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2126发布日期:2021-02-09 17:3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手持工具的制作方法
手持工具
[0001]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9年2月14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手持工具”,申请号为 cn20192019968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钻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工具。


背景技术:

[0003]
在冲击钻孔技术领域中,旋转撞击机构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以给枪钻提供旋转和撞击,从而间歇地将旋转撞击力传递到顶端工具以便执行诸如拧紧螺钉之类的操作。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普通枪钻上安装主动冲击结构以形成冲击钻模式,这种方式通常造成枪钻的整机长度过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持工具,所述手持工具具有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工具,包括马达,刀具主轴,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传动轴,以及能够给所述刀具主轴提供轴向冲击的锤冲击机构;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所述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转换件,当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时,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转换件驱动撞锤克服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冲击所述刀具主轴;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冲击轴,所述冲击轴能够驱动所述撞锤和导向件其中之一旋转;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冲击轴不可相对转动的设置。
[0006]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冲击轴一体设置。
[0007]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可选择地与所述撞锤旋转的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之间设有第一离合件,所述第一离合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两者之一上,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的另一个上设有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离合件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配合能够实现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的旋转连接,所述第一离合件与所述第一收容部分离时,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可相对转动。
[0009]
优选的,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冲击轴一体设置。
[0010]
优选的,所述刀具主轴可选择地与所述撞锤旋转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撞锤之间设有第二离合件,所述第二离合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撞锤两者之一上,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撞锤的另一个上设有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离合件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配合能够实现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撞锤的旋转连接,所述第二离合件与所述第二收容部分离时,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撞锤可相对转动。
[0012]
优选的,所述撞锤在至少一个平面上包围所述刀具主轴,传动轴以及冲击轴。
[0013]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在至少一个平面上包围所述撞锤。
[0014]
优选的,所述撞锤设有面向所述刀具主轴的撞击面,所述撞击面能够在冲击过程中与所述刀具主轴接触,所述撞击面比所述曲面引导部更靠近所述刀具主轴的旋转轴线。
[0015]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套设于所述撞锤的外侧,所述曲面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内周面上,所述转换件设置在所述撞锤的外周面上。
[0016]
优选的,所述撞锤具有面向所述刀具主轴的端面,所述撞击面比所述端面更靠近所述刀具主轴的自由端。
[0017]
优选的,所述曲面引导部包括若干个爬坡段以及与所述爬坡段对应的跌落段,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爬坡段时,所述转换件驱动所述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跌落段时,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冲击所述刀具主轴;所述转换件的数量与所述爬坡段的数量一致。
[0018]
优选的,所述蓄能机构设置为弹性件。
[00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工具,包括马达,收容所述马达的壳体,刀具主轴,由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传动轴,以及能够给所述刀具主轴提供轴向冲击的锤冲击机构;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的撞锤和导向件、与所述传动轴旋转地连接的冲击轴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的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曲面引导部,所述撞锤与导向件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转换件,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其中之一由所述冲击轴驱动相对其中之另一作旋转运动,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转换件驱动撞锤克服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沿刀具主轴的中心轴线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驱动所述撞锤沿刀具主轴的中心轴线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冲击所述刀具主轴;所述撞锤直线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壳体上。
[0020]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套设于所述撞锤的外侧,冲击模式下,所述导向件相对所述壳体固定设置,所述撞锤由所述冲击轴驱动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所述撞锤直线运动地支承在所述导向件的内周面上。
[0021]
优选的,所述曲面引导部设置于所述导向件的内周上,所述转换件设置于所述撞锤的外周面上。
[0022]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冲击轴一体设置。
[0023]
本实用新型中该技术方案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002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工具,包括:壳体;马达;传动轴,由所述马达驱动并绕所述传动轴轴线旋转;刀具主轴,所述刀具主轴用于连接工具头,且所述刀具主轴能够由所述传动轴驱动旋转;锤冲击机构,所述锤冲击机构具有一撞锤,所述撞锤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以及所述刀具主轴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且能够由所述传动轴驱动旋转;所述锤冲击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撞锤外侧的导向件,所述刀具主轴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刀具主轴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能够由所述传动轴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当所述刀具主轴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
述传动轴无法驱动所述撞锤旋转。
[0025]
优选的,所述刀具主轴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当所述刀具主轴承受的轴向力的方向由所述输出端至所述连接端时,所述刀具主轴能够切换至相对于所述传动轴配接的所述第一位置。
[0026]
优选的,所述刀具主轴包括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当所述刀具主轴承受的轴向力的方向由所述连接端至所述输出端时,所述刀具主轴切换至相对于所述传动轴配接的所述第二位置。
[0027]
优选的,所述手持工具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之间转换,位于所述第一模式状态时,所述刀具主轴能够相对于所述传动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之间切换;位于所述第二模式状态时,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模式调节机构轴向抵接以限制所述刀具主轴从所述第二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
[0028]
优选的,所述手持工具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之间切换,位于所述第一模式状态时,所述导向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撞锤在转动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按预设路径运动以撞击所述刀具主轴;位于所述第二模式状态时,所述导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撞锤对所述刀具主轴无冲击。
[0029]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连接端相连的一端为传动端,所述连接端和所述传动端之一设有轴向孔,另一个端部伸入所述轴向孔内。
[0030]
优选的,所述轴向孔的内壁以及另一个所述端部的外壁之间设有花键,以实现所述传动轴和所述刀具主轴之间可轴向移动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0031]
优选的,所述另一个所述端部的所述花键形成径向凹槽,所述轴向孔的外壁设有径向孔,所述手持工具还包括用以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的钢球,所述径向孔与所述径向凹槽位置对应,所述钢球沿所述径向孔向所述径向凹槽内运动,且与所述撞锤脱开;当所述刀具主轴相对于所述传动轴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径向孔与所述径向凹槽位置错开,所述钢球沿所述径向孔的反向运动,且与所述撞锤连接。
[0032]
优选的,所述锤冲击机构还包括间歇冲击组件;当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撞锤旋转时,所述间歇冲击组件迫使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所述刀具主轴。
[0033]
优选的,所述间歇冲击组件包括与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向件与撞锤之间的转换件和曲面引导部。
[0034]
优选的,所述转换件位于所述导向件及所述撞锤二者之一,所述曲面引导部位于所述导向件及所述撞锤二者之另一。
[0035]
优选的,所述转换件设置成钢球,所述曲面引导部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
[0036]
优选的,所述蓄能机构设置成弹性件。
[0037]
本实用新型中该技术方案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003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工具,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由所述
马达驱动转动;刀具主轴,用于连接工具头,所述刀具主轴与所述传动轴可活动地连接;锤冲击机构,具有一撞锤,所述撞锤套设于所述传动轴或所述刀具主轴的外侧,且能够由所述传动轴驱动旋转,所述锤冲击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撞锤外侧的导向件;所述锤冲击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撞锤和所述导向件之间的间歇冲击组件,所述间歇冲击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撞锤外壁或所述导向件内壁之一的曲面引导部,以及位于两者之另一的转换件,所述手持工具还包括不可转动地固定于壳体的冲击环,所述冲击环上设有第一端齿,所述导向件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端齿啮合的第二端齿,当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端齿通过与其啮合的所述第二端齿限制所述导向件转动,所述转换件沿所述曲面引导部按预设方向运动使所述撞锤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所述刀具主轴;当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端齿以及所述导向件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相对于与其啮合的所述第一端齿转动。
[0039]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齿包括若干第一齿牙,所述第一齿牙包括导向段和止挡段,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止挡段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齿由若干第二齿牙组成,当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齿牙由所述止挡段运动至所述导向段,所述止挡段抵接所述第二齿牙,从而所述导向件不能够转动;当所述马达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齿牙由所述导向段运动至所述止挡段时,所述第二齿牙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段运动,从而所述导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齿转动。
[0040]
优选的,所述导向段和所述止挡段沿所述第一端齿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止挡段平行于所述传动轴的轴线。
[0041]
优选的,当所述第二齿牙由所述止挡段运动至所述导向段,所述第二齿牙与所述止挡段抵接的侧边平行于所述止挡段。
[0042]
优选的,所述冲击环能够沿轴向移动,以实现所述第一端齿与所述第二端齿啮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端齿与所述第二端齿分离时,所述导向件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
[0043]
优选的,所述锤冲击机构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被设置成用于传递旋转运动。
[0044]
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所述刀具主轴传递的力闭合。
[0045]
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位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之间,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二者之一的离合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撞锤二者之另一的收容部,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离合件与所述收容部啮合,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离合件与所述收容部分离。
[0046]
优选的,所述离合件设置成球状或柱状,所述收容部设置成槽体。本实用新型中该技术方案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48]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50]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模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模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3]
