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2581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



背景技术:

目前,地震仍以其不可预知性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逃离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而现有的救生抗震设备大都依靠自身坚固稳定的结构应对灾情,缺乏有效的缓冲挤压撞击的装置和人体限位装置,设备受到较大冲击时,设备可能会超出承受极限而损坏,人体存在被甩出设备的可能性,生命依然面临巨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包括舱体,舱体上设有舱门,舱体内壁为软质材料,舱体内壁背面固定安装两条竖向的背带,背带相互平行,每条背带上部和下部各固定连接束带的一端,束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锁扣,其中一条背带上的两条束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公扣,另一条背带上的两条束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母扣,公扣与母扣能够插接配合,舱体内壁底面固定安装两个脚蹬,舱体内壁一侧安装拉环,舱体内壁和外壁上均安装气囊,气囊内填充有叠氮化钠,气囊内还安装有气体发生器,拉环通过线绳与气体发生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所述的舱门为推拉门。

如上所述的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所述的背带上的两条束带之间的间隔为20-30cm。

如上所述的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所述的舱体内部能够固定放置食物、水和自救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中背带、束带和脚蹬形成人体限位装置,使用者打开舱门进入舱体内,双脚分别蹬在对应的脚蹬内,两条胳膊穿过对应背带并将束带分别对应扣死,使用者用手拉开拉环,舱体内外的气囊弹出并快速充气。充气后的气囊能够减小舱体振动或受到冲击时对避难人员的影响,人体限位装置将人体固定舱体内,避免高空倒塌等将人体抛飞的情况发生,能够大大提高使用者的存活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1舱体 2舱门 3背带 4束带 5锁扣 51公扣 52母扣 6脚蹬 7拉环 8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小型地震救生胶囊舱,如图所示,包括舱体1,舱体1上设有舱门2,舱体1内壁为软质材料,舱体1内壁背面固定安装两条竖向的背带3,背带3相互平行,每条背带3上部和下部各固定连接束带4的一端,束带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锁扣5,其中一条背带3上的两条束带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公扣51,另一条背带3上的两条束带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母扣52,公扣51与母扣52能够插接配合,舱体1内壁底面固定安装两个脚蹬6,舱体1内壁一侧安装拉环7,舱体1内壁和外壁上均安装气囊8,气囊8内填充有叠氮化钠,气囊8内还安装有气体发生器,拉环7通过线绳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背带3、束带4和脚蹬6形成人体限位装置,使用者打开舱门2进入舱体1内,双脚分别蹬在对应的脚蹬6内,两条胳膊穿过对应背带3并将束带4分别对应扣死,使用者用手拉开拉环7,舱体1内外的气囊8弹出并快速充气。充气后的气囊8能够减小舱体1振动或受到冲击时对避难人员的影响,人体限位装置将人体固定舱体1内,避免高空倒塌等将人体抛飞的情况发生,能够大大提高使用者的存活几率。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舱门2为推拉门。横向推拉结构使用方便,占用空间较小。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背带3上的两条束带4之间的间隔为20-30cm。上部的束带4束缚使用者胸部,下部的束带4束缚使用者的腹部,四条束带4形成两道固定带限制人体活动,更有利于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舱体1内部能够固定放置食物、水和自救工具。使用者被困时,使用者能够积极的等待救援或自救,提高存活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