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带、包装体以及层叠带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4191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带、包装体以及层叠带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带、包装体以及层叠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和药品是包装在热成形容器或软质包装袋内进行保存的。对于这类包装体,为了开封后防止内容物干燥或吸潮以及品质变差而要求能够进行再密封,而就热成形容器和软质包装袋而言,一旦开封要想再度密封从结构上来说是困难的。软质包装袋也有通过安装夹紧带实现再密封的例子。但是,使用夹紧带会导致成本上升、花时间,不经济。因此,人们正在研究能够以容易且低廉的方法实现再密封的技术。作为开封后可再密封的包装体,以热封层、粘接层和基材层的叠层为基础的结构很早以前已公知。例如,专利文献1曾提出一种由表皮层、粘接粘合剂层和基层构成的柔软包装材料。在这种场合,在袋的整个表面形成粘接粘合剂层,因而造成密封部分之外的粘接粘合剂的浪费,不经济。为此,有人提出仅在密封部分使用粘接材料层,在中间层设置丙烯酸系等粘接材料层的带状的层间剥离材料(专利文献2)。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作为这种层叠带的制造方法,公开了一种将由橡胶质热塑性树脂与增粘剂形成的粘接树脂层与聚烯烃共挤出成薄膜状并通过狭缝制造出多个带的方法。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938186号/^才艮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3235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22374号/>才艮但是,对安装了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层叠带的包装体进行开封时,要撕破带的表面层而使粘接层露出来剥离粘接层,但由于粘接层的两侧面承受同样大小的力,因而有时会发生粘接层的两面都发生剥离的情况。此时,会出现露出粘接层的剥离界面的平滑性受损,再次进行粘合时粘合强度显著降低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无法控制粘接层的哪一面发生剥离,因而再粘合强度无法得到维持。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封时能够控制剥离的面且开封后再次密封时的再粘合强度优良的层叠带、包装体以及该层叠带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层叠带,是一种在粘接材料层的两面层叠聚烯烃层且用来对包装体进行密封的层叠带,其特征是,层叠在所述粘接材料层的一个面上的笫1聚烯烃层与层叠在另一个面上的第2聚烯烃层熔接在所述包装体的彼此对置的被安装部上,所述粘接材料层与所述第1和第2聚烯烃层进行接触的面之中,一个面是能比另一个面更容易剥离的易剥离面。根据该发明,粘接材料层的一个面是能比另一个面更容易剥离的易剥离面,因此,在对包装体进行开封时,能够切实使易剥离面发生剥离。因此,可使剥离面平滑,因而层叠带的再粘合强度大,可对包装体进行再密封。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和第2聚烯烃层优选这样构成,即,所述包装体的内容物一侧的端部彼此或者两侧的端部彼此互相接合,并且,在除了该相接合的端部之外的、所述第1和第2聚烯烃层之间,夹持着所述粘接材料层。根据该发明,内容物一侧的粘接材料层被第1以及第2聚烯烃层覆盖,因而在包装体密封的状态下,粘接材料不暴露在内容物一侧。因此,进行加热灭菌时油溶性成分的溶出量少,在卫生方面也不会出现问题,可以对包装体的内容物采取蒸煮等方式进行加热灭菌。在本发明中,构成所述粘接材料层的粘接材料优选包含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增塑剂。根据该发明,使用了以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增塑剂为主成分的粘接材料,因而气味小,再粘合强度高。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和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同种聚烯烃构成,所述第1聚烯烃层以及粘接材料层的厚度为30pm以上,且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ym。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为30nm以上且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Mm,因而开封时能够切实使第2聚烯烃层破裂,在第2聚烯烃层与粘接材料层的界面发生剥离。5此外,若第1聚烯烃层不足30pm,则第1聚烯烃层也容易破裂,因而剥离面将不恒定。另外,若粘接材料层的厚度不足30jum,则在第1聚烯烃层与粘接材料层的界面也容易发生剥离,剥离面将不恒定。此外,若第2聚烯烃层为30jnm以上,则导致开封强度高而无法进行开封。因此,该发明能够在第2聚烯烃层与粘接材料层的界面可靠剥离,能够对剥离面进行控制。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结晶性比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聚烯烃高的聚烯烃形成,所述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为30Mm以上,所述粘接材料层以及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Mm。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为30Mm以上,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Mm,因而开封时第2聚烯烃层将破裂。此外,由于第2聚烯烃层是由与构成第1聚烯烃层的聚烯烃相比结晶性低的聚烯烃构成,因而继第2聚烯烃层破裂后粘接材料层也破裂,在粘接材料层与第1聚烯烃层的界面发生剥离。若第1以及第2聚烯烃层二者由同种聚烯烃构成,则在粘接材料层与第2聚烯烃层的界面也容易发生剥离,剥离面不恒定。此外,若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nm,则除了第2聚烯烃层之外,笫1聚烯烃层也容易破裂,剥离面不恒定。