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自行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38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楼自行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层遇险时的一种临时户外逃生装置,尤其是能从窗户或 阳台逃生的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口居住密集化,高楼大厦接踵而生,由于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引发的 高楼灾害越来越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在高楼灾害中严重破坏了高楼的一切逃生通道,使 居住人群身陷险地而无法逃生,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目前用于高楼自行逃生的装置市面 上也不普及,即使有也是各有利弊,产品得不到普及推广。
发明内容为了丰富高楼逃生装置的产品多样性,增加所需人群的选择机会,本实用新型提 供一种高楼自行逃生装置,该装置应用摩擦原理,用调节自身重量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来 控制下降逃生速度而进行逃生。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高楼自行逃生装置主要由外 壳、活动架、防护袋、脚踏圆盘等组成。外壳由相对称的两半部分组成,由4个固定螺栓固 定,在外壳内有储绳轮、改向辊筒、固定辊筒和张紧装置等组成;储绳轮主要储存逃生用的 带绳,带绳为扁带状,便于辊筒卡紧接触时是以面接触,接触面大摩擦力就大,带绳在外壳 内通过改向辊筒和固定辊筒按规定的线路排列,绳头留在外壳之外(绳头可以根据需要做 成各种形状),储绳轮因为受张紧装置的张力而平时不能随意转动,只有外力大于张紧力时 才能转动,储绳轮与轴用健联成一体,轴动轮动,其中轮轴的一端设有卡式活动摇柄,摇柄 的作用是收紧带绳于储绳轮内;改向辊筒是改变带绳的方向按设计路线排列带绳,辊筒与 轴可以相对转动,辊筒轴固定于外壳上;固定辊筒与轴可以相对转动,作用是保持带绳的运 行路线,辊筒轴固定于外壳上;张紧装置以径向于储绳轮的张紧力对储绳轮进行张紧,张紧 装置的弹簧力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对储绳轮张紧的作用是控制储绳轮不能惯性转动和随意 转动,这样储绳轮内带绳就不会因储绳轮的非正常转动而排列紊乱,影响工作环境,只有来 自于工作的拉力时(拉力远远大于张紧力)储绳轮才能正常转动;外壳的两面还设有活动 槽,活动架只能在活动槽内移动,活动架内有两个辊筒,活动架在活动槽内向下移动时,活 动架上的两个辊筒就会挤压向下运动的带绳(


图1中右边带绳向下运动)随辊筒运动方向 移动,直至被外壳的固定辊筒挡住而停止,这样活动架上的活动辊筒就与外壳的固定辊筒 把上、下运动的两层带绳紧压在中间,由于两层带绳运动方向不同,再加上活动辊筒与固定 辊筒的挤压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带绳被紧紧卡住而不能移动,只有当活动架向上移动时,活 动架上的辊筒上移,摩擦力减小,两相对运动的带绳才能移动;活动架的下端与载人的防护 袋活动扣接,防护袋是载人设施,由防火高弹布料制成,下兜住臀部,上从腋下围住背胸部 位卡紧,防止人员倒立,边缘用高强度绳索牵引,通过扣件与活动架扣接;外壳的下端与钢 丝绳扣接,钢丝绳的下端与脚踏圆盘固定连接,脚踏圆盘设计成圆盘形,便于逃生人员方便脚踏;外壳的两面还设有握手柄,握手柄穿过外壳牢固的固定在外壳两面,握手柄的作用是 逃生人员为稳定身体平衡而抓住握手柄,更重要的是逃生人员以握手柄为支点双手分别抓 住左右握手柄,双脚以脚踏圆盘为支点,用力使身体向上,人体就离开防护袋,人的所有重 量都支承在外壳上,这时活动架由于没有人体的重量,活动架上的辊筒作用于两相向运动 的带绳的挤压摩擦力就减小,两相向运动的带绳能够运动,外壳向下运动从而人体向下运 动,达到逃生目的,向下运动的速度可以根据逃生人员分配作用在防护袋的重量多少来进 行调节,作用在防护袋的重量增大,作用于带绳的摩擦力就增大,下降速度就减小;作用在 防护袋的重量减小,作用于带绳的摩擦力就减小,下降速度就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方便,不需另行专门培训,只需逃生人员改变 自己的身体姿势,就能进行逃生操作,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高楼自行逃生装置原理分析图。图中A为下降逃生运动状态示图,图中1.带绳,2.固定辊筒,3.活动辊筒,4.活 动架,5.改向辊筒。图B为停止状态示图。图C为停止状态受力分析示图,图中3.活动辊 筒,2.固定辊筒,1.