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锁及锁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96908发布日期:2019-09-03 22:08阅读:2677来源:国知局
门把锁及锁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锁装置,尤其涉及门把锁,还涉及一种锁定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儿童因身体、思想等处于成长阶段,外在危险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孩子的安全问题较琐碎,如儿童易趁监护人不注意,扭开门锁偷跑出去,易发生安全问题,而多数门锁开锁动作简单,只需拧动门把即可,针对于此,市面上出现一种儿童安全锁,其在载体上安装两个旋转式锁体,以将门把限制在两个锁体之间,形成限位,解锁时只需转动一侧锁体,此解锁过程简单,极易引起儿童模仿,进而私自解锁,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门把锁及锁定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文件第一方面提供门把锁,技术方案是:

门把锁,包括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锁止部;

锁止部,用以限位第一锁体;

第一锁体上具备活动部,活动部与对应的第二锁体位置上分别设凹凸件且形成配合;

在外力作用下,锁止部解除限位,活动部脱离凹凸配合,在外力驱动下,第一锁体移动。

本门把锁采用锁止部与活动部配合锁定第一锁体,解锁难度大,本门把锁安装在门把转动范围内,以第一锁体限制门把转动,此设置有效防止儿童私自解锁,继而开门逃跑出去,提高安全性。

当然本门把锁还能安装在如窗户等需转动把手解锁的设备上。

进一步,凹凸件且形成配合的构造:在活动部设凸部和/或凹槽,对应的第二锁体上相应设凹槽和/或凸部,以凸部伸入凹槽形成配合,外力作用下,凸部与凹槽分开以脱离凹凸配合。

将凸部与凹槽配合,以此限制第一锁体的移动。

另外,第一锁体上优选相对两个侧面上安装活动部,此结构优点在于:解锁时,需至少三指配合才能完成解锁,提高解锁难度。

进一步,第二锁体上开槽,第一锁体置于槽中且其侧面活动部上的凹凸件与第二锁体槽壁上的凹凸件相配合。

优选,第二锁体槽两端部均设凹凸件,则以一端为第一锁定态,另端为第二锁定态,通过移位第一锁体解除对门把的转动的限制。

进一步,槽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顶块,对应的第一锁体上活动式安装指示块,在第一锁体移位过程中,第一顶块驱使指示块位移。

本技术方案中,指示块用来指示第一锁体状态,如解锁或锁定,如在指示块上涂抹色条或标示汉字、字母等,在第一顶块驱使下,指示块位移以露出端部的色条、汉字或字母等,提示第一锁体所处的锁定状态。

其中活动式安装可选用结构包括滑动配合,即在第一锁体上开槽,指示块置于槽中,第一顶块自指示块下方伸入,随着第一锁体移动逐渐顶起指示块。

进一步,第一锁体底部设底座,与第二锁体的槽壁滑动配合。

其中,底座与第二锁体滑动配合,优选,在第二锁体的槽壁开槽,底座两侧置于槽中,以平稳滑动。

进一步,活动部与第一锁体转动连接。

如活动部端部或中部与第一锁体通过销轴铰接,销轴上套扭簧,有助复位。

进一步,活动部端部与第一锁体连接,在外力按压下,活动部绕此端部转动。

进一步,活动部构造:为板状,具弹性材料制备,其一端部与第一锁体连接,相对的另一端部设凹凸件,以与第二锁体上的凹凸件相配合,以外力按压另端部,活动部绕与第一锁体连接处转动。

活动部选用板状,以一端与第一锁体连接,解锁时,轻轻按压板体即可使凹凸件相分离,活动部采用如塑料、高分子材料、金属等制备,当采用塑料,高分子材料、金属制备时,板体端部直接与第一锁体连接即可,如活动部在第一锁体相对两侧面安装,另外,可选用两个活动部直接一体化设计,如呈u型,直接卡固在第一锁体上,u型体2个纵面底部安装凹凸件,通过按压u型体两个纵面即可脱离与第二锁体凹凸件的配合状态。