图6是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54]
图7是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55]
图8是图5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0056]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0是图9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
[0058]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导向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4是图13中e处的结构放大图;
[0062]
图15是图13中f处的结构放大图;
[0063]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64]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65]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66]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67]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68]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69]
图22是图21中g处的结构放大图;
[0070]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71]
图24是图23中h处的结构放大图;
[0072]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3]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4]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75]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6]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7]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78]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0079]
附图标记:
[0080]
手持工具1,
[0081]
传动轴10,挡板100,贯通孔110,空腔120,传动端130,扁方140,
[0082]
锤冲击机构20,撞锤200,收容部201,槽体201a,嵌入槽202,安装槽203,
[0083]
导向件210,容纳槽211,第一齿纹212,凸起部212a,尖端212a1,撞击面2001,
[0084]
离合机构220,离合件221,
[0085]
间歇冲击组件230,蓄能机构231,转换件232,曲面引导部233,
[0086]
爬坡段233a,跌落段233b,
[0087]
刀具主轴30,外螺纹300,第一段310,第二段320,第三段330,凸筋340,凹槽350,轴

[0088]
孔360,花键370,连接端380,输出端390,
[0089]
模式调节机构40,冲击接收部400,第一表面401,第二表面402,第三表面403,台阶面404,
[0090]
止压环410,止抵部411,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配合段411c,
[0091]
模式调节钮420,凸缘421,通道422,
[0092]
冲击切换环430,第二齿纹431,导引段431a,止抵段431b,配合块432,缓冲件440,
[0093]
模式切换钮450,导引块451,导引斜面451a,
[0094]
夹头50,螺纹孔500,马达60,复位件70,壳体80,反向螺钉90,
[0095]
冲击环11a,第一端齿12a,第一齿牙121a,导向段121b,止挡段121c,第二端齿213a,第二齿牙2131a。
具体实施方式
[009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9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9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99]
实施例1
[0100]
如图1-图2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10、锤冲击机构20以及刀具主轴30。
[0101]
具体而言,如图2、图5、图9、图13、图17-图18、图21、图23及图25-图26 所示,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旋转,且传动轴10可以绕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的外侧,且撞锤200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可以理解的是,马达60与传动轴10连接,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例如,马达60的输出端可以与传动轴10的端部直接连接,“连接”也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例如,马达60 可以与中间传动组件直接连接,再通过中间传动组件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
[0102]
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转动,即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撞锤200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壁,撞锤200可以与传动轴10配合连接,传动轴10可以进一步地带动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如图5-图9所示,手持工具1还包括刀具主轴30,刀具主轴30 一端与传动轴10连接,另一端用以连接工具头,且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运动,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例如,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 1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也即刀具主轴30由传动轴10带动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撞锤200也可套设于刀具主轴30的外侧或一部分套设于刀具主轴30外侧,且一部分套设于传动轴10 的外侧。
[0103]
如图2、图5-图13所示,锤冲击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撞锤200外侧的导向件210,以及间歇冲击组件230。当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引导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换言之,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导向件210以及间歇冲击组件230,导向件210外套于撞锤200的外周壁。优选地,为了使撞锤200在撞击刀具主轴30时能够产生所需要的锤击力,所述撞锤200的重量大于等于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重量之和的10%,为了使工具的质量不会太重,同时使整机的结构紧凑,优选地,所述撞锤200的重量小于等于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重量之和的60%。更为优选地,所述撞锤200的重量小于等于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重量之和的35%。
[0104]
如图25-图26所示,刀具主轴3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与夹头5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刀具主轴30靠近夹头50的一端设有外螺纹300,夹头50内部设有与外螺纹300配接的螺纹孔500,刀具主轴30和夹头50通过外螺纹300与螺纹孔500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马达60驱动刀具主轴30既可以沿第一方向旋转(正向),又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反向)旋转,为了防止刀具主轴30与夹头50之间螺纹连接在工作时脱开,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之间还设有反向螺钉90,此处“反向螺钉90”是指,螺钉上的螺纹方向与上述外螺纹300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该种连接方式中,由于撞锤200对工具头20的锤击力,需要经由反向螺钉90传递给工具头,也即撞锤200将锤击力传递给刀具主轴30,然后通过刀具主轴30传递给反向螺钉90,最后再通过反向螺钉90将锤击力传递给工具头,因而,通过撞锤200传递给工具头的锤击力损失较大。
[0105]
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刀具主轴30与夹头5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参见图21,相比较于上述的刀具主轴30与夹头50之间的连接方式,该种连接方式中取消了反向螺钉90,通过在外螺纹300与螺纹孔500之间涂有黏合剂以防止刀具主轴30与工具头在工作时脱开,同时,刀具主轴30前部具有凸出部(图中未标出),用于抵接工具头,从而能将冲击直接由刀具主轴30传递给工具头,减少冲击时的能量损失。
[0106]
当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控制撞锤200的运动路径,且该运动路径既可以使得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又可以使撞锤20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完成刀具主轴 30相对于传动轴10的移动。
[010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设置导向件210与间歇冲击组件230,利用间歇冲击组件230、撞锤200与导向件210的配合关系,可以导引撞锤200作线性运动,且撞
锤200还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实现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刀具主轴30在环境部件(如墙面或板件)上钻孔时,刀具主轴30对环境部件形成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钻孔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且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携带。
[0108]
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间歇冲击组件230还包括蓄能机构231,转换件232 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且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 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转换件232的运动轨迹,转换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转换件232的作用下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
[0109]
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 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 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当然,对于蓄能机构231的轴向限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0110]
蓄能机构231的轴向限位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挡板100,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挡板100与传动轴10设计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是采用过盈配合,能够防止工具在非冲击模式下出现的刀具主轴沿轴线方向来回窜动的现象,提高机构的寿命以及用户的操作体验。
[0111]
此处所说的刀具主轴轴向窜动的现象,经研究分析,发现了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基于该根本原因,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挡板100与传动轴10固定连接,下面将具体说明刀具主轴轴向窜动的根本原因,以及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该问题的基本原理。
[0112]
此处所说的刀具主轴轴向窜动的现象,指的是工具在非冲击模式下运行时,刀具主轴沿轴线方向来回运动的现象,经研究分析,发现刀具主轴的轴向窜动是由于可选择连接撞锤200与传动轴10的离合件221沿径向方向来回进出收容部201引起的。具体地,由于挡板100与传动轴10之间为间隙配合,使得在传动轴10旋转时,挡板10 与弹簧也就是蓄能机构231,以及撞锤200在旋转方向是不转的。也就是说,在非冲击模式下,传动轴10带动刀具主轴30进行旋转时,撞锤200在旋转方向上保持静止不动。在非冲击模式运动过程中,操作者对刀具主轴30会有轻微的下压,使刀具主轴 30沿轴线方向向后移动一点距离,进而使离合件221沿径向被部分地挤出,当旋转的传动轴10带动离合件221继续旋转时,处于旋转状态的离合件221被挤出的过程中,碰到静止的撞锤200的内壁时,会被作用力反弹回来,即离合件221又会沿径向被推了回来。然后刀具主轴30会由于轻微的轴向下压力继续将离合件221挤出去,然后又被推回来,这样来回反复会使离合件221在径向方向上来回窜动,进而导致刀具主轴 30在轴向上的来回窜动。
[011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将挡板100与传动轴10设计为固定连接,以使得工具在非冲击模式运行的过程中,传动轴10带动刀具主轴30旋转时,传动轴10也会带动挡板100转动,进而会使弹簧也就是蓄能机构231,以及撞锤200转动,进而使得刀具主轴30与撞锤200一起旋转,且速度相同,没有相对速度差,这样刀具主轴 30受到轻微的轴向下压力,将离合件221沿径向挤出,离合件221碰到撞锤200的内壁时,就不会被受到作用力,就不会
被反弹回来,进而解决了离合件221沿径向来回窜动的问题,进而也就解决了刀具主轴30沿轴线方向来回窜动的问题。
[0114]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地,曲面引导部233 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200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需要说明的是,“爬坡高度”指的是爬坡段233a的两端之间的在传动轴10轴线方向的轴向距离。
[0115]
当转换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转换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转换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快速跌落,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 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
[0116]
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
[0117]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转换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转换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手持工具1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中撞锤200的外径在15mm-50mm之间,优选地,撞锤200外径在20mm-40mm 之间,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转换件232能够顺利爬坡,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 的段数优选为3个。
[0118]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介绍可知,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之间,具体地,转换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 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 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 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 配合。由此,可以实现转换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
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 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 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
[0119]
