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8494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会导致高成本化而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开闭体开闭装置。该开闭体开闭装置具有:操作把手(12),其包括传感器部(46),且由在车辆(14)的开闭体(16)配置的基体(10)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控制部,在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该控制部根据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第一控制,在操作把手位于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该控制部根据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与第一控制不同的第二控制。
【专利说明】
开闭体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开闭体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表面平滑化成为汽车的外观设计的趋势。表面平滑化是指使车身表面等的凹凸、间隙消失从而形成为平滑的面。若进行表面平滑化,则使得车身的空气阻力降低,因此能够提高高速性能、低油耗性能等。另外,表面平滑化还有助于汽车行驶中的风噪的降低、汽车的外观美观性的提高。
[0003]优选针对用于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把手也进行表面平滑化。在专利文献I?3中公开有能够用于表面平滑化的操作把手。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能够利用操作把手而进行车门的锁止、解除锁止的技术。
[0004]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75647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16557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191157号公报
[0007]最近,期望具有拥有各种功能的操作把手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然而,在为了实现各种功能而将多个传感器部组装于操作把手的情况下,结构变得复杂,从而导致高成本化。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会导致高成本化而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开闭体开闭装置。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开闭体开闭装置,该开闭体开闭装置具有:操作把手,其包括传感器部,并且由在车辆的开闭体配置的基体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控制部,在上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上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第一控制,在上述操作把手位于与上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上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与上述第一控制不同的第二控制。
[0010]根据本发明,在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第一控制,在操作把手位于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与第一控制不同的第二控制。根据本发明,无论是否使用通用的传感器部,均根据操作把手的位置而进行不同的控制,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化。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会导致高成本化而能够实现各种功能的开闭体开闭装置。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框图。
[0012]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0013]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0014]图4是示出将操作把手收纳于收纳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图5是示出将操作把手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6]图6是示出将操作把手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7]图7是示出使操作把手的把持部从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图8是示出使操作把手的把持部从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侧视图。
[0019]图9是示出使操作把手的把持部从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0]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1]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22]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I)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0023]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2)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基体;12...操作把手;14...车辆;16...开闭体;20...第一部位;22...第二部位;
24…把持部;26...转动轴插通孔;30…操作把手的表侧的面;36...电路基板;38...第二传感器部、第二传感器电极;46…第一传感器部、第一传感器电极;54...天线;57...高电介体;58、59-_LED;63…导电体;64...转动轴;70...操作把手的背侧的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个实施方式]
[0027]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2 (a)是俯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侧视图。图4是示出将操作把手收纳于收纳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将操作把手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将操作把手收纳于收纳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使操作把手的把持部从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使操作把手的把持部从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示出使操作把手的把持部从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图9的(a)图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安装于车辆的状态,图4?图9的(b)图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基体以及操作把手拔出的状态。
[0028]如图4?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具有操作把手12、以及将操作把手12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基体10。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还具有控制装置62,具体而言,还具有电子控制单元(EOJ:Electronic Control Unit)62,该控制装置62基于由乘员等经由操作把手12等所进行的操作而进行各种控制。
[0029]在基体10设置有能够收纳操作把手12的收纳部18。在收纳部18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供转动轴64穿过的转动轴插通孔(未图示),上述转动轴64用于将操作把手12支承为转动自如。这样的转动轴插通孔在收纳部18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9中的纸面右侦D的端部、与收纳部18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部位形成。在收纳部18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9中的纸面右侧)的背面侧形成有开口部68。这样的开口部68用于使操作把手12能够以如下方式转动:当使操作把手12转动时,使得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9中的纸面右侧)不与收纳部18的背面侧抵接。作为基体1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树脂等。
