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计用档案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4649发布日期:2019-10-22 21:1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会计用档案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会计用档案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档案室需要对档案进行整理,档案室所用的打孔机,通常是通过人工按压手柄来操作,打孔时,需要人工辅助按住档案文件,使得档案保持不动,否则容易将档案文件打斜,使得文档各层面上的孔不同轴,影响后续文档的装订;进一步地,利用打孔机打完孔后,需要将文档整体从打孔机上拿下,才能进行装订线的穿线装订,打完孔在将文档从打孔机拿下过程中,文档容易发生窜动,导致文档各层的孔发生一定错位,需要整理后才能装订,否侧无法顺利实现文档的装订,从而影响了文档的装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会计用档案打孔装置,利用该装置内的L形支撑板和第一倒L形支撑板,可实现文档在打孔过程中的夹持定位,从而实现文档的顺利打孔,继而利于提高打孔质量;在L形支撑板和第一倒L形支撑板夹持住文档的条件下,装订线和装订针可顺利在两个L形支撑板之间的第二间隙和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之间的第一间隙之间自由穿梭,从而实现文档的固定夹持穿线装订,利于文档穿线装订的稳定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会计用档案打孔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压紧机构和打孔机构,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平面上设置有四条支腿,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前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且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的长板相对,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通过若干第一连板与支撑底板相连接,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倒L形支撑板和调节螺栓,两个所述第二倒L形支撑板设置在支撑底板前侧且位于第一倒L形支撑板后侧,在每一个所述第二L形支撑板上均套置一所述调节螺栓,所述第一压板的两端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螺栓的下端,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可实现第一压板的上下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压板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与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上下对称分布的L形支撑板,两个L形支撑板通过若干第二连板与第一压板相连接,在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之间设置一第一间隙,在两个L形支撑板之间设置一第二间隙,所述打孔机构包括∩形支架、电动推杆、第二压板和打孔管,所述∩形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L形支撑板的正上方,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形支架上部,所述第二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端部,三个所述打孔管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板的底平面上,且打孔管位于第二间隙的正上方,在所述打孔管的下部设置有切割刀刃。

优选地,在所述打孔管内设置一推屑装置,所述推屑装置包括推屑杆和弹簧,所述推屑杆套置在打孔管内部设置的一第一挡板上,在推屑杆的下端设置一推屑板,在推屑杆上端设置一位于第一挡板上方的第二挡板,所述弹簧套置在推屑杆上且,弹簧卡置在第一挡板与推屑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压板上设置有两个位于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两侧的导向杆,且导向杆上部套置在∩形支架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一倒L形支撑板前侧的整理限位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螺栓下部设置一T形连杆,所述T形连杆套置在第一压板上设置的一连接扣内,且T形连杆可相对于连接扣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利用L形支撑板和第一倒L形支撑板对文档的稳定夹持固定作用,可使得文档在打孔时,不发生移动,继而利于提高文档打孔质量;在打孔时,打孔管下端设置的切割刀刃随着打孔管的下移,实现对文档的不断切割,切割刀刃对文档的切割打孔相对于现有的打孔锥挤压打孔,其打孔质量好,打孔锥打孔时,其主要是利用锥杆对文档的挤压作用,这样容易造成文档孔边缘的撕裂,不利于文档的穿线固定;在打完孔时,在不解除L形支撑板和第一倒L形支撑板对文档的夹持条件下,装订针和装订线可自由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之间穿梭,从而使得文档在被夹持固定的条件下完成装订,继而利于装订的顺利进行;在打孔之前,利用整理限位板可实现文档的规则整理;打孔管内设置的推屑杆在弹簧的推动下,在打孔管穿透文档后,可将打孔管内的纸屑推出,从而便于后续打孔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打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板、11支腿、12第一倒L形支撑板、13第一连板、14整理限位板、21第一压板、211连接扣、22第二倒L形支撑板、23调节螺栓、231T形连接杆、24L形支撑板、25第二连板、31∩形支架、32电动推杆、321导向杆、33第二压板、34打孔管、341推屑杆、3411第二挡板、3412推屑板、342弹簧、343第一挡板、344切割刀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会计用档案打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底板1、压紧机构和打孔机构,在所述支撑底板1的底平面上设置有四条支腿1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支撑底板1用于放置需要打孔装订的文档,在所述支撑底板1的前侧设置有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12,且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12的长板相对,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12通过若干第一连板13与支撑底板1相连接,第一连板13位于第一倒L形支撑板12的下端,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12的短板的上平面与支撑底板1的上平面平齐,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板21、第二倒L形支撑板22和调节螺栓23,两个所述第二倒L形支撑板22设置在支撑底板1前侧且位于第一倒L形支撑板12后侧,在每一个所述第二L形支撑板22上均套置一所述调节螺栓23,所述第一压板21的两端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螺栓23的下端,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3可实现第一压板21的上下往复运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调节螺栓23与第一压板21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在所述调节螺栓23下部设置一T形连杆231,所述T形连杆231套置在第一压板21上设置的一连接扣211内,且T形连杆231可相对于连接扣211自由转动。在所述第一压板21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与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12上下对称分布的L形支撑板24,两个L形支撑板24通过若干第二连板25与第一压板21相连接,第二连板25位于两个L形支撑板24上端,在两个第一倒L形支撑板12之间设置一第一间隙,在两个L形支撑板24之间设置一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上下贯通。