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件232可以设置成钢球,如图11-图12所示,优选地,为了保证钢球的强度,钢球的直径大于4mm 且小于等于10mm,更为优选地,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6mm,本实施例中钢球的直径为5mm。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由此,凸轮面或是凸轮槽可以限定出钢球的活动轨迹,钢球可以在凸轮面或是凸轮槽的内活动,钢球具有圆滑的外表面,不仅可以降低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提高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内的活动顺畅性,而且钢球的结构强度大、耐磨损性能好,从而可以保障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凸轮”可以是指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导向件210的内周壁,或是曲面引导部 233凸出于撞锤200的外周壁。
[0120]
进一步地,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点或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在曲面引导部233内运动的过程中,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接触始终为一个点或线接触,有利于减少钢球和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摩擦。例如,凸轮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与钢球的半径基本相同或略大,从而可以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装配稳定性,耐磨性和寿命。
[0121]
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机构231可以设置成弹性件,例如,蓄能机构231可以为弹簧或弹性橡胶件,由此,可以简化蓄能机构231的设置与装配,还可以降低蓄能机构231的制造成本。
[0122]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220,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用于传递传动轴10 和撞锤200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可以与撞锤200配合,离合机构220也可以与撞锤200脱开,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配合时,传动轴10 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传递给撞锤200,从而带动撞锤200转动;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脱开时,即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解除,传动轴10可以相对于撞锤200旋转,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静止。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控制撞锤200是否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可以控制刀具主轴30的工作模式。
[0123]
进一步地,离合机构220可以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刀具主轴30传递的力闭合,也即当工具头抵接在工况时(轴向有负载),离合机构220能够自动闭合,实现冲击,手持工具1处于冲击状态。因而,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是否存在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控制,刀具主轴30可以对离合机构220施加外力,以改变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方便改变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切换,且不需另外的控制结构。
[0124]
更进一步地,离合机构220可操作地在闭合状态与脱开状态之间转换,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时,撞捶200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撞捶200不能被传动轴10驱动。可以理解的是,刀具主轴30可以控制离合机构220的工作状态,使离合机构220可以与撞锤200啮合或与撞锤200脱开,离合机构220可以在刀具主轴30的作用下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 200啮合时,传动轴10可以带动撞锤200旋转,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脱开时,撞捶200不能被传动轴10驱动。由此,可以通过离合
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手持工具1在有负载工作时自动实现冲击功能或进入冲击状态。
[0125]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离合机构220包括设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二者之一离合件221,以及设置于传动轴10 与撞锤200二者之另一的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离合件221 与收容部201形状匹配的啮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分离。
[0126]
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包括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传动轴10与撞锤 200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离合件221,另一个设有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配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 221与收容部201分离。由此,可以通过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的装配关系,以切换离合机构220的工作状态。
[0127]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离合件221 可以设置成球状或柱状,收容部201可以设置成槽体201a。球状或柱状均具有圆滑的外表面,圆滑的外表面在活动过程中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从而易于离合件221的状态切换。将收容部201设置为槽体201a不仅便于设置,而且便于与离合件221进行配合。例如,撞锤200内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形成收容部201。进一步地,槽体201a的底壁可以形成为弧面,弧面可以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由此,槽体201a可以包裹部分离合件221,从而可以提高离合件221与槽体201a的配合稳定性。
[012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相对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换言之,在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上,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是相对静止的或在转动时二者一起转动,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是可移动的。由此,传动轴10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还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
[0129]
例如,如图5所示,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刀具主轴30在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时如何实现离合机构220的闭合或脱开以及刀具主轴30如何相对于传动轴10 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200能够由所述传动轴 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轴10无法驱动所述撞锤200旋转。刀具主轴30包括与传动轴10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传动轴1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轴向开口的空腔 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从开口伸入空腔内120内,空腔120的内壁和刀具主轴30连接端的外壁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 370配合,以使刀具主轴30可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并能够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的外壁以及空腔120的内壁设有凸筋340,且刀具主轴30上的相邻的凸筋340之间形成径向凹陷的凹槽350,以使空腔120内壁可以与凹槽350配合。
[0130]
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空腔12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空腔120的侧壁,离合件221位于径向孔110 内且能够在径向孔110内运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上述的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也即参见图13和图15,当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径向孔110与上述的凹槽
350位置相对应,离合件221沿径向孔110向远离撞锤200的收容部201且靠近凹槽350的方向运动,以使离合件221实现与撞锤200 的脱开;参见图9和图10,当刀具主轴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凹槽350不再与上述的径向孔110位置对应,也即刀具主轴30上与径向孔对应的位置处不再有供离合件221 收容的空间,刀具主轴30在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离合件221以使离合件221沿着径向孔110向靠近撞锤的收容部221方向移动,使离合件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同时另一部分位于收容部201内,撞锤200转动在离合件221的作用下可以随传动轴 10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空腔120也可以位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连接的一端伸入空腔120内,对于该种实施方式将在本说明书的后文中进行详细介绍。
[0131]
如图5、图9及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上设置与撞锤200配接的冲击接收部400。可以理解的是,刀具主轴30上可以设有冲击接收部400,撞锤200可以撞击冲击接收部400,由此,撞锤200可以通过撞击冲击接收部 400以驱动刀具主轴30运动,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带动工具头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
[0132]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冲击接收部400可形成为环状,冲击接收部400固定于刀具主轴30的外周壁,冲击接收部400位于传动轴10的外部,冲击接收部400与刀具主轴30连接,例如,冲击接收部400可以与刀具主轴30卡接,冲击接收部400也可以与刀具主轴30焊接。由此,当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时,可以扩大冲击接收部400与撞锤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撞锤200对冲击接收部400施加的撞击力的稳定性。
[0133]
实施例2
[0134]
如图1-图3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壳体80、马达60、传动轴10、刀具主轴30和锤冲击机构20。
[0135]
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传动轴10可由马达60 驱动转动,传动轴10可绕其轴线旋转。刀具主轴30用于连接工具头,且刀具主轴30 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锤冲击机构20具有一撞锤20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 10以及刀具主轴30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且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换言之,如图 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6所示撞锤200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或是,如图27所示,撞锤200可以外套于刀具主轴30,还可以是撞锤200既外套于传动轴 10又外套于刀具主轴30,传动轴10可以直接或是间接地驱动撞锤200旋转。
[0136]
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锤冲击机构20还包括导向件210,导向件210套设于撞锤200的外侧。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换句话说,存在一个沿着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外力作用于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能够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当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撞锤200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导向件210 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刀具主轴30的轴线撞击刀具主轴30,当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传动轴10无法驱动撞锤200旋转。
[0137]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对刀具主轴30施加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可以切换刀具主轴30的位置,进而可以控制撞锤200与传动轴10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间歇冲击组件230导引撞锤200作线性运动,且撞锤200还可以撞击刀具主轴
30,从而可以实现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刀具主轴30 在环境部件(如墙面或板件)上钻孔时,刀具主轴30对环境部件形成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钻孔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且结构简单,方便携带。
[0138]
如图25-图2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380和输出端390,连接端380与传动轴10连接,输出端390与工具头连接。当刀具主轴30承受的轴向力的方向由输出端390至连接端380时,换言之,当刀具主轴30承受的力的方向为从刀具主轴30的输出端390至连接端380的方向时,刀具主轴30能够切换至相对于传动轴10配接的第二位置。当刀具主轴30承受的力的方向为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至输出端390的方向时,刀具主轴30切换至相对于传动轴10配接的第一位置。由此,可以通过施加于刀具主轴30的外力的作用方向,切换刀具主轴30的位置状态,从而可以切换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
[0139]
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工具1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40,模式调节机构40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之间转换,在第一模式状态时,刀具主轴30能够相对于传动轴10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也即模式调节机构40在第一模式状态时,手持工具 1在轴向负载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轴向冲击,以下简称该模式为“冲击模式”;在第二模式状态时,刀具主轴30与模式调节机构40轴向抵接以限制刀具主轴3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也即在模式调节机构40在第二模式状态时,无论刀具主轴30是否受到轴向的负载的作用,手持工具1均无冲击产生,以下简称该模式为“非冲击模式”。
[0140]