另外,若粘接材料层以及第2聚烯烃层为30pm以上,将导致开封强度高而无法开封。因此,通过对各层的厚度和材料进行选择,便可筒单地对剥离面进行控制。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形成。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形成,第2聚烯烃层由与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相比结晶性低的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形成,因而可得到前面所述的效果。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形成。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第2聚烯烃层由与高密度聚乙烯相比结晶性低的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形成,因而可得到前面所述的效果。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比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聚烯烃结晶性低的聚烯烃形成,所述第1聚烯烃层以及所述粘接材料层的厚度为30ym以上,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ym。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为30jLim以上,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pm,因而开封时第2聚烯烃层将破裂。此外,由于第2聚烯烃层由与构成第1聚烯烃层的聚烯烃相比结晶性高的聚烯烃构成,因而在第2聚烯烃层与粘接材料层的界面发生剥离。此外,若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jiim,则除了第2聚烯烃层之外,第1聚烯烃层也容易破裂,剥离面不恒定。另外,若粘接材料层不足30ym,则存在着继第2聚烯烃层破裂后粘接材料层也破裂的可能,剥离面不恒定。再有,若第2聚烯烃层为30ym以上,将导致开封强度高而无法开封。因此,通过对各层的厚度和材料进行选择,便能够简单地对剥离面进行控制。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形成。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形成,第2聚烯烃层由与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相比结晶性高的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形成,因而可得到前面所述的效果。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笫1聚烯烃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根据该发明,第1聚烯烃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形成,第2聚烯烃层由与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相比结晶性高的高密度聚乙烯形成,因而能够得到前面所述的效果。本发明包装体的特征是,所述层叠带熔接在彼此对置的被安装部上。根据该发明,包装体上安装了所述的层叠带,因而能够提供可具有前述效果的包装体。本发明的层叠带的制造方法特征是,利用多层异型共挤出法进行制造,所述多层异型共挤出法是指使用异型模具对聚烯烃和粘接材料进行共挤出,成形出所述第1聚烯烃层、所述粘接材料层以及所述第2聚烯烃层。根据该发明,使聚烯烃与粘接材料层从异型模具中通过,因而能够通过一个工序制造出三层两种材料以及三层三种材料的层叠带。图l是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包装体进行展示的主视图。图2是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图i的n-n向剖视图。图3是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i的n-n向剖视图。图4是对图2以开封状态进行展示的图i的n-n向剖视图。图5是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层叠带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图6A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5的A-A向剖视图。图6B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5的B-B向剖视图。图7A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B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5的B-B向剖视图。图8A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5的A-A向剖视图。图8B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5的B-B向剖视图。图9A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5的A-A向剖视图。图9B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5的B-B向剖视图。图IO是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的制造方法进行展示的概略图。图IIA是对制造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时的一个工序进行展示的概略图。图IIB是对制造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时的一个工序进行展示的概略图。图IIC是对制造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包装体时的一个工序进行展示的概略图。图12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展示的、与图2相对应的图。图13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与图2相对应的图。图14对图12以开封状态进行展示的剖视图。