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畸器网底刻印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2120发布日期:2022-08-16 21:55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畸器网底刻印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正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畸器网底刻印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口腔正畸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口腔正畸的材料中,已经逐步用网底粘结的方式取代了以往通过套环套接到牙齿上进行固定的方式,套环容易造成牙缝增大,也会损伤到牙龈;而网底粘结的方式更加方便,结构也更为小巧简单,将网底粘接到牙齿上,然后在网底上连接正畸用的弓丝、托槽或者颊面管等材料。但由于牙冠上存在有凹陷,为了提高网底和牙齿的粘结效果,在网底的生产过程中会在网底上刻上中印以贴合此凹陷使得粘结得更加稳固。
3.目前成品网底的生产过程为:通过冲切和刻印两套设备先后加工而成。先进行冲切作业,将网板置于冲切设备的底模座上,经冲切上模座冲切成单片网底;然后将网底集中收集,转移至下一道刻印工序。在进行刻印作业时,将单片网底逐一放置到刻印设备中进行刻印,刻印设备具有位于下方的成形模和位于上方带有刻印刀的刻印模,在冲床的带动下,刻印模冲向成形模对网底进行刻印。在生产时需要两人操作两套设备进行加工处理,且由于网底的尺寸较小,无法用手直接拿取,需要操作人员用镊子逐一夹取网底至成形模中,生产效率较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而且刻印和冲切时需要配备不同的模具,不同的模具上配备不同的刻印刀头,对应配置的多套加工设备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畸器网底刻印加工设备,通过一套设备能够同时实现刻印和冲切,减少了两套设备的配合加工的繁琐步骤,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正畸器网底刻印加工设备,包括工作台、安装于工作台上的冲床以及可同时对网板进行刻印和冲切的加工模组,加工模组上具有刻印位置和冲切位置,所述加工模组集成有位于刻印位置处并完成刻印功能的刻印模组,以及位于冲切位置处并完成网底冲切成型功能的冲切模组;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用于带动网板在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x轴、y轴迂回往复运动以配合加工模组持续对网板刻印和冲切。
7.在对网板进行加工时,先将网板夹持到驱动总成上,使得网板能够被带动沿着x轴、y轴迂回往复移动,在经过冲床时对网板进行刻印和冲切加工。网板先通过刻印位置处先被刻印模组刻印;带有刻印的网板继续进给至冲切位置处被冲切模组冲出,而位于网板行进方向后侧未被刻印的网板也被带动至刻印位置处,在冲切动作发生时,刻印模组也同时进行刻印,如此往复,直至网板被冲切完毕。
8.作为优选,所述加工模组包括底模座和上模座,所述底模座顶面开设有容置腔,容
置腔内置有刻印刀,所述上模座表面连接有尼龙垫;所述刻印刀和尼龙垫构成刻印模组。
9.容置腔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刻印刀的的安装和放置,另一方面也是对刻印刀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刻印刀始终朝上,并且和尼龙垫配合构成刻印模组,在网板通入到刻印刀和尼龙垫之间时,上模座的冲压使得尼龙垫抵压网板向刻印刀实现刻印。
10.作为优选,所述底模座上于容置腔的旁侧还开设有冲孔,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于冲孔适配的冲切刀,所述冲孔和冲切刀构成冲切模组。
11.带有刻印的网板进给至冲切刀下方,于进给方向上后侧未被刻印的网板则进给至刻印模组之间,上模座向下冲切将带有刻印的网板冲出时,同时冲压网板,使得网板再次被刻印。
12.作为优选,所述刻印刀设有两个,两刻印刀分别对称设置在冲孔的两侧,且两刻印刀与冲孔排布在一条直线上。
13.在冲孔两侧对称设置的刻印刀则使得网板能够沿x轴和y轴方向迂回往复运动以持续进行对网板进行加工,当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x轴正向进给在网板上完成第一行的刻印和冲切后,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y轴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再带动网板沿x轴反向进给,先刻印后,随着网板的不断进给实现刻印和冲切的同步进行。
