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浮动轮组件的移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4241发布日期:2021-03-16 22:5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浮动轮组件的移动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移动机器人的浮动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人们对生活便利性要求不断的提高,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受世界用户所喜爱,各种类型的,各种功能型的智能机器人都层出不穷,如移动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洒水喷药机器人。

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机器人大多是将万向轮设置在机器人的中心位置,以此来保持机器的平衡,但是这种结构只适合移动机器人在较为平稳的环境下行走,遇到相对复杂的路况时,便会失去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支撑轮组,支撑轮组连接在机器主体上,支撑轮组包括轮架、旋转部、弹性部件、滚轮,旋转部可转动地连接在轮架上,滚轮连接在旋转部上并且可以绕旋转部旋转,弹性部件连接轮架和旋转部。

进一步地,为了限制旋转部的活动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轮组还设置有限制旋转部活动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为了限制旋转部的两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限位部包括打开限位和闭合限位。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限位部的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打开限位与轮架相对固定,闭合限位与旋转部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使弹性部件达到较佳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是扭簧。

进一步地,为了使支撑轮组更好的连接到机器主体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机器主体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支撑轮组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摆动地与第一连接部连接,轮架与第二连接部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使支撑轮组与机器主体连接不易脱落且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托板和容纳部,第二连接部包括圆柱轴和固定件,托板上有开口,圆柱轴穿过托板和容纳部并且凸出于托板,固定件限制圆柱轴不会从托板和容纳部中脱落。

进一步地,为了使移动机器人具备清洁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机器主体还包括驱动轮、清洁部件,驱动轮的数量是两个,并且呈对称分布在机器主体的左右两侧,以移动机器人的运行方向作为前侧、反方向作为后侧,清洁部件位于机器主体的前侧,支撑轮组与机器主体的后侧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移动机器人的自动清扫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洁部件包括刷毛,机器主体底部有吸尘口,机器主体还包括尘盒,刷毛旋转可将垃圾聚集到吸尘口,再收集进尘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移动机器人的后方安装浮动轮,使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适应多种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动轮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浮动轮第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说明中使用了左、右、内、外等方位词,但这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机器人100,包括机器主体2和支撑轮组1,以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方向作为前侧,其中机器主体2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驱动轮22、位于前侧的清洁部件23,位于机器主体2底部的吸尘口(图中未示出)、尘盒24、轮组电机(图中未示出)、真空源(图中未示出)、清洁电机(图中未示出),可以从图中观察出,这种移动机器人的机身是呈圆柱状的,两个驱动轮22的高度基本与机身基本平齐,驱动轮22在轮组电机的驱动下带动移动机器人100前进,清洁部件23还包括刷毛231,清洁部件23可以在清洁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将周围的垃圾和尘屑聚集到吸尘口,真空源产生风力再由吸尘口将垃圾尘屑收集到尘盒24内。

如图2、3所示,支撑轮组1连接在机器主体2的后侧,机器主体2包括第一连接部21,支撑轮组包括第二连接部15,第一连接部15与第一连接部21配合安装,第一连接部21包括托板212和容纳部211,托板212上有圆形开口,第二连接部15包括圆柱轴151和固定件152,圆柱轴151穿过容纳部211和托板212,并且部分凸出于托板212,固定件152将凸出于托板212的圆柱轴151锁定,因为固定件152的宽度大于托板212上圆形开口的直径,所以圆柱轴151不会从托板212和容纳部211脱落,而将圆柱轴151、托板212圆形开口和容纳部211的形状都是圆润平滑的,可以使支撑轮组1能够较为轻松的相对机器主体2进行摆动。

如图2、3所示,支撑轮组1还包括轮架11、旋转部12、弹性部件13、滚轮14、限位部16,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是扭簧,轮架11与圆柱轴151一体成型,旋转部12的一端铰接在轮架11上,限位部16包括打开限位161和闭合限位162,其中打开限位161和轮架11相对固定,两者一体成型或者固定安装,闭合限位162与旋转部12相对固定,两者一体成型或者固定安装,滚轮14可转动地安装在旋转部12的另一端,扭簧13的两个支脚分别抵住轮架11和旋转部12。

如图2所示,在平坦路面上运行时,滚轮14是收起的,此时扭簧13是处于压缩状态,旋转部12抵接在闭合限位162上;如图3所示,当遇到了障碍,比如此时移动机器人100爬坡,机器主体2先运行到了较高的地势,支撑轮组1还在较低的位置,此时在滚轮14重力和扭簧13弹力的影响下,旋转部12会朝使滚轮14打开的方向转动,直到打开限位161抵接到轮架11上,这样可以保持滚轮14始终着地,从而与两个驱动轮22形成三点支撑,实现使移动机器人平稳越障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通过在移动机器人的后方安装浮动轮,使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适应多种工作环境。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机器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主体(2)、支撑轮组(1),所述支撑轮组(1)连接在机器主体(2)上,所述支撑轮组包括轮架(11)、旋转部(12)、弹性部件(13)、滚轮(14),所述旋转部(12)可转动地连接在轮架(11)上,所述滚轮(14)连接在所述旋转部(12)上并且可以绕旋转部(12)旋转,所述弹性部件(13)连接轮架(11)和旋转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组(1)还设置有限制旋转部(12)活动的限位部(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6)包括打开限位(161)和闭合限位(1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限位(161)与轮架(11)相对固定,所述闭合限位(162)与所述旋转部(12)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13)是扭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主体(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所述支撑轮组(1)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5),所述第二连接部(15)可摆动地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连接,所述轮架(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包括托板(212)和容纳部(211),所述第二连接部(15)包括圆柱轴(151)和固定件(152),所述托板(212)上有开口,所述圆柱轴(151)穿过托板(212)和容纳部(211)并且凸出于托板(212),固定件(152)限制圆柱轴(151)不会从托板(212)和容纳部(211)中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主体(2)还包括驱动轮(22)、清洁部件(23),所述驱动轮(22)的数量是两个,并且呈对称分布在机器主体(2)的左右两侧,以移动机器人(100)的运行方向作为前侧、反方向作为后侧,所述清洁部件(23)位于机器主体(2)的前侧,所述支撑轮组(1)与机器主体(2)的后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件(23)包括刷毛(231),所述机器主体(2)底部有吸尘口,机器主体(2)还包括尘盒(24),刷毛(231)旋转可将垃圾聚集到吸尘口,再收集进尘盒(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支撑轮组,支撑轮组连接在机器主体上,支撑轮组包括轮架、旋转部、弹性部件、滚轮,旋转部可转动地连接在轮架上,滚轮连接在旋转部上并且可以绕旋转部旋转,弹性部件连接轮架和旋转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在移动机器人的后方安装浮动轮,使移动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得到提升,可以适应多种工作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畅晓晶;李孟钦;郑卓斌;王立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科语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