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3497发布日期:2019-11-15 22:4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设计的多样化,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具有手机的前后盖板颜色、图案氧化的要求,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喷涂油墨、银层、抛光、印刷图案等处理。然而现有夹具中,为了避免盖板在转送、抛光或喷涂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位移,一般都需要将盖板与夹具牢固固定,再处理完毕后再将盖板下挂。但是现有的固定结构在下挂过程中,需要将原有固定结构解开或拆开,效率较低,且在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盖板表面刮伤,甚至出现裂纹。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新的盖板处理的夹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盖板夹具下挂盖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夹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夹具,用于夹持待处理盖板,所述夹具包括定位底座、软胶套及拆件凸包,所述定位底座包括主体,所述软胶套及所述拆件凸包设于所述主体承载待处理盖板的一面,其中,所述软胶套包覆待处理盖板的边缘,在所述主体上开设贯穿主体且使所述拆件凸包外露的拆件位,所述拆件凸包与所述拆件位相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拆件位位于所述拆件凸包在所述主体之上的正投影区域之内,所述拆件位使所述拆件凸包外露。

优选地,所述拆件凸包为平面型弹性薄膜或凸型弹性薄膜。

优选地,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软胶套、所述拆件凸包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软胶套包括一包覆所述待处理盖板边缘处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承载段、凹陷段及凸起段;当所述待处理盖板放置在所述承载段之上时,所述待处理盖板在其短边方向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凸起段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1为0mm-2mm;所述待处理盖板在其短边方向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凹陷段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2为0-1mm。

优选地,当所述待处理盖板放置在所述承载段之上时,所述待处理盖板朝向所述定位底座的一面与所述定位底座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之间最小距离l6为0.05mm-1.8mm。

优选地,所述夹具还包括设置在待处理盖板待处理一面的定位上盖,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定位上盖之间通过架设在所述定位上盖之上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上盖包括朝向所述待处理盖板的下端面及与所述下端面相接的四个倾斜面,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倾斜面之间的夹角α为5°-85°。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两端,其两端分别设有固定件,所述支架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的定位销;在所述定位上盖远离所述定位底座的一面上设有多个与定位销匹配的定位孔,在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相接的侧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件相匹配的固定孔;当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定位上盖固定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龙门架,当所述支架将所述定位上盖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之上时,所述龙门架朝向所述定位底座的一面与所述定位上盖远离所述待处理盖板的一面之间的距离为0.5cm-4cm。

优选地,所述待处理盖板包括至少一通孔,所述夹具还包括放置在所述通孔处的硅胶塞,所述硅胶塞包括叠加设置的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且所述第一平台设于所述通孔与所述主体承载待处理盖板的一面之间;所述第二平台穿过所述通孔或所述第二平台设于所述通孔之上且覆盖所述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用于夹持待处理盖板的夹具,其所述夹具包括定位底座、软胶套及拆件凸包,所述定位底座包括主体,在主体上开设贯穿主体且使部分所述拆件凸包外露的拆件位。所述夹具中拆件位的设置可实现将所述软胶套从所述定位底座之上拆出,从而使待处理盖板从夹具中快速下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具固持待处理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夹具中沿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a是图2中所示a处放大示意图。

图3b是图2中所示b处放大示意图。

图3c是图2中所示c处放大示意图。

图4a是图1中所示夹具与待处理盖板之间为分离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所示夹具与待处理盖板之间为分离状态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4a中沿ⅱ-ⅱ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所示拆件凸包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5c是图5a中所示拆件凸包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d是图5c中所示拆件凸包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处理盖板为分离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处理盖板为爆炸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a是图7中所示硅胶塞的主视图。

图8b是图8a中所示硅胶塞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8c是图8b中所示硅胶塞与待处理盖板配合后油漆喷涂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所示夹具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夹具与待处理盖板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中所示d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应用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10、夹具;11、定位底座;12、软胶套;13、拆件凸包;111、主体;1110、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112、加强槽;1121、凸起段;1122、凹陷段;1123、承载段;113、卡接孔;114、拆件位;115、接口;116、平衡柱;117、支撑梁;118、固定孔;121、翻边结构;122、加强筋;19、待处理盖板;191、待处理面;192、与待处理盖板19的待处理面191相对的面;