当然也包括活动部直接与第一锁体直接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活动部为弹性伸缩式,其一端部与第一锁体连接,相对另一端部设凹凸件,以与第二锁体上的凹凸件相配合,按压另一端部,活动部收缩以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

如活动部为柱状,柱底端两侧与第一锁体之间安装弹簧,其顶端部设凹凸件,以与第二锁体上凹凸件形成配合,按压活动部收缩使脱离凹凸配合状态,解锁。

进一步,锁止部构造:包括本体,其一端固定在第二锁体上,另端抵接第一锁体以限位,按压本体另端以脱离限位。

本技术方案中,锁止部以直接抵接第一锁体的方式限制移动,此结构中,本体选用塑料、高分子材料或金属制备,其中选用塑料、高分子材料时,本体为板状,一端与第二锁体连接,另端上翘抵接第一锁体,解锁时,按压另端即可;当然在选用金属制备时,板状本体一端转动式与第二锁体连接,如采用装扭簧的销轴等。

进一步,锁止部构造:柱体,其表面凹凸状,活动式安装在第一锁体上;

第一锁体侧面设活动部,在锁定状态时,活动部与对应的第二锁体上的凹凸件相配合,活动部内侧面对应位置与柱体表面凸部对应以限制活动部移动;按压柱体移位,使活动部内侧面对应位置与其表面凹部对应,按压活动部移动以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解锁。

本技术方案中,锁止部在第一锁体上,锁止部选用柱体结构,第一锁体上开孔供柱体安装,其表面凹凸,按压活动部移动时,以凸部抵接活动部,从而限制活动部移位,通过移位柱体,使凸部自原位置移位,按压活动部,活动部移动,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状态。

进一步,第一锁体正面或背面上设安装孔,供柱体安装,安装孔两侧的第一锁体上设活动部,处于锁定状态后,解锁要按压柱体及两侧的活动部,至少需三只手指进行配合,儿童不能轻易解锁。

进一步,活动部内侧面对应柱体表面凸出部分的位置设凸部,锁定状态时,柱体上凸出的部分与活动部内侧面上的凸部对应,限制活动部移动,解锁时,按压柱体移动,使柱体上内凹的部分与活动部内侧面上的凸部对应,按压活动部移动以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

如凸对凸时,活动部的移位受到柱体限制,当内凹的部分对凸件时,按压活动部,活动部向内侧移位,活动部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状态,简化结构。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顶块、第三顶块,第二顶块安装在第二锁体上,第一锁体内活动安装第三顶块,第一锁体移位过程中,第二顶块移位第三顶块抵接并固定柱体。

进一步,第一锁体内设容纳槽,第三顶块置于容纳槽中,柱体的安装孔位于容纳槽上方,第二顶块固定在第二锁体端部,且第一锁体朝向第二顶块的面上开孔且与容纳槽连通,解锁后,按压柱体移位第一锁体过程中,第二顶块自孔伸入容纳槽,并顶起第三顶块,使第三顶块抵接并固定柱体。

进一步,第二顶块端部为弧形,第二顶块抵接第三顶块底部,且随着第一锁体移位,第三顶块沿第二顶块移动并上升抵接并固定柱体。

另外,优选,第二顶块与第一顶块一体化设计,在第一锁体移位过程中,以一体化后的顶块同时抵接并位移指示块及第三顶块,简化结构。

进一步,柱体,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第一锁体正面或背面设第一安装孔,供第一柱体安装,第一锁体底部设第二安装孔,供第二柱体安装,第二安装孔两侧的第一锁体上设活动部,其中第一安装孔横向设置,第二安装孔纵向设置,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连,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相对的端部为斜面,外力按压第一柱体内缩,第一柱体抵接并下压第二柱体,使第二柱体表面凸出部脱离对活动部的限位。

本技术方案中,以第二柱体上的凸部限位活动部,其中第二柱体顶端为上斜面,第一柱体末端为下斜面,通过按压第一柱体移位,使第一柱体上斜面与第二柱体上斜面贴合,随着继续按压,第一柱体下压第二柱体,第二柱体上凸部移位,脱离对活动部的限位,此时按压活动部即完成解锁。

