气缸1013的活塞杆延伸出通孔1012并与第二固定块10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工作台2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6,控制器6分别电连接第一气缸103、电动液压杆1011和第二气缸1013,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通过控制器6调节,实现电动固定钢管,且可以快速固定不同管径的钢管,从而减少操作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工作台2上表面两侧开设的定位槽3呈阵列布置,加强筋105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加固第一竖支撑101和第二竖支撑102,铰链108为直臂铰链,使得横支撑1015可围绕铰链10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第一竖支撑101的形状为“L”型,便于横支撑1015可拆卸连接在第一竖支撑101的另一端,第二固定块1014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呈弧形,两个第一固定块104对称设置在第二固定块1014的下方,且两个第一固定块104相对的一面向内凹陷呈弧形,便于装夹钢管,第二固定块1014的弧形表面上和第一固定块104的弧形表面上均设置有防滑垫1017,使得钢管被固定的更牢靠,控制器6的型号FX1S-10MR-001。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接通电源,使控制器6控制第一气缸103、电动液压杆1011和第二气缸1013运行,根据钢管的长度,通过不同位置的定位槽3与定位孔4和定位销5相配合,使得固定机构1可在工作台2上调动位置,拆卸螺栓106、螺母107,使得横支撑1015通过电动液压杆1011推动围绕铰链108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方便钢管放入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便于装夹,控制器6控制两个第一气缸103带动第一固定块104相向运动,托起钢管,控制器6控制第二气缸1013带动第二固定块1014向下运动,从而固定住钢管。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