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5454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夹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的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使用夹持装置夹紧工件以对工件进行加工处理。现有的夹持装置一般采用一夹持件将工件的一侧固定,另一夹持件朝工件相对另一侧的运动的单侧夹持方式以夹紧工件,然而,当工件体积小、外形精度低时,采用此种单侧夹持方式容易使工件在夹持过程中倾斜,导致夹持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3]鉴于上述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夹持工件的夹持装置。
[0004]—种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其包括支撑件、设于该支撑件上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包括连接件、两个固定件及夹持组件,该连接件转动连接于该支撑件上,该两个固定件支撑在该支撑件上,且该两个固定件相对平行地连接于该连接件的相对两侧,该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该两个夹持件分设在该两个固定件上,该连接件旋转时能够使该两个固定件向相向的方向运动,进而使该两个夹持件夹紧工件,或使该两个固定件向相背的方向运动,进而使该两个夹持件松开该工件。
[0005]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利用连接件促使分设在两个固定件上的夹持件发生平行相对运动以夹紧工件,解决了单侧夹持时由于产品体积小及外形精度低导致的夹持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3是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09]图4是本发明图1所示的夹持装置的沿IV-1V线的立体剖示图。
[0010]图5是图3所示的的导向组件沿V-V线的剖示图。
[001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夹持装置100 支撑件10
支撑架18 夹持机构30 驱动组件50 底板12 支承件14 顶板16装设孔162支撑本体182延伸部184轴孔186连接件31第一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34第一夹持件362第二夹持件364安装孔312第一转轴60第一装设孔314第二装设孔316第一滑移部322第一安装部324第一通孔3224第二转轴70第一滑移空间326第二滑移部342第二安装部344第二通孔3424第三转轴80第一本体3622第一固定部3624第一夹头3626第一凹槽3628第一夹槽3629第二本体3642第二固定部3644第二夹头3646第二凹槽3648第二夹槽3649夹持组件36第一夹持组件36a第二夹持组件36b第三夹持组件36c第四夹持组件36d第五夹持组件36e导向组件40 安装块164 固定孔1642 第一导向件43 第二导向件45 第一座体434 第二座体454 第一导向杆432 第二导向杆452 第一导套436 第二导套456 基座4342 导向部4344 收容部4346 第一收容部4347 第二收容部4348 驱动件52 连接块54 驱动本体522 驱动轴524 连接本体542 弯折部544 限位组件90 限位块92 限位螺钉9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2]请参阅图1,一种夹持装置100,其包括支撑件10及设于支撑件10上的夹持机构3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凡在下文中涉及前、后、左、右和上、下的方向性或(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图示位置状态而言的,因此不能以此而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不应当在方向变化后,认为游离了本发明范畴,因为采用方向性的表述仅便于公众方便理解本发明。
[0013]请同时参阅图3,支撑件10包括底板12、多个支承件14、顶板16及支撑架18。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件14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支承件14的一端固定于底板12上且四个支承件14间隔分布于底板12的周缘。顶板16固定于支承件14的另一端,并相对底板12平行设置。顶板16贯通其上、下两个表面开设有装设孔162,在本实施方式中,装设孔162的数量为6个,其沿顶板16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顶板16的侧缘间隔设有两个安装块164,且每个安装块164均朝向底板12延伸。每个安装块164均间隔凹设有两个固定孔1642。
[001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8的数量为两个,其相对设置于底板12的两端。每个支撑架18均包括支撑本体182及由支撑本体182朝向靠近顶板16的一侧延伸的两个延伸部184。支撑本体182为长方形板状,其固定于底板12上。延伸部184整体呈长条形状,其远离支撑本体182的一端贯通开设有第一轴孔186。
[0015]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夹持机构30包括连接件31、第一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34、及夹持组件36。连接件31转动连接于支撑架18上。第一固定件32及第二固定件34设置于底板12及顶板16之间,且相对平行地连接于连接件31的相对两侧。第一固定件32及第二固定件34能够沿其长度方向(滑移方向)移动。夹持组件36包括两个配合使用的第一夹持件362及第二夹持件364,且第一夹持件362设置在第一固定件32,第二夹持件364设置在第二固定件34上。
