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7572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车窗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窗控制部件的开发,特别涉及车窗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使用电动车窗,利用电机驱动玻璃的升降,它取代了传统的通过转动摇柄来升降玻璃,使得车窗玻璃的升降更加舒适化和自动化。
[0003]用于驱动电机运转的车窗控制器通常以芯片的形式集成在一印刷电路板中,该印刷电路板然后与电机连接以便控制电机的运转。
[0004]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由集成有车窗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和直流有刷电机构成的一种车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直流有刷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容易控制等优点。但是直流有刷电机的电刷在换向时容易产生火花和电弧,因此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性能比较差。为了达到EMC设计要求,需要在电机内部放置EMC电路。参照图1所示,其中的一种典型的EMC电路可以包括: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压敏电阻R1、电感LI及电感L2。其中,电容C2和压敏电阻Rl跨接在电机的两个电极引线之间;电容Cl和电容C3,均一端接在电机的电极引线上,一端接在电机的外壳上;电感LI和电感L2串联在电机的两个电极引线上。
[0005]由于上述的EMC电路集成在电机内部,一般会选用体积较大的直插式电子元器件,其成本较高且使得电机的装配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窗控制装置,以简化电机装配。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窗控制装置,包括集成有车窗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及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且受控于车窗控制器的电机,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集成有EMC电路的第一部分,所述EMC电路的第一部分通过引线与EMC电路的第二部分串联后连接于电机的电极,以及通过引线连接于电机外壳。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将原本设置在电机内部的EMC电路中的一部分元器件(例如电容及电阻部分)调整为集成在印刷电路板上,这样可以采用例如贴片元器件替代直插式元器件放置到印刷电路板上,从而电机上仅需保留少部分需后续装配的元器件,简化了电机装配、便于生产。此外,采用这种方式还能提高整体电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由车窗控制器和直流有刷电机构成的车窗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车窗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车窗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001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车窗控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以电机包括两个电极为例。参照图2所示,所述车窗控制装置包括:集成有车窗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100及与印刷电路板100电连接且受控于车窗控制器的电机200,其中,
[0014]集成有车窗控制器及EMC电路的第一部分的印刷电路板100,且所述车窗控制器本身可以为现有技术的任一已知的车窗控制器结构,为示意简洁,图2中仅示出了直接控制电机的继电器部分,但可以理解的是,印刷电路板100上必然还包括其他未示意出的车窗控制相关的电子器件及机械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车窗控制技术获得相关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0015]所述EMC电路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及第一压敏电阻Rl ;其中,第二电容C2及第一压敏电阻Rl并联于继电器的两端,且由第二电容C2及第一压敏电阻Rl构成的并联结构的两端分别通过引线320及引线330与电机200连接;而第一电容Cl的一端与该并联结构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通过引线310连接于电机外壳;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该并联结构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也通过引线310连接于电机外壳;而通过这样将两个电容与电机外壳130电连接,可以有效抑制电机内部产生的无线发射噪声,以保证广品性能;
[0016]所述EMC电路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电感LI和第二电感L2 ;所述第一电感LI的一端连接于电极的其中一电极,其另一端连接于引线320 ;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于电极的另一电极,其另一端连接于引线330 ;S卩,上述第二电容C2及第一压敏电阻Rl构成的并联结构的一端串联第一电感LI后连接于电机的其中一电极,该并联结构的另一端串联第二电感L2后连接于电机的另一电极。
[0017]上述实施例中,原本的EMC电路仅在电机一侧保留了两个电感,而将电容及电阻部分都移至印刷电路板上进行集成。鉴于制造印刷电路板时的贴片工艺已非常成熟,完全可以考虑将上述的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及第一压敏电阻Rl全部或部分以贴片元器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直插式元器件,以在制造印刷电路板时就完成集成工艺。这一方面省却了后续在装配印刷电路板及电机时还需安装这些电阻及电容元器件的工序(仅需在电机一侧安装电感即可),另一方面在制造印刷电路板时集成这些电阻及电容元器件还可以提高这些元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提高整体EMC电路的可靠性。
[0018]考虑到目前继电器突然导通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点。基于此考虑,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以解决此问题。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相对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增加了对继电器触点的保护电路。具体地,参照图3所示,该保护电路同样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可以容易推得的,该保护电路同样可以通过贴片方式集成在印刷电路板上。该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并联后连接于第二电容C2的一端(图示为上端,下端也适用)和继电器的一端之间。当产生上述的冲击电流时,该保护电路可以限制冲击电流,以避免继电器的触点损坏。
[0019]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车窗控制装置,包括集成有车窗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及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且受控于车窗控制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集成有EMC电路的第一部分,所述EMC电路的第一部分通过引线与EMC电路的第二部分串联后连接于电机的电极,以及通过引线连接于电机外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两个电极;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EMC电路的第一部分通过两根引线分别与EMC电路的第二部分串联后连接于电机的两个电极,并通过另一引线连接于电机外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MC电路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及第一压敏电阻;所述EMC电路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电感和第二电感;其中,第二电容与第一压敏电阻并联后通过引线分别与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串联后连接于电机的电极;第一电容和第三电容,其一端分别通过引线连接于第二电容与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另一端均通过引线连接于电机外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第一压敏电阻构成的并联结构共用引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MC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并联后连接于第二电容的一端。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容和/或电阻为贴片元器件。
【专利摘要】一种车窗控制装置,包括集成有车窗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及与印刷电路板电连接且受控于车窗控制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还集成有EMC电路的第一部分,所述EMC电路的第一部分通过引线与EMC电路的第二部分串联后连接于电机的电极,以及通过引线连接于电机外壳。所述车窗控制装置能简化电机装配。
【IPC分类】E05F15/60
【公开号】CN204627266
【申请号】CN201520342206
【发明人】王俊现
【申请人】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