图15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带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图16A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图15的A-A向剖视图。8图16B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图15的B-B向剖视图。图17A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15的A-A向剖视图。图17B是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图15的B-B向剖视图。图18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对应的图。图19是展示本发明的变型例的包装体的主视图。图20是展示本发明的变型例的包装体的主视图。附图标记"i兌明1…层叠带11…第1聚烯烃层12…粘接材料层13…第2聚烯烃层2…包装体21…基材薄膜25…被安装部3…多层异型共挤出机31…料斗32…挤出机33…异型模具4…制造装置P、R…聚烯烃Q…粘接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将省略或简化其说明。首先,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图l是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有层叠带的包装体处于密封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1的II-n向剖视图,图3是展示图2的开封状态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层叠带1安装在包装体2上,该包装体2是将作为包装材料的基材薄膜21重合在一起,并在其周边形成侧缘密封部22和上缘密封部23而形成。在包装体2的开口部24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层叠带l。此外,该包装体2是在未图示的内容物从包装体2的底方装入后将包装体2的底边密封而形成密封状态的。使用者开封时将开口部24切开进行开封,利用层叠带1进行再密封。如图2的断面结构所示,层叠带l是具有设置在中央的粘接材料层12、设置在该粘接材料层12的一个面上的第1聚烯烃层11、以及设置在粘接材料层12的另一个面上的第2聚烯烃层13的三层式结构。层叠带1以夹在包装体2的相向的基材薄膜21之间的方式通过被安装部25进行熔接。关于层叠带1的各层的长度,第1聚烯烃层11和第2聚烯烃层13的内容物一侧的端部形成得长于粘接材料层12的端部,并且彼此相接合而将粘接材料层12的内容物一侧的端部覆盖。此外,被安装部25比层叠带1的各层的长度短,熔接在大致中央的位置上。层叠带1的构成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3所示地构成。在图3中,第1聚烯烃层11和第2聚烯烃层13各自具有平板部11A和13A、以及将平板部11A和13B的端部立起而形成的立起部11B和13B,立起部11B和13B的端部分别在接合部1A处相接合,在其内部容纳有粘接材料层12。在该情况下,粘接材料层12不外露。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聚烯烃层11及第2聚烯烃层13使用同种聚烯烃。例如,可以使用均聚聚丙烯(HPP)、无规聚丙烯(RPP)、嵌段聚丙烯(BPP)、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之中的一种或对其中的两种以上进行了混合的物质。再有,以改性为目的,也可以添加乙丙橡胶(EPR)、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弹性体或滑石等无机填料。粘接材料层12优选由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和增粘树脂两种成分形成的粘接材料构成。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还包括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氢化物。例如,可列举出聚苯乙烯嵌段与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相结合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10段与乙烯-丙烯嵌段相结合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段与乙烯-丁二烯嵌段相结合的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段与乙烯-乙烯-丙烯嵌段相结合的嵌段共聚物等。作为增粘树脂,例如可列举出加水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加水萜烯系树脂、C5C6系脂肪族石油树脂、脂环族石油树脂等。此外,优选是由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以及增粘树脂中添加了增塑剂的三种成分形成的粘接材料构成,这样可提高再粘合强度。作为增塑剂,例如可列举出流动石蜡、工艺加工用油(芳香族系或环烷系或石蜡系石油系碳化氢)、合成蜡等。再有,作为粘接材料,也可以混合而具有下述颗粒(A)、(B)而构成。(A)主要是由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a)与增粘树脂形成的颗粒(B)主要是由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b)与增塑剂形成的颗粒若在前面所述的上述颗粒(A)、(B)的基础上再混合下述颗粒(C),则可对橡胶质嵌段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增塑剂的配比进行调整,可根据粘接材料的要求改变物性。(C)主要是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c)作为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c),可使用与上述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a)、(lb)相同的共聚物。此外,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c)既可以与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a)、(lb)相同也可以不同。