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2055发布日期:2023-03-29 14:3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双极板表面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


背景技术:

2.金属双极板又称集流板,是燃料电池重要部件之一,双极板在使用时用于提供气体流道,防止电池气室中的氢气与氧气串通,并在串联的阴阳两极之间建立电流通路,而双极板在生产时为了提高其防护性,进而会在金属电极板的表面贴附纳米碳薄膜,纳米碳薄膜是采用纳米碳结晶制成的薄膜,在将纳米碳薄膜贴附在金属双极板表面时需要用到夹具对金属双极板进行夹持定位,以防止金属双极板出现位置偏移,而夹具在使用时单次仅能对一个金属双极板进行定位,且在需要对不同面进行贴附薄膜时,需要将双极板拆卸调节夹持面后,再次进行定位,导致覆膜过程极其繁琐,进而降低了金属双极板表面覆膜的效率。
3.综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夹具在使用时单次仅能对一个金属双极板进行定位,且在需要对不同面进行贴附薄膜时,需要将双极板拆卸调节夹持面后,再次进行定位,导致覆膜过程极其繁琐,进而降低了金属双极板表面覆膜效率的问题。
5.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包括底板和第二夹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右侧所述支撑板内腔的后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右侧所述支撑板内壁的一端贯穿至右侧所述支撑板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连接杆位于右侧所述支撑板内腔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右侧所述支撑板内腔的前端活动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和齿轮啮合,所述底板顶部右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背面与齿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右侧和第一夹板的左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板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6.优选的,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筒的一端贯穿左侧所述支撑板并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杆。
7.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远离套杆的一端与左侧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的底部延伸至滑槽的内腔并与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放置屉。
10.优选的,右侧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连接板贯穿通槽的内腔并与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用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通过第一夹板、限位槽、第二夹板、连接架、螺纹筒和螺纹杆的配合,第一夹板左侧的限位槽对双极板进行初步限位,转动螺纹杆,由于螺纹筒和螺纹杆螺纹连接,进而可带动螺纹筒向一侧运动,螺纹筒带动连接架向一侧运动,连接架带动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的一侧运动,直至双极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夹板右侧的限位槽内,进而实现对双极板的定位。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齿板、连接杆、第一夹板、电动推杆、连接板和第二夹板的配合,电动推杆带动连接板进行上下运动,连接板带动齿板进行上下运动,由于齿板和连接杆啮合,进而可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夹板、双极板和第二夹板转动,进而可实现双极板的角度调节,且实现了无需拆卸双极板也可对角度调节的效果。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槽为六个,且呈两两为一组,进而实现同时可对三个双极板进行限位,有效提高了双极板在覆膜时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盘、螺纹筒、螺纹杆、连接架和第二夹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齿轮右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底板;2、支撑板;3、齿轮;4、齿板;5、连接杆;6、第一夹板;7、电动推杆;8、连接板;9、第二夹板;10、限位槽;11、连接架;12、螺纹筒;13、螺纹杆;14、转盘;15、套杆;16、套筒;17、滑板;18、滑槽;19、底座;20、放置屉;2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双极板表面纳米碳薄膜处理夹具,包括底板1和第二夹板9,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右侧支撑板2内腔的后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远离右侧支撑板2内壁的一端贯穿至右侧支撑板2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6,连接杆5位于右侧支撑板2内腔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3,右侧支撑板2内腔的前端活动连接有齿板4,齿板4和齿轮3啮合,底板1顶部右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背面与齿板4固定连接,第二夹板9的右侧和第一夹板6的左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0,第二夹板9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架11,连接架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筒12,螺纹筒1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螺纹杆13远离螺纹筒12的一端贯穿左侧支撑板2并固定连接有转盘14,转盘1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杆,通过设置转盘14,起到了便于带动螺纹杆13转动的效果,提高了螺纹杆13转动时的便捷性。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架11左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套杆15,套杆15的表面套设有套筒16,套筒16远离套杆15的一端与左侧支撑板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套杆15和套筒16,起到了对连接架11限位的效果,防止连接架11在运动时出现转动的情况。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板17,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8,滑板17的底部延伸至滑槽18的内腔并与滑槽18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板17和滑槽18,起到了对连接架11运动轨迹限位的效果,有效确保了连接架11在运动时的稳定性。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9,底座1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放置屉20,通过设置底座19和放置屉20,起到了便于放置碳纳米薄膜的效果,进而便于后期双极板的覆膜,节省了覆膜的时间。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右侧支撑板2的正面开设有通槽21,连接板8贯穿通槽21的内腔并与通槽21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通槽21,起到了对连接板8限位的效果,有效确保了连接板8运动时的稳定性。
28.具体工作原理:
29.首先将双极板的一端放置在第一夹板6左侧的限位槽10对双极板进行初步限位,然后转动转盘14,转盘14带动螺纹杆13进行转动,由于螺纹筒12和螺纹杆13螺纹连接,进而可带动螺纹筒12向一侧运动,螺纹筒12带动连接架11向一侧运动,连接架11带动第二夹板9向第一夹板6的一侧运动,直至双极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夹板9右侧的限位槽10内,进而实现对双极板的定位,由于限位槽10为六个,且呈两两为一组,进而实现同时可对三个双极板进行限位,有效提高了双极板在覆膜时的效率,当需要对双极板角度调节时,首先开启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7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板8进行上下运动,连接板8带动齿板4进行上下运动,由于齿板4和连接杆5啮合,进而可带动连接杆5转动,连接杆5带动齿轮3转动,齿轮3带动第一夹板6、双极板和第二夹板9转动,进而可实现双极板的角度调节,实现了无需拆卸双极板也可对角度调节的效果,提升了双极板表面处理的效率,解决现有技术中夹具在使用时单次仅能对一个金属双极板进行定位,且在需要对不同面进行贴附薄膜时,需要将双极板拆卸调节夹持面后,再次进行定位,导致覆膜过程极其繁琐,进而降低了金属双极板表面覆膜效率的问题。
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