14.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总成包括y向移动台和位于y向移动台上的x向移动台,x向移动台上设有用于夹持网板的夹持组件,所述y向移动台和x向移动台分别连接有y向驱动机构和x向驱动机构;x向驱动机构驱动x向移动台和夹持组件沿x轴方向来回移动,y向驱动机构驱动y向移动台和x向移动台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
15.位于x向移动台上的夹持组件则将网板进行夹持,通过x向驱动机构和y向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实现网板位置和进给方向的调节。
16.作为优选,所述x向驱动机构包括x向丝杆螺母副和x向伺服电机,所述x向丝杆螺母副包括x向丝杆和x向螺母;y向驱动机构包括y向丝杆螺母副和y向伺服电机,所述y向丝杆螺母副包括y向丝杆和y向螺母。
17.作为优选,所述y向移动台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y向移动台下端还连接有y向承载座,y向螺母内置于y向承载座内,y向承载座通过y向螺母连接于y向丝杆,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与y向丝杆相平行的滑轨,y向移动台架设在滑轨和y向承载座上。
18.长条形板状结构的y向移动台上可便于x向移动台的安装并提供x向移动台移动的空间。y向移动台架设在滑轨和y向承载座上,滑轨一方面可和y向丝杆配合对y向移动台进行支撑,另一方面滑轨和y向丝杆的平行设置也对y向移动台起到了限位的作用。
19.作为优选,所述x向丝杆上螺纹连接有x向承载座,所述x向移动台连接于x向承载座上;x向移动台和x向伺服电机均置于y向移动台的顶端。
20.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x向移动台上的滑板以及夹板;所述x向移动台上设有滑槽,滑板下端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条,滑板通过滑条滑动卡接于滑槽内;所述滑板于其顶面两端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夹板置于滑板顶面且与螺纹通孔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栓过孔,所述螺纹通孔内置有穿过螺栓过孔的螺栓,夹板和滑板通过螺栓旋拧抵压于x向移动台的顶端且夹板和滑板之间可夹持网板。
21.在对夹持组件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只需旋松螺栓,手动拨动滑板或者夹板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网板边缘置于滑板和夹板之间,旋拧螺栓将夹板抵压于滑板上对网板进行
固定,同时继续旋拧螺栓使螺栓外伸出螺纹通孔抵接于外伸板上,可将滑板也进行抵压限制移动。
22.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数控箱,冲床、x向伺服电机和y向伺服电机均电性连接于数控箱。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通过将刻印模组和冲切模组集成到一个加工模组中,使得对网板的刻印和冲切能够同时进行,先通过刻印模组对网板刻出中印,随着网板的进给,中印位置后侧的网板移动至刻印模组中,而带有中印的网板则移动至冲切模组中,刻出中印的网板被冲切模组冲出的同时,刻印模组同时进行刻印,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模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模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模座的俯视图一;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刻印颊面管网底中印的刻印刀的后视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刻印颊面管网底中印的刻印刀的侧视图;
33.图9是图6中a-a截面剖视图;
34.图10是图6中b-b截面剖视图;
35.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模座本体结构示意图二;
36.图12是图11中底模座的结构俯视图二;
37.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模座本体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38.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2中c-c截面剖视图;
39.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上模座结构示意图;
40.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座爆炸结构示意图;