进一步地,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手持工具1 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40,模式调节机构40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间转换。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导向件210固定于壳体80,即导向件210相对于壳体80静止,撞锤200在转动时能够沿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以撞击刀具主轴30;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导向件21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80,即导向件210相对于壳体80可活动,且撞锤200对刀具主轴30无冲击。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模式调节机构40的状态,达到控制导向件210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而可以控制撞锤200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手持工具1工作状态的切换。
[0141]
如图19-图2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设置于导向件210上的第一齿纹212,设有第二齿纹431的冲击切换件,冲击切换件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地固定于手持工具1的壳体80内,具体地,冲击切换件为冲击切换环430,且冲击切换环430可移动地外套于撞锤200。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
[0142]
可以理解的是,冲击切换环430外套于撞锤200,冲击切换环430与撞锤200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冲击切换环430设有第二齿纹431,导向件210上设有第一齿纹212,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可以配合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
[0143]
也可以通过切换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的配合关系,以调节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关系及装配关系,从而可以控制导向件210的运动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刀具主轴30的运动状态,达到控制手持工具1的工作模式。
[0144]
进一步地,如图19、图21-图26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缓冲件440,缓冲件440的一端与冲击切换环430相抵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朝向导向件210移动。由此,缓冲件440可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靠近导向件210,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配合。
[0145]
进一步地,如图19-图24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模式切换钮450,模式切换钮450可转动地外套于冲击切换环430,模式切换钮45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可转动,模式切换钮450的内周壁设有导引块451,冲击切换环430的外周壁设有与导引块451相适配的配合块432,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其中,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 432轴向相抵时,导引块451抵推冲击切换环430压缩缓冲件440向远离导向件210 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冲击切换环430在缓冲件440的作用下向靠近导向件210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 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
[0146]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转动模式切换钮450或冲击切换环430,以切换模式切换钮450与冲击切换环43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改变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状态。由此,可以通过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控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导引块451 具有导引斜面451a,以导引配合块432。由此,可以方便地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 432之间的配合关系。
[0147]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具体地,参见图2-图5、图9及图13,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止压环410外套于传动轴10,具体的套设于上述的冲击接收部400,且止压环41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转动但不可轴向移动,且模式调节钮420可转动地外套于止压环410。止压环410设有止抵部411,模式调节钮420的内周壁设有适于供止抵部411通过的通道422,通道422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
[0148]
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 止抵;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通道422位置相对应,刀具主轴30能够带动止压环沿刀具主轴的轴向运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止压环410 的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撞锤200运动状态的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刀具主轴30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模式调节钮420还包括设置于模式调节钮420内周壁的凸缘421,凸缘421呈环状且沿止压环410的周向方向延伸,通道422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贯通凸缘421。由此,凸缘421可以构造出通道422,凸缘421还可以与止抵部411止抵。
[0149]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止抵部411包括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和配合段411c。固定段411a从止压环410延伸出,连接段411b的一端与固定段411a连接,配合段411c的一端与连接段411b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段411c 适于通过通道422,固定段411a和连接段411b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进一步地,连接段411b与固定段411a连
接的部位圆滑过渡;或者,连接段411b与配合段411c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
[0150]
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冲击接收部400的外周壁具有台阶面404,止压环410与台阶面404止抵。由此,台阶面404可以限定止压环410 的运动,避免止压环410从冲击接收部400。
[0151]
如图25-图2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10与连接端380相连的一端为传动端130,连接端380和传动端130之一设有轴向孔360,另一个端部伸入轴向孔360内。例如,传动轴10的传动端130的端面可以设有轴向孔360,轴向孔 36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轴向孔360朝向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敞开,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的端部可以伸入轴向孔360内。再如,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可以设有轴向孔360,轴向孔360沿着刀具主轴30的轴线方向延伸,轴向孔360 朝向传动轴10的传动端130敞开,传动轴10的传动端130的端部可以伸入轴向孔360 内。对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上设置开口以方便传动轴10进行插接的连接方式,已经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以下将对传动轴10的传动端面上设置开口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152]
如图25-图27所示,轴向孔360的内壁以及另一个端部的外壁设有用以实现传动轴10和刀具主轴30之间扭矩传递的花键370。由此,可以提高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 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不仅可以传递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周向方向上的转动,还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0153]
更进一步地,如图13、图25-图27所示,伸入轴向孔360内的另一个端部上的花键370之间可以形成径向凹槽,轴向孔360的外壁设有径向孔110,当刀具主轴30位于第一位置时,径向孔110与径向凹槽位置对应,钢球可以至少部分落入径向凹槽内,并与撞锤脱开;当刀具主轴30受到一由输出端390至连接端380的轴向力时,也即刀具主轴30位于第二位置时,径向孔110不再与径向凹槽对应,钢球沿着径向孔110 运动并与撞锤200连接以实现传动轴能够带动撞锤200转动。由此,可以通过控制钢球与径向凹槽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与刀具主轴30或传动轴10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的运动状态,进而可以控制刀具主轴30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手持工具1工作模式的切换。
[0154]
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包括间歇冲击组件230。当传动轴10驱动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迫使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可以理解的是,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与撞锤200配合作用,间歇冲击组件230也可以与导向件210配合作用。当传动轴10驱动撞锤200 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改变撞锤200的运动路径,且该运动路径既可以使得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又可以使撞锤20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完成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的滑动。
[0155]
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可以理解的是,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蓄能机构231、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 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转换件232的运动轨迹,转换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可以带动转换件232沿着传动轴10的
周向方向转动,转换件232可以带动撞锤200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
[0156]
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 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 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
[0157]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 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至少部分转换件232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 且小于等于20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4mm到15mm之间,优选地,爬坡高度为10mm。
[0158]
当转换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转换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转换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移动,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30 以及工具头的锤击。
[0159]
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
[0160]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转换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转换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中撞锤200的外径在20mm-40mm 之间,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 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转换件232爬坡的顺利,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 的段数优选为3个。
[0161]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转换件232及曲面引导部233在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上的装配位置及装配关系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由此,可以实现转换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 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 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
[0162]
如图9-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撞锤200 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上。例如,如图2、图5、图7及图11-图12所示,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嵌入槽202,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嵌入槽202内,导向件210的内周壁
上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
[0163]
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 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 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
[0164]
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件232可以设置成钢球,如图11-图12所示,优选地,为了保证钢球的强度,钢球的直径大于4mm 且小于等于10mm,有利地,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6mm,本实施例中钢球的直径为5mm。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由此,凸轮面或是凸轮槽可以限定出钢球的活动轨迹,钢球可以在凸轮面或是凸轮槽的内活动,钢球具有圆滑的外表面,不仅可以降低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提高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内的活动顺畅性,而且钢球的结构强度大、耐磨损性能好,从而可以保障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凸轮”可以是指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导向件210的内周壁,或是曲面引导部233 凸出于撞锤200的外周壁。
[0165]
