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松型车窗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7654发布日期:2021-01-23 08: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松型车窗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窗的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车窗把手是车窗上的重要功能件,通过旋转车窗把手,实现车窗开启和关闭。旋转把手时容易使固定把手的螺栓“跟转”,现有的防松措施主要是在螺纹处涂螺纹胶,防止螺栓“跟转”及把手松动,但这种防松措施使车窗把手的更换非常困难,降低了车窗把手的可维修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松型车窗把手结构,既避免车窗把手松动、又方便更换车窗把手。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松型车窗把手结构,包括车窗、螺纹座和车窗把手,螺纹座焊接在车窗上,螺纹座远离车窗的一端经一级变径后形成第一颈部,二级变径后形成第二颈部,车窗把手套在第二颈部处,车窗把手与螺纹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螺纹座的第二颈部的外表面设置外防松止口,在第二颈部与车窗把手之间设置防松垫圈,防松垫圈的内表面设置内防松止口,防松垫圈的内防松止口对应设置在螺纹座的外防松止口处;在所述螺栓上设置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并且平垫圈和弹簧垫圈设置在防松垫圈与螺栓的头部之间。
[0005]
本实用新型在螺纹座上设置外防松止口,在螺纹座与车窗把手之间增加一只防松垫圈,防松垫圈上设置与螺纹座相对应的内防松止口,在螺栓紧固后,通过止口的相互约束,使防松垫圈无法旋转,螺栓就不会“跟转”,达到无需涂螺纹胶而能防止车窗把手松动的目的。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
1、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利用防松垫圈和预制防松止口的螺纹座,防止车窗把手松动,成本低廉、稳定可靠。
[0008]
2、易于拆装:由于无需涂螺纹胶而能防止车窗把手松动,方便更换车窗把手。
[0009]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车窗把手与螺纹座的第二颈部之间设置尼龙套,尼龙套与车窗把手固定连接,并且尼龙套设置在防松垫圈背向平垫圈的一侧。尼龙套可以增加摩擦力,避免车窗把手因重力自动旋转。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中a-a向放大图。
[0012]
图3为图1中去除车窗把手、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和防松垫圈后的局部示意图。
[0013]
图4为图3中b-b向视图。
[0014]
图5为防松垫圈的示意图。
[0015]
图6为图5的c-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6所示,防松型车窗把手结构,主要包括车门1、车窗2、螺纹座4和车窗把手3。
[0017]
车门1上设置窗口,车窗2铰接在窗口处,通过车窗把手3旋转实现开关车窗2。螺纹座4焊接在车窗2上,螺纹座4远离车窗2的一端经一级变径后形成第一颈部4-1,二级变径后形成第二颈部4-2。在第一颈部4-1上固定连接限位套10,限位套10在车窗把手3旋转90
°
后进行限位。车窗把手3内固定连接尼龙套9,尼龙套9套在第二颈部4-2处,车窗把手3与螺纹座4通过螺栓5连接。
[0018]
在螺纹座4的第二颈部4-2的外表面设置外防松止口11,第二颈部4-2横截面的外表面在外防松止口11处为平面,其余部分为圆弧形。在第二颈部4-2与车窗把手3之间设置防松垫圈8,防松垫圈8的内表面设置内防松止口12,防松垫圈8的孔的形状在内防松止口12处为平面,其余部分为圆弧形。在螺栓5上设置平垫圈7和弹簧垫圈6,并且平垫圈7和弹簧垫圈6设置在防松垫圈8与螺栓5的头部之间。
[0019]
在装配时,先将车窗把手3装配在螺纹座4的第二颈部4-2,并露出外防松止口11,然后安装防松垫圈8,注意检查防松垫圈8的内防松止口12与螺纹座4的外防松止口11对齐,最后安装平垫圈7、弹簧垫圈6和螺栓5,直至紧固。
[0020]
拆卸时,将螺栓5拧下,取下弹簧垫圈6、平垫圈7和防松垫圈8,即可拆下车窗把手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