41.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座和底模座配合冲压示意图;
42.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颊面管网底加工示意图;
43.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颊面管网底结构示意图;
44.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槽网底加工示意图。
45.附图说明:1、底模座;2、刻印刀;3、冲孔;4、容置腔;5、刀身;6、刀头;7、刀刃;8、上模座;9、冲切刀;10、尼龙垫;11、冲切刀端面;12、工作台;13、y向移动台;14、x向移动台;15、x向丝杆;151、y向丝杆;16、x向伺服电机;161、y向伺服电机;17、y向承载座;171、x向承载座;18、滑板;19、滑槽;20、螺纹通孔;21、夹板;22、螺栓过孔;23、螺栓;24、冲床;25、数控箱;26、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47.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一种正畸器网底刻印加工设备,如图1-20所示,其具体结构包括工作台12、安装于工作台12上的冲床24以及可同时对网板进行刻印和冲切的加工模组,加工模组上具有刻印位置和冲切位置,所述加工模组集成有位于刻印位置处并完成刻印功能的刻印模组,以及位于冲切位置处并完成网底冲切成型功能的冲切模组;所述工作台12上还设有用于带动网板在x轴和y轴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总成,所述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x轴、y轴迂回往复运动以配合加工模组持续对网板刻印和冲切。
48.相较于传统的加工方式,本实施例中将刻印模组和冲切模组集成于一个加工模组中,在对网板进行加工时,可实现刻印和冲切的同步进行,具体的为,先将网板夹持固定在工作台12上的驱动总成内,通过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着x轴和y轴方向移动位置和控制网板进给的方向,先将网板沿x轴方向进给至刻印模组内进行刻印,然后再继续进给使得带有刻印的网板进给至冲切模组内,而在网板进给方向上位于刻印后侧的网板则进给至刻印模组内,使得带有刻印的网板在被冲出时,未被刻印的网板也同时被刻出中印,如此往复,可形成对网板同时进行刻印和冲切,提高生产的效率。
49.如图4-16所示,所述加工模组包括底模座1和上模座8,所述底模座1顶面开设有容置腔4,容置腔4内置有刻印刀2,所述上模座8表面连接有尼龙垫10;所述刻印刀2和尼龙垫10构成刻印模组。
50.刻印模组是由刻印刀2和尼龙垫10组成,在对网板进行刻印作业时,上模座8会带动尼龙垫10冲向底模座1,而底模座1上设有的刻印刀2则是起到刻印的作用,为了对刻印刀2进行固定,在底模座1上设置有容置腔4,一方面可安装刻印刀2,另一方面也可对刻印刀2有一个导向的作用,使得刻印刀2的刀刃7朝上,刀刃7也外伸出底模座1的顶面,使得网板在被冲压下来时,刀刃7可配合尼龙垫10的冲压进行刻印,且尼龙垫10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使得刀刃7不会刺穿网板。
51.如图4-10和图11-14所示,刻印刀2具有两种形状分别用于加工颊面管网底和托槽网底用,对于加工颊面管网底的刻印刀2的刀头6纵截面为三角形且刀刃7为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α,其倾斜角度的大小可根据网底中印的深浅确定,比如α可以为30-45度,在加工时,先由倾斜刀刃7的最顶端在网板上刻印出凹槽,随着网板的持续被冲压,沿着倾斜的刀刃7,中印逐渐被加工出来,倾斜的刀刃7可控制中印刻印的长短。
52.对于加工托槽网底的刻印刀2的刀刃7水平设置,刀刃7向底模座1中部位置靠拢偏移。偏移的距离为d,其中d为0.2-1mm,优选为0.5mm,传统的刀刃7都是位于刻印刀2的中线位置处,而本实施例中将刀刃7朝着底模座1中部位置偏移设置,使得刻印位置更靠近冲切位置,在刻印完成后,只需移动更短的距离即可进行冲切,减少了移动的路径长短也使得预冲切网底之间的间距更小更紧凑,这样在同样的网板材料上可冲切出更多的网底。在加工时网板先由刻印刀2进行刻印,然后朝向冲孔3移动一定的距离进行冲切,冲切的同时后方的网板也同时被刻印,而刻印刀2的刀刃7向底模座1的中部位置偏移后,网板再向冲孔3位置移动时可减小缩短此移动的距离,从而减小被冲切网底之间的间距,最大化的利用网板材料。
53.如图17所示,所述底模座1上于容置腔4的旁侧还开设有冲孔3,所述上模座8上还设有于冲孔3适配的冲切刀9,所述冲孔3和冲切刀9构成冲切模组。
54.如图15-17所示,而冲切模组中冲切刀9配合冲孔3对网板进行冲切,冲切刀9外侧
套接尼龙垫10,尼龙垫10的厚度大于冲切刀9露出冲印上模座8表面的长度,使得在冲压时,尼龙垫10会有一定的形变量,一方面对网板进行抵压,一方后面也可使得冲切刀9外伸出尼龙垫10进行冲切,当冲切完成后,上模座8上升时,尼龙垫10的复位可将粘在冲切刀9端部的网底刮下,防止影响后续冲切。冲切刀9的下端面为弧形,并且周缘形成有冲切刀端面11。冲切刀端面11的设置是为了网底能被冲切下来,而弧形的端面使得网底形成有弧形凹陷从而更加适配牙齿表面,使得网底粘结的更加稳固。