[0030]如图2所示,操作把手(操作杆、车门把手)12整体成型为棒状。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2中的纸面右侧)形成有第一部位(厚壁部位)20,该第一部位20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比较厚。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2中的纸面左侧)形成有第二部位(薄壁部位)22,该第二部位22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比较薄。作为操作把手12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树脂等。
[0031]在操作把手12的位于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2中的纸面右侧)的第一部位20形成有用于供转动轴64穿过的转动轴插通孔26。转动轴插通孔26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2中的纸面右侧)的端部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部位。在操作把手12形成的转动轴插通孔26的位置与在基体10形成的转动轴插通孔的位置对应。
[0032]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2中的纸面左侧)的第二部位22成为由乘员等的手(未图示)进行把持的部位亦即把持部24。第二部位22与第一部位20的边界成为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在把持部24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形成有部位28,与把持部24相比,该部位28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更厚。这样,通过使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上的操作把手12的厚度不同而划分出把持部24。
[0033]如图7所示,转动轴64从形成于操作把手12的转动轴插通孔26以及形成于基体10的转动轴插通孔穿过。例如将螺栓等用作转动轴64。由基体10经由转动轴64而将操作把手12支承为转动自如。
[0034]如图7所示,在基体10形成有用于使用螺栓(未图示)将基体10固定于开闭体(车门)16的螺栓插通孔66a?66c。利用螺栓将基体10安装于在车辆(车身、body) 14设置的开闭体16的内侧。即,将操作把手12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基体10配置于开闭体16。
[0035]如图4?图9所示,操作把手12能够在收纳位置与突出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在所述收纳位置形成为将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内的状态,在所述突出位置形成为使得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的状态。使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的动作被称为弹出。利用弹出用促动器84(参照图1及图2)使操作把手12进行弹出。若将操作把手12收纳于收纳部18内,则车辆14的外观如图4?图6那样(收纳位置)。若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则车辆14的外观如图7?图9那样(突出位置)。若将操作把手12收纳于收纳部18内,则由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大致位于开闭体16的表侧的面的延长面上,所以能够实现车辆14的表面平滑化。
[0036]如图3所示,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更具体而言,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检测部、检测区域、传感区域)46。
[0037]第一传感器部46例如由第一传感器电极构成。由于第一传感器部46由第一传感器电极构成,所以这里对第一传感器部与第一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46。第一传感器电极46与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元件)48(参照图1)电连接。第一传感器48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36。作为第一传感器48,例如能够使用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更具体而言,能够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
[0038]第一传感器电极46内置于操作把手12。即便人体、物体未与第一传感器电极46本身接触,只要人体、物体与内置有第一传感器电极46的部位处的操作把手12的表面接触,第一传感器46也能够产生反应。第一传感器部46意味着能够使第一传感器48对人体、物体产生反应的部位。
[0039]第一传感器部46例如通过将具有导电性的板状体折弯而形成。第一传感器部46包括第一部分46a、第二部分46b以及第三部分46c。第一传感器46的第一部分46a位于操作把手12的背侧的面70。第一传感器46的第二部分46b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面71。第一传感器46的第三部分46c位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第二部分46b以相对于第一部分46a成直角的方式折弯。第三部分46c以相对于第二部分46b成直角的方式折弯。第一部分46a的长边方向与第三部分46c的长边方向成为相同的方向。在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形成有用于使从后述的LED58射出的光通过的开口部50 ο
[0040]当人体、物体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46的部位未接触时,第一传感器部46的静电电容未发生变化,所以第一传感器48未产生反应,第一传感器48的输出处于表示“未检测出”的状态。若人体、物体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46的部位接触,则第一传感器部46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所以第一传感器48产生反应,第一传感器48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
??τ O
[0041]第一传感器部46用于对用于使开闭体16形成为解除锁止状态(锁止解除状态)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用于使开闭体16形成为解除锁止状态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70接触而进行。因此,将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一部分46a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70。此外,由于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是操作把手12的背侧的面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对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与操作把手12的背侧的面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70。
[0042]第一传感器部46还用于对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时的夹入进行检测。为了对夹入进行检测,使第一传感器部46的一部分位于容易产生夹入的位置。具体而言,使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二部分46b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第一传感器46的第二部分46b配置为沿着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面71。
