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5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把手装置,尤其涉及适合作为外侧门把手的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门把手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该门把手装置具有把手部件和基座。基座以可摇动地支撑把手部件的状态被安装于门上。在基座上安装有缓冲橡胶,利用该缓冲橡胶限制把手部件的闭锁位置,并实现把手复位时的操作声音的高级化。
然而,如上所述的门把手装置没有将锁芯部件一体地设置。锁芯部件与门把手装置被分别独立地设置于门上。
考虑到此点,在近年的门把手装置中,正在开发一种锁芯部件一体成形的装置。在这种门把手装置中,通过尽可能地减小安装于基座即把手框架部件的把手部件和锁芯部件之间的间隙,由此来提高美观性。
然而,由于把手部件被可摇动地安装于把手框架部件,所以在两个部件之间会发生一些晃动。因此,如果尽可能地缩小把手部件与锁芯部件之间的间隙的话,则担心把手部件与锁芯部件之间发生冲撞而发出异常声音。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325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抑制把手部件的晃动,能够减少被安装于把手框架部件的把手部件与锁芯部件之间的异常声音的发生的门把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如下一种门把手装置,其具有把手部件;可摇动地支撑该把手部件,并被固定于门上的把手框架部件;和被固定于该把手框架部件,并可锁定上述门的锁芯部件。在该门把手装置中,把手部件具有相对把手框架部件的摇动中心轴线,在把手部件与锁芯部件之间,轴支撑部件设于摇动中心轴线上。
所以,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门把手装置,可以抑制把手部件的晃动,能够减少被安装于把手框架部件的把手部件与键锁部件之间的异常声音。
图1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把手部件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把手部件背面的立体图,图2(b)是从与图2(b)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把手部件背面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把手框架部件及锁芯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把手部件组装于把手框架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锁芯部件组装于把手框架部件之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门把手装置的后视图。
图7是门把手装置的主视图。
图8表示被组装于门上的门把手装置,是沿图6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表示被组装于门上的门把手装置,是沿图7的9-9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门把手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作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具有如下所示的部件。
首先,如图1所示,准备有作为外拉(Pull up)式外侧门把手的把手部件10(例如,金属制或电镀的合成树脂制)。该把手部件10具有从背面向上方延伸的臂部10a,在该臂部10a的上端安装有平衡锤10b。
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把手部件10的背面,从上述臂部10a向侧方远离的位置上,突出地设置有第一壁部10c。在该第一壁部10c的上部,贯通地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嵌合孔11。第一嵌合孔11由圆形部11a及形成于该圆形部11a的下部的凹部11b构成。
在凹部11b中,与形成于第一壁部10c的外侧面的入111b相比,形成于第一壁部10c的内侧面的出口112b被较宽地形成。并且,以位于上述臂部10a的基端的方式,在把手部件10上形成第二壁部10d。而且,在第二壁部10d的上部内表面形成有凹形的第二嵌合孔12,该第二嵌合孔12与第一嵌合孔11位于同轴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嵌合孔11及第二嵌合孔12位于把手部件10的摇动中心轴线O上。
另外,在第二壁部10d的上部外表面,在把手部件10的摇动中心轴线O上,形成有卡合孔13。在卡合孔13中,卡合有如图1所示作为轴支撑部件的卡合销14。该卡合销14是聚缩醛(Polyacetal)制的。除聚缩醛外,也可以使用尼龙等的滑动材料来形成卡合销14。如图1及图8所示,卡合销14包括前端具有切口的扩径部14a;连接该扩径部14a并与上述第二壁部10d相接的滑接部14b。因此,当卡合销14被插入卡合孔13而突出于第二壁部10d的内表面时,扩径部14a进行扩径并与第二壁部10d的内表面卡合,滑接部14b与第二壁部10d的外表面相接。把手部件10的第二壁部10d的外表面构成与锁芯部件的边界面。
并且,如图3所示,准备有合成树脂制的把手框架部件20。在该把手框架部件20右端的前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轴部21。第一卡合轴部21由圆形部21a与形成于该圆形部21a下部的凸部21b构成。凸部21b具有与上述凹部11b的入口111b大致相同大小的外形。
