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384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保护构件70具有设定成沿锤钻主体11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突出的缓冲部。如图3中所示,缓冲部71可以在电池安装部50的上侧沿宽度方向向左和向右突出。提供缓冲部71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由于不可避免的外力而带来的撞击。因此,沿宽度方向向左和向右突出的缓冲部71可以减轻由外力引起的撞击。
[0062]主体外壳12的位于把手部40下侧的一部分可以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和电池安装部50。
[0063]控制器支承部45可以支承设置在其中的并且可以控制供应至电动马达15的电力的控制器47。尽管未在图4和图5中示出,但控制器47可以经由适当的引线连接至电动马达15和电池安装部50。如图4、图9和图10中所示,控制器47可以形成为矩形外部构型。控制器支承部45可以在主体外壳12内由主体外壳12的以肋状方式从前侧、后侧、上侧、下侦U、左侧和右侧朝向控制器47突出的一部分形成。
[0064]S卩,如图9中所示,在左手侧半外壳121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左侧部的前侧肋状部451、后侧肋状部452和左手侧肋状部453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同样,在右手侧半外壳122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右侧部分的前侧肋状部461、后侧肋状部462和左手侧肋状部463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前侧肋状部451和461以及后侧肋状部452和462可以接触并且支承控制器47以从前侧和后侧对其保持。同样,主体外壳12的左手侧肋状部453和右手侧肋状部463可以接触并且支承控制器47以从左侧和右侧对其保持。
[0065]此外,如图10中所示,在左手侧半外壳121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左上部和左下部的上接触部455和下接触部456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同样在右手侧半外壳122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右上部和右下部的上接触部465和下接触部466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上接触部455和465以及下接触部456和466可以接触并且支承控制器47以从上方和下方对其保持。
[0066]此外,在控制器支承部45的与控制器47相邻的部分处,设置有迫压减震部48。迫压减震部48中的每一个迫压减震部可以用作在接触控制器47的同时施加迫压力的减震器。如图9和图10中所示,迫压减震部48可以接触控制器47的右手侧表面并且将控制器47向左迫压。当模制缓冲部71时,迫压减震部48可以与缓冲部71—体地模制。更具体地,在右手侧半外壳122中,设置有在外部与内部之间建立连通的连通孔19,如图10中所示。可以将模制材料(弹性体材料)注入以流动通过连通孔19,使得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48可以彼此一体地模制。迫压减震部48可以设置在左手侧肋状部453与右手侧肋状部463之间。注入的模制材料可以从主体外壳12的外侧经由连通孔19流至内侧。流至内侧的模制材料可以进入定位在控制器47下侧的模制材料存储室49。可以设置模制材料存储室49以在模制之后将要描述的前电池接触部55 ¢5)时提高模制稳定性。因此设置的迫压减震部48可以支承控制器47以由于模制材料的弹性而将控制器47压向左。S卩,迫压减震部48可以支承控制器47以沿正交于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方向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按压。在锤钻10由于外部不可避免的力而被施加撞击的情况下,迫压减震部48可以弹性地支承控制器47以减轻由撞击引起的控制器47的损坏。即,迫压减震部48用作支承作为电气部件示例的控制器47的部件支承部。
[0067]接下来将对电池安装部50进行描述。电池安装部50的数目可以为两个并且可以彼此平行地设置。两个电池安装部50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控制器支承部45的下侧。两个电池安装部50可以是大致相同的构型,两个电池安装部50中的设置在前侧的一个电池安装部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前侧电池安装部51,以及设置在后侧的电池安装部50在下文将被称为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一个可充电电池90能够附接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中的每一者。以这种方式,两个可充电电池90能够附接至锤钻主体11。与侧附接式可充电电池相对应,前侧电池安装部51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可以具有允许滑动附接的结构。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51和61)的滑动方向可以设定成从左到右的方向。在前侧电池安装部51(50)与后侧电池安装部61 (50)之间,可以设置有将电池安装部50彼此分离的隔开构件60。该隔开构件60可以设置有之后将要描述的导引凹槽部522和621。
[0068]前侧电池安装部51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两者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构型。因此,在描述电池安装部50时,通常将参考用于前侧电池安装部的附图标记51,而用于后侧电池安装部的附图标记61将标识在括号中。
[0069]如图6和图7中所示,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具有允许通过滑动来附接可充电电池90的结构。更具体地,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构造成使得前侧电池安装部5U61)通过滑动机械地并且电气地连接至可充电电池90。前侧电池安装部5U61)可以设置有用作滑动附接结构的一对导引凹槽部521和522(621和622)。尽管未特别地示出,但设置在可充电电池90上的导引突出部可以通过沿滑动方向插入到导引凹槽部521和522(621和622)中而配装。配装有导引突出部的导引凹槽部521和522(621和622)可以弓I导滑动以便安装可充电电池90。此外,前侧电池安装部5U61)可以设置有电池端子连接部53 (63),电池端子连接部53 (63)配备有作为电器连接的结构的正极侧端子531 (631)、负极侧端子532(632)和信号侧端子533(633)。尽管未特别地示出,但设置在可充电电池90上的端子连接部可以通过凸/凹连接而连接至电池端子连接部53 (63),以将可充电电池90电气地连接。此外,前侧电池安装部5U61)可以设置有用于在可充电电池90已经通过滑动安装并且电气地连接时将可充电电池90固定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 (61)的凹部54(64)。尽管未特别地示出,但可充电电池90可以具有能够与凹部54出4)接合的凸钩状部。通过滑动而附接的可充电电池90的电压可以设定为适当值。