[0043]第一传感器部46还用于对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时的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进行检测。为了对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进行检测,使第一传感器部46的一部分位于容易产生向障碍物的碰撞的位置。具体而言,使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二部分46b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另外,使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位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70。此外,由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是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对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30。
[0044]第一传感器部46还用于对用于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的乘员等的操作、即用于使操作把手12弹出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用于使操作把手12弹出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接触而进行。因此,将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更具体而言,用于使操作把手12弹出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的附近接触而进行。因此,将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的附近。
[0045]第一传感器部46还用于对用于将开闭体16的锁定(latch)解除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用于将开闭体16的锁定解除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接触而进行。因此,将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更具体而言,用于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突出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的附近接触而进行。由于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的附近,所以第一传感器部46能够对用于将开闭体16的锁定解除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
[0046]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配置有第二传感器部38。第二传感器部38例如由第二传感器电极构成。由于第二传感器部38由第二传感器电极构成,所以这里对第二传感器部与第二传感器电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38。第二传感器电极38与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元件)40电连接。第二传感器40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36。作为第二传感器40,例如能够使用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更具体而言,能够使用自电容式的传感器。
[0047]第二传感器电极38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板状体形成。第二传感器电极38内置于操作把手12。即便人体、物体未与第二传感器电极38本身接触,只要使得人体、物体与内置有第二传感器电极38的部位处的操作把手12的表面接触,第二传感器40也能够产生反应。第二传感器部38意味着能够使第二传感器40对人体、物体产生反应的部位。在第二传感器部38形成有用于使从后述的LED59射出的光通过的开口部52。
[0048]当人体、物体未与配置有第二传感器部38的部位接触时,第二传感器部38的静电电容未发生变化,所以第二传感器40未产生反应,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未检测出”的状态。若人体、物体与配置有第二传感器部38的部位接触,则第二传感器部38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第二传感器40产生反应,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
[0049]第二传感器部38用于对用于使开闭体16形成为锁止状态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用于使开闭体16形成为锁止状态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66的一部分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接触而进行。因此,将第二传感器部38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
[0050]第二传感器部38还用于对用于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用于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接触而进行。因此,将第二传感器部38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
[0051 ]第二传感器部38还用于对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时的夹入进行检测。为了对夹入进行检测,使第二传感器部38的一部分位于容易产生夹入的位置。具体而言,使第二传感器部38的一部分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侦U的端部。
[0052]第二传感器部38还用于对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时的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进行检测。为了对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进行检测,使第二传感器部38的一部分位于容易产生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的位置。具体而言,使第二传感器部38的一部分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端部。
[0053]第二传感器部38还用于对用于使设置于车辆14内的发动机(未图示)停止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用于使发动机停止的乘员等的操作,通过使乘员等的手66的一部分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接触而进行。由于第二传感器部38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所以第二传感器部38能够对用于使发动机停止的乘员等的操作进行检测。
[0054]另外,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配置有天线54。天线54例如能够用于将用于对无线遥控器(智能钥匙)是否位于车辆14的附近进行检测的低频(LF: Low Frequency)信号朝向无线遥控器发送。此外,天线54不仅能够用于信号的发送,还能够用于信号的接收。无线遥控器在从与车辆14分离的场所进行开闭体16的锁止、解锁时被使用。另外,无线遥控器还在从与车辆14分离的场所进行开闭体16的开闭操作时被使用。天线54与配置于电路基板36的收发信号电路56电连接。此外,电路基板36收纳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比较厚的第一部位20内。
[0055]另外,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3中的纸面左侧)配置有LED58。LED58与配置于电路基板36的LED驱动电路60电连接。LED驱动电路60例如在第一传感器48产生反应时将LED58点亮。
[0056]另外,在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配置有LED5LLED59与配置于电路基板36的LED驱动电路61电连接。LED驱动电路61例如在第二传感器40产生反应时将LED59点亮。
[0057]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62具有输入部72、控制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73、输出部74以及存储器76。输入部72、控制部73、输出部74以及存储器76能够经由总线78而相互输入输出信号(数据)。
[0058]将来自第一传感器48的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48的信号而对乘员等的操作、夹入、向障碍物的碰撞等进行检测。另外,将来自第二传感器40的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第二传感器40的信号而对乘员等的操作、夹入、向障碍物的碰撞等进行检测。另外,将来自收发信号电路56的信号输入至控制装置62的输入部72。控制部73能够基于来自收发信号电路56的信号而对使用无线遥控器的操作的内容进行检测。