进一步,还包括第四顶块,其安装在第二锁体端部,随着第一锁体的移动,第四顶块自第二安装孔下方伸入并固定第二柱体,以形成第二锁定状态。

进一步,第二柱体朝向第四顶块的面上设压块,随着第一锁体移动,第四顶块压覆在压块上。

进一步,活动部为筒体,套在第一锁体上,筒体相对两侧面端部形成活动端。

进一步,柱体与第一锁体之间安装有弹性件,有助柱体复位,此弹性件选自弹簧或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备,以在柱体移动后,以弹性力将其复位。

进一步,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为分体式结构。

如第二锁体采用分体式结构,选用上下部嵌合固定或左右部嵌合固定,或第一锁体采用左右部嵌合固定,或上下部嵌合固定,或选用螺栓固定等。

当然还包括第一锁体为一体化结构,第二锁体为一体化结构。

另外,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可选用的材料包括塑料、高分子材料或金属。

本申请文件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锁定方法,步骤如下:

提供第一锁体;

提供第二锁体,第一锁体沿第二锁体移动;

提供活动部,其安装在第一锁体上,且与第二锁体之间形成凹凸配合;

提供锁止部,以锁止部限位第一锁体;

解锁时,同时按压锁止部及活动部,从而移动第一锁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门把锁简化结构,提高解锁难度,有效防止儿童解锁。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门把锁的结构图;

图2:实施例1门把锁的分解结构图;

图3:实施例1第一锁体安装结构剖面图;

图4:实施例1中活动部铰接图;

图5:实施例1中活动部伸缩式结构图;

图6:实施例2门把锁的结构图;

图7:实施例2门把锁的分解结构图;

图8:实施例2门把锁的剖面结构图;

图9:实施例3门把锁的分解结构图;

图10:实施例3第一锁体剖面结构图;

图11:实施例4门把锁的分解结构图;

图12:实施例4中第一锁体与底座安装结构图;

图13:实施例5门把锁的结构图;

图14:实施例5门把锁的剖面结构图;

图15:实施例6门把锁的分解结构图;

图16:实施例6门把锁的剖面结构图;

图17:实施例6中锁止部结构图;

图18:指示块结构图;

图19:实施例6中第一锁体仰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本申请提供一种锁定方法,步骤如下:提供第一锁体;

提供第二锁体,第一锁体沿第二锁体移动;

提供活动部,其安装在第一锁体上,且与第二锁体之间形成凹凸配合;

提供锁止部,以锁止部限位第一锁体;

解锁时,同时按压锁止部及活动部,从而移动第一锁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门把锁,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实施例所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门把锁包括第一锁体1、第二锁体2及锁止部4;参考图2、图3,第一锁体为一体化结构,整体呈t型,t型体纵部为扇形体11,本实施例中,活动部3为板状,t型第一锁体相对两侧面的活动部连接为一体,呈u型,u型体35直接嵌合固定在t型体纵部,即t型体纵部顶端内凹,倒置的u型体直接嵌合固定在t型体纵部内凹处,u型体2个纵面形成活动部,此纵面底部设凸部形成凸件31。

参考图2、图3,第二锁体为槽体,由上、下两部嵌合固定成型,其中下部22两侧均布多个固定块23,对应的上部21位置开嵌孔25,上、下部嵌合固定时,固定块嵌入嵌孔中,自嵌孔凸出的同侧固定块之间的空隙形成槽,此为凹件24,u型体的凸件伸入此凹件形成配合。

当然作为更优化的选择,在第二锁体槽的两端均通过固定块形成凹件24,则处于解锁状态的第一锁体通过两指即可使u型体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从而顺槽移至第二锁体槽的另端,此结构提高第一锁体的稳定性。