20、夹具;21、定位底座;23、拆件凸包;2110、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

30、夹具;31、定位底座;34、定位上盖;35、支架;341、支撑板;342、定位孔;343、喷涂通孔;345、加强结构;348、下端面;349、倾斜面;351、龙门架;352、定位销;353、固定件;38、硅胶塞;381、第一平台;382、第二平台;383、连接段;39、待处理盖板;3110、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3111、侧面;

40、夹具;41、定位底座;42、软胶套;43、拆件凸包;420、卡接柱;414、卡接孔;49、待处理盖板。

l1、待处理盖板在其短边方向或长边方向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凸起段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l2、待处理盖板在其短边方向或长边方向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凹陷段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l3、待处理盖板在其短边方向之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一台阶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l4、待处理盖板在其短边方向之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二台阶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l5、承载段接触待处理盖板的一面与定位底座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之间沿其厚度方向的最小距离;

l6、待处理盖板朝向定位底座的一面与定位底座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之间沿待处理盖板的厚度方向的最小距离;

l7、定位上盖的边缘与同侧设置的待处理盖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h1及h2,拆件凸包沿y轴正方向凸起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夹具10,所述夹具可用于夹持待处理盖板19,所述待处理盖板19可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如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产品中。在此,上述应用产品仅作为示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处理盖板19包括待处理面191及与待处理盖板19的待处理面191相对的面192。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材质可包括但不受限于:玻璃、塑料、陶瓷、金属等材料。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具10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定位底座11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有待处理盖板19的面之上的软胶套1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底座41包括一用于承载所述软胶套42及待处理盖板49的主体111,在所述主体111朝向所述软胶套12的一面,其即为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面111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此处及下述所述的承载是指为待处理盖板19提供支撑,其中,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面可与所述待处理盖板19接触或与所述待处理盖板之间存在间距。

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待处理盖板19为手机的盖板时,将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短边方向为x方向,将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长边方向为y方向,将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定义一x-y-z轴坐标。

结合图2、图3a、图3b及图3c中所示,所述软胶套12包括翻边结构121,所述翻边结构121用于包覆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边缘处。具体的,所述翻边结构121可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承载段1123、凹陷段1122及凸起段1121,也即,所述凹陷段1122设于所述承载段1123与所述凸起段1121之间。其中,所述承载段1123用于为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边缘处接触并为其提供支撑。所述承载段1123与所述待处理盖板19接触的两个面之间的弧度相匹配。所述凹陷段1122与待处理盖板19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凸起段1121在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边缘处。

具体地,如图3a中所示,所述承载段1123、所述凹陷段1122与所述凸起段1121三者之间构成类似l型的结构。当所述待处理盖板19放置在所述承载段1123之上时,所述待处理盖板19在其短边方向或长边方向(也即可对应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凸起段1121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1为0mm-2mm;具体地,所述距离l1具体可为0.2mm-0.7mm。

进一步地,如图3b中所示,所述待处理盖板19在其短边方向或长边方向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凹陷段1122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2为0-1mm。具体地,所述距离l2还可为0.1mm-0.5mm。

更进一步地,如图3b中所示,所述凸起段1121包括第一台阶1218及第二台阶1219,其中,所述第二台阶1219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1218与所述凹陷段1122之间。所述待处理盖板19在其短边方向之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一台阶1218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3为0.05mm-1.5mm,具体地,所述距离l3还可为0.1mm-1mm。

所述待处理盖板19在其短边方向之上的端面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二台阶1219在该方向上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4为0.1mm-1mm,具体地,所述距离l4还可为0.25mm-0.75mm。

在本实施例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底座1111朝向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软胶套12结构匹配的凸台(图未示),以使所述软胶套12的承载段1123可托起所述待处理盖板19,以避免所述待处理盖板19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面1110直接接触。

如图3c中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段1123接触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一面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面1110之间沿y方向的最小距离l5为0.1mm-2mm。进一步地,当所述待处理盖板放置在所述承载段之上时,所述待处理盖板朝向所述定位底座的一面与所述定位底座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之间存在间距。具体地,所述待处理盖板19朝向所述定位底座11的一面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面1110之间沿待处理盖板19的厚度方向(也即为y轴方向)的最小距离l6为0.05mm-1.8mm。具体地,所述最小距离l6还可为0.1mm-1.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结构121的形状、弧度以及其与待处理盖板19之间的设置间隙,从而可更好地对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边缘进行包覆,以避免对待处理盖板19表面进行喷涂处理过程中,对待处理盖板19喷涂的边缘处造成积漆等问题。