[0059]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收发信号电路56。控制部73经由输出部74对收发信号电路56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从天线54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信号。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LED驱动电路60。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4以及LED驱动电路60而进行LED58的显示的控制。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LED驱动电路61。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4以及LED驱动电路61而进行LED59的显示的控制。
[0060]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对车门锁止机构82进行驱动的马达(车门锁止机构用马达)80。车门锁止机构82用于进行开闭体16的锁止、解锁。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4使车门锁止机构用马达80旋转而对车门锁止机构82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使开闭体16形成为锁止状态或者解锁状态。
[0061 ]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对锁定机构85进行驱动的马达(锁定机构用马达)81。锁定机构85用于进行开闭体16的锁定、解除锁定(锁定解除)。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4使锁定机构用马达81旋转而对锁定机构85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使开闭体16形成为锁定状态或者解除锁定状态。
[0062]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驱动针对开闭体16而设置的开闭用促动器(开闭机构)90的马达(开闭用马达)88。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4使开闭机构用马达88旋转而对开闭机构9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使开闭体16进行开闭。
[0063]另外,在控制装置62的输出部74连接有用于对弹出用促动器84进行驱动的马达(弹出用马达)83。控制部73能够经由输出部74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而对弹出用促动器84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或者将操作把手12收纳于收纳部18。
[0064]接下来,利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065]首先,利用图10对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46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66]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46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48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在未使操作把手12转动的状态下第一传感器48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I中为是),控制部73判定操作把手12是否处于突出状态。更具体而言,控制部73判定操作把手12是否位于突出位置。突出位置是指使操作把手12转动从而使操作把手12突出至规定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把手12的位置。例如能够通过用于监视操作把手12的状态的开关、传感器等(未图示)而对操作把手12是否处于突出状态进行检测。用于监视操作把手12的状态的开关、传感器等例如只要设置于操作把手12或者操作把手12的周围即可。
[0067]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未处于突出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为否),判断为乘员等想要使操作把手12突出(弹出)。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朝打开方向旋转而使操作把手12开始转动,以便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步骤S3)。
[0068]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时,控制部73确认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是否为“检测出”的状态(步骤S4)。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时,在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未检测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为否),判断为未产生基于操作把手12的夹入、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等。因此,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未检测出”的状态,在弹出未完毕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为否),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持续旋转(步骤S3)。
[0069]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时,在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为是),判断为产生基于操作把手12的夹入、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等。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停止(步骤S6)。
[0070]在操作把手12的弹出已完毕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为是),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停止(步骤S6)。
[0071]在操作把手12已被弹出的情况下,S卩,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处于突出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为是),判断为乘员等想要使操作把手12进行与弹出不同的动作。因此,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处于突出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为是),控制部73确认开闭体16是否处于锁止状态(步骤S7)。在开闭体16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为是),控制部73使车门锁止机构用马达80旋转而对车门锁止机构82进行驱动,从而使开闭体16形成为解除锁止状态(步骤S8)。
[0072]在开闭体16未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为否),由于已经处于解锁状态,所以判断为乘员等想要进行与解锁不同的动作。因此,在开闭体16未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为否),控制部73确认开闭体16是否处于锁定保持状态(步骤S9)。在开闭体16处于锁定保持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为是),控制部73使锁定机构用马达81旋转而对锁定机构85进行驱动,从而将开闭体16的锁定解除(步骤S10)。
[007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未位于突出位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传感器部46的检测而使操作把手12转动、进而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从收纳部18突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的状态下,根据第一传感器部46或者第二传感器部38的检测而使操作把手12的转动停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位于突出位置、且开闭体16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传感器部46的检测而使开闭体16形成为解除锁止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位于突出位置、且开闭体16处于解除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第一传感器部46的检测而将开闭体16的锁定解除。
