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光的手柄结构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635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电力单元23的电池模块231中的该第二电极231b是定义为该电池300中的另一电极,且该电池槽穿孔346是对应该第二电极231b的位置。
[0156]前述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片231h的前端是进一步形成一第一连接端231e,该第第二连接片231i的底端是进一步形成一第二连接端231f,且通过该第一连接端231e与该第二连接端231f的电气连接,使得该第一连接片231h电气连接该第二连接片231i。
[0157]前述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231a的第一连接片23Ih是进一步具有一电池弹性接触部231g,该电池弹性接触部231g是形成于该第一连接片231h后端部并固设于该电池槽341后端面,且该电池弹性接触部231g是一弹性结构并是对应电气连接该电池300的一电极位置。因此,当该电池300放置在该抽取盒34的电池槽341中,该电池300的一电极是电气连接该第一电极231a,且该第二电极231b是对应该电池槽穿孔346。
[0158]图18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6A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组件立体分解视图,图18B是显不本实用新型图18A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分解视图,图18C是显不本实用新型图18A实施例的立体组合视图,以及图18D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8C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参考图18A、图18B、图18C以及图18D所显示,并再次参考图16A、图16B、图16C、图17A、图17B以及图17C所显示,基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主体3中的套筒36是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套筒部365以及一第二套筒部366,该第一套筒部365与该第二套筒部366分别是构成该套筒36沿轴向的垂直面的左半部结构与右半部结构,该第一套筒部365是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结合面365a以及一第 ^扣部365b,该第二套筒部366是进一步具有一第二结合面366a以及一第二卡扣部366b,该第—^扣部365b与该第二卡扣部366b是相互对应的机械耦合结构,该第一套筒部365与该第二套筒部366是通过相互对应的该第一结合面365a与该第二结合面366a相互接合而构成该套筒36,且该第一套筒部365与该第二套筒部366是进一步通过相互对应的该第一卡扣部365b与该第二卡扣部366b相互扣合而相互固接。
[0159]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套筒36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容置部367以及一第二容置部368,该第一容置部367是该套筒36前端的一中空部并配合该发光装置I与该电气装置2,使得该发光装置1、该操作单元21以及该控制单元22是可设置于该套筒36的前端部;以及该第二容置部368是该套筒36后端的一中空部并配合该抽取盒34,使得该抽取盒34是滑动设置于该套筒36后端部。其中,该电气装置2中的电路板24是设置在该套筒36的第一容置部367中;以及该电力单元23中的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233是设置于该电气装置2的电路板24上,且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233分别是对应该第一电极231a以及该第二电极231b。
[0160]再次参考图9A、图9B、图9C、图16A、图17A、图17B、图18C以及图18D所显示,基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前述的旋盖38可以是固设于该抽取盒34的后端,且该凸缘381可以是固设于该抽取盒34侧面并对应该套筒36的卡槽363。其中该套筒36的卡槽363是配合该凸缘381的一开槽结构,并是自该套筒36后端面沿轴向向前延伸一适当距离再沿环向侧向延伸另一适当距离;以及该凸缘381是该抽取盒34侧面沿径向侧向向外延伸所构成,使得该凸缘381可自该套筒36后端面进入该卡槽363并沿着该卡槽363的开槽方向移动,且使得该凸缘381固定于该卡槽363中,并进一步使得该抽取盒34固定于该套筒36后端面处。因此,如图9A所显示,当旋转该旋盖38时,该旋盖38是处于该第一状态,可选择该凸缘381固定于该卡槽363中或是退出该卡槽363 ;如图9B所显示,该旋盖38是处于该第二状态,当该凸缘381固定于该卡槽363中,该抽取盒34是固定于该主体3的套筒36的后端面处;以及如图9C所显示,该旋盖38是处于该第三状态,当该凸缘381退出该卡槽363时,该抽取盒34是可脱离该主体3的套筒36的后端面处。因此,当旋转该旋盖38时,可选择该凸缘381固定于该卡槽363中或是退出该卡槽363 ;以及当该凸缘381固定于该卡槽363中,该旋盖38是固定于该主体3的后端面处,且当该凸缘381退出该卡槽363的横向部363b后,再继续旋转该旋盖38时,该凸缘381会沿着该斜向部363a移动而同时可脱离该卡槽363并进一步脱离该主体3的后端面处。
[0161]图1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6C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参考图19所显示,并再次参考图16A、图17A、图17B、图17C以及图18D所显示,基于前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当该抽取盒34中装设该电池300且该抽取盒34是滑动进入并设置于该套筒36后端部时,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233分别是对应电气连接该第一电极231a与该第二电极231b,使得该抽取盒34中的该电池300的电力可通过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233传导至该电气装置2,并由该电气装置2分配该电力。
[0162]再者,前述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233是进一步分别包括一第一电极弹性部232a以及一第二电极弹性部233a ;该第一电极弹性部232a是自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 —端延伸至对应该第一电极231a的第二连接片231i处,且当该第二连接片23Ii接触并压掣该第一电极弹性部232a时,该第一电极弹性部232a会产生对应的弹性变形,因而增进该第一电极接触部232与该第一电极231a的电气接触良好;以及该第二电极弹性部233a是自该第二电极接触部233 —端延伸至对应该第二电极231b处,且当该第二电极弹性部233a接触并压掣该第二电极231b时,该第二电极弹性部233a会产生对应的弹性变形,因而增进该第二电极弹性部233a与该第二电极231b的电气良好接触。