[0070]设置在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后侧上的导引凹槽部522和设置在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前侧上的导引凹槽部621可以分别设置有电池接触部55和65。更具体地,前电池安装部55可以设置在导引凹槽部522处,该导引凹槽部522相对于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滑动方向位于右手侧。后电池安装部65可以设置在导引凹槽部621处,该导引凹槽部621相对于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滑动方向位于左手侧。即,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设置用于导引凹槽部522和621,其中导引凹槽部522和621设置在电池安装部51与61之间的隔开构件60的前侧和后侧。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关于隔开构件60对称地构造。
[0071]前电池接触部55可以形成为具有接触远端部56和压平部57,接触远端部56和压平部57以它们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顺序设置。前电池接触部55可以接触配装到导引凹槽部522中的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的前端部。这在可充电电池90滑动到前侧电池接触部51时发生。接触前端部56可以具有形成为外边缘的前端面向部561和设置在前端面向部561的内侧(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内侧)上的前端倾斜表面部562。前端面向部561可以具有沿与要被安装的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前端面向部561可以面向滑动的可充电电池90。相比之下,前端倾斜表面部562可以具有沿可充电电池90安装的滑动方向朝向内侧倾斜的平面构型。在完成附接之前可充电电池90滑动时,前端倾斜表面部562可以沿滑动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并且同时沿朝向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内侧、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压平部57可以具有沿滑动方向从前端倾斜表面部562的滑动方向上的前端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压平部57可以形成为面向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最内侧,并且面向前侧电池安装部51。以这种方式,前电池部55能够接触可充电电池90以将迫压力沿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的方向施加至可充电电池。
[0072]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与上述的前电池接触部55对称地形成。S卩,后电池接触部65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接触前端部66和压平部67,接触前端部66和压平部67以它们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顺序设置。即,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的前端部。可充电电池90在其滑动期间配装到导引凹槽部622中以使其安装在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上。接触前端部66可以具有形成为外边缘的前端面向部661和设置在前端面向部661的内侧上(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内侧)的前端倾斜表面部662。前端面向部661可以具有沿与要被附接的可充电电池90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前端面向部661可以面向滑动的可充电电池90。相比之下,前端倾斜表面部662可以具有沿可充电电池90滑动安装的滑动方向朝向内侧倾斜的平面构型。在完成附接之前可充电电池90滑动时,前端倾斜表面部662可以沿滑动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并且同时,沿朝向后侧电池安装部90的内侧、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压平部67可以具有沿滑动方向从前端倾斜表面部662的滑动方向上的前端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该压平部67可以形成为面向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最内侧,并且面向后侧电池安装部61。即,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是能够将迫压力沿第一方向施加至可充电电池90的构型。该第一方向为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的方向。
[0073]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通过利用与用于模制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7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来模制。因此,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形成为显示了与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48的弹性相同的弹性。即,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通过将注入用于模制迫压减震部48的模制材料来模制。更具体地,隔开构件60可以设置有前侧连通孔59和后侧连通孔69。前侧连通孔59和后侧连通孔69形成为用于图10中所示的模制材料存储室49与图8中示出的导引凹槽部522和导引凹槽部621之间建立连通的孔。流入模制材料存储室49的模制材料可以进一步流动通过前侧连通孔59和后侧连通孔69以形成导引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