具体地,所述翻边结构121的材质一般选用软胶,如硅橡胶、氟橡胶等。在本实施例中,软胶材质的所述翻边结构121可以有效遮挡待处理盖板19的边缘处,从而可使得油漆和待处理盖板19边缘处之间不会形成油漆沉积边,即可有效避免油漆直接喷涂在待处理盖板19的边缘处而造成油漆和产品黏在一起。

请继续参阅图4a及图4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底座11包括主体111,在所述主体111之上开设有一贯穿所述主体111的通孔以在通孔处形成拆件位114,所述拆件位的设置,可用以使所述待处理玻璃盖板与翻边结构分离。

在本实施例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拆件位114不限于贯穿所述主体111的通孔。在所述主体上设有拆件位,所述拆件位的硬度小于非拆件位的硬度。具体地,所述拆件位114可为一硬度小于非拆件位114的可变形层。所述拆件位114可在受力后变形。

继续如图4a及图4b中所示,在本实施例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一面上,且与所述拆件位114对应位置设有一拆件凸包13,所述拆件凸包13在所述定位底座11中所述主体111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表面1110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拆件位114的通孔区域。

所述拆件凸包13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表面1110之间通过粘胶贴合或一体注塑成型而固定在一起。其中,一体注塑成型可为利用双色模具将两种不同材料在同一注塑设备上注塑,分为两次成型,但在产品中只出模一次。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b中所示,所述定位底座11远离所述软胶套12的一面上还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主体111开设的接口115,所述接口115用于与外设的安装设备连接。继续如图4b中所示,所述接口1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接口115设置在所述主体111的中轴线之上,所述接口115的设置可方便在喷涂、抛光或传送过程中,夹具10水平放置或夹具10竖直放置的自由切换。

进一步如图4b中所示,所述主体111远离所述软胶套12的一面上还设有多个交叉设置的支撑梁117,所述支撑梁117的设置可增大所述主体111的强度,以为所述待处理盖板19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底座11还包括与所述接口115共面设置的多个使所述定位底座11水平放置的平衡柱116。具体地,如图4b中所示,所述主体111为长方体结构,在所述主体111远离所述软胶套12的表面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一平衡柱116。所述平衡柱116的设置,可便于所述定位底座11水平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结合图4a、图5a-图5d中所示,所述拆件凸包13设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面1110之上。

在本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拆件凸包13为一平面型弹性薄膜时,如图5a中所示:当所述拆件凸包13为原始状态,此时,所述拆件凸包13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表面平行。如图5b所示,所述拆件位114使所述拆件凸包13外露,当所述拆件凸包13受到沿y方向的力f时,则所述拆件凸包13受力后沿y轴正方向变形并凸起。进一步如图5b中所示,所述拆件凸包13沿y轴正方向凸起的高度h1大于所述承载段1123距离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面1110的距离l5,以便于将放置在其上且被所述软胶套12固定的待处理盖板19可受力被顶出。

在本实施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拆件凸包13为一凸型弹性薄膜时,如图5c中所示,当所述拆件凸包13为原始状态,此时,所述拆件凸包13低于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待处理盖板19的表面并沿y轴负方向延伸形成一凸起。如图5d所示,所述拆件位1141使所述拆件凸包13外露,当所述拆件凸包13受到沿y方向的力f时,则所述拆件凸包13受力后沿y轴正方向变形并凸起。进一步如图5d中所示,所述拆件凸包13沿y轴正方向凸起的高度h2大于所述承载段1123距离所述定位底座11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一面的距离l5,以便于通过沿y轴正方向的作用力将放置在其上的待处理盖板19被顶出,从而实现待处理盖板19的下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底座11与所述软胶套12可通过双色注塑制备而获得,在其他的结合方式中,也可利用粘胶的方式粘贴结合,或者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底座11与所述软胶套12之间的洛氏硬度差值为20-60hrc。