[0016]连接件31大致呈方形板状,其转动地连接于一支撑架18的两个延伸部184之间。具体为,连接件31的中部对应延伸部184的轴孔186处贯通开设一安装孔312,夹持装置100还包括一第一转轴60,第一转轴60穿设两个延伸部184的轴孔186及连接件31的安装孔312内以将连接件31转动连接于延伸部184上。连接件31于安装孔312相对两侧贯通形成有第一装设孔314及第二装设孔316,其中,第一装设孔314远离支撑本体182,第二装设孔316邻近支撑本体18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件31转动地装设于一支撑架18的两个延伸部184之间。
[0017]第一固定件32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滑移部322及间隔形成于两个第一滑移部322间的多个第一安装部324。第一滑移部322大致为长条形,其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两个连接件31远离支撑本体182的一侧,具体为,第一滑移部32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件31的第一装设孔314贯通设有第一通孔3224,夹持装置100还包括二个第二转轴70,第二转轴70穿设于连接件31的第一装设孔314及第一滑移部322的第一通孔3224以将第一固定件32活动连接于连接件31的远离支撑本体182的一侧。第一安装部324呈长条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324的数量为6个,其沿第一滑移部322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地设于两个第一滑移部322之间,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部324之间形成一第一滑移空间326。
[0018]第二固定件34的结构与第一固定件32的大致相同,其包括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二滑移部342及形成于两个第二滑移部342间的第二安装部344。第二滑移部3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件31靠近支撑本体182的另一侧,具体为,第二滑移部34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件31的第二装设孔316贯通设有第二通孔3424,夹持装置100还包括二个第三转轴80,第三转轴80穿设于连接件31的第二装设孔316及第二滑移部342的第二通孔3424以将第二固定件34活动连接于连接件31邻近支撑本体182的另一侧。第二安装部344的数量与第一安装部324的数量相同且第二安装部344与第一安装部324沿滑移方向交错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部344之间形成一第二滑移空间346。
[0019]第一夹持件362包括第一本体3622、由第一本体3622的一端朝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一固定部3624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固定部3624上的两个第一夹头3626。第一本体3622为方形板状,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装部324上,另一端穿设顶板16的其中一个装设孔162延伸至顶板16外。第一固定部3624大致为块状,其形成于第一本体3622远离第一安装部324的一端。第一固定部3624对应工件的形状凹设有第一凹槽3628 (参图2)。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第一夹头3626为长方形块状,且其大致垂直固定在第一固定部3624远离第一本体3622的端部。第一夹头3626对应第一凹槽3628相应开设有与工件适应的第一夹槽3629。
[0020]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第二夹持件364固定于第二安装部344上且与第一夹持件362相对设置。第二夹持件364的结构与第一夹持件362的相同,其包括第二本体3642、由第二本体3642的一端朝两侧延伸形成的两个第二固定部3644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固定部3644上的两个第二夹头3646。第二本体364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安装部344上,另一端依次穿设第一固定件32的其中一个第一滑移空间326及顶板16上的其中一个装设孔162以延伸至顶板16外。第二固定部3644形成于第二本体3642远离第二安装部344的一端。第二固定部3644朝向第一固定部3624的侧面对应工件的形状凹设有第二凹槽3648。第二夹头3646为长方形块状,其大致垂直固定在第二固定部3644远离第二本体3642的端部。第二夹头3646对应第一凹槽3629相应开设有与工件适应的第二夹槽3649。第二夹槽3649与第一夹槽3629相配合以固定夹持工件。
[0021]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36的数量为5个,分别为第一夹持组件36a、第二夹持组件36b、第三夹持组件36c、第四夹持组件36d及第五夹持组件36e。5组夹持组件36沿滑移方向依次排列。其中,5个第一夹持件362 --垂直固定于其中5个第一安装部324上,5个第二夹持件364 —一垂直固定于其中5个第二安装部344上,每一个第二夹持件364可活动地穿设第一固定件32的一个第一滑移空间326,且属于同一组夹持组件36的第一夹持件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