[016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并已将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说明,但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是配合设置于一结构物上,其特征在于: 一发光装置,其是一可经由电力驱动发光的光源; 一电气装置,其是包括一操作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电力单元;以及 一主体,其是包括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手柄部以及一透光部,并构成一手柄状结构; 其中该操作单元是一操作该发光装置的界面并对应该操作而提供一电气信息传输至该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是依据该操作单元的电气信息而对应选择该发光装置开启或关闭的一电气回路;该电力单元是一电力供应装置,并用以供给该发光装置以及该电气装置所需的电力;以及该主体是通过该第一固定部固设于该结构物上,该发光装置以及该电气装置是装设于该第一手柄部中,该透光部是设置于该第一手柄部的局部且对应该发光装置的位置;该主体是进一步包括一抽取盒,该抽取盒是滑动设置于该主体的第一手柄部中并对应该电气装置且可自该第一手柄部一端取出,该电力单元是设置于该抽取盒中,且该抽取盒前端是对应该电气装置;以及该主体是进一步包括一套筒,该套筒是一中空管体结构,且该套筒是套设于该主体的第一手柄部中,该套筒是包括一第一套筒部以及一第二套筒部,该第一套筒部与该第二套筒部分别是构成该套筒沿轴向的垂直面的左半部结构与右半部结构,且该套筒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容置部以及一第二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是该套筒前端的一中空部并配合固设该发光装置与该电气装置,该第二容置部是该套筒后端的一中空部并配合滑动设置该抽取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套筒部是具有一第一结合面以及一第一卡扣部,该第二套筒部是进一步具有一第二结合面以及一第二卡扣部,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二卡扣部是相互对应的机械耦合结构,该第一套筒部与该第二套筒部是通过相互对应的该第一结合面与该第二结合面相互接合而构成该套筒,且该第一套筒部与该第二套筒部是进一步通过相互对应的该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二卡扣部相互扣合而相互固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第一手柄部中的局部是具有一内环部,该内环部是该主体内表面局部所形成的环状结构,且该内环部是具有一卡扣部;以及该套筒前端面周围是具有一倒钩部; 其中该内环部的卡扣部是形成于该内环部的局部并对应该套筒的倒钩部;以及该套筒的倒钩部是该套筒前端面局部形成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结构,该倒钩部的外缘尺寸是介于该主体内径与该倒钩部内径之间,且该倒钩部外缘是对应咬合于该卡扣部前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顶端具有一键槽,以及该主体内表面顶端具有一齿键; 其中该键槽是自该套筒前端面顶端沿径向向内凹入的结构,并在该套筒前端面上为开口 ;以及该齿键是配合该键槽并自该主体内表面顶端表面向下凸出的一结构,且该键槽是与该齿键相互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是包括一卡槽,该抽取盒是进一步包括一旋盖以及一凸缘,该旋盖是设置于该抽取盒后端面,该凸缘是设置于该抽取盒侧面并对应该套筒的卡槽; 其中该凸缘是该抽取盒侧面沿径向侧向向外延伸所构成;该套筒的卡槽是配合该凸缘的一开槽结构,并是自该套筒后端面沿轴向向前延伸一适当距离再沿环向侧向延伸另一适当距离;以及该抽取盒是包括一第一状态、一第二状态以及一第三状态,该抽取盒的第一状态是该抽取盒套入该套筒的第二容置部,该凸缘是沿着该卡槽轴向延伸的部分中移动,且是选择该抽取盒进入该第二容置部以及退出该第二容置部中的一状态;该抽取盒的第二状态是旋转该旋盖且该凸缘是对应沿着该卡槽环向延伸的部分中移动并固定于该卡槽中;以及该抽取盒的第三状态是自该抽取盒的第一状态选择该凸缘退出该卡槽且该抽取盒是脱离该主体的套筒的后端面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卡槽是包括一斜向部以及一横向部; 其中,该斜向部是自该套筒后端面沿着与轴向成一斜角度的方向向前延伸一适当距离所形成;该横向部是自该斜向部前端再沿环向侧向延伸另一适当距离所形成;以及该抽取盒的第一状态中选择旋转该旋盖,且该凸缘退出该卡槽,该凸缘是沿着该斜向部移动并脱离该卡槽,且该抽取盒是脱离该主体的套筒的后端面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盖是固设于该抽取盒后端,且该凸缘是固设于该抽取盒侧面并对应该套筒的卡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盖的前端面是与该抽取盒的后端面以枢接结构相互连接,该凸缘是自该旋盖前端缘沿轴向延伸一适当距离再沿径向侧向延伸另一适当距离; 其中,该旋盖的前端面是具有一凹孔,该抽取盒的后端面是具有一弹性钩部,该弹性钩部是一最大外径可沿径向内缩的弹性结构,该弹性钩部是配合该凹孔而构成一枢接结构,且该弹性钩部可套入该凹孔并被限制在该凹孔中;以及该旋盖是与该抽取盒可作相对枢转,该旋盖与该抽取盒是机械连结且相互拘束轴向上的相对运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气装置中的电力单元是进一步包括一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是设置于该抽取盒中,且该电池模块是使用一电池的作为电力源的一电源供应装置;该电池模块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分别是该电池模块中输出该电池电力的各个电极;该抽取盒是进一步包括一电池槽,该电池槽是一凹槽结构并用以设置该电池;该电力单元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电极接触部以及一第二电极接触部,该第一电极接触部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分别是该电力单元电力输入的各个电极的电气接点且分别是对应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以及该抽取盒设置于该主体的状态中,该第一电极接触部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分别是电气连接所对应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且该电池的电力是通过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分别对应该第一电极接触部与该第二电极接触部的接触导通而将电力传输至该电气装置的电力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发光的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