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51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复合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多层复合薄膜,尤其是ー种具有压敏热敏变色性能的多层复合薄膜。
背景技术
多层复合高分子薄膜在エ业上的应用很广,制作エ艺有热压贴合、涂布、蒸镀、溅镀、共挤等。其中热压贴合,至今仍是广泛使用的エ艺手段之一,其主要需控制的參数有热压温度、压カ和时间三项。请參见图1,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复合薄膜的示意图。多层复合高分子薄膜I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聚丙烯膜层2、聚こ烯膜层3及第ニ聚丙烯膜层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复合高分子薄膜I均为图I中类似结构,所以目前热压贴合的温度、压カ和时间的控制,多依赖设备譬如辊轮、烘箱温度、夹轮压力与机速来设定,然后视观察结果好坏再做相关參数的调整。这面临有两个主要问题(I)设备温度、压カ的设定值与多层复合高分子薄膜内实际热压贴合时的温度、压カ值会有落差;(2)由于高分子通常是热的不良导体,相较于压カ传递,热传速度通常较慢,而參数调整需要温度、压カ及时间三者同时到位。但是温度与压カ传递的时间差,会增加工艺上的复杂度与难度。而且,基于对复合膜层间不同的特性需要,在对复合膜层进行热压贴合时,常常希望控制高分子复合层间,至少有ー层高分子膜在界面间达到黏弹态,而尽量不要进入或仅仅在界面附近进入黏流态,以免大幅改变该层高分子薄膜原始设计的特性。这ー温度、压カ和时间所需搭配參数区间通常很窄,在エ艺上亦不好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ー种多层复合薄膜,能同时体现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实际温度及压力,井能呈现出温度与压カ在多层薄膜间传递的时间差。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ー种多层复合薄膜,该多层复合薄膜包括至少ニ基础膜层以及可变色的指示膜层。该些基础膜层层叠设置;该指示膜层设置于该些基础膜层之间或混合于至少ー该基础膜层中,且该指示膜层包括压敏膜层以及热敏膜层,该压敏膜层以及该热敏膜层于该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压カ与温度达到相应的阈值时发生颜色变化。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层复合薄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础膜层、第二基础膜层以及第三基础膜层,该指示膜层包括第一指示膜层以及第ニ指示膜层,该第一指示膜层位于该第一基础膜层与该第二基础膜层之间,该第二指不膜层位于该第二基础膜层与该第三基础膜层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基础膜层与该第三基础膜层为聚丙烯膜层或聚こ烯镀铝膜层,该第二基础膜层为聚こ烯膜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指示膜层采用黏胶的方式粘贴于该基础膜层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指示膜层采用涂覆的方式涂覆于该基础膜层上。[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指示膜层整幅或间断地设置于该基础膜层之间。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敏膜层为压敏电致变色膜层或者压敏显色微胶囊膜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热敏膜层为热敏显色微胶囊膜层。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压敏膜层与该热敏膜层层叠设置;或者该压敏膜层与该热敏膜层设置于同一层且间隔设置。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温度的阈值邻近其中一该基础膜层的黏流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薄膜其内部设置有包括压敏膜层及热敏膜层的指示膜层,在施加压カ与温度后,能同时体现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实际温度及压力,井能呈现出温度与压カ在多层薄膜间传递的时间差,便于热压过程中温度、压カ及时间的调整。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歩的了解。

