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7730发布日期:2020-01-18 03:3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现有一种通道锁包含一锁壳1、一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1的锁舌2、一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1并与该锁舌2连接的连动件3、两个连接于该连动件3与该锁壳1之间的第一拉伸弹簧4、一能转动地设置于该锁壳1并具有一安装孔501的把手转钮5、一连接于该把手转钮5与该锁壳1之间的第二拉伸弹簧6,及一安装于该安装孔501的把手7。藉此,所述第一拉伸弹簧4可驱使该连动件3带动该锁舌2相对于该锁壳1朝左移动至伸于出该锁壳1之外,而能将门关上,而当使用者握着该把手7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该把手转钮5时,该把手转钮5即可经由该连动件3带动该锁舌2朝右退缩,而能将门打开。

然而,此种通道锁在安装该把手7时,并无法调整该把手7的水平状态,如此,往往会因为零件生产公差或组装公差的问题,造成该把手7在组装完成后会呈现略微下垂或上翘的状态,例如,若该锁壳1与该把手转钮5的顶面接触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的公差过大,即可能会造成该把手转钮5沿顺时针方向多转一些角度,使得该把手7呈现略微下垂的状态,或者,造成该第二拉伸弹簧6拉着该把手转钮5沿逆时针方向多转一些角度,使得该把手7呈现略微上翘的状态,凡此种种均会影响此种通道锁在外观上给人的品质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包含锁壳单元、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的卡制件、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并与所述卡制件连接的连动机构、至少一连接于所述卡制件及所述连动机构的其中一者与所述锁壳单元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能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的把手转钮,及连接于所述把手转钮与所述锁壳单元之间的第二弹性元件。

所述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还包含滑块模组,及调整螺栓。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用于驱使所述卡制件相对于所述锁壳单元移动。

所述把手转钮具有被推动面,及把手安装孔,所述把手转钮能沿第一转动方向与相反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锁壳单元转动,所述把手转钮能被操作来驱使所述连动机构带动所述卡制件。

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具有驱使所述把手转钮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的势能。

所述滑块模组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并具有与所述把手转钮的被推动面滑动接触的推动面,及锁接孔。

所述调整螺栓,能转动地但是不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并与所述滑块模组的锁接孔螺接,所述调整螺栓用于驱使所述滑块模组带动所述把手转钮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卡制件沿第一轴向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所述滑块模组沿所述第一轴向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卡制件沿第一轴向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所述滑块模组沿横交于所述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滑块模组包括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单元的调整滑块,及设置于所述调整滑块的调整螺帽,所述调整滑块具有所述推动面,所述调整螺帽具有所述锁接孔。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调整滑块具有螺帽嵌槽、与所述螺帽嵌槽连通的外侧穿孔,及与所述螺帽嵌槽连通且相反于所述外侧穿孔的内侧穿孔,所述调整螺帽嵌置于所述螺帽嵌槽,所述调整螺帽的锁接孔与所述内、外侧穿孔连通,所述调整螺栓穿过所述外侧穿孔至与所述调整螺帽的锁接孔螺接。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锁壳单元包括主壳体,及能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侧盖,所述主壳体具有相对于所述侧盖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第一导滑槽,所述侧盖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第二导滑槽,所述调整滑块还具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二导滑槽滑接的导滑部。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锁壳单元的主壳体还具有沿着所述侧壁的周缘朝所述侧盖延伸出的周壁,所述周壁具有对应于所述调整螺栓的调整开孔。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锁壳单元的主壳体的侧壁还具有导块部,所述调整滑块介于所述把手转钮的被推动面与所述导块部之间,并与所述导块部滑动接触。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连动机构与所述锁壳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具有驱使所述连动机构带动所述卡制件相对于所述锁壳单元朝外移动的势能。

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还包含至少一卡制磁性元件,及冲击板模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卡制件与所述锁壳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具有驱使所述卡制件相对于所述锁壳单元与所述连动机构朝内移动的势能,所述卡制磁性元件设置于所述卡制件,所述冲击板模组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吸附磁性元件,所述安装座界定出卡制孔,当所述卡制件面对所述冲击板模组时,所述吸附磁性元件用于吸附所述卡制磁性元件,使所述卡制件相对于所述锁壳单元与所述连动机构朝外移动至插入所述卡制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搭配所述滑块模组与所述调整螺栓的设计,可透过转动所述调整螺栓去微调所述把手转钮与安装于所述把手转钮的把手在常态下的角度,以克服零件生产公差或组装公差的问题,而让所述把手在所述门锁组装完成后可从上翘状态或下垂状态被调整成水平状态,提升所述门锁整体在外观上的品质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通道锁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一平面图,说明该通道锁的一把手呈现略微下垂或上翘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的一第一实施例组装一把手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与该把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一类似于图4的视图,但是从另一角度观看;

