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架装夹调节用的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7779发布日期:2020-01-24 12:0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拱架装夹调节用的夹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拱架装夹调节用的夹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隧道开凿中,需要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多个钢拱架以防止隧道塌方,为了满足要求,每个钢拱架的长度也相应较大,因此,通常在施工过程中,会把钢拱架拆分为多个拱架段,但位于整个钢拱架侧边的拱架段,其安装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装夹夹具机构来实现,而现有的装夹夹具机构用来夹持拱架的夹头,其结构为:1、夹头是直接连接在装夹夹具机构的臂体上,其不能实现对拱架与所设定的放置位置之间的微调整,并在夹持过程中,如刮碰到巷道时,由于拱架的重力作用,会与夹头脱离,不确定的危险系数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拱架装夹调节用的夹头,能实现对拱架与所设定的放置位置之间的微调整,便于对准拱架段之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拱架装夹调节用的夹头包括主夹头、托架,所述托架的一端与所述主夹头铰接,且两者间的铰接处铰接在臂体的端部处;位于所述托架夹端处的该端部通过驱动机构与臂体连接,所述的托架与所述主夹头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螺栓组件,所述第一底座设置在所述主夹头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在所述托架上,且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通过所述螺栓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上开设有供螺栓组件穿插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底座上开设有供螺栓组件穿插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呈相对应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托架上开设有供螺栓组件穿插的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呈相对应布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座、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一端通过支座与所述托架相连接,所述驱动器的另一端通过支座与所述臂体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托架位于所述主夹头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托架转动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主夹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主夹头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托架的转动方向为同一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托架,通过驱动器带动托架转动,且托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主夹头转动,即实现了托架与主夹头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易于实现夹持的拱架位置的微调,便于对准拱架段之间的位置;而且双夹头结构设计,在夹持拱架时,其夹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夹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主夹头;2、托架;3、臂体;4、驱动机构;5、联动机构;21、第三通孔;41、支座;42、驱动器;51、第一底座;52、第二底座;53、螺栓组件;51-1、第一通孔;52-1、第二通孔;53-1、螺栓;53-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夹头1、托架2,所述托架2的一端与所述主夹头1铰接,且两者间的铰接处铰接在臂体3的端部处;位于所述托架2夹端处的该端部通过驱动机构4与臂体3连接,所述的托架2与所述主夹头1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5;所述托架2位于所述主夹头1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托架2转动并通过联动机构5带动主夹头1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所述主夹头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托架2的转动方向为同一方向转动;实现了托架与主夹头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易于实现夹持的拱架位置的微调,便于对准拱架段之间的位置;而且双夹头结构设计,在夹持拱架时,其夹持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如附图1、2所示,所述联动机构5包括第一底座51、第二底座52、螺栓组件53,所述第一底座51设置在所述主夹头1的一侧,且该侧为靠近托架2夹端侧,所述第二底座52设置在所述托架2主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底座51与所述第二底座52之间通过所述螺栓组件53连接,螺栓组件53在连接时,使得第一底座51的下端面与第二底座52的上端面间留有供托架活动的间隙,在托架2通过驱动机构4驱动过程中,托架2会绕着臂体3端部的铰接点而转动,当托架2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位于托架2上的第二底座52的上端面会与第一底座51的下端面接触,并促使主夹头1也随着转动,从而实现对拱架与所设定的放置位置之间的微调整,且联动机构5还具有在夹头自然状态下时,起到防止主夹头1绕着臂体3端部的铰接点而任意转动,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第一底座51上开设有供螺栓组件53穿插的第一通孔51-1,该第一通孔51-1为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底座52上开设有供螺栓组件53穿插的第二通孔52-1,该第二通孔52-1为腰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51-1与所述第二通孔52-1呈相对应布置。螺栓组价53包括螺栓53-1、两个螺母53-2,螺栓53穿过第一通孔51-1、第二通孔52-1,并在第二通孔52-1所在端面处通过两个螺母53-2与螺栓53旋紧,并使得托架2的夹端部所在的平面与主夹头1的夹端部所在的平面处于平行状态,该状态为驱动器42处于收缩状态。

所述托架2上开设有供螺栓组件53穿插的第三通孔21,该第三通孔21也为腰形通孔,所述第三通孔21与所述第一通孔51-1、第二通孔52-1呈相对应布置,且三个通孔的孔中心都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能保证当托架2在绕着臂体3转动过程中,当第一底座51、第二底座52相抵接时,螺栓53-1能顺利穿插在第三通孔21内,并不与孔壁接触。

如附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支座41、驱动器42,所述驱动器42的一端通过支座41与所述托架2夹持端的下方相连接,所述驱动器42的另一端通过支座41与所述臂体3相连接;驱动结构4位于托架2的下方位置处,便于驱动器42的伸缩。

上述的驱动器42为液压油缸或气缸的任意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拱架放置在主夹头1和托架2上,然后将该段拱架根据与另一段拱架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驱动器42驱动托架2,使得托架2绕着臂体3的端部铰接点转动,当托架2继续转动并到一定角度时,位于托架2上的第二底座52的上端面会与第一底座51的下端面接触,并促使主夹头1也随着转动,从而实现对拱架与所设定的放置位置之间的微调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