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救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3335发布日期:2018-06-22 21:2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救生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紧急救生舱。



背景技术:

目前,高楼防火救生是一个难题,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在发生火灾等状况时,无法及时逃离火灾现场。伴随火灾会产生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危及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采用救生舱结构能为被困人员提供安全避难空间,躲避高温和有毒气体对人员的危害,为消防人员实施救援争取救援逃生时间。现有的救生舱结构简单,在搜救过程中,不方便寻找;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对里面的人的安全也是一种隐患,如果能对救生舱本身进行降温,再结合舱体的防火隔热功能,安全系数就会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简陋,不能满足舱内人员多方面的生存需求,无法对救生舱进行降温等不足,提供了一种紧急救生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急救生舱,包括舱体和舱体降温装置;所述舱体分为过渡仓1、避险仓2以及存储仓3;所述过渡仓舱门10上设有观察窗11;所述避险仓舱门12上覆有有毒气体吸附层;所述避险仓2内设有若干座椅7,每个座椅7下方存放有防毒面罩、备用氧气包;所述存储仓3内包括,存储柜6、坐便器5以及粪便收纳装置,所述坐便器5、粪便收纳装置与存储柜6之前通过移动门4隔开;所述舱体外安装有搜救导航灯8与扩音器9;所述舱体降温装置包括:分流管道、温度传感器、水阀以及控制电路板;所述分流管道与外部水管连通,铺设在舱体外壁上,分流管道上开有若干喷水口;所述水阀安装在分流管道与外部水管之间,控制水流流入;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舱体外,周围设有防水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阀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仓1舱门与避险仓2舱门为互锁设置,同一时刻只有一扇门处于打开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水阀为带手动控制的电磁水阀。

本实用新型中,选用的带手动控制的电磁水阀既可以配合温度传感器自动开启降温,也可以手动控制,以防止温度传感器失灵或控制电路板故障等情况发生时不能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喷水口的开口方向与舱体表面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观察窗11为耐高温防爆玻璃窗,四周进行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有毒气体吸附层为竹炭活性炭吸附层。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内覆有气凝胶毡隔热层。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仓舱门10内侧设有横插销。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内还包括防爆蓄电池组,防爆蓄电池组采用浮充充电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门内放置用于祛味的活性炭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设置的舱体降温装置可根据舱体的温度情况对舱体进行自动降温或手动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对舱内人员造成的恐慌和损害;(2)舱体各独立空间的设置,更加人性化,多方面考虑了避险人员在舱内的生存舒适度;(3)过渡仓舱门与避险仓舱门为互锁设置,同一时刻只有一扇门处于打开状态,避免人员进入舱体时,外部烟雾或灾情进入避险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过渡仓,2-避险仓,3-存储仓,4-移动门,5-坐便器,6-存储柜,7-座椅,8-搜救导航灯,9-扩音器,10-过渡仓舱门,11-观察窗,12-避险仓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一种紧急救生舱,如图1所示,包括舱体和舱体降温装置。舱体分为过渡仓1、避险仓2以及存储仓3。过渡仓舱门10上设有观察窗11,为耐高温防爆玻璃窗,四周进行密封,便于舱内人员观察外部情况。所述避险仓2与过渡仓1之间的舱门上覆有竹炭活性炭吸附层。竹炭活性炭具有机械强度高,细孔结构发达,含有丰富矿物质,一克竹炭活性炭比表面积最高可达2000㎡/g,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更容易吸附有毒有害气体,而分子表面所附生的微生物可将吸附的有害物彻底分解。不仅如此,竹炭活性炭还含有负离子矿物晶体,能够释放适宜人体吸收的远红外线,能使身体产生微热,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循环系统,对于处在紧急状态下的人们调整身体状态大有裨益。过渡仓舱门10内侧设有横插销,由于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往外压力大于舱内压力,会对过渡仓1舱门产生挤压,内设横插销有助于减弱舱门被冲开的风险。

避险仓2内设有若干座椅7,每个座椅7下方存放有防毒面罩、备用氧气包;座椅7可以进行折叠,对于长时间处于舱内的人员可以将座椅7展开作为床使用。

存储仓3内包括,存储柜6、坐便器5以及粪便收纳装置,所述坐便器5、粪便收纳装置与存储柜6之前通过移动门4隔开,移动门4内放置用于祛味的活性炭包,用于去除坐便器5以及粪便收纳装置产生的异味。

所述舱体外安装有搜救导航灯8与扩音器9。当紧急救生舱作为家庭使用时,由于每户户型结构不同,一方面救援人员很难快速找到救生舱的位置,舱内人员用人工式呼救很难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搜救导航灯8与扩音器9可以有效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使得舱内人员的呼救及时得到响应,以最快速度得到救援。

所述舱体降温装置包括:分流管道、温度传感器、水阀以及控制电路板;所述分流管道与外部水管连通,铺设在舱体外壁上,分流管道上开有若干喷水口。所述水阀安装在分流管道与外部水管之间,控制水流流入;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舱体外,周围设有防水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水阀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舱体温度,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板,当舱体温度超过控制电路板所设置的温度的上限时,控制电路板控制水阀工作,打开进水通道,外部水管的水流经分流管道并通过喷水口喷出。喷水口的开口方向与舱体表面平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并获得更好的降温效果。水阀为带手动控制的电磁水阀,不仅可以电动控制,也可以手动控制,以防止温度传感器失灵或控制电路板故障等情况发生时不能及时进行降温处理。

过渡仓舱门10与避险仓舱门12为互锁设置,同一时刻只有一扇门处于打开状态。由于灾情发生时,人员是陆陆续续进入救生舱的,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扇门处于打开状态有利于阻隔人员进入时随之进入舱内的有害气体,确保避险舱内的空气质量不受污染。

舱体内还覆有气凝胶毡隔热层,气凝胶毡导热系数低,抗压强度好,隔热效果是传统隔热材料2-5倍,使用年限长,便于保温施工应用,还能有效防止水分进入管道、设备内部。气凝胶独具的三维网络结构避免了其他保温材料在长时间高温使用中烧结变形、沉降等保温效果明显下降的现象。

舱体内还包括防爆蓄电池组,为舱体提供电源,为舱内用电设施供电,防爆蓄电池组采用浮充充电方式。由于蓄电池中的电量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这是由于蓄电池具有自放电的特性所造成的。但救生舱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长时间的放置很容易耗尽蓄电池组的电量,采用浮充充电方式可以平衡蓄电池自放电造成的容量损耗,保障灾害发生时舱体内的用电需求。

另外,舱体内还包括灭火装置和急救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他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