另外,为提高第一锁体移动稳定性,第二锁体的槽为倒梯形槽,即槽口收缩,此结构防止第一锁体脱离,提高稳定性。

参考图2,在第二锁体槽内中部设锁止部4,此锁止部包括本体41,其一端固定在第二锁体上,另端抵接第一锁体以限位,按压本体另端以脱离限位,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本体选用板件,与第二锁体下部一体化注塑成型,本体一端翘起,按压活动部向内转,此时将第一锁体置于本体翘起端指向的第二锁体端部时,外力撤去,u型体两侧凸件伸入第二锁体凹件,本体翘起端抵接第一锁体,此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此时解锁需要三指配合,解锁难度大,儿童不容易打开,通过将本门把锁安装在门把转动范围内,以限制门把转动,则有效防止儿童私自开门跑出去;解锁时,一个手指按压本体翘起端,两个手指按压u型体两侧,解锁,施力第一锁体使其移动至第二锁体槽的另端,撤去外力,活动部上凸件伸入第二锁体凹件,形成锁定,此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此时解锁只需两指按压u型体2侧面即可解除第二锁定状态。

当然,本门把锁以将第一锁体固定来阻拦门把转动,以移位第一锁体解除对门把转动的限位,而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锁定状态或第二锁定状态时,第一锁体都与第二锁体固定,即都能起到阻挡门把转动的作用,所以在门上安装第二锁体时,只需将第二锁体任一端在邻近门把的地方固定,另端远离门把转动范围即可。

另外,活动部还包括转动式连接,如图4所示,活动部3为板状,其通过销轴36铰接在扇形体11两侧上。

另外,活动部还包括弹性伸缩式,如图5所示,柱状,其一端底部凸出形成凸件,另端与扇形体之间安装弹簧。

实施例2

参考图6,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锁止部4安装在第一锁体1上;参考图7、图8,其中第一锁体为t型体,其横部开槽形成安装孔11,供锁止部4安装,锁止部为棱柱,本实施例中选用四棱柱体,长方体,其中部内凹,以使长方体表面呈凹凸状,t型第一锁体纵部为扇形体,本实施例中,两个活动部3连为一体呈u型体,u型体35嵌合固定在t型体纵部,活动部内侧面对应锁止部凸出的位置,即锁止部尾端凸出部的位置开孔,当锁止部尾端凸出部未对应孔时,u型体两侧面向内转受到锁止部的限制,按压锁止部使凸出部对应孔时,按压u型体两侧面向内转动,使其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状态,此时第一锁体受力驱使顺第二锁体槽移动,与实施例1相比,第二锁体下部22两侧槽壁上直接开孔形成凹件24,以与u型体上凸件相配合,更优地,第二锁体下部22两个端部槽壁上均开孔形成凹件24。

作为更优化的选择,棱柱型锁止部顶部设阻块41,向上突出,当向外拉锁止部时,此阻块抵接槽口壁,限制移位,此阻块与锁止部一体化成型,且此阻块与相对的槽壁形成弹性件的两个安装端,弹性件选用弹簧42。

另外,作为更优化的选择,本实施例中,调高第二锁体槽的深度,使锁止部部分位于槽中,当通过第一锁体处于第一锁定状态时,通过按压锁止部及u型体两个侧面解除第一锁定状态,并将第一锁体移向第二锁体上槽的另端,因锁止部部分位于第二锁体槽中,移位过程中,第二锁体槽壁抵接锁止部,使锁止部处于解锁状态,此时,u型体2个侧面上的凸件与第二锁体槽壁上的凹件相配合,此时形成第二锁定状态,再次移动第一锁体时,只需两指按压u型体即可完成解锁。

当然,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也可采用弹性伸缩式,如图5所示,柱状,其一端底部凸出形成凸件,另端与扇形体之间安装弹簧且此端中心处凸出与锁止部中部内凹部分相配合。

实施例3

参照图9、图10,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中,第一锁体采用左部12与右部13嵌合固定成型,其中左部面向右部的面上设一个凸部、一个凹部,上下分布,对应的右部面上相对应设凹部15、凸部14,嵌合固定成型,本实施例中两个活动部连接为一体呈u型,此u型体槽内由隔板33隔开呈孔,安装时,第一锁体左部上方的凹部穿过孔与右部凸部嵌合固定,第一锁体右部下方的凹部穿过u型体的槽与左部凸部嵌合成扇形体,此结构提高活动部的稳定性。

