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3020发布日期:2022-12-17 09:1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注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


背景技术:

2.在实验动物组织病理学研究中,为了避免或减少实验动物死后组织形态及结构发生变化,通常在处死动物前进行固定。固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灌注固定,即通过心室灌注固定液经血液循环使灌注液快速均匀的充满组织中,将活细胞在原位均匀固定,对于维持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灌注的时候,需要使用灌注针刺破组织。
3.目前,现有的灌注针在进行制作时,需要在工作台上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但是现有的工作台对灌注针不具有较好的夹持效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包括作业台,所述作业台靠近中间位置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架,且作业台靠近中间位置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展开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顶部和第一安装架的一侧顶部均开有环形槽,且两个环形槽的内壁分别插接有第一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环,第一夹持环、第二夹持环和环形槽的横截面均设置为t型结构,第一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环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
7.优选地,所述作业台的中间位置通过销轴连接有齿轮,且齿轮的顶部一侧均与第二夹持环的底部一侧之间焊接有多个z型连杆,齿轮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
8.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啮合在齿轮一侧的l型齿条板,且l型齿条板的一侧开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第一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和第二安装架的一侧均开有进出口,且l型齿条板穿过进出口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持环的两端均开有插槽,且第一夹持环的两端均焊接有插接在插槽内壁的插板。
9.优选地,所述作业台靠近l型齿条板的顶部一侧开有第二导向槽,且l型齿条板的底部一侧焊接有插接在第二导向槽内壁的第二导向块。
10.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安装架一侧外壁两端和第二安装架一侧外壁两端的缓冲孔,且缓冲孔的内壁均插接有缓冲杆,相邻两个缓冲杆的一端之间焊接有同一个缓冲箍,缓冲杆的另一端均与缓冲孔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
11.优选地,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开设在作业台顶部一侧的第一导向槽,且第二安装架
的底部焊接有插接在第一导向槽内壁的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的底部焊接有推进座,推进座的一端与作业台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气缸。
12.优选地,所述展开机构包括开设在作业台顶部一侧的第一导向槽,且第二安装架的底部焊接有插接在第一导向槽内壁的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的底部焊接有推进座,作业台的一端中间位置开有穿孔,推进座的一侧焊接有穿过穿孔的t型杆,推进座的一侧与作业台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的作业台、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第一夹持环、第二夹持环、展开机构和缓冲组件,在对灌注针进行制作时,将其放置在第一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环之间,利用展开机构内的气缸调节推进座和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向槽底部的位置,缩短第二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之间的距离,使得插板插接在插槽中,从而利用第一夹持环和第二夹持环对灌注针进行夹持固定处理,并利用缓冲组件内的第一弹簧进行夹持缓冲处理,避免夹持损伤的问题出现。
15.2.通过设置的齿轮、旋转机构、z型连杆、环形槽和第二夹持环,通过旋转机构内的正反转电机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调节l型齿条板在螺纹杆上的位置,利用l型齿条板与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z型连杆、第二夹持环、插板和第一夹持环进行转动,便于带动灌注针进行制作时的旋转处理,提高整个工作台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展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螺纹杆和插槽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进出口和环形槽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缓冲箍和第一弹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的展开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作业台;2、第一安装架;3、正反转电机;4、齿轮;5、第二安装架;6、第一导向槽;7、第一夹持环;8、第二夹持环;9、l型齿条板;10、螺纹杆;11、第二导向槽;12、气缸;13、推进座;14、z型连杆;15、插槽;16、缓冲孔;17、进出口;18、环形槽;19、插板;20、缓冲箍;21、缓冲杆;22、第一弹簧;23、t型杆;24、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6.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5,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包括作业台1,作业台1靠近中间位置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安装架2,且作业台1靠近中间位置的顶部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安装架5,第二安装架5的底部设置有展开机构,第二安装架5的一侧顶部和第一安装架2的一侧顶部均开有环形槽18,且两个环形槽18的内壁分别插接有第一夹持环7和第二夹持环8,第一夹持环7、第二夹持环8和环形槽18的横截面均设置为t型结构,第一夹持环7和第二夹持环8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组件。
29.进一步的,作业台1的中间位置通过销轴连接有齿轮4,且齿轮4的顶部一侧均与第二夹持环8的底部一侧之间焊接有多个z型连杆14,齿轮4的一侧设置有旋转机构。
30.进一步的,旋转机构包括啮合在齿轮4一侧的l型齿条板9,且l型齿条板9的一侧开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第一安装架2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正反转电机3,正反转电机3的输出轴与螺纹杆10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安装架2的一侧和第二安装架5的一侧均开有进出口17,且l型齿条板9穿过进出口17的内部,第二夹持环8的两端均开有插槽15,且第一夹持环7的两端均焊接有插接在插槽15内壁的插板19。
31.进一步的,作业台1靠近l型齿条板9的顶部一侧开有第二导向槽11,且l型齿条板9的底部一侧焊接有插接在第二导向槽11内壁的第二导向块。
32.进一步的,缓冲组件包括开设在第一安装架2一侧外壁两端和第二安装架5一侧外壁两端的缓冲孔16,且缓冲孔16的内壁均插接有缓冲杆21,相邻两个缓冲杆21的一端之间焊接有同一个缓冲箍20,缓冲杆21的另一端均与缓冲孔16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第一弹簧22。
33.进一步的,展开机构包括开设在作业台1顶部一侧的第一导向槽6,且第二安装架5的底部焊接有插接在第一导向槽6内壁的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的底部焊接有推进座13,推进座13的一端与作业台1的底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12。
34.工作原理:在对灌注针制作时,将其放置在第一夹持环7和第二夹持环8之间,利用展开机构内的气缸12调节推进座13和第一导向块在第一导向槽6底部的位置,缩短第二安装架5与第一安装架2之间的距离,使得插板19插接在插槽15中,从而利用第一夹持环7和第二夹持环8对灌注针进行夹持固定处理,并利用缓冲组件内的第一弹簧22进行夹持缓冲处理,避免夹持损伤的问题出现,通过旋转机构内的正反转电机3带动螺纹杆10进行转动,调节l型齿条板9在螺纹杆10上的位置,利用l型齿条板9与齿轮4的啮合作用带动z型连杆14、第二夹持环8、插板19和第一夹持环7进行转动,便于带动灌注针进行制作时的旋转处理,提高整个工作台的工作效率。
35.实施例2
36.参照图6,一种用于灌注针制作的夹持工作台,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展开机构
包括开设在作业台1顶部一侧的第一导向槽6,且第二安装架5的底部焊接有插接在第一导向槽6内壁的第一导向块,第一导向块的底部焊接有推进座13,作业台1的一端中间位置开有穿孔,推进座13的一侧焊接有穿过穿孔的t型杆23,推进座13的一侧与作业台1的一端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24。
37.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利用展开机构内的t型杆23拉动推进座13和第一导向块的位置,使得第二安装架5和第一安装架2展开,然后将灌注针放置在两个缓冲箍20之间,在松开t型杆23,通过第二弹簧24的复位作用带动第二安装架5进行复位,从而利用第一夹持环7和第二夹持环8对灌注针进行夹持固定处理。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