进一步地,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点或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在曲面引导部233内运动的过程中,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接触始终为一个点或线接触,有利于减少钢球和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摩擦。例如,凸轮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与钢球的半径基本相同或略大,从而可以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装配稳定性,耐磨性和寿命。
[0166]
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机构231可以设置成弹性件,例如,蓄能机构231可以为弹簧或弹性橡胶件。由此,可以简化蓄能机构231的设置与装配,还可以降低蓄能机构231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地,蓄能机构 231可以形成为环形,蓄能机构231可以外套在传动轴10的外周壁。由此,便于蓄能机构231的装配,且能够均匀蓄能机构231对撞锤200的作用力。
[0167]
实施例3
[0168]
如图1-图3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 10、锤冲击机构20和刀具主轴30。
[0169]
具体而言,如图1、图2及图5所示,传动轴10由马达60驱动旋转并绕传动轴 10轴线转动,换言之,马达60驱动传动轴10旋转,且传动轴10绕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马达60与传动轴1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例如,马达60的输出端可以与传动轴 10的端部直接连接,“连接”也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例如,马达 60可以与中间传动组件直接连接,再通过中间传动组件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
[0170]
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换言之,在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上,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是相对静止的,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移动。传动轴10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还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
[0171]
如图2、图5-图13所示,锤冲击机构20具有一撞锤20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外侧,且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可以理解的是,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 200,撞锤200可以
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撞锤200可以与传动轴10配合连接,传动轴10可以进一步带动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
[0172]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220,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用于传递传动轴10 与撞锤200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 200配合,离合机构220也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脱开,当离合机构220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配合时,传动轴1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传递给撞锤200,从而带动撞锤200转动;当离合机构220使二者脱开时,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解除,传动轴10相对于撞锤200旋转,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静止。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控制撞锤200是否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可以改变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刀具主轴30传递的力闭合。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 220与撞锤200之间是否存在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控制,刀具主轴30可以对离合机构220施加外力,以改变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关系,如工具头或刀具主轴30抵接在工况时(也即刀具主轴30受到一轴向负载时),离合机构220闭合,手持式工具1切换到冲击状态。因此,手持工具1在工作状态时,当工具头抵接在工况时,手持工具1能够自动切换到冲击状态,以下简称该种模式为“冲击模式”。
[0173]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况都适合手持式工具1在冲击状态下工作,许多时候,操作者希望手持式工具1在工作状态时,工具头或刀具主轴30 受到来自工况的负载时,仍能够处于非冲击的工作状态,以下简称该种工作模式为“非冲击工作模式”。
[0174]
因此,为了使手持工具1可以适应多种工况,手持工具1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40,能如图2-图6、图13-图15及图19-图30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之间转换,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即如图5
-ꢀ
图6、图9-图10、图21-图22及图25所示的位置)时,撞锤200能够由传动轴10 驱动旋转从而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换言之,传动轴10可以与撞锤200配合,传动轴10可以为撞锤200提供动力,以使撞锤200沿着预设路径运动,且撞锤200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如图13-图15、图23-图24及图26所示的位置)时,传动轴10无法驱动撞锤200旋转,且撞锤200对刀具主轴30无撞击。
[017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设置模式调节机构40,并通过切换模式调节机构40的状态改变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可以控制撞锤 200是否对刀具主轴30具有撞击效果,进而可以实现手持工具1冲击模式与非冲击模式的切换,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性能,使得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简单,功能多样化,且同时可以方便携带。
[0176]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离合机构220包括设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二者之一离合件221,以及设置于传动轴10 与撞锤200二者之另一的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离合件221 与收容部201形状匹配的啮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分离。
[0177]
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包括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传动轴10与撞锤 200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离合件221,另一个设有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时,离合
件221与收容部201配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 221与收容部201分离。由此,可以通过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的装配关系,以切换离合机构220的工作状态。
[0178]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离合件221 可以设置成球状或柱状,收容部201可以设置成槽体201a。球状或柱状均具有圆滑的外表面,圆滑的外表面在活动过程中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从而易于离合件221的状态切换。将收容部201设置为槽体201a不仅便于设置,而且便于与离合件221进行配合。例如,撞锤200内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形成收容部201。进一步地,槽体201a的底壁可以形成为弧面,弧面可以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由此,槽体201a可以包裹部分离合件221,从而可以提高离合件221与槽体201a的配合稳定性。
[017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相对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换言之,在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上,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是相对静止的或在转动时二者一起转动,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是可移动的。由此,传动轴10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还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
[0180]
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相对于传动轴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200能够由所述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轴10无法驱动所述撞锤200旋转。所述刀具主轴30包括与所述传动轴10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传动轴1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轴向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从开口伸入空腔内120内,空腔120的内壁和刀具主轴30连接端的外壁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370配合,以使刀具主轴30可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并能够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的外壁以及空腔120 的内壁设有凸筋340,且刀具主轴30上的相邻的凸筋340之间形成径向凹陷的凹槽 350,以使空腔120内壁可以与凹槽350配合。
[0181]
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空腔12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空腔120的侧壁,离合件221位于径向孔110 内且能够在径向孔110内运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上述的收容部201。参见图13和图15,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也即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径向孔110与上述的凹槽350位置相对应,离合件221沿径向孔110向远离撞锤200的收容部201且靠近凹槽350的方向运动,以使离合件221实现与撞锤200的脱开;参见图9和图10,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也即刀具主轴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凹槽350不再与上述的径向孔110位置对应,也即刀具主轴30上与径向孔对应的位置处不再有供离合件221收容的空间,刀具主轴30在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离合件221 以使离合件221沿着径向孔110向靠近撞锤的收容部221方向移动,使离合件221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同时另一部分位于收容部201内,撞锤200转动在离合件 221的作用下可以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空腔120也可以位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连接的一端伸入空腔120内。
[0182]
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间歇冲击组件
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间歇冲击组件230还包括蓄能机构231,转换件232 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且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 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转换件232的运动轨迹,转换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转换件的作用下232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
[0183]
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 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 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当然,对于蓄能机构的轴向限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0184]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的,曲面引导部233 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
[0185]
当转换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转换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转换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快速跌落,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 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
[0186]
如图5、图9及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上设置与撞锤200配接的冲击接收部400。可以理解的是,刀具主轴30上可以设有冲击接收部400,撞锤200可以撞击冲击接收部400,由此,撞锤200可以通过撞击冲击接收部 400以驱动刀具主轴30运动,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
[0187]
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
[0188]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转换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转换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手持工具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中撞锤200的外径在15mm-50mm之间,优选地,撞锤外径在20mm-40mm之间,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转换件232能够顺利爬坡,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的段数优选为3个。
[0189]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介绍可知,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及导向
件210之间,具体的,转换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 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 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 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 配合。由此,可以实现转换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 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 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
[0190]