55.在更具体的生产中,如图6所示 ,使刻印刀2和冲孔3中心距离设定为l,网板通过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x轴方向移动的距离为l1,l和l1相等。如图18-20所示,在加工时,先将网板通入到刻印模组中进行刻印,然后通过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着x轴移动l1距离,此时带有刻印的网板位于冲孔3的上方,而后侧未被刻印的网板则移动到了刻印模组中,此时上模座8冲下,同时进行冲切和刻印,随之上模座8升起,网板继续进给l1的距离,使得带有新的刻印的网板移动至冲孔3的上方,而后侧未被刻印的网板则又移动到了刻印模组中。
56.如图6和图12所示,所述刻印刀2设有两个,两刻印刀2分别对称设置在冲孔3的两侧,且两刻印刀2与冲孔3排布在一条直线上。
57.为了进行持续的加工,在冲孔3的两侧均设置有刻印刀2,当网板通过上述步骤完成对网板第一行的冲切时,此时驱动总成带动网板沿y轴方向移动l2距离,l2大于网底宽度的距离,然后通过另一个刻印刀2先进行刻印,然后再进行冲切,如此往复,直至网板被加工完毕。
58.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总成包括y向移动台13和位于y向移动台13上的x向移动台14,x向移动台14上设有用于夹持网板的夹持组件,所述y向移动台13和x向移动台14分别连接有y向驱动机构和x向驱动机构;x向驱动机构驱动x向移动台14和夹持组件沿x轴方向来回移动,y向驱动机构驱动y向移动台13和x向移动台14沿y轴方向来回移动。
59.所述x向驱动机构包括x向丝杆螺母副和x向伺服电机16,所述x向丝杆螺母副包括x向丝杆15和x向螺母;y向驱动机构包括y向丝杆螺母副和y向伺服电机161,所述y向丝杆螺母副包括y向丝杆151和y向螺母。
60.而对于驱动总成的构成是由y向移动台13和x向移动台14组成,同时二者各自连接有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而x向移动台14的夹持组件可夹持网板,以此控制网板位置的调整和进给方向。
61.如图1-2所示,所述y向移动台13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y向移动台13下端还连接有y向承载座17,y向螺母内置于y向承载座17内,y向承载座17通过y向螺母连接于y向丝杆151,所述工作台12上还设有与y向丝杆151相平行的滑轨26,y向移动台13底部设有滑块,通过滑块架设在滑轨26上,由于y向移动台13的长条形板状结构同时也承载了x向移动台14的重量,因此通过滑轨26的设置使得y向移动台13可架设在滑轨26和y向丝杆151上,滑轨26可分担一部分的重力。当y向伺服电机161启动后,会带动y向丝杆151转动,从而使得y向承载座17通过y向螺母与y向丝杆151的配合进行移动,其移动的方向为沿着y向丝杆151。
62.所述x向丝杆15上螺纹连接有x向承载座171,所述x向移动台14连接于x向承载座171上;x向移动台14和x向伺服电机16均置于y向移动台13的顶端。
63.在x向上的移动则是通过x向伺服电机16带动x向丝杆15转动,而x向承载座171又是通过x向螺母连接到x向丝杆15上的,因此在x向丝杆15转动时,x向承载座171通过x向螺
母和x向丝杆15的配合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网板在x向上的移动。
64.如图1和3所示,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x向移动台14上的滑板18以及夹板21;所述x向移动台14上设有滑槽19,滑板18下端设有与滑槽19适配的滑条,滑板18通过滑条滑动卡接于滑槽19内;所述滑板18于其顶面两端开设有螺纹通孔20,所述夹板21置于滑板18顶面且与螺纹通孔20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栓过孔22,所述螺纹通孔20内置有穿过螺栓过孔22的螺栓23,夹板21和滑板18通过螺栓23旋拧抵压于x向移动台14的顶端且夹板21和滑板18之间可夹持网板。
65.而在对网板进行夹持时,是通过夹板21和滑板18的抵接进行夹持,夹板21和滑板18通过螺栓23旋拧抵压在一起,螺栓23也可对滑板18进行抵压固定。在安装网板时,可先将网板放置于夹板21和滑板18之间然后旋拧螺栓23至螺纹通孔20内进行抵压限位,然后手动拨动滑板18 于滑槽19内滑动至预设位置后,继续旋拧螺栓23使其外伸出螺纹通孔20抵接在x向移动台14上表面,随着螺栓23的不断拧动,滑板18有向上移动的趋势,进而滑条抵接于滑槽19的内壁实现对滑板18的抵接限位。
66.所述工作台12上还设有数控箱25,冲床24、x向伺服电机16和y向伺服电机161均电性连接于数控箱25。为了便于控制网板移动的距离和移动的间隔时间,可通过数控箱25预设好数值再进行生产。
67.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