图6是一平面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锁壳单元的一侧盖被移除,且该把手也被移除;

图7是沿着图3中的线ⅶ-ⅶ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ⅷ-ⅷ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9是一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把手呈现略微上翘的状态;

图10是一类似于图9的视图,说明该把手被调回水平状态;

图11是一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把手呈现略微下垂的状态;

图12是一类似于图11的视图,说明该把手被调回水平状态;

图13是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的一第二实施例组装该把手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14是该第二实施例与该把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一平面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的锁壳单元的侧盖被移除,且该把手也被移除;

图16是沿着图13中的线ⅹⅹ-ⅹⅹ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线ⅹⅶ-ⅹⅶ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平面图,说明该锁壳单元的侧盖被移除;

图19是一类似于图18的视图,说明该第三实施例的一卡制件面对一冲击板模组,该卡制件朝外移动至插入该冲击板模组;

图20是一类似于图19的视图,说明使用者转动该把手,使该卡制件朝内移动至退出该冲击板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5,为本发明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100的一第一实施例,该门锁100适用于与一把手200搭配使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门锁100具有锁心孔,而可供一锁心(图未示)安装,以便于利用钥匙去上锁或解锁。该门锁100包含一锁壳单元10、一卡制件20、一连动机构30、一第一弹性元件40、一把手转钮50、一第二弹性元件60、一滑块模组70,及一调整螺栓80。

如图4、5、6所示,该锁壳单元10包括一主壳体11,及一能拆卸地设置于该主壳体11的侧盖12,该主壳体11具有一相对于该侧盖12的侧壁111,及一沿着该侧壁111的周缘朝该侧盖12延伸出的周壁112,该侧壁111具有一第一导滑槽113、一导块部114,及一与该导块部114连接的安装块部115,该安装块部115形成一螺栓嵌槽116,该周壁112具有一对应于该调整螺栓80的调整开孔117,该调整开孔117与该螺栓嵌槽116互相连通,该侧盖12具有一对应于该第一导滑槽113的第二导滑槽121。

如图6、7所示,该卡制件20沿一第一轴向x能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元10,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卡制件20是一种锁舌。

该连动机构30沿该第一轴向x能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元10,并具有一与该卡制件20连接的第一端部31,及一相反于该第一端部31的第二端部32,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连动机构30是一种多件式的机构,而可被该锁心(图未示)或该把手转钮50所驱动。

该第一弹性元件40连接于该连动机构30与该锁壳单元10的主壳体11之间,该第一弹性元件40用于驱使该卡制件20相对于该锁壳单元10移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元件40具有驱使该连动机构30带动该卡制件20相对于该锁壳单元10朝外移动的势能,而使该卡制件20沿该第一轴向x朝外移动至伸出于该锁壳单元10之外,以便于将门关上,该第一弹性元件40是一种拉伸弹簧。

如图6、7、8所示,该把手转钮50能转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元10,并包括一中心部51、一从该中心部51延伸出的调整端部52,及一从该中心部51延伸出的驱动端部53,该中心部51形成有一供该把手200安装的把手安装孔511,该调整端部52具有一被推动面521,该驱动端部53与该连动机构30的第二端部32接触。该把手转钮50能沿一第一转动方向θ1与一相反于该第一转动方向θ1的第二转动方向θ2相对于该锁壳单元10转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转动方向θ1是逆时针方向,该第二转动方向θ2是顺时针方向,当使用者沿该第二转动方向θ2转动该把手200时,该把手转钮50能被操作来驱使该连动机构30带动该卡制件20沿该第一方向x朝内退缩,以便于将门打开。

该第二弹性元件60连接于该把手转钮50的驱动端部53与该锁壳单元10的主壳体11之间,该第二弹性元件60具有驱使该把手转钮50沿该第一转动方向θ1转动的势能,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元件60是一种拉伸弹簧。

该滑块模组70沿该第一轴向x能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元10,并包括一能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10元的调整滑块71,及一设置于该调整滑块71的调整螺帽72。

该调整滑块71具有一与该把手转钮50的被推动面521滑动接触的推动面711、两个分别与该第一、二导滑槽113、121滑接的导滑部712、一螺帽嵌槽713、一与该螺帽嵌槽713连通的外侧穿孔714,及一与该螺帽嵌槽713连通且相反于该外侧穿孔714的内侧穿孔715。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调整滑块71介于该把手转钮50的被推动面521与该导块部114之间,并与该导块部114滑动接触。