并且,在把手框架部件20中央部的前面设有第二卡合轴部22,该第二卡合轴部22与第一卡合轴部21位于同一轴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另外,在把手框架部件20的左端部形成有开口部23。在开口部23连续形成有用于允许插入上述把手部件10的臂部10a与平衡锤10b的第一部分23a;用于允许插入下述锁芯装置30的第二部分23b。
把手框架部件20在水平方向上,较把手部件10大致长出第二部分23b的长度。在把手框架部件20的前面形成有一对卡止孔24,并构成有可与把手部件10接触的下侧接点。并且,准备有作为可与各卡止孔24卡止的填充部件的橡胶制卡止销26。
另外,准备有可锁定图8所示的门50的锁芯装置30;和具有该锁芯装置30的钥匙孔的锁芯盖40(例如,金属制或实施了电镀的合成树脂制)。由锁芯装置30及锁芯盖40构成锁芯部件。此处,如图3所示,在锁芯盖40的右侧部,形成有用于引导上述卡合销14的导向槽40a。把手部件10的第二壁部10d的外表面构成为与锁芯部件中的锁芯盖40的边界面。
如图3及图9所示,锁芯装置30在中心具有锁眼30d,在其周围通过锻造由金属一体成形有凸缘部30a。凸缘部30a的宽度大于把手框架部件20的开口部23的宽度,当锁芯装置30的凸缘定位部30c被插入开口部23的基座定位部23c中后,凸缘部30a与把手框架部件20的开口部23的周缘抵接,把手框架部件20作为制动件发挥作用。
另外,如图9所示,把手框架部件20具有与锁芯装置30的凸缘锥部30b抵接的锥部23d,通过这些锥部相接,来确定锁芯装置30与把手框架部件2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
这样,通过使把手框架部件20的前面与锁芯装置30的凸缘部30a抵接,以及使把手框架部件20的锥部23d与锁芯装置30的凸缘锥部30b相接,锁芯装置30被牢固地支撑于把手框架部件20,可降低锁芯装置30落进车门50内部的危险性。
锁芯盖40被从其外部安装于锁芯装置30,在其外缘具有多个爪40b。通过各爪40b与被设于锁芯装置30的钩部30e卡合,由此将锁芯盖40固定于锁芯装置30。
通过对从锁芯装置30的外侧装配的锁芯盖40实施装饰,可易于提高车辆用门把手的设计性。
然后,如此准备的门把手装置的各个部件被如下所述地组装。
首先,如图4所示,将把手部件10的平衡锤10b与臂部10a插入把手框架部件20的开口部23的第二部分23b。
接着,配置把手部件10,从而使其相对把手框架部件20呈最小倾斜角度。即,将把手部件10的背面密接地配置于把手框架部件20的前面。而且,将图3所示的把手框架部件20的第一卡合轴部21插入图2(a)、(b)所示的把手部件10的第一嵌合孔11,将把手框架部件20的第二卡合轴部22插入把手部件10的第二嵌合孔12。
此时,第一卡合轴部21的凸部21b与图2(a)所示的第一嵌合孔11的凹部11b的入口111b卡合。如图4所示,在该状态下,使把手框架部件20相对把手部件10向图4的右方滑动。于是,把手框架部件20的第一卡合轴部21被嵌合于把手部件10的第一嵌合孔11,把手框架部件20的第二卡合轴部22被嵌合于把手部件10的第二嵌合孔12。
接下来,使把手部件10相对把手框架部件20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来使把手部件10远离把手框架部件20,从而将各个卡止销26卡止于图3所示的把手框架部件20的各卡止孔24。
此处,各卡止销26也可被卡止于把手部件10。该情况下,必须在可与把手框架部件接触的把手部件的下侧接点形成卡止孔24。
如图5所示,如果将卡止销26一旦卡止于可与把手框架部件20和把手部件10接触的下侧接点(图3所示的卡止孔24)的话,则把手部件10相对把手框架部件20的倾斜角度不会再次成为最小。只要是安装有卡止销26的状态,则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卡合轴部21的凸部21b在第一嵌合孔11的凹部11b内被卡合于出口112b侧,第一卡合轴部21无法从第一嵌合孔11脱离。
接下来,如图3所示,将锁芯盖40固定于锁芯装置30的表面。而且,如图5所示,将锁芯装置30插入并固定于把手框架部件20的开口部23的第一部分23a。此时,把手部件10的卡合销14被引导于锁芯盖40的导向槽40a,并沿着该导向槽40a相对移动。
这样,在已组装的门把手装置的背面侧,如图6所示,将施力弹簧60卡止于把手部件10与把手框架部件20之间。把手框架部件20利用位于图6左侧的固定螺钉70a,被固定于图8所示的门50上。另外,把手框架部件20利用位于图6右侧的固定螺钉70b,与锁芯装置30及锁芯盖40形成一体。
另一方面,如图7至图9所示,在门把手装置的表面侧,金属制(或实施了电镀的合成树脂制)的把手部件10的表面,与金属制(或实施了电镀的合成树脂制)的锁芯盖40的表面位于同一面上。因此,可获得优良美观的门把手装置。在这样的门把手装置中,如图8所示,把手框架部件20被固定于门50上。
在如上所述进行组装的实施方式的门把手装置中,为了将锁芯装置30安装于把手框架部件20,在把手框架部件20上形成有位于比把手部件10更靠近侧方的开口部23。而且,把手部件10的平衡锤10b被插入开口部23的第一部分23a,把手框架部件20的第一卡合轴部21与第二卡合轴部22被分别嵌合于把手部件10的第一嵌合孔11与第二嵌合孔12。
此时,仅在把手部件10相对把手框架部件20的卡合角度为最小的情况下,第一卡合轴部21的凸部21b可与第一嵌合孔11的凹部11b卡合。使把手部件10与把手框架部件20卡合,然后在将卡止销26填充于把手部件10与把手框架部件20之间的下侧接点后,把手部件10与把手框架部件20不会再次恢复到最小卡合角度位置。因此,把手部件10不会从把手框架部件20脱离。并且,也可以利用卡止销26来抑制组装后的把手部件10与把手框架部件20之间的干扰。
