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253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PVC面膜层、PVC糊剂层、PVC微发泡糊剂层、聚酯纤维网布基材、PVC微发泡糊剂层、PVC糊剂层和PVC底膜层。本发明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具有质量更轻、手感柔软、耐曲饶、抗低温弯折性好、隔热、减震等特性,同时,还具有环保、耐析出等显著优势。
【专利说明】—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涉及一种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具有气密性好、强度高、质量轻、柔韧性好、焊接性能优异等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膜结构材料、蓬盖材料、充气艇材料、气模材料等领域。但是对于耐折性,特别是低温弯折性要求高的应用领域,单纯靠提高PVC糊剂与PVC膜配方中增塑剂含量的方式,以其获得更佳的柔韧性和手感,避免材料发硬,效果有限,且会增加使用过程中增塑剂析出的风险,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传统的PVC发泡革材料,气密性较差,材料表面强度低、平整度差,易破损,户外使用寿命短。偶氮类发泡剂还会有环保限制。因此,通过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配方优化设计,开发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具有质量更轻、手感柔软、耐曲饶、抗低温弯折性好、隔热、减震等特性,同时,还具有环保、耐析出等显著优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PVC面膜层、PVC糊剂层、PVC微发泡糊剂层、聚酯纤维网布基材、PVC微发泡糊剂层、PVC糊剂层和PVC底膜层。
[0005]所述PVC微发泡糊剂层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数计,
PVC糊树脂100份;
增塑剂60-8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5~10份;
气相法二氧化娃0.5^5份;
热膨胀微珠0.5^3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2~3份;
粘合剂3~5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300 ± 150)与乳液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450±200)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2~4:1 ;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广15: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wt.%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高岭土。
[0006]所述气相法二氧化娃的比表面积为200±20 m2/g,选用的牌号为瓦克H20。添加的时间是在糊剂配置均匀后添加,搅拌8?10分钟,转速为100(Tl200r/min。
[0007]所述热膨胀微球为低温型,外壳为热塑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为碳氢化合 物组成的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球状塑料颗粒。牌号为:美国P0LYCHEM公司的Clocell 1 120DU15。
[0008]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09]所述PVC糊剂层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数计,PVC糊树脂100 份;增塑剂70?90份液体钡锌稳定剂1?2份;色料1?5份;粘合剂1?2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500±150)与掺混树脂(聚合度为 950±50)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9?19:1。
[0010]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复配体系, 质量比为20^30:1:1 ;
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11]所述PVC面膜层和PVC底膜层均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数计,
PVC树脂100份;
增塑剂80?9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10?20份;
钛白粉2飞份;
色料1飞份;
抗氧剂o. ro. 3份;
紫外线吸收剂0. 2^0. 9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3飞份;
其他助剂(T15份;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聚酯增塑剂(GLOBINEX W-8000)、乙烯醋酸乙烯 共聚物(Elvaloy? 742)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8:1: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wt. %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 煅烧高岭土;
所述钛白粉为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采用氧化锆包覆处理。牌号为杜邦R900 ; 所述色料为色粉预先和PVC树脂粉经高混、塑化、挤出工艺制备的色母料;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626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2?4 ;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与UV328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l:f 1. 5 ;
所述其他助剂为依产品功能需求而添加的阻燃剂、抗静电剂、防霉抗菌剂、防粘剂等。
[0012]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聚酯纤维网布经过浸溃上糊,涂覆PVC微发泡糊剂层,通 过刮刀控制上糊量为80?110g/m2,进入烘箱,烘箱温度设定在14(Tl60°C,时间为6(T90s,经 过烘干、塑化、发泡工序后,再在发泡后的糊剂层上涂刮一层PVC糊剂,上糊量为3(T60g/m2, 进入烘箱,烘箱温度设定在15(Tl70°C,时间为2(T30s,经过烘干、塑化工序后,与PVC面膜和PVC底膜在高温下贴合即得到成品,贴合温度为175-185°c,贴合压力为35-40kgf ;
所述PVC面膜和PVC底膜是将各组分混匀后经过压延工艺加工成型;
所述PVC糊剂和PVC微发泡糊剂是将各组分投入搅拌罐中,经过高速搅拌后研磨制备--? 。