实施例4

参照图11、图12,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中,第一锁体呈筒状,其相对两侧面端部隔离开,即两侧面端部相邻三边均开槽与第一锁体隔开,侧面端部形成活动部3,此侧面端部底部设凸部形成凸件31,本实施例中活动部与第一锁体一体化结构,第二锁体由上部、下部嵌合固定成型,其中上部两侧槽壁直接开孔形成凹件,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5,相当于t型横部,底座置于第二锁体槽中,第一锁体直接嵌合固定在底座上,第一锁体底部开槽形成安装孔,锁止部置于安装孔中,沿底座顶面移动。

更佳地,底座两侧凸出,对应的第一锁体筒壁上开孔,凸出部置于孔中,形成嵌合固定。

实施例5

参照图13、图14、图18,与实施例4相比,参照图13、图14,本实施例,两个活动部连接形成筒状,筒体相对两个侧面的端部相邻三边均开槽与第一锁体隔开,此侧面端部形成供按压移位的活动端37,此侧面端部底部设凸部形成凸件31,第一锁体直接嵌合固定在第二锁体槽中的底座上,活动部直接套在第一锁体上并与底座嵌合固定,优选在底座两侧凸出,对应的活动部筒壁上开孔,凸出部置于孔中,形成嵌合固定,锁止部4为圆柱体,阶梯状,阶梯面上呈凹凸状,对应的筒体侧面端部内面相应呈凹凸状,第一锁体正面开孔,供圆柱体插入安装;

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顶块、第二顶块及第三顶块13,其中第一顶块与第二顶块一体化,其置于第二锁体槽的一端,第二锁体由上部22、下部嵌合固定成型,其下部21一端固定第一顶块14;

参照图14,第一锁体内设容纳槽15,第三顶块13置于容纳槽中,容纳槽上部开孔,供柱体伸入,容纳槽底部一侧开孔朝向第一顶块,在第一锁体移位过程中,第一顶块伸入孔中自第三顶块下方插入,以顶起第三顶块,从而使第三顶块抵接并固定自容纳槽顶部伸入的圆柱体。

参照图14,作为更优化的选择,第二顶块为弧形,或其端部为坡面,第二顶块抵接第三顶块底部,且随着第一锁体移位,第三顶块沿第二顶块移动并上升抵接并固定孔中柱体。

参照图14、图18,作为更优化的选择,还包括指示块12,在第一锁体背面上开槽以安装指示块,与容纳槽相邻,指示块上涂抹色条,活动部筒体上对应的位置开观察孔34,在第一锁体移位过程中,第一顶块14驱使指示块12位移,以使色条部位与观察孔对应,目的在于标示第一锁体状态,更佳地,指示块顶部与第一锁体之间安装弹簧。

本实施例中,柱体底端设阻块41,阻块与相对的槽壁之间安装弹簧。

使用时,将第二锁体通过螺栓或胶黏以固定在门上,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锁定状态时,第一锁体远离门把转动范围,此时与第一锁体所处端部相对的第二锁体槽的另一端部安装第一顶块,则在三指解除第一锁体锁定,并顺第二锁体槽移向槽的另端时,第一顶块自指示块所处槽及容纳槽下方穿过,随着移位,第一顶块逐渐顶起指示块及容纳槽中的第三顶块,从观察孔可观测指示块上颜色,并以第三顶块抵接并固定处于按压,解除对活动部限位状态的柱体,此时第一锁体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时,第一锁体阻拦门把转动,此时解锁,只需两只手指按压活动部即可,此结构设置优点:在第二锁定状态时,第一锁体阻拦门把转动,防止儿童私自打开大门,在第一锁定状态,第一锁体解除对门把转动的限位,但有效防止儿童误将第一锁体移至第二锁定状态,致使自外无法打开大门的情形发生。