这样,把手部件10被可摇动地支撑于把手框架部件20,可简单地组装把手部件10与把手框架部件20。在组装后,把手部件10可在第一嵌合孔11的出口112b的大小范围内摇动。
并且,在已组装的门把手装置中,可将锁芯装置30安装于位于把手部件10侧方的把手框架部件20的开口部23(第二部分23b)。为了安装锁芯装置30需设开口部23,只要是上述结构的门把手装置,则可将把手部件10更简单且牢固地组装于把手框架部件20。
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与锁芯装置30一体地形成的锁芯盖40与把手部件10,被邻接地配置于把手框架部件20上。把手部件10以摇动中心轴线O为中心相对锁芯盖40摇动。此时,由于在摇动中心轴线O上,利用卡合销14使锁芯盖40与把手部件10之间保持一定间隔,所以可抑制把手部件10的晃动。并且,由于卡合销14位于把手部件10的摇动中心轴线O上,所以可以抑制把手部件10与锁芯盖40之间的滑接。因此,可抑制发生异常声音。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锁芯装置可抑制把手部件10的晃动,可以降低安装于把手框架部件20的把手部件10与锁芯盖40之间的异常声音的发生。
此处,虽然卡合销14被卡合于把手部件10,但也可以卡合于锁芯盖40。这是因为无论何种方式,都可利用卡合销14可靠地间隔设置把手部件10与锁芯盖40的间隔。因此,能够可靠地降低发生的异常声音。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修改后)一种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把手部件;可摇动地支撑该把手部件,并被固定于门的把手框架部件;和被固定于该把手框架部件,并可锁定上述门的锁芯部件,上述把手部件具有相对上述把手框架部件摇动的摇动中心轴线,在上述把手部件与上述锁芯部件之间,在上述摇动中心轴线上,卡合销被设于上述把手部件与上述锁芯部件之间的边界面。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销从上述把手部件及上述锁芯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突出出来。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销由至少含有聚缩醛及尼龙的树脂材料形成。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部件上形成有位于与上述锁芯部件的边界面并位于上述摇动中心轴线上的卡合孔,上述卡合销被卡合于该卡合孔。
5.(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销为聚缩醛制。
6.(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销包括前端具有切口的扩径部;连接该扩径部并与上述把手部件及上述锁芯部件相接的滑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芯部件包括可锁定上述门的锁芯装置;覆盖该锁芯装置并具有钥匙孔的锁芯盖,上述锁芯盖由金属及实施了电镀的合成树脂中的任意一者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件是外拉式的外侧门把手。
权利要求
1.一种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把手部件;可摇动地支撑该把手部件,并被固定于门的把手框架部件;和被固定于该把手框架部件,并可锁定上述门的锁芯部件,上述把手部件具有相对上述把手框架部件摇动的摇动中心轴线,在上述把手部件与上述锁芯部件之间,在上述摇动中心轴线上设有轴支撑部件。
2.一种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支撑部件从上述把手部件及上述锁芯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突出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支撑部件由滑动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把手部件上形成有位于与上述锁芯部件的边界面上且位于上述摇动中心轴线上的卡合孔,上述轴支撑部件被卡合于该卡合孔。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支撑部件为聚缩醛制。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支撑部件包括前端具有切口的扩径部;连接该扩径部并与上述把手部件及键锁部件相接的滑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芯部件包括可锁定上述门的锁芯装置;覆盖该锁芯装置并具有钥匙孔的锁芯盖,上述锁芯盖由金属及实施了电镀的合成树脂中的任意一者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把手部件是外拉式的外侧门把手。
专利摘要
一种门把手装置,其具有把手部件(10);可摇动地支撑该把手部件(10),并被固定于门(50)的把手框架部件(20);被固定于该把手框架部件(20),并与可锁定门(50)的锁芯装置(30)一体形成的锁芯盖(40)。把手部件(10)具有可相对把手框架部件(20)摇动的摇动中心轴线(O),在该摇动中心轴线(O)上,且在把手部件(10)与锁芯盖(40)之间,填充有卡合销(14)。
文档编号B60J5/04GK1993528SQ200580025463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日
发明者谷本哲朗, 西川雅喜, 铃木芳征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