[0074]接下来,利用图11对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第二传感器部38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0075]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第二传感器部38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在步骤S21中为是)。在未使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转动的状态下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1中为是),控制部73判定操作把手12是否处于收纳状态。更具体而言,控制部73判定操作把手12是否位于收纳位置。收纳位置是指使操作把手12转动从而将操作把手12收纳于规定位置的状态下的操作把手12的位置。例如能够通过用于监视操作把手12的状态的开关、传感器等(未图示)而对操作把手12是否处于收纳状态进行检测。
[0076]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未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否),判断为乘员等想要对操作把手12进行收纳。因此,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朝关闭方向旋转而使操作把手12开始转动,以便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内(步骤S23)0
[0077]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时,控制部73确认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是否为“检测出”的状态(步骤S24) ο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时,在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未检测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为否),判断为未产生基于操作把手12的夹入、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等。因此,在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未检测出”的状态、且对操作把手12的收纳未完毕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为否),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持续旋转(步骤S23)。
[0078]在第一传感器48、第二传感器40的输出处于表示“检测出”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为是),判断为产生基于操作把手12的夹入、操作把手12向障碍物的碰撞等。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停止(步骤S26)。
[0079]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向收纳部18的收纳完毕的情况下(在步骤S25中为是),控制部73使弹出用马达83停止(步骤S26)。
[0080]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已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是),判断为乘员等想要使操作把手12进行与把持部24向收纳部18的收纳不同的动作。因此,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为是),控制部73确认开闭体16是否处于解除锁止状态(步骤S27)。在开闭体16处于解除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7中为是),控制部73使车门锁止机构用马达80旋转而对车门锁止机构82进行驱动,从而使开闭体16形成为锁止状态(步骤S28)。
[0081]在开闭体16未处于解除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7中为否),由于已经处于锁止状态,所以判断为乘员等想要进行与锁止不同的动作。因此,在开闭体16未处于解除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27中为否),控制部73确认发动机是否处于运转中(步骤S29)。在发动机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29中为是),控制部73进行用于使发动机停止的控制(步骤S30)。
[008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未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传感器部46的检测而使操作把手12转动,进而将操作把手12的把持部24收纳于收纳部1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操作把手12转动的状态下,根据第一传感器部46或者第二传感器部38的检测而使操作把手12的转动停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位于收纳位置、且开闭体16处于解除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传感器部46的检测而使开闭体16形成为锁止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位于收纳位置、且开闭体16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第二传感器部46的检测而使发动机停止。
[008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部46、38的检测而进行某种控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把手12位于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传感器部46、38的检测而进行与第一控制不同的第二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通用的传感器部46、38进行多种控制。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利用通用的传感器部46、38进行多种控制,所以能够使操作把手12的结构简化,进而能够有助于开闭体开闭装置的低成本化等。
[0084](变形例(其I))
[0085]接下来,利用图1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12(a)是俯视图,图12(b)是侧视图。
[0086]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在配置于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70的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一部分46a与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之间,配置有介电常数比把持部24的材料的介电常数高的高电介体57。
[0087]如图12所示,第一传感器部46包括第一部分46a与第二部分46b。第一传感器46的第一部分46a位于操作把手12的背侧的面70。第一传感器46的第二部分46b位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2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面71。第二部分46b以相对于第一部分46a成直角的方式折弯。在本变形例中,第一传感器部46不包括第三部分46c(参照图3)。
[0088]在配置于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70的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一部分46a与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之间,配置有介电常数比把持部24的材料的介电常数高的高电介体57。高电介体57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2中的纸面左侧)的端部的附近。若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高电介体57的部位接触,则第一传感器部46的静电电容发生变化,从而第一传感器48产生反应。换言之,若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高电介体57的部位接触,则基于第一传感器部46进行检测。