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复合薄膜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复合薄膜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复合薄膜的示意图;图4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膜层的示意图;图4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指示膜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ー种多层复合薄膜11,请參见图2,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复合薄膜的示意图。多层复合薄膜11包括至少ニ个基础膜层以及可变色的指示膜层15。指示膜层15设置于这些基础膜层之间或混合于至少一基础膜层中,且指示膜层15包括压敏膜层16以及热敏膜层17(如图4A中),压敏膜层16以及热敏膜层17分别于多层复合薄膜11内部的压カP与温度T达到相应的阈值时发生颜色变化。亦即,对于本发明来说,只有当多层复合薄膜11内部的压カP与温度T同时到达相应的阈值时,压敏膜层16以及热敏膜层17才会都发生颜色变化。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是以多层复合薄膜11具有三个基础膜层为例,例如多层复合薄膜11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础膜层12、第二基础膜层13以及第三基础膜层14。第一基础膜层12与第三基础膜层14例如为聚丙烯膜层或者聚こ烯镀铝膜层,第二基础膜层4例如为聚こ烯膜层。当并不以此为限,基础膜层可选自环氧树脂、多元酯树脂、聚こ烯树脂、こ烯酯树脂、聚丙烯树脂、PEEK树脂、聚脲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等。例如其中一或ニ个基础膜层可为聚氨酯,该聚氨酯为聚酯基聚氨酯、聚碳酸基聚氨酯或者两者的组合或共混物,另一基础膜层例如为包括聚己内酷基的热塑性聚氨酷。亦即基础膜层的材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请继续參见图2,指示膜层15可仅设置于第一基础膜层12与第二基础膜层13之间,又或者指示膜层15亦可设置于第二基础膜层13与第三基础膜层14之间。但也并不以此为限,请參见图3,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复合薄膜的示意图,指示膜层15亦可同时设置于第一基础膜层12与第二基础膜层13之间以及第ニ基础膜层13与第三基础膜层14之间。另外,指示膜层15例如采用黏胶的方式粘贴于基础膜层上;或者采用涂覆的方式涂覆于基础膜层上,例如可形成于第一基础膜层12、第二基础膜层13或第三基础膜层14上,可依据实际需求而定。当然亦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指示膜层15亦可采用蒸镀、溅镀等方法形成于基础膜层上。又譬如,指示膜层15中本身即具备粘性,可利用其自身的粘性与基础膜层粘合。其中,压敏膜层16中具有压敏变色材料,当压敏膜层16受到的压カ达到一定阈值时,其会发生颜色改变。压敏变色材料除传统化学材料如丙烯酸脂等外,亦可采用压敏电致变色材料,亦即压敏膜层16例如为压敏电致变色膜层。又或者压敏膜层16亦可为压敏微胶囊膜层,例如选择合适破裂強度的微胶囊包裹颜料或酸碱搭配指示剂,可做压敏变色材料。热敏膜层17具有热敏变色材料,当热敏膜层17的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其会发生颜色改变。其中热敏变色材料可选自聚こ烯、こ烯基共聚物、离子聚合物。こ烯基共聚物选自 乙烯-醋酸こ烯共聚物(EVA)、乙烯-こ烯醇共聚物(EVAL)、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こ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こ烯-丙烯酸こ酯共聚物(EEA)、こ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こ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こ烯-马来酸酐共聚物、こ烯-醋酸こ烯-羰基共聚物(E-VA-CO)。离子聚合物例如为こ烯_(甲基)丙烯酸盐共聚物,离子聚合物是在こ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中引入钠、锌、钾等金属离子,通过离子键交联而成的聚合物。但热敏变色材料除传统化学材料外,热敏膜层17例如也可为热敏显色微胶囊膜层,例如选择合适熔点的微胶囊包裹颜料或酸碱搭配指示剂,可做热敏变色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T的阈值以邻近其中一该基础膜层的黏流温度(T f)为佳,黏流温度是聚合物从高弹态转变为黏流态的临界温度。在对多层复合薄膜进行热压贴合时,常常希望控制高分子复合膜层间,至少有ー层高分子膜在界面间达到黏弹态,而尽量不要进入或仅仅在界面附近进入黏流态,以免大幅改变该层高分子薄膜原始设计的特性。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温度可控制在130°C左右,压カ控制在0. 18兆帕(MPa)左右。请參见图4A,图4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指示膜层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指示膜层15整幅地设置于基础膜层之间,亦即指示膜层15中间无间断地完全覆盖或部分覆盖于第一基础膜层12、第二基础膜层13或第三基础膜层14上,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敏膜层16与热敏膜层17层叠设置。