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468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高层坠落防护装置,属于高层坠落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坠落防护,顾名思义是保护高空作业者不受到高空坠落威胁或在发生坠落后保护高空作业者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例如,用金属铸造或金属板焊接的防护箱罩,一般用于齿轮传动或传输距离不大的传动装置的防护;金属骨架和金属网制成防护网,常用于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栅栏式防护适用于防护范围比较大的场合或作为移动机械临时作业的现场防护。坠落防护用品有:安全带、吸震绳、锚点和生命线系统。安全带用于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防护装备。吸震绳用于在高空作业员发生坠落时吸收下坠时所产生的力量,以避免高空作业员在下坠停止后受到伤害。锚点用于以固定速降自锁装置、吸震绳等设备的支持点。生命线系统可以让高空作业者垂直或水平的在高空工作或者自由通行的装置。

所谓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在建筑物内作业时,若在2m以上的架子上进行操作,即为高处作业。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做好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人与物从高处坠落的事故,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在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结构范围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洞口与临边性质的作业、悬空与攀登作业、操作平台与立体交叉作业,以及在结构主体以外的场地上和通道旁的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施工作业,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作为高处作业对待,并加以防护。

在现有技术中,高空作业时,需要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在避免工人在高层作业时不慎坠落的同时,还要对高层作业时可能发生的坠落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因此设置的高层坠落防护装置需要根据作业时的位置进行移动,常用的防护装置移动不方便,不能满足高层坠落防护的需要,使用时,防护装置操作复杂,高层坠落的工人落入防护装置时,不能很快稳定下来,常用防护装置的安全系数低,不能确保坠落人员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坠落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坠落防护装置,包括下箱体、坠落防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内设有存储气体腔,存储气体腔下部设有动力装置,存储气体腔上部设有若干升降缓冲腔,升降缓冲腔底部设有升降底座,升降底座上设有升降支架,升降缓冲腔内装有升降活塞,升降活塞上端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形成缓冲气体腔,升降支架与下支撑板之间设有升降弹簧,下支撑板与升降活塞之间设有内部弹簧,且内部弹簧套接在升降活塞的活塞杆上,上支撑板上通过升降防护装置连接坠落防护垫;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气泵,所述气泵出气口通过充气管连接升降缓冲腔,气泵进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存储气体腔;所述缓冲气体腔通过连接气管连接充气管。

所述下箱体为双层结构,下箱体底部设有滚轮。

所述动力装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存储气体腔下部两侧。

所述充气管为直角形结构,充气管通过固定环固定在存储气体腔外侧,充气管上设有气体阀。

所述升降缓冲腔设有六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升降支架为凹形结构,升降支架两侧贯穿连接充气管和连接气管。

所述缓冲气体腔两侧设有连接升降缓冲腔的连接气管,连接气管为直角结构。

所述升降防护装置设有八个且均匀分布在上支撑板上部,升降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杆和复位弹簧,升降杆外侧包覆有复位弹簧。