[0013]本发明中,聚酯纤维基布上增加PVC微发泡糊剂层,微发泡的糊剂在聚酯纤维基布中形成网状的粘结,避免传统的PVC糊剂浸溃后,聚酯纤维基布的孔隙完全被填满,导致复合材料的柔韧性与撕裂性能下降明显。选用物理发泡剂,实现PVC糊剂微发泡,泡孔直径小,密度高,赋予复合材料优异弹性、柔韧性及隔热、减震特性。在PVC微发泡糊剂层上增加PVC糊剂层,主要是填充微发泡糊剂层表面的空隙,避免与PVC膜贴合时,出现凹孔、针孔及表面不平整等异常,保证复合材料的气密性。各层配方中增塑剂选用环保型增塑剂,PVC面膜和底膜层中,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聚酯增塑剂、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复配体系,增强了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PVC分子链之间的极性,降低了低分子增塑剂的析出现象,分子量高的聚酯增塑剂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耐久性增塑剂,保证了在低温下对PVC分子链的增塑效率。PVC面膜和底膜层配方中,选用氧化锆包覆处理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与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的协同复配体系,提高了 PVC面膜和底膜的耐老化性,从而也会有效降低增塑剂析出的风险,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候性。
[0014]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具有质量更轻、手感柔软、耐曲饶、抗低温弯折性好、隔热、减震等特性,同时,还具有环保、耐析出等显著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0016]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0017]实施例1
I)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搅拌、研磨制备得到PVC微发泡糊剂。
[0018]PVC 糊树脂100 份;
增塑剂6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5份;
气相法二氧化娃0.5份;
热膨胀微珠0.5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2份;
粘合剂3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300 ± 150)与乳液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450±200)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2:1 ;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1: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闻岭土。
[0019]所述气相二氧化娃的比表面积为200±20 m2/g,选用的牌号为瓦克Η20。添加的时间是在糊剂配置均匀后添加,搅拌8~10分钟,转速为100(Tl200r/min。
[0020]所述热膨胀微球为低温型,外壳为热塑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球状塑料颗粒。牌号为:美国P0LYCHEM公司的Clocell 8120DU15。
[0021]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22]2)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搅拌、研磨制备得到PVC糊剂。
[0023]PVC 糊树脂100 份;
增塑剂70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1份;
色料1份;
粘合剂1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500±150)与掺混树脂(聚合度为950±50)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9:1。
[0024]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20:1:1 ;`
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25]3)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压延工艺制备得到PVC面膜和底膜。
[0026]PVC 树脂100 份;
增塑剂8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10份;
钦白粉2份;
色料1份;
抗氧剂0.1份;
紫外线吸收剂0.9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3份;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聚酯增塑剂(GLOBINEX W-800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lvaloy? 742)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8:1:1。
[0027]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高岭土。
[0028]所述钛白粉为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采用氧化锆包覆处理。牌号为杜邦R900。
[0029]所述色料为色粉预先和PVC树脂粉按一定配比经高混、塑化、挤出等工艺制备的色母料。
[0030]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626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2。
[0031]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与UV328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1。
[0032]所述其他助剂为依产品功能需求而添加的阻燃剂、抗静电剂、防霉抗菌剂、防粘剂
坐寸ο
[0033]4)聚酯纤维网布选用3000D*15*15,涂覆PVC微发泡糊剂量控制在80 g/m2,烘箱温度为140°C,时间为90S,再在发泡后的糊剂层上涂刮一层PVC糊剂,上糊量为30g/m2,烘箱温度为150°C,时间为30S。与PVC面膜和底膜在高温下贴合(温度为175°C,压力35kgf),得到成品。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0034]实施例2
I)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搅拌、研磨制备得到PVC微发泡糊剂。
[0035]PVC 糊树脂100 份; 增塑剂7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8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2份;
热膨胀微珠1.5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3份;
粘合剂4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300 ± 150)与乳液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450±200)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3:1 ;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3: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闻岭土。
[0036]所述气相二氧化娃的比表面积为200±20 m2/g,选用的牌号为瓦克H20。添加的时间是在糊剂配置均匀后添加,搅拌8~10分钟,转速为100(Tl200r/min。