请參见图4B,图4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指示膜层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指示膜层25间断地设置于基础膜层之间,而且指示薄膜25可设置于第一基础膜层12、第二基础膜层13或第三基础膜层14的前、中、后段,或设置第一基础膜层12、第ニ基础膜层13或第三基础膜层14的两侧。本实施方式中,压敏膜层6与热敏膜层7可设置于同一层,且压敏膜层6与热敏膜层7可采用间隔的方式设置。当然,压敏膜层与热敏膜层也可以设置于不同层,并采用各自间断的方式设置。另外,多层复合薄膜11亦可为卷状,指示膜层15例如设置于卷状多层复合薄膜11的两端。多层复合薄膜11的基础膜层可以为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只有当多层复合薄膜11内部的压カP与温度T同时到达相应的阈值时,压敏膜层16以及热敏膜层17才会都发生颜色变化。因而,在对多层复合薄膜进行热压合动作时,可以以肉眼观察,手动调整温度、压力、机速的所需參数区间;或 以CCD侦测自动化调整。例如压敏膜层发生变色而热敏膜层未发生变色吋,说明压カ达到而温度未到阈值,则调高温度或降低机速。当热敏膜层发生变色而压敏膜层未发生变色吋,说明温度达到而压カ未到阈值,则调低温度或升高机速。热压区间所需时间,则以机速调整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薄膜其内部设置有包括压敏膜层及热敏膜层的指示膜层,在施加压カ与温度后,能同时体现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实际温度及压力,井能呈现出温度与压カ在多层薄膜间传递的时间差,便于热压过程中温度、压カ及时间的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多层复合薄膜包括 至少二基础膜层,该些基础膜层层叠设置;以及 可变色的指示膜层,该指示膜层设置于该些基础膜层之间或混合于至少一该基础膜层中,且该指示膜层包括压敏膜层以及热敏膜层,该压敏膜层以及该热敏膜层分别于该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压力与温度达到相应的阈值时发生颜色变化。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多层复合薄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础膜层、第二基础膜层以及第三基础膜层,该指不膜层设置于该第一基础膜层与该第二基础膜层之间;或该指示膜层设置于该第二基础膜层与该第三基础膜层之间;或该指示膜层设置于该第一基础膜层与该第二基础膜层之间以及该第二基础膜层与该第三基础膜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础膜层与该第三基础膜层为聚丙烯膜层或聚乙烯镀铝膜层,该第二基础膜层为聚乙烯膜层。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指示膜层采用黏胶的方式粘贴于该基础膜层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指示膜层采用涂覆的方式涂覆于该基础膜层上。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指示膜层整幅或间断地设置于该基础膜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压敏膜层为压敏电致变色膜层;或者,该压敏膜层为压敏显色微胶囊膜层。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热敏膜层为热敏显色微胶囊膜层。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压敏膜层与该热敏膜层层叠设置;或者该压敏膜层与该热敏膜层设置于同一层且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温度的阈值邻近其中一该基础膜层的黏流温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多层复合薄膜,包括至少二基础膜层以及可变色的指示膜层,该些基础膜层层叠设置;该指示膜层设置于该些基础膜层之间或混合于至少一该基础膜层中,且该指示膜层包括压敏膜层以及热敏膜层,该压敏膜层以及该热敏膜层分别于该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压力与温度达到相应的阈值时均发生颜色变化。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薄膜于热压时能同时体现多层复合薄膜内部的实际温度及压力,并能呈现出温度与压力在多层薄膜间传递的时间差,便于热压过程中温度、压力及时间的调整。
文档编号B32B7/12GK202388876SQ20112057609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彭震 申请人:达尼特材料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