带绳,5.改向辊筒。图2是高楼自行逃生装置部件示意图。图中D为储绳轮结构示意图,图中6.储绳轮,7.储绳轮轴,8.卡式活动摇柄。图 E中3.活动辊筒,9.活动辊筒轴,4.活动架,10.开口销,11.活动架底轴。图3是高楼自行逃生装置外壳装配示意图。图中12.张紧装置,6.储绳轮,1.带绳,13.固定螺栓,14.握手柄15.活动槽,4.活 动架。图4是高楼自行逃生装置操作示意图。图中1.带绳,16.外壳,4.活动架,14.握手柄,17.钢丝绳,18.逃生人员,19.防 护袋,20.脚踏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A为下降逃生运动状态示图,B为停止状态示图;图C为停止状态受力分 析示图,在图C中,活动辊筒(3)是安装在活动架(4)上,固定辊筒(2)是固定在外壳(16) 上,改向辊筒(5)也是固定在外壳(16)上,带绳(1)被活动辊筒(3)和固定辊筒(2)紧压着 的部分由上下运动的两层带绳(1)组成,由于两层带绳运动方向不同,再加上活动辊筒(3) 与固定辊筒(2)的挤压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带绳(1)被紧紧卡住而不能移动,只有当活动架 (4)向上移动时,活动架(4)上的活动辊筒(3)上移,摩擦力减小,两相对运动的带绳(1)才 能移动,外壳(16)作相应向下运动,从而达到向下逃生的目的。在图2中,储绳轮(6)与储绳轮轴(7)用健联接后活动安装在外壳(16)上,卡式 活动摇柄(8)可以活动卡装在储绳轮轴(7)的一端,活动辊筒(3)可以相对活动辊筒轴(9) 转动,活动辊筒轴(9)安装在活动架(4)上,并用开口销(10)锁定,活动架底轴(11)在活 动架⑷的底端。[0017]在图3中,张紧装置(12)依靠弹簧径向作用于储绳轮(6)上,对储绳轮(6)张紧 的作用是控制储绳轮(6)不能惯性转动和随意转动,这样储绳轮(6)内的带绳(1)就不会 因储绳轮(6)的非正常转动而排列紊乱,固定螺栓(13)是固定外壳(16)的两半对称部分, 握手柄(14)的作用是逃生人员(18)为稳定身体平衡而抓住握手柄(14),更重要的是逃生 人员(18)以握手柄(14)为支点双手分别抓住左右握手柄(14),双脚以脚踏圆盘(20)为支 点,用力使身体向上,活动架⑷就可以在活动槽(15)内向上移动。在图4中,带绳⑴从外壳(16)的顶端伸出,带绳⑴的端头可以根据情况用任 何方式固定在逃生人员(18)所在的阳台、窗户外或室内适合地点,活动架(4)可以在外壳 (16)上的活动槽(15)里移动,外壳(16)的下端与钢丝绳(17)扣接,活动架(4)的下端底 轴(11)与防护袋(19)的绳索扣接,握手柄(14)的作用是逃生人员(18)为稳定身体平衡 而抓住握手柄(14),更重要的是逃生人员(18)以握手柄(14)为支点双手分别抓住左右握 手柄(14),双脚以脚踏圆盘(20)为支点,用力使身体向上,人体就离开防护袋(19),人的所 有重量都支承在外壳(16)上,这时活动架(4)由于没有人体的重量,活动架(4)上的活动 辊筒(3)作用于两相向运动的带绳(1)的挤压摩擦力就减小,两相向运动的带绳(1)能够 运动,外壳(16)向下运动从而逃生人员(18)向下运动,达到逃生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高楼自行逃生装置,由带绳、外壳、活动架、防护袋、钢丝绳、脚踏圆盘依次连接,其特征是带绳通过外壳的固定辊筒、改向辊筒按设计线路排列缠绕在储绳轮里与外壳连接,外壳的下端与钢丝绳扣接,钢丝绳的下端与脚踏圆盘固定连接,活动架的下端底轴与防护袋的绳索扣接,逃生人员坐在防护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自行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活动架可以在外壳的活动槽 内移动,活动架上活动辊筒与外壳上固定辊筒挤压卡住带绳,外壳内的张紧装置径向作用 于储绳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自行逃生装置,其特征是带绳为扁带状,脚踏圆盘为圆盘形。
专利摘要一种高楼层遇险时的高楼自行逃生装置。主要由带绳、外壳、活动架、防护袋、脚踏圆盘等组成,带绳从外壳的顶端伸出,带绳的端头可以根据情况固定在逃生人员所在的阳台、窗户外或室内适合地点,活动架可以在外壳的活动 槽里移动,外壳的下端与钢丝绳扣接,活动架的下端底轴与防护袋的绳索扣接,握手柄既是逃生人员为稳定身体平衡的支点,也是逃生人员抓住握手柄,双脚踩在脚踏圆盘上,用力使身体向上的支点,人体就离开防护袋,人的所有重量都支承在外壳上,这时活动架由于没有人体的重量,活动架上的辊筒作用于两相向运动的带绳的挤压摩擦力就减小,两相向运动的带绳能够运动,外壳向下运动从而人体向下运动,达到逃生目的。
文档编号A62B1/02GK201565003SQ20092012592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莫春平 申请人:莫春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