虽然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以不同为好,这样易于进行物性的调整。另外,对于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a)、(lb)、(lc),也可以在无损于其特性的范围内,预先添加防氧化剂以及润滑剂等进行颗粒的制造。上述橡胶质嵌段共聚物中的不同,可通过JISK-6253的硬度加以区别。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a)以其JISK6253的硬度在36以上为宜。橡胶质嵌段共聚物(lc)以其JISK6253的硬度在36以下为宜。这样一来,将不同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进行混合,不仅能够得到前面所述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提高再粘接强度。粘接材料层12可通过对前面所述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增粘剂以及增塑剂等进行混炼熔融而制得。优选的是,在单轴挤出机的中途注入增塑剂来进行制造。在单轴挤出机的中途注入增塑剂,可降低挤出机的成本,而且只需改变增塑剂的注入量便可很方便地实现粘合强度的调节。对于粘接树脂层,可以在无损其特性的范围内,另外含有防氧化剂、滑石、碳酸钙等无机填料、发泡剂、氧化钛等着色剂。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层叠带1的各层的厚度,以第1聚烯烃层11以及粘接材料层12的厚度大于第2聚烯烃层13为宜。特别是,以第1聚烯烃层11以及粘接材料层12为30Mm以上、第2聚烯烃层13的厚度不足30ym为宜。若第1聚烯烃层11的厚度不足30/im,则第1聚烯烃层11也容易破裂,剥离面不恒定。此外,若粘接材料层12不足30Mm,则有时会在第2聚烯烃层13破裂后一直破裂至粘接材料层12,剥离面不恒定。再有,若第2聚烯烃层13为30nm以上,则开封强度提高,将无法开封。另外,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平板部IIA相当于第1聚烯烃层11的厚度,平板部13A的厚度相当于第2聚烯烃层13的厚度。当层叠带1这样构成时,将如图4所示,薄于第1聚烯烃层11的第2聚烯烃层13会从被安装部25的附近起在粘接材料层12与第2聚烯烃层13的界面上发生剥离。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第2聚烯烃层13是在S位置处破裂。对于这样的层叠带1,除了采用分流块式或多路歧管式的多层异型挤出装置之外,还可以采用以多层圆形模具挤出后压碎并做成带状等方法进行制造。在这里,将结合图5就聚烯烃为一种、粘接材料为一种的三层两种材料的层叠带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多层异型共挤出机3具有用来投入聚烯烃P和粘接材料Q的料斗31、对所投入的聚烯烃P和粘接材料Q进行挤出的两台挤出机32、将挤出的聚烯烃P和粘接材料Q成形为层叠带1的形状的异型模具33、对所成形的层叠带1进行冷却的冷却辊34、以及、巻取被冷却的层叠带1的巻取辊35。12在异型模具33的内部,使流通路径变形而成形出由第1聚烯烃层11、粘接材料层12和第2聚烯烃层13形成的三层的层叠带1。图5中的异型模具33的入口的A-A向剖视图示于图6A,而异型模具33的出口的B-B向剖视图示于图6B。在图6A中,各树脂的流通路径33A、33B、33C呈矩形形状形成,各流通路径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布置在中央的流通路径33B是粘接材料Q,粘接材料Q两侧的流通路径33A和流通路径33C是聚烯烃P。聚烯烃P的流通路径在以挤出机32进行挤出的工序中分支,在异型模具33的入口处形成图6A的上侧的流通路径33A和下侧的流通路径33C。如图6B所示,在异型模具33的出口处,矩形形状的33D只形成有一个。在异型模具33的入口处分为三路的流通路径33A、33B、33C在异型模具33的内部发生变形而在出口处变成流通路径33D,各树脂合流而成形为粘接材料层12的一个端部被聚烯烃覆盖的三层结构的层叠带l。层叠带1的各层的厚度,可通过改变挤出机32的螺杆转速的各层比例进行调整,而层叠带1的整体厚度可通过改变层叠带1的牵拉速度进行调整。此外,异型模具33的剖视图的变型例示于图7A至图9B。与图6A同样,图7A、图8A、图9A是异型模具33的入口的剖视图,图7B、图8B、图9B是异型模具33的出口的剖视图。图7A中,形成有大致呈圓形的流通路径33E。在其内部,聚烯烃P包围大致呈圆形的粘接材料Q的周缘,其外缘顺沿于流通路径33E的形状而大致呈圆形。图8A中,形成有呈矩形的流通路径33G,在其内部,聚烯烃P包围大致呈圆形的粘接材料Q的周缘,其外缘顺沿于流通路径33G的形状而呈矩形。而图9A中,形成有呈矩形的流通路径33H,在其内部,分支的两层聚烯烃P将大致呈圓形的粘接材料Q包围起来,其外缘顺沿于流通路径33H而呈矩形。按照上述形状,通过使异型模具33的流通路径变形,可使得在异型模具33的出口处如图7B、图8B、图9B所示成形出在第1聚烯烃层11与第2聚烯烃层13的内部容纳粘接材料层12的层叠带1。如图7A至图9B所示形成的层叠带1,其粘接材料Q被容纳在一种聚烯烃P的内部,粘接材料层12不外露。13下面,结合图IO以及图IIA至图IIC就将层叠带1安装在包装体2上的方法进行说明。在第l实施方式中,包装体2为四方形的袋子。作为包装体2的基材薄膜21,除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尼龙(Ny)和非延展聚丙烯(CPP)形成的薄膜、由PET和铝箔(AL)和CPP形成的薄膜、由PET和Ny和L-LDPE形成的薄膜、由PET和L-LDPE形成的透明蒸镀薄膜、以及由Ny和乙烯乙烯醇(EVOH)和L-LDPE形成的薄膜之外,还可以使用聚丙烯(PP)片材、由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形成的多层片材、以及由Ny和PE形成的多层片材的热成形品等。图10示出制造包装体的制造装置4的概略图。制造装置4具有退绕辊41、42、43、三个辊44、超声波密封装置45、带密封装置46、基材薄膜密封装置47和48而构成。退绕辊41上预先巻绕层叠带1,可将该层叠带1送出,退绕辊42及43上预先巻绕基材薄膜21,可将该基材薄膜21送出。辊44用来对基材薄膜21进行支承。由退绕辊42及43将两片基材薄膜21连续向制造装置4供给,并且退绕辊41也将层叠带1向制造装置4供给,该层叠带1被夹在两片基材薄膜21之间。此外,由超声波密封装置45以包装体2上的开口部24的长度的间隔对层叠带1与基材薄膜21相重叠的部分通过超声波密封形成超声波密封部26(图11A)。其次,利用带密封装置46对层叠带1与两片基材薄膜21从两面进行密封使它们粘合在一起(图11A)。然后,在与基材薄膜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含超声波密封部26的区分部27,并以基材薄膜密封装置47进行密封。