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灯具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3474发布日期:2020-03-27 20:5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灯具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装配,在装配汽车尾灯时,汽车尾灯、汽车尾部件及汽车尾部两翼件均被定位在装车工位上。其中,汽车尾部件位于汽车尾部两翼件之间,汽车尾部两翼件位于汽车尾部件的左右两侧,汽车尾部两翼件构成了汽车尾部的左右侧壁。汽车尾灯匹配在汽车尾部件和汽车尾部两翼件之间,通过紧固件将汽车尾灯固定在汽车尾部件上,实现汽车尾灯的预安装(尚未安装在汽车上,称之为预安装)。

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732504a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汽车尾灯的装配工位。

上述汽车尾灯、汽车尾部件及汽车尾部两翼件构成的整体再安装在汽车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定位并固定汽车尾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灯具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若干支撑块和若干支撑柱,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模块,固定板上设有电力驱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位于限位模块的旁侧,限位模块设有第一压电元件,第一压电元件与升降机构之间设有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源、晶体管、电磁开关,第一压电元件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电源与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电磁开关的电磁元件连接,电磁开关的开关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与电源连接。

汽车尾灯的外侧面暴露在外,光滑而美观,汽车尾灯的内侧,配合在汽车尾部件和汽车尾部翼件之间的内凹部中,该内凹部的主体部分位于汽车尾部件上。汽车尾灯的内侧面凹凸不平,设有定位用的凹槽。

在组装汽车尾部时,汽车尾部件定位在装车工位的第一定位模块上,汽车尾灯定位在所述车用灯具预安装固定装置上,汽车尾部两翼件分别定位在第二定位模块上,汽车尾部两翼件位于汽车尾部件的左右两侧。之后,通过紧固件连接汽车尾部件、汽车尾灯和汽车尾部翼件。

其中,定位所述汽车尾灯时,固定板上的若干支撑块和若干支撑柱支撑在汽车尾灯的底部,汽车尾灯以横推的方式使其上的凹槽与限位模块的横向部配合。

汽车尾灯的内侧面、底部属不均匀的曲面,难以与固定设置的支撑块、支撑柱、限位模块紧密配合,为此,本发明设计一活动的升降机构,用于支撑汽车尾灯的底部。具体地,横向推动汽车尾灯,汽车尾灯能够轻易地位于若干支撑块和若干支撑柱之上,且汽车尾灯的横向的凹槽能够与限位模块的横向部配合。在横向推动汽车尾灯的过程中,汽车尾灯的内侧面作用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第一压电元件因受压而产生电荷,形成电流,该电流作用于晶体管的基极,使晶体管导通,电源通过晶体管向电磁开关的电磁元件供电,电磁元件得电而产生磁力,磁力吸引电磁开关的开关,使开关闭合,电源与升降机构构成通路,在电源的供电情况下,升降机构上升,上顶在汽车尾灯的底部,实现汽车尾灯与固定装置的紧密配合,进而,汽车尾灯得到稳定而准确的定位,为汽车尾灯的预安装(与汽车尾部件和汽车尾部两翼件的预先安装)提供条件和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从下方观察固定装置所得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汽车尾灯定位在固定装置上的示意图;

图5为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图;

图7为电路图;其中,旋转开关67的四个触点均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的四个导线触点断开;

图8为电路图,其中,图7中旋转开关67的四个触点分别与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四导线的四个导线触点接触。

图中符号说明:

10、固定板;11、限位杆件;

20、支撑块;

30、支撑柱;

40、限位模块;41、竖立部;42、横向部;

50、升降机构;51、电机;511、第三导线;512、第四导线;52、螺杆;53、顶压件;530、导向条;531、穿孔;54、导向件;540、导向槽;55、电机座;56、联轴器;

61、第一压电元件;62、第二压电元件;63、电源;631、第一导线;632、第二导线;64、晶体管;65、电磁开关;66、电容;67、旋转开关;670、旋转开关的触点;

70、汽车尾灯;7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7,一种车用灯具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0、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若干支撑块20和若干支撑柱30,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模块40,固定板上设有电力驱动的升降机构50,升降机构位于限位模块的旁侧,限位模块设有第一压电元件61,第一压电元件与升降机构之间设有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源63、晶体管64、电磁开关65,第一压电元件与晶体管的基极连接,电源与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电磁开关的电磁元件连接,电磁开关的开关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与电源连接。