具体地,所述定位底座11的材质为硬质塑胶,具体可包括但不受限于: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plastic)、pom(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ps(聚苯乙烯,polystyrene)、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po(聚苯醚、polyphenyleneoxide)、pp(聚丙烯、polypropylene)、pe(聚乙烯,polyethylene)、pa(聚酰胺、polyamide)、pvc(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等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软胶套12与所述拆件凸包1313的材质包括但不受限于:k胶(bs,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copolymers)、tpe(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hermoplasticelastomer)、tpr(热塑性橡胶材料,thermo-plastic-rubbermaterial)、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copolymer)、tpu(聚氨酯,thermoplasticurethane)等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底座11可有效地为所述软胶套12及所述拆件凸包13提供支撑,通过所述软胶套12与定位底座11的组合,实现待处理盖板19的固定及传送,且可保证在固持及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损伤的问题。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夹具20,需要进行处理的待处理盖板29为智能手表的盖板,所述夹具2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为定位底座21的尺寸大小不同。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拆件凸包23占所述定位底座21中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2110的面积比例达到60%-90%,以便于通过所述拆件凸包23使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下挂。有关夹具20的其他具体限定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操作,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夹具10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夹具20之间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为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提供一夹具30,所述夹具3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具10的区别至少包括:所述夹具30还包括定位上盖34及连接所述定位上盖34及定位底座31的支架。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用于遮蔽待处理盖板39的非喷涂区域。所述定位上盖34可用于设置在所述待处理盖板39之上,以便于对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表面进行喷涂处理。

为了实现所述定位上盖34与所述定位底座更好的定位及固定,以提高所述喷涂处理的精准度,所述定位上盖34可进一步包括一支撑板341,所述支撑板341之上开设有贯通所述支撑板341的至少一喷涂通孔343,所述喷涂通孔343可设置在与所述待处理盖板39需要喷涂的对应位置,其大小、形状可依据不同的喷涂效果进行调整。

结合图7中所示,所述定位上盖34包括多个定位孔342。为了使所述定位上盖34更好的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31之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一支架35,所述支架35包括一具有两端的龙门架351,在所述龙门架35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件353。所述龙门架351为一拱门的形状,所述龙门架351可架设在所述定位孔342之上,所述支架35还包括与所述定位孔342相对应设置的定位销352,具体地,所述定位销352也可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件35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352与所述龙门架351一体成型或为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353可包括但不受限于:卡扣固定结构、螺栓固定结构或磁吸固定结构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继续如图7中所示,为了提高所述定位上盖34的强度,在设有所述定位孔342的同一面上还设有加强结构345,所述加强结构345可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41的边缘,并与所述支撑板341的长边或短边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底座31的主体311中包括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3110以及与其相接的四个侧面3111。在所述定位底座31与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3110相接的侧面3111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固定件353相匹配的固定孔318。具体地,当所述定位底座31与所述定位上盖34固定时,所述固定孔318可与所述定位孔342沿同一轴线设置。进一步地,当所述定位上盖34、所述待处理盖板39依次放置在所述定位底座31的其中一面上之后,将支架35放置在所述定位上盖34,将所述定位销352插入所述定位孔342之内,此时,所述固定件353也对应插入所述固定孔318之内并卡合固定。进一步地,与同一支架35卡合固定的固定孔318为两个,其对称设置在所述定位底座31与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3110相接的侧面3111上。

在本实施例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318与所述定位孔342只需符合所述支架35对应的所述固定件353、所述定位销352的位置一致即可,而无需限定其为同一轴线设置。

在本实施例另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353可还为其他形式的固定形式,如螺栓固定连接、拧合固定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其固定形式仅作为示例,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形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在待处理盖板39的任意位置进行喷涂或印刷处理,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更换具有不同镂空图案的定位上盖34而实现。

请继续参阅图7,所述待处理盖板39包括至少一个通孔393,为了避免喷涂时通孔393处出现积漆或飞油的情况,可在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通孔393与所述定位底座31承载待处理盖板39的面3110之间放置一硅胶塞38。

请进一步结合图7及图8a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胶塞38呈台阶状,其包括第一平台381及设置在第一平台381之上的第二平台382,所述第一平台381、第二平台382的形状与所述待处理盖板39上需要喷涂的区域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台382穿过所述通孔393或所述第二平台382覆盖在所述通孔393之上。