之后,以基材薄膜密封装置48对作为包装体2的开口部24的边进行密封(图11B)。最后,沿着区分部27的中心线将基材薄膜21切断,从而得到包装体2(图11C)。因此,按照第l实施方式,可得到如下效果。(1)由于层叠带1的第1聚烯烃层11和第2聚烯烃层13由同种聚烯烃构成,第1聚烯烃层11和粘接材料层12的厚度大于第2聚烯烃层14的厚度,因而能够撕裂第2聚烯烃层而使粘接材料层与笫2聚烯烃层的界面剥离。因此,只能够使恒定的面发生剥离,可对剥离面进行控制。这样一来,由于在恒定的面发生剥离,因而剥离面平滑,即使开封后再进行密封也具有很高的再粘合强度。(2)由于粘接材料由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共聚物构成,因而气味小而且再粘合强度高。(3)由于在层叠带1的制造中使用了多层异型共挤出机,因而可在一个工序完成制造,可减少工时并降低成本。(4)在层叠带1如图3所示做成在第1聚烯烃层11与第2聚烯烃层13的内部容纳粘接材料层12的结构时,进行密封时粘接材料层12不外露,因而对内容物进行加热灭菌时可减少油溶性成分的溶出,更加卫生。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结合图12至图14进行说明。关于第2实施方式,将就由两种聚烯烃和一种粘接材料构成的三层三种材料的层叠带1的构成进行说明。除了层叠带1的构成之外,其它与前述第l实施方式相同,故将这部分说明省略。图12是安装了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带1的包装体2的剖视图。层叠带1这样构成,即,其第1聚烯烃层11和第2聚烯烃层13分别具有平板部11A和13A、以及、将平板部IIA及13A的端部立起而形成的立起部11B和13B,立起部11B和13B的端部分别在接合部1A处接合,在其内部容纳粘接材料层12。此外,层叠带1的构成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13所示的三层结构,其具有配置在中央的粘接材料层12、设置在该粘接材料层12的一个面上的第1聚烯烃层11、以及设置在粘接材料层12的另一个面上的第2聚烯烃层13,粘接材料层12的内容物一侧的端部被笫l聚烯烃层11以及第2聚烯烃层13覆盖。在第2实施方式中,笫1聚烯烃层11和笫2聚烯烃层13使用的是结晶性不同的聚烯烃。例如,第1聚烯烃层11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构成,第2聚烯烃层13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构成。也可以使第1聚烯烃层11由高密度聚乙烯、第2聚烯烃层13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粘接材料使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粘接材料。由如上材料构成的层叠带1的各层的厚度,以第1聚烯烃层11的厚度大于粘接材料层12以及第2聚烯烃层13为优选。特别是,以第1聚烯烃层11为30Mm以上、粘接材料层12以及第2聚烯烃层13的厚度不足30mhi为优选。若第1聚烯烃层11的厚度不足30Mm,则第1聚烯烃层11也容易破裂,导致剥离面不恒定。此外,若粘接材料层12以及第2聚烯烃层13为30Mm以上,则开封强度高而无法开封。对于如上构成的层叠带1来说,如图14所示,比第1聚烯烃层11薄的第2聚烯烃层13在被安装部25附近可靠破裂,而且由于粘接材料层12也不足30jLim而很薄,因而继第2聚烯烃层13破裂后粘接材料层12也将破裂。而且,在第1聚烯烃层11与粘接材料层12的界面上发生剥离。在图13的实施方式中,在S位置处第2聚烯烃层13与粘接材料层12破裂。如上由三层三种材料构成的层叠带1的制造方法示于图15。除了挤出机32的数量和异型模具33的内部形状不同之外,与三层两种材料时的制造方法相同。投入到料斗31中的聚烯烃P和粘接材料Q和聚烯烃R通过三台挤出机32分别挤出,在异型模具33的内部成形成层叠带1。图16A和图16B示出异型模具33的剖视图。图16A是异型模具33的入口的剖视图,图16B是异型模具33的出口的剖视图。在图16A中,形成有矩形的流通路径331,在其内部形成树脂层。聚烯烃P与聚烯烃R将大致呈圆形的粘接材料Q的周缘包围起来,聚烯经P与聚烯烃R的外缘顺沿于流通路径331呈矩形形成。这种形状通过使流通路径分别变形、直到投入的聚烯烃P、粘接材料Q、聚烯烃R到达异型模具33入口为止而形成。如图16B所示,在异型模具33的出口处,形成比入口的流通路径33I更薄的矩形的流通路径33J。在异型模具33的内部,流通路径发生变形,在出口处成形为作为目标物的三层结构的层叠带1。此外,异型模具33的剖视图的变型例示于图17A和图17B。与图16A和图16B同样,图17A是异型模具33的入口的剖视图,图17B是异型模具33的出口的剖视图。在图17A和图17B中,除了各流通路径的树脂各自不同之外,具有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形状,因而将其说明省略。因此,第2实施方式可达到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8就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带1由两种聚烯烃和一种粘接材料构成。除了层叠带1的构成之外,其它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将其说明省略。图18是安装了笫3实施方式的层叠带1的包装体2的剖视图。层叠带1这样构成,即,第1聚烯烃层11和第2聚烯烃层13分别具有平板部11A和13A、以及、将平板部IIA和13A的端部立起而形成的立起部11B和13B,立起部11B和13B的端部分别在接合部1A处接合,在其内部容纳粘接材料层12。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聚烯烃层11和第2聚烯烃层13使用的是结晶性不同的聚烯烃。例如,第1聚烯烃层11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构成,第2聚烯烃层13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构成。也可以是,第1聚烯烂层11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第2聚烯烃层13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粘接材料使用前述第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粘接材料。由如上材料构成的层叠带1的各层的厚度,以第1聚烯烃层11以及粘接材料层12的厚度为30pm以上、第2聚烯烃层13的厚度不足30Mm为优选。若第1聚烯烃层11的厚度不足30Min,则第1聚烯烃层11也容易破裂,导致剥离面不恒定。