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及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0973发布日期:2020-12-29 10: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及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源光缆(aoc,activeopticalcable)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及夹具。



背景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云技术(云存储,云计算等)的发展日新月异。受到云计算技术环境需要更高的带宽以及更多高速数据传输应用需求的推动,传统铜缆由于其信号强度的损耗随高速数据传输的速率增加急剧增加(高速信号变成微波发射损耗),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有源光缆aoc(activeopticalcable)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成长。有源光缆集成了多模光纤光缆和光收发、控制芯片和模组,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长、能耗低、时延低、抗电磁干扰、不受未知的接地环路影响等诸多优点。也正是这些吸引人的优点使得有源光缆市场不断发展。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扩展到高速数据和一些视频通信的周边市场;从高性能计算机应用场景开始,蔓延到传统数据中心应用场景。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发,有源光缆aoc也将成为消费电子互连、超宽带互连的主要形式,其市场也将进一步壮大。

有源光缆由两个光收发模块(transceiver)及无源光缆跳线(fibercable)组成。在与集成光电芯片组件精密对准前,fibercable的光纤插入损耗是决定aoc产品的关键性能因素。而在现有的有源光缆组装生产环节,尚没有对无源光缆跳线的有效、便捷的测试装置。只能在与光电芯片封装之后,测试成品的性能。万一发现性能不良,只能整个产品报废,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也不高。

通常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为多通道(≥2),其结构包括固定光纤的基座,以及对准光电芯片的金色的灯塔镜头。配合其结构,也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的光纤阵列进行测试。但是在通红光时,必须首先精准调节光纤阵列与无源光缆跳线的相对位置,这不仅要耗费工时,而且调节精度对操作人员的依赖度非常高,测试成本高,精度也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能够在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和光收发模块组装前,测试该无源光缆跳线。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光线、红光光源机、第一定位夹具、第二定位夹具;所述通光线的第一端与第一定位夹具连接,第二端和红光光源机连接;所述通光线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的第一端能够耦合的连接头,所述第一定位夹具设置有通光线的第一端连接头的插孔,并在通光线的第一端连接头插入位的上方开有用于光路耦合的孔;

第一定位夹具设置与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连接的结构,包括对于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基座的第一定位结构、将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定位连接头通过所述用于光路耦合的孔对准所述通光线的第一端连接头以进行光路耦合的第二定位结构、将第一端定位连接头保持在第二定位结构中的第三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第三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定位夹具的顶部;

第二定位夹具设置有针对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二端基座的定位结构,第二定位夹具的长度匹配无源光缆跳线第二端定位连接头与第二端基座之间的距离,而使得对于与第二定位夹具连接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二端,其第二端定位连接头发出的红光能够照射到其下方的红光照射板。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采用与第一端基座两侧结构适配的两侧卡槽,并在两侧卡槽之间设置供无源光缆跳线在第一端基座周围的部分通过的槽。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结构采用与第一端定位连接头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用于光路耦合的孔处在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第三定位结构采用压板或压条。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或压条转动连接在第一定位夹具顶部,并可用磁铁吸引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夹具的所述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夹具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夹具对应无源光缆跳线第二端定位连接头,具有下沉的台阶面,作为红光照射板或在台阶面上固定红光照射板,用于观察通红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的夹具,能够应用于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对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进行通红光测试。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设置有通光线的第一端连接头的插孔,并在通光线的第一端连接头插入位的上方开有用于光路耦合的孔;所述夹具设置与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连接的结构,包括对于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基座的第一定位结构、将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定位连接头通过所述用于光路耦合的孔对准所述通光线的第一端连接头以进行光路耦合的第二定位结构、将第一端定位连接头保持在第二定位结构中的第三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第三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定位夹具的顶部;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采用与第一端基座两侧结构适配的两侧卡槽,并在两侧卡槽之间设置供无源光缆跳线在第一端基座周围的部分通过的槽;第二定位结构采用与第一端定位连接头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用于光路耦合的孔处在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第三定位结构采用压板或压条;所述压板或压条转动连接在第一定位夹具顶部,并可用磁铁吸引固定。

本实用新型能够连接和固定、测试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在无源光缆跳线和光收发模块组装前,单独测试无源光缆跳线单个通道的性能,降低了有源光缆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并提升了最终成品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第二定位夹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夹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夹具的示意图。

图6为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5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可以不再重复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不一定精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有源光缆产品组件通红光测试装置,包括通光线1、红光光源机2、第一定位夹具3、第二定位夹具4组成的通红光装置组件。所述通光线1的第一端与第一定位夹具3连接,第二端和红光光源机2连接,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5的第一端与第一定位夹具3连接,一端与第二定位夹具4连接。

所述通光线1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无源光缆跳线5的第一端能够耦合的连接头,所述第一定位夹具3设置有通光线1的第一端连接头的插孔301,并在通光线1的第一端连接头11插入位的上方开有用于光路耦合的孔302。第一定位夹具3在孔302的下方内还设置有由弹簧34支撑的活动顶块33,活动顶块33用于将通光线1的第一端连接头11向上顶紧。

所述第一定位夹具3设有对于有源光缆的无源光缆跳线第一端基座51的第一定位结构、将无源光缆跳线5第一端定位连接头52通过所述用于光路耦合的孔302对准所述通光线1的第一端连接头以进行光路耦合的第二定位结构、将第一端定位连接头52保持在第二定位结构中的第三定位结构。

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第三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定位夹具3的顶部

其中,第一定位结构可以采用与第一端基座51两侧结构适配的两侧卡槽311,并在两侧卡槽211之间设置供无源光缆跳线5在基座51周围的部分通过的槽212。

第二定位结构采用与第一端定位连接头52配合的定位槽32,所述用于光路耦合的孔302处在定位槽32中。

第三定位结构可以采用压板或压条331的结构,所述压板或压条331可以转动连接在第一定位夹具3顶部,并可用磁铁332吸引固定。

第二定位夹具4设置有针对无源光缆跳线第二端基座53的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和前述的第一定位结构相同,采用与第二端基座53两侧结构适配的两侧卡槽411,并在两侧卡槽411之间设置供无源光缆跳线5在基座53周围的部分通过的槽412。该定位结构设置在第二定位夹具4的顶部。第二定位夹具4对应无源光缆跳线第二端定位连接头54所处的位置,具有下沉的台阶面42,作为红光照射板或在上面固定红光照射板,用于观察通红光效果。

所述红光光源机2设有旋钮21,通过调节旋钮可以观察无源光缆跳线单个通道的光斑现象,通过观察在红光照射板上的光斑6的形状来判定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夹具非常便于和无源光缆跳线的连接和定位,且光路对接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