[0089]这样,也可以形成为:对于介电常数比把持部24的材料的介电常数高的高电介体57,将其配置于在把持部24的背侧的面70配置的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一部分46a与把持部24的表侧的面30之间。
[0090](变形例(其2))
[0091]接下来,利用图1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的操作把手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图13(a)是俯视图,图13(b)是侧视图。
[0092]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开闭体开闭装置中,接地的导电体63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一部分。
[0093]如图13所示,在本变形例中,接地的导电体63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一部分。导电体63例如成型为板状。在本变形例中,之所以将接地的导电体63配置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一部分,是为了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该部位接触时不使第一传感器48产生反应。
[0094]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48产生反应,但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导电体63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48未产生反应。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导电体63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48未产生反应,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仅在乘员等的身体的一部分与配置有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三部分46c的部位接触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弹出。
[0095][变形实施方式]
[0096]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097]例如,第一传感器部46、第二传感器部38的形状、供它们配置的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能够适当地设定。
[009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用作传感器48、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压电元件等用作传感器48、40。
[009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传感器电极构成传感器部48、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传感器元件本身配置于传感器部48、40。
[010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传感器电极构成传感器部48、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按钮开关等用作传感器部48、40。
[010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接触传感器用作传感器48、4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接近传感器用作传感器48、40。另外,还可以将红外线式传感器、超声波式传感器等用作传感器48、40。
[010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电路基板36收纳于操作把手12的表侧的面30的法线方向上的厚度比较厚的第一部位20内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对电路基板36进行收纳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电路基板36收纳于操作把手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侧(图3中的纸面右侧)的端部的附近的操作把手12内。
[010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使弹出用马达83旋转而对弹出用促动器84进行驱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将液压式的促动器、气压式的促动器等用作弹出用促动器84。
[0104]另外,还可以将图13所示的导电体63配置于图12所示的操作把手12。
[010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传感器部46的第二部分46b相对于第一部分46a弯曲成直角、且第三部分46c相对于第二部分46b弯曲成直角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一传感器部46弯曲。
【主权项】
1.一种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开闭体开闭装置具有: 操作把手,其包括传感器部,且构成为由在车辆的开闭体配置的基体支承为转动自如;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操作把手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第一控制,在所述操作把手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与所述第一控制不同的第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当使所述操作把手转动时,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而使所述操作把手的转动停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位置是使得所述操作把手的把持部形成为从形成于所述基体的收纳部突出的状态的突出位置, 所述第一控制是将所述开闭体的锁止解除的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是使所述把持部突出的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在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将所述开闭体的锁止解除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部的检测而进行将所述开闭体的锁定解除的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位置是使得所述操作把手的把持部形成为收纳于在所述基体形成的收纳部的状态的收纳位置, 所述第一控制是对所述开闭体进行锁止的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是对所述把持部进行收纳的控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在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对所述开闭体进行锁止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使配置有所述开闭体的车辆的发动机停止的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把持部的背侧的面, 所述传感器部的另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把持部的表侧的面。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配置于所述把持部的背侧的面, 在所述传感器部与所述把持部的表侧的面之间,配置有介电常数比所述把持部的材料的介电常数高的高电介体。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接地的导电体配置于所述把持部的表侧的面的至少一部分。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操作把手的边缘部。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开闭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部是与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电连接的电极。
【文档编号】E05B81/76GK105840016SQ20161005570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7日
【发明人】小泉贵明, 田端恒博, 萩本将弘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