而如果粘接材料层12的厚度不足30Mm,则有可能继第2聚烯烃层13破裂后粘接材料层12也破裂。其次,若第2聚烯烃层13为30jLim以上,则开封强度高而无法开封。对于如上构成的层叠带1来说,比第1聚烯烃层11薄的第2聚烯烃层13将在图18的S位置处破裂,在第2聚烯烃层13与粘接材料层12的界面发生剥离。这种层叠带1由于是三层三种材料的结构,因而能够以与前述第217实施方式相同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因此,第3实施方式能够达到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用效果。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在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进行的变型和改进等均属于本发明。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笫1聚烯烃层11与第2聚烯烃层13使用不同材料并且通过改变各层的厚度来对剥离面进行控制,但只要第1聚烯烃层11与第2聚烯烃层13的材料不同,即使各层的厚度全部相同也能够对剥离面进行控制。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熔接层叠带1的包装体是四边形袋,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定,也可以熔接在三开口式枕套或热成形容器的容器本体与盖子之间。具体地说,对于三开口式枕套来说,既可以如图19所示,使本发明的层叠带1位于纵向设置的对合密封部28上,也可以如图20所示,使本发明的层叠带1位于横向设置的上缘密封部23上。再有,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进行四边密封的袋子上。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利用两台挤出机32的多层异型共挤出机,但也可以每层使用一台挤出机32。即,在制造三层两种材料的层叠带1时也可以使用三台挤出机32。再有,就包装体2的制造方法而言,在为了熔接层叠带1而从两侧进行密封时,也可以对一面进行宽幅密封而对另一面进行窄幅密封。按照这种方案,窄幅密封一面的层叠带表面层容易破裂,因而作为旨在使剥离面恒定的辅助手段是有用的。此外,密封宽度和密封形状,可根据获得适当的开封强度或适当的粘合强度的要求适当进行选择。此外,为了提高与包装体之间的密封性和防止层叠带横向巻曲,也可以在第1聚烯烃层11或第2聚烯烃层13的与粘接材料层12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其它树脂层。实施例下面,将列举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实施例等内容的任何限定。<试验1>首先,对安装了层叠带的薄膜的开封性和再粘合性进行评价。进行评价的层叠带包括下面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9以及比较例1至比较例1811。各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树脂的简称如下。F329D:(林)7,4厶求y^-公司制造的7,4厶求!i夂口F-329D(密度0.91,MFR=9g/10min,无规PP)F704NP:(林)7,4厶求,^-公司制造的7,4厶水°'J口F-704NP(密度0.9,MFR=7g/10min,均聚PP)J3051HP:(林)7,4厶求卩^-公司制造的f,4厶水°卩7口J—3051HP(密度0.9,MFR=40g/10min,嵌段PP)110Y:(株)7,4厶求,t-公司制造的高密度聚乙烯乂、4七少夕只110Y(密度0,962,MFR=12g/10min)C2494:(林)夂,4厶求,^-公司制造的《,乂》C2494(密度0.909,MFR=9.5g/10min,^f氐密度PE)1018CN:(抹)y,4厶求卩"T-公司制造的乇7*亍、7夕1018CN(密度0.91,MFR=8g/10min,直链PE)Y2045HP:(林):/",4厶求yt-公司制造的/,4厶沐。!iy口Y一2045HP(密度0.91,MFR=20g/10min,无规PP)Y2000GV:(林):/,4厶求卩t-公司制造的,,4厶水°卩^口Y-2000GV(密度0.9,MFR=20g/10min,均聚PP)[实施例1]第1聚烯烃层无规聚丙烯((林),,4厶水°'J"T-公司制造的f,4厶水y口F-744NP:密度0.9,MFR=6.4g/10min),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将以下的粘接材料l与粘接材料2以1:1的比例进行干混而得到的树脂,厚度30Mm。第2聚烯烃层无规聚丙烯((林):/,4厶求卩t-公司制造的7,4厶求卩y口F—744NP:密度0.9,MFR=6.4g/10min),厚度25Mm。粘接材料1: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与增粘树脂的混炼造粒品。在相对于日本七才7(林)公司制造的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夕47夕少夕3520(MFR=7/200"C,5kg,密度0.93)50w%混入出光兴产公司制造的C5-芳香族系共聚加氢树脂T>f"T--P-125(软化点125t:,密度1.03)50w。/。而得到的100份混合物中,作为防氧化剂加入i份千"久《-;^y亍^少《力A公司制造的4^力'乂y夕X1010进行搅拌混合后,以双轴挤出机在180"C温度下进行熔融混合并进行水冷挤条,再对其进行切割而造粒。粘接材料2:以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嵌段共聚物与增塑剂制成的混炼造粒品。在相对于日本七才7(林)公司制造的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夕4》夕/夕3520(MFR=7/2001:,5kg,密度0.93)60w%混入出光兴产公司制造的工艺加工用油y47大工艺加工用油PW-90(密度0.8722)40w。/q进行搅拌混合后,以双轴挤出机在180"C温度下进行熔融混合并进行水冷挤条,再对其进行切割造粒。为了防止造粒品在打包保管的过程中颗粒彼此之间发生粘连,对于100份的造粒品添加了0.5份的滑石粉。