进一步地,当需要利用所述夹具30对待处理盖板39通孔的边缘进行喷涂处理时,所述第二平台382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平台38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待处理盖板39之上需要喷涂的通孔的横截面积。具体地,所述第二平台382穿过所述待处理盖板39上需要喷涂的通孔393,并与其平齐,所述第一平台381设置在与所述待处理盖板39需处理的面相对的一面上。

在本实施例另外的实施例方式中,如图8b及图8c中所示,硅胶塞38还可用于遮蔽无需进行处理的待处理盖板39上的通孔393。为了避免在喷涂过程中,在所述硅胶塞38与待处理盖板39的通孔之间形成积边或出现飞油的问题,则所述硅胶塞38可进一步分为第一平台381、第二平台382及设置在第一平台381与第二平台382之间的连接段383,其中,所述连接段38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待处理盖板19的横截面积,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平台382与所述第一平台381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待喷涂处理的通孔393的横截面积。

具体地,如图8c中所示的油漆喷涂方向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平台381与所述第二平台382分别设置在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相对两面,喷涂的油漆由p方向喷出,喷出的油漆在所述第二平台382与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交界处被第二平台382所遮挡,因此,可避免喷涂的油漆在硅胶塞38与待处理盖板39之间形成积漆层,从而可保证在喷涂完成后,移除所述硅胶塞38时在油漆喷涂表面不会出现裂纹等问题。

所述硅胶塞38在所述定位底座31承载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一面上的正投影形状不受限定,其具体大小及形状可依据待处理盖板39的通孔393大小及形状做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如图9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边缘进行喷涂处理,所述定位上盖34的边缘与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边缘之间的距离l7为0.1mm-3mm。具体地,所述距离l7还可为0.1mm-2mm。

当所述支架35将所述定位上盖34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31之上时,所述龙门架351朝向所述定位底座31的一面与所述定位上盖34远离所述待处理盖板39的一面之间的距离大于0.5mm,进一步地,该距离还可为0.5cm-4cm。具体地,该距离还可为1cm-2cm、1.5cm-2.5cm、2cm-3cm或2.5-4cm。

进一步如图9中所示,所述定位上盖34包括下端面348及与所述下端面348相接的四个倾斜面349,所述下端面348与所述倾斜面349之间的夹角α小于90°,进一步地,所述夹角α为5°-85°,具体地,所述夹角α还可为30°-60°,或35°-5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上盖34的夹角α可避免在喷涂过程中,在所述定位上盖34与待处理盖板39之间边缘处产生积漆层,除了可保证待处理盖板39的表面喷涂效果之外,还可延长所述夹具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0a-图10b,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提供一夹具40,所述夹具40与上述实施例的夹具的区别在于:定位底座41与软胶套42、拆件凸包43之间可拆卸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0a与图10b中所示,所述软胶套42及所述拆件凸包43朝向所述定位底座41的一面之上设置有多个卡接柱420。

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4110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柱420相匹配的卡接孔414。在本实施例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柱420可为t型结构、卡扣结构等。其中,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柱420的材质为硅胶、软质塑料等,其在受力作用下可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卡接柱420与所述卡接孔414卡接固定。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软胶套42中翻边结构421的设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完成喷涂处理后,需要将待处理盖板49从所述夹具40中取出时,夹具40与待处理盖板49边缘之间分离容易把固化的油漆崩掉,且积在那里的油漆形成一个积漆层的技术问题,从而可提高所述待处理盖板49表面处理的良率。

利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具10,可用于对固定在所述夹具40之上的待处理盖板49进行喷涂、抛光或传送转移的操作。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一夹具的应用,其可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夹持待处理盖板,以对所述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进行抛光、喷涂或印刷处理后,将其传送至指定位置。其具体可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1,将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朝外,将待处理盖板套入一软胶套,其中,所述软胶套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承载待处理盖板的一面之上;

步骤s12,对所述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进行抛光、喷涂或印刷处理后,将其转送至指定位置;

步骤s13,在完成盖板处理后,通过拆件位向拆件凸包施加作用力,使处理后的盖板从软胶套中脱出,以实现处理后的盖板下挂。

在本实施例另外的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对特殊待处理盖板喷涂或印刷处理,可在所述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之上进一步放置一定位上盖,上述步骤s12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a,在所述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之上放置定位上盖;其中所述定位上盖已在指定位置开设孔,以使油墨可接触所述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