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换件232可以设置成钢球,如图11-图12所示,优选地,为了保证钢球的强度,钢球的直径大于4mm 且小于等于10mm,更为优选地,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6mm,本实施例中钢球的直径为5mm。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由此,凸轮面或是凸轮槽可以限定出钢球的活动轨迹,钢球可以在凸轮面或是凸轮槽的内活动,钢球具有圆滑的外表面,不仅可以降低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提高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内的活动顺畅性,而且钢球的结构强度大、耐磨损性能好,从而可以保障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凸轮”可以是指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导向件210的内周壁,或是曲面引导部 233凸出于撞锤200的外周壁。
[0191]
进一步地,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点或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在曲面引导部233内运动的过程中,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接触始终为一个点或线接触,有利于减少钢球和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摩擦。例如,凸轮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与钢球的半径基本相同或略大,从而可以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装配稳定性,耐磨性和寿命。
[0192]
以下将结合手持工具1的具体结构介绍手持工具1的模式调节机构40进行模式切换的具体形式。
[0193]
如图19-图2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设置于导向件210上的第一齿纹212,设有第二齿纹431的冲击切换件,冲击切换件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手持工具1的壳体内,具体的冲击切换件为冲击切换环 430,且冲击切换环430可移动地外套于撞锤200。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
[0194]
可以理解的是,冲击切换环430外套于撞锤200,冲击切换环430与撞锤200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冲击切换环430设有第二齿纹431,导向件210上设有第一齿纹212,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可以配合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
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
[0195]
也可以通过切换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的配合关系,以调节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关系及装配关系,从而可以控制导向件210的运动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刀具主轴30的运动状态,达到控制手持工具1的工作模式。
[0196]
进一步地,如图19、图21-图26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缓冲件440,缓冲件440的一端与冲击切换环430相抵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朝向导向件210移动。由此,缓冲件440可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靠近导向件210,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配合。
[0197]
进一步地,如图19-图24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模式切换钮450,模式切换钮450可转动地外套于冲击切换环430,模式切换钮45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可转动,模式切换钮450的内周壁设有导引块451,冲击切换环430的外周壁设有与导引块451相适配的配合块432,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其中,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 432轴向相抵时,导引块451抵推冲击切换环430压缩缓冲件440向远离导向件210 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冲击切换环430在缓冲件440的作用下向靠近导向件210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 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
[0198]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转动模式切换钮450或冲击切换环430,以切换模式切换钮450与冲击切换环43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改变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状态。由此,可以通过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控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导引块451 具有导引斜面451a,以导引配合块432。由此,可以方便地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 432之间的配合关系。
[0199]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具体的,参见图2-图5、图9及图13,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止压环410外套于传动轴10,具体的套设于上述的冲击接收部400,且止压环41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转动但不可轴向移动,且模式调节钮420可转动地外套于止压环410。止压环410设有止抵部411,模式调节钮420的内周壁设有适于供止抵部411通过的通道422,通道422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
[0200]
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 止抵;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通道422位置相对应,刀具主轴30能够带动止压环沿刀具主轴的轴向运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止压环410 的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撞锤200运动状态的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刀具主轴30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模式调节钮420还包括设置于模式调节钮420内周壁的凸缘421,凸缘421呈环状且沿止压环410的周向方向延伸,通道422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贯通凸缘421。由此,凸缘421可以构造出通道422,凸缘421还可以与止抵部411止抵。
[0201]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止抵部411包括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和配合段411c。固定段411a从止压环410延伸出,连接段411b的一端与固定段411a连
接,配合段411c的一端与连接段411b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段411c 适于通过通道422,固定段411a和连接段411b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进一步地,连接段411b与固定段411a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或者,连接段411b与配合段411c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
[0202]
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冲击接收部400的外周壁具有台阶面404,止压环410与台阶面404止抵。由此,台阶面404可以限定止压环410 的运动,避免止压环410从冲击接收部400脱离。
[0203]
实施例4
[0204]
如图1-图3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 10、刀具主轴30、锤冲击机构20和冲击切换环430。
[0205]
具体而言,马达60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中的一个可以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转动。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连接,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活动,例如,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移动。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和导向件210,撞锤200 套设于传动轴10外侧,传动轴10可以带动撞锤200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设置导向件210与间歇冲击组件230,利用间歇冲击组件230、撞锤 200与导向件210的配合关系,可以导引撞锤200作线性运动,且撞锤200还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实现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刀具主轴30在环境部件(如墙面或板件)上钻孔时,刀具主轴30对环境部件形成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钻孔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且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携带。
[0206]
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间歇冲击组件230还包括蓄能机构231,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 210与撞锤200之间,且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转换件232的运动轨迹,转换件232可以与撞锤 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转换件的作用下232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
[0207]
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 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 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当然,对于蓄能机构的轴向限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0208]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的,曲面引导部233 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
[0209]
当转换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转换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
当转换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快速跌落,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 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
[0210]
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
[0211]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转换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转换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手持工具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中撞锤200的外径在15mm-50mm之间,优选地,撞锤外径在20mm-40mm之间,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转换件232能够顺利爬坡,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的段数优选为3个。
[0212]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介绍可知,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之间,具体的,转换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 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转换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 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 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 配合。由此,可以实现转换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 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转换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 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
[0213]
请继续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位于导向件210内部设有上述的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当马达60正向转动时,在“冲击模式下”,撞锤200 撞击刀具主轴30,实现锤击作用,但是当马达60反向转动时,上述的转换件232则需要越过跌落段233b并运动至爬坡段233啊,但为了保证撞锤200的冲击效果,跌落段233b基本同轴线平行,所以当转换件232在轴向旋转时,转换件232无法越过跌落段233b,造成马达“堵转”,甚至烧机。
[0214]
因此,参见图28-图30,手持工具1还包括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壳体80的冲击环 11a,冲击环11a上设有第一端齿12a,导向件210上设有能够与第一端齿12a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端齿12a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限制导向件213转动,转换件232沿曲面引导部按预设方向运动使所述撞锤200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当马达6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端齿 213a以及导向件213在马达60的
驱动下相对于与其啮合的第一端齿12a转动,也即导向件213上的第二端齿213a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进行爬坡运动。第一端齿12a包括若干第一齿牙121a,第一齿牙121a包括导向段121b和止挡段121c,导向段121b与所述止挡段121c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齿213a由若干第二齿牙2131a组成,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所述止挡段121c抵接第二齿牙2131a,从而所述导向件210不能够转动;当所述马达 6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齿牙2131a由导向段121b运动至止挡段121c时,第二齿牙2131a能够沿着导向段121b运动,从而所述导向件213相对于第一端齿12a 转动。所述导向段121b和所述止挡段121c沿第一端齿12a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止挡段121c平行于传动轴10的轴线。当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第二齿牙2131a与止挡段121c抵接的侧边平行于所述止挡段121c。冲击环11a能够沿轴向移动,以实现第一端齿12a与第二端齿213a啮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端齿12a与所述第二端齿213a分离时,导向件210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冲击环11a可轴向移动时,本实施例中的冲击环11a不仅具有“防堵转”的功能,还具有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其他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冲击切换环430所实现的功能,换句话说,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的齿纹形状设置成本实施例中第一齿牙121a和第二齿牙2131a的齿牙形状,则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机构40不仅具有模式切换功能,还具有在冲击模式下的防堵转功能。