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Mm第2聚烯烃层F329D,厚度25jli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3]第l聚烯烃层J3051HP,厚度30jn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nm第2聚烯烃层y2045hp,厚度25m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4]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Mm第2聚烯烃层F704NP与IIOY—比一混合,厚度25卩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5]第l聚烯烃层IIOY,厚度30y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jum第2聚烯烃层C2494,厚度25卩m20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6]第1聚烯烃层110Y,厚度30ju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Mm第2聚烯烃层1018CN,厚度25p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7]第l聚烯烃层F329D,厚度30ju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jum第2聚烯烃层Y2000GV,厚度25m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8]第1聚烯烃层F704NP与110Y的混合物(F704NP:110Y=7:3),厚度30ju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ym第2聚烯烃层J3051HP,厚度25jli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实施例9]第1聚烯烃层F704NP与110Y的混合物(F704NP:110Y=7:3),厚度30p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jim第2聚烯烃层Y2000GV,厚度25p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1]第l聚烯烃层f329d,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Mm第2聚烯烃层F329D,厚度25p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2]第l聚烯烃层F329D,厚度25"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mm第2聚烯烃层F329D,厚度25pm21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3]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30y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nm第2聚烯烃层F329D,厚度30ju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4]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30jli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jnm第2聚烯烃层F329D,厚度25y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5]第l聚烯烃层J3051HP,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Mm第2聚烯烃层Y2045HP,厚度30"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6]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30ju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Mm第2聚烯烃层F704NP与IIOY—比一混合,厚度25jn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比较例7]第l聚烯烃层IIOY,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ym第2聚烯烃层C2494,厚度30jum层合薄膜pet(12mm)和Ny(15pm)和lldpe(50pm)[比较例8]第l聚烯烃层IIOY,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m第2聚烯烃层C2494,厚度25jlim层合薄膜pet(12mm)和Ny(15mm)和lldpe(50mm)[比较例9]第l聚烯烃层IIOY,厚度30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pm第2聚烯烃层1018CN,厚度30jLim层合薄膜PET(12inm)和Ny(15pm)和LLDPE(50jlim)[比较例10]第l聚烯烃层IIOY,厚度30y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30jLim第2聚烯烃层1018CN,厚度25pm层合薄膜PET(12JL1m)和Ny(15Mm)和LLDPE(50ym)[比较例11]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25m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5Mm第2聚烯烃层F329D,厚度25)im层合薄膜实施例1的层合薄膜相对于与排出粘接材料的(J)30mm单轴挤出机相连的流通路径断面尺寸4mmx30mm的粘接材料层的流,以借助排出用于第1聚烯烃层的聚烯烃的d)40mm单轴挤出机和排出用于第2聚烯烃层的聚烯烃的4)30mm单轴挤出机二者所挤出的聚烯烃双方将粘接材料层夹在中间的方式,以流通路径断面尺寸lmmx30mm的形状合流。合流后的断面形状保持5mmx40mm并一直达到异型模具的入口,异型模具的出口形状是0.5mmx50mm,用分流块式的多层异型共挤出机进行层叠带的制造。此外,通过改变三台挤出机的螺杆的转速来改变各层比例,根据层叠带的牵拉速度来调节整体的厚度。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2Mm)和尼龙(NY,15jnm)和非延展聚丙烯(CPP,50ym)形成的层合薄膜裁切成10cmxlOcm大小的试片,使具有实施例1至实施例6以及比较例1至比较例11之结构的层叠带与两片这种试片的CPP—侧接触,用宽5cmx长8cm的密封杆从薄膜两面以200n进行加压密封,将两片薄膜与层叠带安装在一起。23[评价]用双手捏住层叠带的中央部位附近进行开封,对开封性以及开封面进行观察。