另外,在第一锁定状态,第二锁定状态中,第一锁体均与第二锁体处于锁定态,因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锁定状态下的第一锁体阻拦门把转动,此时解锁需三指配合,解锁难度大,儿童不易解锁,当第一锁体移至第二锁体槽的另端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此时只需两指配合即可将第一锁体复位至第一锁定状态,限制门把转动。

实施例6

参考图13,其为本实施例门把锁整体图,参考图15、图16,本实施例中,两个活动部3连接形成筒状,筒体相对两个侧面的端部相邻三边均开槽与第一锁体隔开,此侧面端部形成供按压移位的活动端31,此侧面端部底部外侧面设凸部311形成凸件,内侧面同样设凸部311,与锁止部对应,第一锁体直接嵌合固定在第二锁体槽中的底座5上,活动部直接套在第一锁体1上并与底座5嵌合固定,优选底座两侧凸出,对应的活动部筒壁上开孔,凸出部置于孔中,形成嵌合固定。

参考图16、图19,锁止部构造:柱体,包括第一柱体45、第二柱体46,第一锁体背面设第一安装孔16,供第一柱体安装,第一锁体1底部设第二安装孔17,供第二柱体安装,第二安装孔两侧为活动部的活动端31,其中第一安装孔横向设置,第二安装孔纵向设置,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连,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相对的端部为斜面,外力按压第一柱体内缩,第一柱体抵接并下压第二柱体,使第二柱体表面凸出部脱离对活动部的限位。

参考图17、图19,第二柱体为阶梯型,底端阶梯部形成凸部311以限位活动部的活动端,其中第二柱体顶端为上斜面,第一柱体末端为下斜面,通过按压第一柱体移位,使第一柱体上斜面与第二柱体上斜面贴合,随着继续按压,第一柱体下压第二柱体,第二柱体上凸部移位,脱离对活动部的限位,此时按压活动部即完成解锁。

并且,第一柱体中部向下延伸形成阻块41,阻块与相对的第一安装孔壁之间安装弹簧42,第二柱体底部开孔,孔中安装弹簧42,弹簧另端与底座5上表面抵接固定;参考图16,还包括第四顶块14,其安装在第二锁体端部,随着第一锁体的移动,第四顶块自第二安装孔下方伸入并固定第二柱体。

更佳地,且第二柱体朝向第四顶块的面上设压块47,随着第一锁体移动,第四顶块压覆在压块上,阻拦第二柱体移动。

更佳地,参考图15、图16、图17、图18,还包括指示块12,安装在第一锁体上所开的槽中,此槽与第二安装孔相邻,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锁体侧面上开槽,指示块置于此侧面的槽内,第一锁体上套上活动部的筒体,并在指示块端部涂覆色条位置对应的活动部的筒体上开观察孔34,在第一锁体朝向第一顶块移位过程中,第四顶块弧形端部,自指示块下方伸入,顶起指示块,随着第一锁体继续移动,第四顶块端部移至压块上方,此时随着外力撤去,第一柱体复位,第二柱体受第四顶块限位,处于未对活动部限位的状态,处于第二锁定状态。

参照图18,更佳地,在指示块上安装弹簧42,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锁体和指示块固定,有助复位。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锁定状态下,第一锁体在门把转动范围以外,处于第二锁体槽端部的第一锁体未阻拦门把转动,此时,第四顶块处于第二锁体另一槽端,随着按压第一柱体,第一柱体抵接并移位第二柱体,解除对活动部的限位,再两指按压,活动部脱离与第二锁体的凹凸配合,施力驱使第一锁体移向槽的另端,移位过程中,第四顶块顶起指示块,并固定第二柱体,此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使用者可从观察孔中观测到指示块颜色,以了解第一锁体所处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二锁体采用上、下部嵌合固定,在下部端部与第四顶块一体化成型。

同样,在另一实施例方式,第一锁定状态下,以第一锁体限制门把转动,此时需三指解锁,儿童解锁难度大,解锁后第一锁体被移至第二锁体槽的另端,此时,处于第二锁定状态,此时只需两指配合即可解除锁定,从而将第一锁体移至第一锁定状态。

当然,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