[0215]
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220,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用于传递传动轴10 与撞锤200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 200配合,离合机构220也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脱开,当离合机构220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配合时,传动轴1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传递给撞锤200,从而带动撞锤200转动;当离合机构220使二者脱开时,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解除,传动轴10相对于撞锤200旋转,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静止。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控制撞锤200是否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可以改变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刀具主轴30传递的力闭合。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 220与撞锤200之间是否存在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控制,刀具主轴30可以对离合机构220施加外力,以改变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关系,如工具头或刀具主轴30抵接在工况时(也即刀具主轴30受到一轴向负载时),离合机构220闭合,手持式工具1切换到冲击状态。
[0216]
如图5所示,所述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相对于传动轴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200能够由所述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30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轴10无法驱动所述撞锤200旋转。所述刀具主轴30包括与所述传动轴10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传动轴1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轴向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 30的连接端从开口伸入空腔内120内,空腔120的内壁和刀具主轴30连接端的外壁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370配合,以使刀具主轴30可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并能够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的
外壁以及空腔120的内壁设有凸筋340,且刀具主轴30上的相邻的凸筋340之间形成径向凹陷的凹槽350,以使空腔120内壁可以与凹槽350配合。
[0217]
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空腔12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空腔120的侧壁,离合件221位于径向孔110 内且能够在径向孔110内运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上述的收容部201。参见图13和图15,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也即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径向孔110与上述的凹槽350位置相对应,离合件221沿径向孔110向远离撞锤 200的收容部201且靠近凹槽350的方向运动,以使离合件221实现与撞锤200的脱开;参见图9和图10,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也即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凹槽350不再与上述的径向孔110位置对应,也即刀具主轴30上与径向孔 110对应的位置处不再有供离合件221收容的空间,刀具主轴30在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离合件221以使离合件221沿着径向孔110向靠近撞锤的收容部221方向移动,使离合件221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同时另一部分位于收容部201内,撞锤200转动在离合件221的作用下可以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空腔120也可以位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连接的一端伸入空腔120内。
[0218]
实施例5
[0219]
下面参考图1-图2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0220]
如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10、刀具主轴30、复位件70、锤冲击机构20、冲击接收部400、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
[0221]
具体而言,马达60与传动轴10连接,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沿着传动轴 10的轴线方向旋转,且传动轴10绕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传动轴10可以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筒状,也即传动轴10可以形成一端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可以从空腔120开口的一端深入传动轴10内,传动轴10的另一端可以形成扁方140,并通过扁方140与马达60进行扭矩传递,复位件70位于空腔120内,且复位件70的一端与刀具主轴30轴向抵接,复位件70的另一端与空腔120远离开口的底壁抵接。复位件70可以常推动刀具主轴30由空腔 120底壁向空腔120开口端方向移动。
[0222]
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靠近传动轴10的一端可以包括第一段310、第二段320 和第三段330,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一端连接,第二段320的一端与第三段330 连接。第一段310的轴线与第三段330的轴线重合,第三段330完全伸入传动轴10 的空腔120内,第一段310的一部分可以伸入空腔120内,第一段310的另一部分位于空腔120外,第三段330的横截面半径小于第一段310的横截面半径,第二段320 的外周壁为弧面。第三段330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凸筋340,多个凸筋340沿着第三段33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一个凸筋340均沿着第三段330的轴线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凸筋340可以构造成凹槽350。
[0223]
空腔120所对应的传动轴1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多个凸块,多个凸块沿着传动轴 1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一个凸块均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凸块可以构造成一个配合槽,任意一个凸筋340对应一个配合槽,每个凸筋340 可以伸入其对应的配合槽内。当传动轴10转动时,凸筋340可以与配合槽所对应的两个凸块中的至少一个相抵,从而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
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移动,刀具主轴30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
[0224]
如图5、图8-图10及图13、图15所示,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导向件 210、离合机构220和间歇冲击组件230。其中,离合机构220包括离合件221和收容部201,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蓄能机构231、转换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
[0225]
如图5、图8-图10及图13、图15所示,撞锤2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撞锤200靠近传动轴10远离复位件70的一端,撞锤200的内周壁与传动轴10的外周壁间隔开。内套于撞锤200的部分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传动轴10,离合件221可以位于径向孔110内,离合件221 可以在径向孔110内移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收容部201,收容部201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贯通撞锤200,收容部201可以设置成槽体201a,可以通过将撞锤200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构造出槽体201a,离合件221可以设置成钢球。钢球直径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8mm。槽体201a的底壁可以形成为弧形面,弧形面可以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
[0226]
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时,钢球移动至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即钢球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钢球的另一部分位于槽体201a内时,位于槽体201a内的部分钢球可以与槽体201a配合相抵,当钢球随着传动轴10转动时,钢球可以带动撞锤20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离状态时,当钢球移动至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之间时,即钢球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钢球的另一部分位于凹槽350内时,传动轴10与撞锤200间隔开,撞锤200处于静止状态。
[0227]
需要说明的是,钢球的位置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的位置关系进行切换。当工具头处于工作状态且承受来自工况的轴向抵接力时,也即刀具主轴30 朝向靠近复位件70的方向移动时,复位件70压缩,刀具主轴30的第一段310与贯通孔110相对,第一段310会挤压钢球,钢球从凹槽350内沿着贯通孔110径向移动至槽体201a内,钢球一部分与贯通孔110配合,另一部分与槽体201a配合,从而,传动轴10撞锤200转动,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手持工具1处于上述的冲击状态;当来自工况的轴向力消失时,刀具主轴30在复位件70的作用下,向靠近工具头的方向移动,刀具主轴30由第一段310与贯通孔110相对运动至第三段330与贯通孔110 相对,因此,第一段310不再挤压钢球,钢球在撞锤200的作用下沿贯通孔110移动至凹槽350内并与槽体201a脱离,传动轴10不能够带动撞锤200转动,离合机构220 处于脱离状态。参见图15,本实施例中,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离状态时,钢球仍保持至少部分位于贯通孔110内,以方便离合机构220在啮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0228]
如图5、图8-图10及图13、图15所示,导向件210外套于撞锤200的外周壁,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形成曲面引导部233,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对应有一个转换件232。每段分段均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爬坡段 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转换件232可以设置为钢球。
[0229]
参见图16-18,与图1-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容纳槽211,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且转换件232与导向件210连接(如卡接),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转换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
[0230]
如图5、图7-图10、图13、图15,撞锤200朝向复位件70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挡板 100与传动轴10连接,挡板100与安装槽203相对。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231的一端可以伸入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蓄能机构231的另一端可以与挡板100相抵。蓄能机构231 可以设置成环形弹簧,环形弹簧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
[0231]
如图2、图5、图1、图9-图10及图13所示,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嵌入槽202,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嵌入槽202内,使转换件232与撞锤200连接,位于嵌入槽202外部的转换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使转换件232 可以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移动,从而使得撞锤200在传动轴10旋转力的带动下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路径移动。
[0232]
当转换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转换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转换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常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跌落,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的方向移动。
[0233]
如图5、图9及图13所示,刀具主轴30上可以设有冲击接收部400,冲击接收部 400可以与刀具主轴30固定连接,冲击接收部400可形成为环状,冲击接收部400可以外套于刀具主轴30的第一段310,冲击接收部400位于传动轴10外,冲击接收部 400与刀具主轴30连接(例如卡接或焊接)。当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撞锤200可以与冲击接收部400接触,而且由于蓄能机构231的推动作用,撞锤200可以对冲击接收部400形成撞击的作用效果,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 3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朝向远离复位件70的方向移动。
[0234]
由于被手持工具1钻孔的环境部件(如墙面或平板)对刀具主轴30具有负载作用,刀具主轴30又会朝向靠近复位件70的方向移动,如此循环,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 30即可以在传动轴10的带动作用下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又可以在撞锤200的撞击作用及环境部件的外力作用下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
[0235]
以上介绍了手持工具1在工作状态时,也即工具头在轴向力的作用下,手持工具 1能够实现锤击功能。但是,实际操作中,有些工况下操作者并不需要锤击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工具还具有模式调节机构40。
[0236]
如图6所示,冲击接收部400的外周壁可以包括第一表面401、第二表面402和第三表面403,第一表面401与第二表面402的一端连接,第二表面402的另一端与第三表面403连接,第一表面401与第三表面40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表面401与第三表面403在冲击接收部400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开,第一表面401位于第三表面403 的径向外侧。第一表面401、第二表面402与第三表面403构造成台阶面404。止压环 410外套于第三表面403所对应的冲击接收部400,第一表面401所对应的冲击接收部 400可以将止压环410轴向限定在第三表面403上。