步骤s12b,进一步利用支架上的定位销、固定件分别与定位上盖的定位孔、定位底座的固定孔卡接固定,从而使所述定位上盖与所述定位底座结合为一体,以便于对固定在其两者之间的所述待处理盖板进行喷涂或印刷处理;

步骤s12c,在完成处理后,将处理后的盖板传送至指定位置。

而在此实施方式中,在完成玻璃处理之后,在进行步骤s13之前,需要加工定位上盖相应拆除。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可应用于喷涂多种显示效果一体并存的漆面。例如,可在不同区域内喷涂层数不同的漆层,如可依据实际设计需要,在区域中喷涂5层漆、8层漆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用于夹持待处理盖板的夹具,其所述夹具包括定位底座、软胶套及拆件凸包,所述定位底座包括主体,在主体上开设贯穿主体且使部分所述拆件凸包外露的拆件位。所述夹具中拆件位的设置可实现将所述软胶套从所述定位底座之上拆出,从而使待处理盖板从夹具中快速下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中,所述软胶套包覆待处理盖板的边缘并将所述待处理盖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之上,软胶套的设置可有效对待处理盖板进行保护并为其提供固定的外壳,通过软胶套与定位底座固定来实现待处理盖板与定位底座的可拆卸固定,可避免待处理盖板与定位底座直接接触,同时,由于软胶套固定在所述定位底座之上,定位底座又可以为所述待处理盖板提供支撑,避免所述待处理盖板在后续表面处理过程中由于支撑力不足或者受力不均而出现裂纹、开裂的问题。

在所述夹具中,所述翻边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依次连接的承载段、凹陷段及凸起段,其中,所述待处理盖板放置在所述承载段之上,所述凹陷段与所述待处理盖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凸起段在所述待处理盖板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待处理盖板的边缘。其中,针对翻边结构的具体限定,可避免由于待处理盖板与翻边结构贴合,而在进行油漆喷涂后,而在待处理盖板的边缘处与翻边结构之间出现积漆层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飞油问题的出现,因此,所述翻边结构的具体限定,可进一步提高盖板处理的良率,从而可较大的提升盖板处理的整体效率。

在所述夹具中,所述待处理盖板放置在所述承载段之上时,所述待处理盖板朝向所述定位底座的一面与所述定位底座承载待处理盖板的面之间存在间距。这样设置,可避免所述定位底座硬质板在进行盖板处理过程中,待处理盖板与所述定位底座表面直接接触,而出现不必要的摩擦或刮痕,以提高盖板处理的良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中,在所述定位底座朝向所述待处理盖板的表面设有与所述加强筋相匹配的加强槽,当所述软胶套与所述定位底座固定连接时,所述加强槽收容所述加强筋。这样的设置,可使所述软胶套的加强筋与待处理盖板接触的一面与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待处理盖板接触的一面平齐,从而可为所述待处理盖板提供更为平整的支撑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中,所述软胶套远离所述待处理盖板的一面设有多个卡接柱,在所述定位底座朝向所述待处理盖板的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卡接柱相匹配的卡接孔,当所述卡接柱插入所述卡接孔时,所述软胶套与所述定位底座固定连接。利用卡接柱与卡接孔的配合关系,可为所述软胶套与所述待处理盖板的连接便捷且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中,所述定位底座的硬度大于所述软胶套的硬度,可使与定位底座配合的软胶套可为待处理盖板提供更有效的保护和固持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还包括设置在待处理盖板待处理一面的用于遮蔽非喷涂区域的定位上盖,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定位上盖之间通过架设在所述定位上盖之上的支架固定连接。基于这样的固定方式,可快速实现定位底座与定位上盖的快速定位,提高对位的效率及精准度,并可保证后续待处理盖板表面处理的良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中,当所述定位底座与所述定位上盖固定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为定位底座与定位上盖之间固定连接提供一种新型的固定方式,其易装易卸,且对位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卡扣固定结构、螺栓固定结构或磁吸固定结构中任一种。多样化的固定方式,可配合与不同尺寸、形状的盖板加工,尤其适合于3d曲面玻璃的表面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夹具可用于夹持待处理盖板,以对所述待处理盖板需进行处理的一面进行抛光、喷涂或印刷处理后,将其传送至指定位置,其具有较优的适用性,可见,可依据实际处理需求,选用不同的夹具结构,从而可使所述夹具的应用场景更多样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