所述坠落防护垫中部为缓冲垫,缓冲垫上设有棱形网格,棱形网格由两组平行线相交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移动方便快捷,减轻了移动时的劳动强度,使用简单,布局合理,通过气体流动改变气体腔的体积大小,多重升降防坠落装置相互配合,可快速平稳防护装置,安全系数高,确保坠落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的坠落防护垫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箱体、2-滚轮、3-存储气体腔、4-动力装置、5-电机、6-气泵、7-连接管、8-充气管、9-固定环、10-气体阀、11-升降缓冲腔、12-支撑板、13-升降底座、14-升降支架、15-升降弹簧、16-升降活塞、17-内部弹簧、18-上支撑板、19-下支撑板、20-缓冲气体腔、21-连接气管、22-升降防护装置、23-升降杆、24-复位弹簧、25-坠落防护垫、26-缓冲垫、27-棱形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层坠落防护装置,包括下箱体1,下箱体1为双层结构,下箱体1底部设有滚轮2,下箱体1内设有存储气体腔3,存储气体腔3内装有气体发生装置,存储气体腔3下部设有动力装置4,动力装置4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存储气体腔3下部两侧,动力装置4包括电机5和气泵6,电机5一侧接有气泵6,气泵6上部设有连接存储气体腔3的连接管7,气泵6一侧接有充气管8,充气管8为直角形结构,充气管8上设有一侧固定在存储气体腔3外侧的固定环9,充气管8上设有气体阀10,充气管8一端接有升降缓冲腔11,升降缓冲腔11为双层结构,升降缓冲腔11设有六个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升降缓冲腔11外侧包覆有升降弹簧15,升降缓冲腔11底部设有升降底座13,升降底座13上设有升降支架14,升降支架14为凹形结构,升降支架14上设有升降弹簧15,升降支架14两侧贯穿有充气管8和连接气管21,升降缓冲腔11内装有升降活塞16,升降活塞16为t型结构,升降活塞16外侧包覆有内部弹簧17,升降活塞16一端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包括上支撑板18和下支撑板19,上支撑板18和下支撑板19之间形成缓冲气体腔20,缓冲气体腔20两侧设有连接升降缓冲腔11的连接气管21,连接气管21为直角结构,上支撑板18上设有升降防护装置22,升降防护装置22设有八个且均匀分布在上支撑板18上部,升降防护装置22包括升降杆23和复位弹簧24,升降杆23外侧包覆有复位弹簧24,升降防护装置22上部接有坠落防护垫25,坠落防护垫25中部为缓冲垫26,缓冲垫26上设有棱形网格27,棱形网格27由两组平行线相交形成。

本发明结构新颖,运行稳定,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移动至高层下部合适位置,下箱体1底部设有滚轮2,可方便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的移动,减轻了移动时所需的劳动量,将高层坠落防护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后,下箱体1内部的气体发生装置产生气体,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在动力装置4的作用下进入升降缓冲腔11,动力装置4的电机5连接气泵6,气泵6上部设有连接存储气体腔3的连接管7,存储气体腔3内的气体经连接管7、气泵6和气泵6一侧的充气管8进入升降缓冲腔11,充气管8上设有一端固定在存储气体腔3外侧的固定环9,充气管8上设气体阀10,气体阀10可控制存储气体腔3内气体进入升降缓冲腔11,升降缓冲腔11一侧设有连接气管21,连接气管21一端接有缓冲气体腔20,当有人从高层坠落时,坠落防护垫25中部为缓冲垫26,缓冲垫26上设有棱形网格27,棱形网格27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可防止打滑,坠落防护垫25具有较好的弹性,人坠落至缓冲垫26上时,缓冲垫26下降,坠落防护垫25下部的升降防护装置22下降,升降防护装置22的升降杆23缩短,升降杆23外侧的升降弹簧15压缩,升降防护装置22下部的上支撑板18下移,上支撑板18与下支撑板19之间压缩,上支撑板18与下支撑板19之间形成的缓冲气体腔20被压缩,缓冲气体腔20体积减小,缓冲气体气体腔内的缓冲气体经连接气管21进入升降缓冲腔11,升降缓冲腔11内装有升降活塞16,升降活塞16在升降缓冲腔11内气体的作用下上移,升降活塞16将下支撑板19上移一定高度,避免坠落时坠落防护垫25下降的高度差过大对人体造成不适,缓冲气体腔20内的气体与升降缓冲腔11内的气体经连接气管21连通,缓冲气体腔20与升降缓冲腔11的体积相互协调的增大或减小,使得坠落防护垫25能很快稳定下来,避免了坠落防护垫25下降过多,反弹高度过大,本发明移动方便快捷,减轻了移动时的劳动强度,使用简单,布局合理,通过气体流动改变气体腔的体积大小,多重升降防坠落装置相互配合,可快速平稳防护装置,安全系数高,确保坠落人员的安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