限位模块40包括竖立部41和横向部42,横向部位于竖立部的顶部,横向部能够与汽车尾灯70的凹槽71配合;所述第一压电元件61设置在竖立部上。

实际操作中,在组装汽车尾部时,汽车尾部件定位在装车工位的第一定位模块上,汽车尾灯定位在所述车用灯具预安装固定装置上,汽车尾部两翼件分别定位在第二定位模块上,汽车尾部两翼件位于汽车尾部件的左右两侧。之后,通过紧固件连接汽车尾部件、汽车尾灯和汽车尾部翼件。

其中,定位所述汽车尾灯时,固定板10上的若干支撑块20和若干支撑柱30支撑在汽车尾灯的底部,汽车尾灯70以横推的方式使其上的凹槽71与限位模块的横向部配合,参考图4,但此时,汽车尾灯并没有得到固定,汽车尾灯在固定装置上容易松动。

由于横向推动汽车尾灯70,汽车尾灯的内侧面作用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61,第一压电元件因受压而产生电荷,形成电流,该电流作用于晶体管64的基极,使晶体管导通,电源通过晶体管向电磁开关65的电磁元件供电,电磁元件得电而产生磁力,磁力吸引电磁开关的开关,使开关闭合,电源63与升降机构50构成通路,在电源的供电情况下,升降机构50上升,上顶在汽车尾灯的底部,实现汽车尾灯与固定装置的紧密配合,进而,汽车尾灯得到稳定而准确的定位,为汽车尾灯的预安装提供条件和便利。其中,电磁元件可以为电磁线圈或电磁铁。

所述固定板10上设有限位杆件11,俯视汽车尾灯,汽车尾灯整体呈l形,包括第一弯部和第二弯部,定位汽车尾灯时,横向移动汽车尾灯,使支撑块20支撑在第一弯部的底部,支撑柱30支撑在第二弯部的底部,所述限位杆件11与第一弯部、第二弯部的转角处接触,限制汽车尾灯横向移动。同时,限位模块的横向部42卡合在汽车尾灯的凹槽内。

结合图5、图6,所述升降机构50包括电机51、螺杆52、顶压件53、导向件54,电机安装在固定板10上,螺杆与电机轴连接,顶压件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配合,导向件设置在固定板上,顶压件与导向件配合,能够沿导向件升降;电磁开关65的开关与所述电机连接,电机与电源连接。

电机51安装在电机座55上,电机座固定在固定板10的底面。电机轴通过联轴器56与螺杆52连接。导向件54设置在固定板10的顶面上,导向件设有导向槽540,顶压件53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条530,固定板10上开设通孔,螺杆52穿过所述通孔。

电机51旋转,驱动螺杆52旋转,在导向件54的导向下,顶压件53升降。本发明所述的电路安装在固定板10的底面上,相应地,电路的晶体管、电磁开关和电源安装在固定板的底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如图7,所述电磁元件并联有电容66,该电容充当充电电容,在晶体管导通时,电源在向电磁开关的电磁元件供电时,同时向电容充电。在汽车尾灯作用于第一压电元件61后,由于操作者的手松动,使汽车尾灯可能不再对第一压电元件作用,或者,作用力较小,晶体管64不再导通,此时,电容66放电,向电磁元件供电,使电磁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电源向电机供电,顶压件53能够继续顶压汽车尾灯的底部,将尾灯顶紧在固定装置上。

顶压件53的顶部设有第二压电元件,第二压电元件与晶体管64的发射极连接。在顶压件53顶压汽车尾灯70底部后,第二压电元件受压,产生电流,向晶体管的发射极供电,当发射极的电压等于或大于基极电压时,晶体管反向截止,电源不再向电磁开关供电,电磁开关复位,电源不再向电机供电,电机停止。其中,顶压件开设穿孔531,其内安装伸缩管,伸缩管内安装与第二压电元件连接的导线,导线向下穿过伸缩管至固定板10下方,与固定板底面上的晶体管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压电元件61与第一放大电路连接,第二压电元件与第二放大电路连接。第一放大电路和第二放大电路均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放大电路,用于放大压电元件产生的电流,电流放大后,再向晶体管流动。

需要释放汽车尾灯时,动作一旋转开关67,旋转开关安装在固定板10上,旋转开关具有四个触点,电源正极与第一导线631连接,电源负极与第二导线632连接,电机51正极与第三导线511连接,电机负极与第四导线512连接,四根导线的一端均设有导线触点,在需要升降机构50向上升时,旋转开关67的四个触点均与四根导线的导线触点断开,如图7所示;在需要升降机构下降而释放汽车尾灯时,转动所述旋转开关67,使四个触点与四根导线的导线触点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结果是:第一导线与第四导线连接,第二导线与第三导线连接,电机反转,如图8所示。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