该调整螺帽72嵌置于该螺帽嵌槽713,并具有一锁接孔721。

该调整螺栓80能转动地但是不能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元10的主壳体11,该调整螺栓80具有一头部81,及一螺杆部82,该调整螺栓80的螺杆部82穿过该调整滑块71的外侧穿孔714至与该调整螺帽72的锁接孔721螺接,该调整螺栓80用于驱使该滑块模组70带动该把手转钮50沿该第二转动方向θ2转动。在本第一实施例中,该调整螺栓80的头部81是嵌卡于该安装块部115的螺栓嵌槽116的横截面呈截头圆锥状的部分,使得该调整螺栓80可相对于该主壳体11转动但是无法相对于该主壳体11沿该第一轴向x移动。

藉此,如图9所示,在该门锁100组装完成之后,若该把手200是呈略微上翘的状态,如图10所示,使用者即可将一手工具(图未示,例如螺丝起子)伸入该主壳体11的调整开孔117,以转动该调整螺栓80,使该调整螺栓80驱使该滑块模组70沿该第一轴向x朝左移动,则该调整滑块71的推动面711即会推动该把手转钮50的被推动面521,迫使该把手转钮50带着该把手200沿该第二转动方向θ2(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该把手200回到水平状态。

相反地,如图11所示,在该门锁100组装完成之后,若该把手200是呈略微下垂的状态,如图12所示,使用者也可将该手工具伸入该主壳体11的调整开孔117,以转动该调整螺栓80,使该调整螺栓80驱使该滑块模组70沿该第一轴向x朝右移动,则该第二弹性元件60的弹性恢复力即会拉动该把手转钮50,迫使该把手转钮50带着该把手200沿该第一转动方向θ1(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该把手200回到水平状态。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

本发明可利用该第二弹性元件60搭配该滑块模组70与该调整螺栓80的设计,透过转动该调整螺栓80去微调该把手转钮50与该把手200在常态下的角度,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有效克服零件生产公差或组装公差的问题,让该把手200在该门锁100组装完成后可被调整成水平状态,有效提升该门锁100整体在外观上的品质观感。

参阅图13、14,为本发明的一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如图15、16、17所示,本第二实施例是一种通道锁,并包含两个互相间隔的第一弹性元件40,该连动机构30是一种单件式的构造,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连接于该连动机构30与该锁壳单元10的主壳体11之间。

该把手转钮50还包括一从该中心部51延伸出的连接端部54,该第二弹性元件60连接于该连接端部54与该锁壳单元10的主壳体11之间。

该滑块模组70沿一横交于该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能移动地设置于该锁壳单元10,该调整滑块71在该第一轴向x上介于该把手转钮50的被推动面521与该导块部114之间,并与该导块部114滑动接触。

藉此,在该门锁100组装完成之后,若该把手200是呈略微上翘的状态,使用者也可将该手工具伸入该主壳体11的调整开孔117,以转动该调整螺栓80,使该调整螺栓80驱使该滑块模组70沿该第二轴向y朝下移动,则该调整滑块71的推动面711也会推动该把手转钮50的被推动面521,迫使该把手转钮50带着该把手200沿该第二转动方向θ2(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该把手200回到水平状态。

相反地,在该门锁100组装完成之后,若该把手200是呈略微下垂的状态,使用者也可将该手工具伸入该主壳体11的调整开孔117,以转动该调整螺栓80,使该调整螺栓80驱使该滑块模组70沿该第二轴向y朝上移动,则该第二弹性元件60的弹性恢复力即会拉动该把手转钮50,迫使该把手转钮50带着该把手200沿该第一转动方向θ1(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该把手200回到水平状态。

如此,该第二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参阅图18、19、20,为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本第三实施例是一种磁扣锁,并包含两个互相间隔的第一弹性元件40。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连接于该卡制件20与该锁壳单元10的主壳体11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具有驱使该卡制件20相对于该锁壳单元10与该连动机构30朝内移动的势能。

本第三实施例还包含两个卡制磁性元件21,及一冲击板模组90。

所述卡制磁性元件21互相间隔地设置于该卡制件20,在本第三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所述卡制磁性元件21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

该冲击板模组90包括一安装座91,及两个设置于该安装座91的吸附磁性元件92,该安装座91界定出一卡制孔911。在本第三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所述吸附磁性元件92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

藉此,如图18所示,当在开门状态,而使该卡制件20远离该冲击板模组90(见图19)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0会使该卡制件20保持在大部分退入于该锁壳单元10之内的状态。

如图19所示,当在关门状态,而使该卡制件20面对该冲击板模组90时,所述吸附磁性元件92用于吸附所述卡制磁性元件21,使该卡制件20相对于该锁壳单元10与该连动机构30朝外移动至插入该卡制孔911。

如图20所示,当使用者沿该第二转动方向θ2转动该把手200时,该把手转钮50可驱使该连动机构30带动该卡制件20沿该第一方向x朝内退缩,以便于将门打开。

如此,该第三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调整把手角度的门锁,不但可以克服零件生产公差或组装公差的问题,并可让该把手在该门锁组装完成后被调整成水平状态,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