开封后,再度将开封的面对合并用手指压紧,在该再密封部分上垂直于带而以15mm的宽度形成狭缝,然后,以卯°的角度用推拉力计((林)4"T义公司制造的MX-500N)进行牵拉,测定发生剥离时的强度。第1聚烯烃层为A,粘接材料层为B,第2聚烯烃层为C。<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实施例1与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实施例2至实施例6与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实施例7至实施例9与第3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它们均能够在目标位置剥离,并且其剥离面也平滑。此外,再粘合强度也达到很高的值,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另一方面,比较例l、比较例2及比较例11的剥离位置不恒定,在两个面上发生剥离。因此,剥离面不平滑,再粘合强度也低。比较例3至比较例7因开封强度高而开封困难。<试验2>其次,进行了n-庚烷溶出试验。按照食品卫生法的标准,若蒸发残留物"如果在^卯m以下则可适用于以IOOX:以上的温度进行灭菌的油性食品","如果在150ppm以下则可适用于以低于100匸的温度进行灭菌的油性食品"。此外,若抽检出超过150ppm的量,则不能够作为油性食品的包装材料使用。[实施例10]按照试验l进行了层叠带的制造。所使用的树脂如下。第l聚烯烃层F704NP,厚度170nm粘接材料层实施例l的粘接材料,厚度20jum第2聚烯烃层Y2045HP,厚度15jnm层叠带的断面形状的宽度为20mm,但粘接材料层的宽度为15mm,呈被第1聚烯烃层和第2聚烯烃层包起来的形状。依据"昭和34年厚生省公告第370号的笫3之D之2合成树脂制造的器具或容器包装的试验"进行了n-庚烷溶出试验。具体地说,对lcn^的层叠带以2ml的n-庚烷进行25"C、1小时的溶出试验。其结果,蒸发残留物为2S卯m,确认即便是在IOO"C以上的条件下也能够使用。因此,本发明的层叠带其油溶性成分的溶出量少,因而从卫生方面来说可以安全使用。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除了能够用作容纳食品和药品的包装袋之外,还能够应用于塑料制造的带盖容器等。权利要求1.一种层叠带,在粘接材料层的两面层叠聚烯烃层,用来对包装体进行密封,其特征是,层叠在所述粘接材料层的一个面上的第1聚烯烃层与层叠在另一个面上的第2聚烯烃层熔接在所述包装体的彼此对置的被安装部上,所述粘接材料层与所述第1和第2聚烯烃层进行接触的面之中,一个面是能比另一个面更容易剥离的易剥离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1和第2聚烯烃层,所述包装体的内容物一側的端部彼此或者两侧的端部彼此互相接合,并且,在除了该相接合的端部之外的、所述第1和笫2聚烯烃层之间夹持着所述粘接材料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构成所述粘接材料层的粘接材料包含含有苯乙烯嵌段与二烯嵌段的橡胶质共聚物、增粘树脂以及增塑剂。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和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同种聚烯烃构成,所述第1聚烯烃层以及粘接材料层的厚度为30jum以上,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mm。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结晶性比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聚烯烃高的聚烯烃形成,所述第1聚烯烃层的厚度为30nm以上,所述粘接材料层以及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m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l聚烯烃层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形成。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l聚烯烃层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形成。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比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聚烯烃结晶性低的聚烯烃形成,所述第1聚烯烃层以及所述粘接材料层的厚度为30Mm以上,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mm。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1聚烯烃层由无规聚丙烯或聚丙烯与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均聚聚丙烯或嵌段聚丙烯形成。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层叠带,其特征是,所述第l聚烯烃层由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链聚乙烯形成,所述第2聚烯烃层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11.一种包装体,其特征是,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熔接在彼此对置的被安装部上。12.—种层叠带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多层异型共挤出法进行制造,所述多层异型共挤出法是指使用异型模具对聚烯烃和粘接材料进行共挤出,成形出所述第1聚烯烃层、所述粘接材料层以及所述第2聚烯烃层。全文摘要层叠带(1)由在粘接材料层(12)的一个面上层叠第1聚烯烃层(11)、另一个面上层叠第2聚烯烃层(13)的三层结构构成,被夹在包装体(2)的对置的基材薄膜(21)之间而被熔接。第1聚烯烃层(11)与第2聚烯烃层(13)所使用的聚烯烃为同一种,作为层叠带(1)的各层的厚度,第1聚烯烃层(11)及粘接材料层(12)的厚度为30μm以上,并且所述第2聚烯烃层的厚度不足30μm。文档编号B32B27/32GK101489786SQ200780023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申请日期2007年6月26日优先权日2006年6月27日发明者安池彻郎申请人:出光统一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