所述打孔机构包括∩形支架31、电动推杆32、第二压板33和打孔管34,所述∩形支架31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L形支撑板24的正上方,所述电动推杆32设置在所述∩形支架31上部,所述第二压板33固定设置在所述电动推杆32的活动杆端部,三个所述打孔管34等间距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压板33的底平面上,且打孔管34位于第二间隙的正上方,打孔管34与第一连板13和第二连板25上下交错分布,从而使得第一连板13和第二连板25不会影响打孔管34的打孔作业流程,在所述打孔管34的下部设置有切割刀刃344,在打孔时,通过电动推杆32推动打孔管34缓慢下移,在打孔管34下移过程中,通过切割刀刃344实现文档的切割,为保证打孔管34竖直上下移动,在此,在所述第二压板33上设置有两个位于电动推杆32的活动杆两侧的导向杆33,且导向杆33上部套置在∩形支架31上,在打孔管34穿透文档完成打孔作用后,为便于打孔管34内的纸屑自动排出,在此,在所述打孔管34内设置一推屑装置,所述推屑装置包括推屑杆341和弹簧342,所述推屑杆341套置在打孔管34内部设置的一第一挡板343上,在推屑杆341的下端设置一推屑板3412,在推屑杆341上端设置一位于第一挡板343上方的第二挡板3411,所述弹簧342套置在推屑杆341上,且弹簧342卡置在第一挡板343与推屑板3412之间,弹簧342可推动推屑板3412在打孔管34内上下自由活动,在第二挡板3411的限位作用下,推屑板3412运动到切割刀刃344内侧位置后停止运动。

在将文档放置在支撑底板1上后,为便于文档打孔边缘的整理,使得文档边缘对齐,在此,在所述支撑底板1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一倒L形支撑板12前侧的整理限位板1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操作流程为:第一步,将文档放置在支撑底板1上,且使得被打孔的边缘侧位于L形支撑板24和第一倒L形支撑板12之间;第二步,推动文档,利用整理限位板14实现文档边缘的整理;第三步,旋转调节螺栓23,使得文档被稳定夹持在L形支撑板24和第一倒L形支撑板12之间;第四步,启动电动推杆32,使得打孔管34缓慢下移实现文档打孔;第五步,文档别穿透后,利用电动推杆32将打孔管34从文档上抽出;第六步,利用装订线和装订针实现对文档的手工装订(装订线和装订针可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自由穿梭);第七步,文档装订完成后,旋转调节螺栓23,使得L形支撑板24上升,然后,将文档取下,继而完成文档的整个装订过程。

本实用新型中,“上”、“下”、“前”、“后”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位置,因此不能作为绝对位置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