[0237]
如图3-图6所示,模式调节钮420可转动地外套于止压环410,止压环410设有止抵部411,模式调节钮420的内周壁设有凸缘421,凸缘421呈环状且沿止压环410 的周向方向延伸,凸缘421可以构造出通道422,通道422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贯通凸缘421,止抵部
411可以通过通道422。
[0238]
如图3-图4所示,止抵部411包括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和配合段411c。固定段411a从止压环410延伸出,连接段411b的一端与固定段411a连接,配合段411c 的一端与连接段411b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段411c适于通过通道422,固定段411a和连接段411b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连接段411b与固定段411a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连接段411b与配合段411c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
[0239]
其中,当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止抵时,止压环410相对于模式调节钮420 静止,止压环410进一步地与第一面401所对应的冲击接收部400止抵,冲击接收部 400静止,冲击接收部400进一步限定刀具主轴30的移动,环境部件对刀具主轴30 施加的外力不能驱动刀具主轴30移动,离合件221位于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之间,撞锤200与传动轴10间隔开,马达60带动传动轴10转动,传动轴10进一步带动刀具主轴30转动,刀具主轴30只有转动运动。
[0240]
当止抵部411位于通道422内时,止抵部411可以在通道422内运动,环境部件对刀具主轴30施加的外力驱动刀具主轴30朝向复位件70移动,进而驱动离合件221 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传动轴10可以带动撞锤200转动,撞锤200在转换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的配合作用下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并撞击冲击接收部400,冲击接收部400进一步可以带动止压环410在模式调节钮420的内环内移动,刀具主轴30既具有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又具有周向方向上的转动。
[024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
[0242]
与图1-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19-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 40包括冲击切换环430、缓冲件440和模式切换钮450。具体而言,导向件210具有第一齿纹212,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冲击切换环430,冲击切换环430可移动地外套于撞锤200,冲击切换环430具有与第一齿纹212相适配的第二齿纹431。缓冲件440 的一端与冲击切换环430相抵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朝向导向件210移动。模式切换钮450可转动地外套于冲击切换环430,模式切换钮45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可转动,模式切换钮450的内周壁设有导引块451,冲击切换环430的外周壁设有与导引块451相适配的配合块432,且冲击切换环43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地固定于壳体。
[0243]
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其中,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相抵时,第一齿纹212 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因此,撞锤200不会撞击刀具主轴30;继续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 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本实施例通过转动模式切换450来实现冲击切换环430的轴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冲击切换环的轴向移动,还可以设置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的拨钮,通过拨动拨钮进行轴向移动来直接带动冲击切换环450的轴向移动。
[0244]
如图20所示,第一齿纹212包括凸起部212a。第二齿纹431包括导引段431a和止抵段431b,导引段431a可以包括平直段和倾斜段,倾斜段的一端与止抵段431b的自由端连接,
倾斜段的另一端与平直段的一端连接。止抵段431b沿着冲击切换环430 的轴线方向延伸,平直段与止抵段431b垂直。止抵段431b可以有多个,多个止抵段 431b可以沿着导向件21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两个相邻的止抵段431b之间具有一个导引段431a,任意一个导引段431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止抵段431b。凸起部212a可以有多个,多个凸起部212a与多个止抵段431b一一对应。凸起部212a 可以形成为三角形。凸起部212a的自由端可以形成为尖端212a1。
[0245]
其中,当马达60正转时,存在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为:导引块451与配合块 432相抵,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另外一种情况为: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凸起部212a与止抵段431b止抵,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相对静止,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 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当马达60反转时,凸起部212a可以沿着导引段431a滑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 431之间可以形成相对转动,导向件210可以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转动,导向件210 可以随着撞锤200转动。
[0246]
相关技术中中,当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接触连接时,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当马达60反转时,由于转换件232止抵在跌落段233b处,会阻碍马达60的转动,从而会损坏导向件210及马达60的性能,影响手持工具1的使用寿命。相比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考虑因素更多,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
[0247]
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28-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手持工具1还包括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壳体80的冲击环11a,冲击环11a上设有第一端齿12a,导向件210上设有能够与第一端齿12a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端齿12a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限制导向件213转动,转换件232 沿曲面引导部按预设方向运动使所述撞锤200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 30;当马达6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端齿213a以及导向件213在马达60的驱动下相对于与其啮合的第一端齿12a转动,也即导向件213上的第二端齿213a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进行爬坡运动。第一端齿12a包括若干第一齿牙121a,第一齿牙121a包括导向段121b和止挡段121c,导向段121b与所述止挡段121c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齿213a由若干第二齿牙2131a组成,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所述止挡段121c抵接第二齿牙2131a,从而所述导向件210不能够转动;当所述马达6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齿牙 2131a由导向段121b运动至止挡段121c时,第二齿牙2131a能够沿着导向段121b运动,从而所述导向件213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转动。所述导向段121b和所述止挡段121c沿第一端齿12a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止挡段121c平行于传动轴10的轴线。当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第二齿牙2131a与止挡段121c抵接的侧边平行于所述止挡段121c。冲击环11a能够沿轴向移动,以实现第一端齿12a与第二端齿213a啮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端齿12a与所述第二端齿213a 分离时,导向件210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冲击环11a可轴向移动时,本实施例中的冲击环11a不仅具有“防堵转”的功能,还具有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其他实施例中
所描述的冲击切换环430所实现的功能。
[0248]
参照图3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外一个实施时,该实施例中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外,通过离合件221实现传动轴10与撞锤200的可选择地旋转连接,撞锤 200相对导向件210的旋转,实现撞锤200的轴向移动,同时压缩弹簧也就是蓄能机构进行蓄能,当撞锤200完成爬坡后,在蓄能机构的作用下,沿刀具主轴30的轴线朝向刀具主轴30的自由端快速运动,进而实现对刀具主轴30的轴向冲击。在撞锤200 冲击刀具主轴30的过程中,撞锤200朝向刀具主轴30自由端的那个端面上有一个面与刀具主轴30进行接触,该面称之为撞锤200上的“撞击面”。该实施例中,撞锤 200上的撞击面2001相对撞锤200朝向刀具主轴30自由端的那一侧端面上的其他面来说向外凸出,也就是说,在撞锤200朝向刀具主轴30自由端的那一侧端面上,为阶梯式端面,且与刀具主轴30撞击接触的撞击面2001高于其他端面,即撞击面2001 相对其他端面更靠近刀具主轴30的自由端。相对于撞击面低于其他端面,撞击面高于其他端面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更高的冲击效率,更好的冲击效果。更高的冲击效率以及更好的冲击效果主要体现在撞击过程中撞击能量的损耗减少了。在这里,刀具主轴 30的自由端指的是刀具主轴30上靠近工作头的那一端,也就是刀具主轴上远离马达的那一端。
[0249]
在该实施例中,撞锤200位于导向件210内圆周侧,曲面引导部233设置在撞锤 200与导向件210之间,该技术方案相对于撞锤分布在导向件外圆周侧的方案来说,能够使撞锤200上的撞击面2001更加靠近刀具主轴30的轴线,进而能够获得更高的冲击效率,即冲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会更少。
[0250]
另外,撞锤上撞击面的直径范围如果能够与刀具主轴的直径相匹配的话,也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冲击效果,也就是撞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会减少。在该实施例中,撞锤200上撞击面2001的直径范围可选取范围为6-25毫米。此处所说的撞锤上撞击面与刀具主轴的直径相匹配指的是,撞锤上撞击面与刀具主轴在撞击过程中,刀具主轴上与撞击面相接触的那部分端面,可以称之为被撞击面,撞锤上撞击面的直径与刀具主轴上被撞击面的直径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就可以理解为相匹配。
[0251]
假如撞锤200直接抵靠在该传动轴10上,则在撞锤200相对传动轴10轴向移动过程中,由于撞锤200与离合件221长期配合传递扭矩过程中接触摩擦,撞锤200会在内表面产生倒刺,从而影响撞锤200轴向运动,特别是会降低撞锤200输出至刀具主轴30的冲击能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该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撞锤200直线运动地支承于导向件210的内圆周面上,进一步地,也可以使撞锤200与传动轴10之间为间隙配合。具体的,该撞锤200的内表面至传动轴1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例如单边间隙可以为0.1毫米至0.2毫米。当然,该小间隙的具体数值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02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撞锤200直线运动地支承于导向件210的内圆周面上,导向件 210又是固定在手持工具的壳体上的,也可以说撞锤200是支承在壳体上的。
[0253]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撞锤位于导向件外部,即撞锤包围导向件时,撞锤也可以直线运动地支承于手持工具的壳体,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撞锤内部的导向件可以是旋转的,撞锤仅作直线运动,并不旋转,曲面引导部可以设置在撞锤的内圆周侧,转换件也就是钢球设置在导向件的外圆周面上,这样导向件的旋转通过曲面引导部与转换件就能够驱动撞锤的轴向移动,进而使撞锤在蓄能机构的作用下冲击刀具主轴。
[0254]
在本实用新型中,刀具主轴作为被撞击件,质量越低,撞击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越小,但刀具主轴质量越小,使刀具主轴质量小的一个技术方案就是减小刀具主轴的直径,也就是减小了刀具主轴的体积,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刀具主轴的强度,为了使刀具主轴能够在尺寸,质量小的情况下保持尽可能高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参照图3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刀具主轴30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与传动轴10进行旋转连接,因此旋转连接处也是对强度要求最大的地方。本实施例中,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六方形的形状配接,即刀具主轴30为外六方形柱体,传动轴10为内六方孔径,刀具主轴30的外六方与传动轴10的内六方孔配接来实现旋转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动轴10的内六方孔径位置设置在靠近刀具主轴 30自由端的一侧,对应地,刀具主轴30的外六方形柱体的位置设置在与内六方孔径相对应地靠近刀具主轴自由端一侧。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把强度要求高的连接机构设置在靠近刀具主轴30的中间位置或者中间靠前的位置,以减小刀具主轴强度失效的机率。此处的靠前指的是靠近刀具主轴自由端。
[025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中,手持式工具包括传动机构,锤冲击机构,刀具主轴,其中,传动机构包括经过马达与齿轮减速机构后旋转输出的传动轴,刀具主轴由传动轴旋转驱动,且刀具主轴能够旋转驱动工作头,以实现手持式工具的旋转作业,而且,刀具主轴还需要承接锤冲击机构的冲击,进而能够把轴向冲击传递给工作头。锤冲击机构包括冲击轴,冲击轴能够驱动撞锤与导向件的其中之一旋转,冲击轴的旋转驱动可以由传动轴直接或间接地实现。在这里,冲击轴能够驱动撞锤与导向件的其中之一旋转,可以理解为在冲击轴的驱动下,撞锤能够相对导向件进行相对旋转,以使撞锤与导向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旋转,进而使撞锤能够相对导向件爬坡,从而能够在蓄能机构的驱动下撞击刀具主轴。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撞锤转,导向件不转,也可以是撞锤不转,导向件转,不管在哪个实施方式中,冲击轴都是驱动旋转的那个元件运动,进而在两者之间实现相对转动。
[0256]
在本实用新型中,刀具主轴,传动轴,冲击轴是具有对应地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上述对应功能的三根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刀具主轴也可以充当冲击轴,也就是说,会有一根轴具有两个功能:既能够旋转驱动工作头,也能够驱动撞锤相对导向件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轴也可以充当冲击轴,也就是说,传动轴既驱动刀具主轴的旋转,也能够驱动撞锤与导向件的两者之一旋转。
[0257]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25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