[0037]所述热膨胀微球为低温型,外壳为热塑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球状塑料颗粒。牌号为:美国P0LYCHEM公司的Clocell120DU15。
[0038]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39]2)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搅拌、研磨制备得到PVC糊剂。
[0040]PVC 糊树脂100 份;
增塑剂80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1.5份;
色料3份;
粘合剂1.5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500±150)与掺混树脂(聚合度为950±50)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5:1。
[0041]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25:1:1 ;
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42]3)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压延工艺制备得到PVC面膜和底膜。
[0043]PVC 树脂100 份;
增塑剂85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15份;
钦白粉3份;
色料3份;抗氧剂 0.2份;
紫外线吸收剂0.5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4份;
其他助剂2份;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聚酯增塑剂(GLOBINEX W-800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lvaloy? 742)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8:1:1。
[0044]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高岭土。
[0045]所述钛白粉为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采用氧化锆包覆处理。牌号为杜邦R900。
[0046]所述色料为色粉预先和PVC树脂粉按一定配比经高混、塑化、挤出等工艺制备的色母料。
[0047]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626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3。
[0048]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与UV328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1.2。
[0049]所述其他助剂为抗静电剂。
[0050]4)聚酯纤维网布选用3000D*15*15,涂覆PVC微发泡糊剂量控制在90 g/m2,烘箱温度为150°C,时间为80S,再在发泡后的糊剂层上涂刮一层PVC糊剂,上糊量为40g/m2,烘箱温度为160°C,时间为25S。与PVC面膜和底膜在高温下贴合(温度为180°C,压力38kgf),得到成品。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0051]实施例3
I)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搅拌、研磨制备得到PVC微发泡糊剂。
[0052]PVC 糊树脂100 份;
增塑剂8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10份;
气相法二氧化娃5份;
热膨胀微珠3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3份;
粘合剂5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300 ± 150)与乳液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450±200)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4:1 ;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5: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闻岭土。
[0053]所述气相二氧化娃的比表面积为200±20 m2/g,选用的牌号为瓦克H20。添加的时间是在糊剂配置均匀后添加,搅拌8~10分钟,转速为100(Tl200r/min。
[0054]所述热膨胀微球为低温型,外壳为热塑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具有独特核壳结构的球状塑料颗粒。牌号为:美国P0LYCHEM公司的Clocell120DU15。
[0055]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0056]2)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搅拌、研磨制备得到PVC糊剂。
[0057]PVC 糊树脂100 份;
增塑剂90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2份;
色料5份;
粘合剂2份;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聚合度为1500±150)与掺混树脂(聚合度为950±50)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9:1。
[0058]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30:1:1 ;
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0059]3)按以下配方比例及各组分要求,通过压延工艺制备得到PVC面膜和底膜。
[0060]PVC 树脂100 份;
增塑剂9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20份;
钛白粉5份;
色料5份;
抗氧剂0.3份;
紫外线吸收剂0.2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5份;
其他助剂15份;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聚酯增塑剂(GLOBINEX W-800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lvaloy? 742)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8:1:1。
[0061]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高岭土。
[0062]所述钛白粉为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采用氧化锆包覆处理。牌号为杜邦R900。
[0063]所述色料为色粉预先和PVC树脂粉按一定配比经高混、塑化、挤出等工艺制备的色母料。
[0064]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626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 4。(2、3、4)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与UV328的复配体系,质量配比为1: 1.5。(1、1.2、1.5) 所述其他助剂为依产品功能需求而添加的阻燃剂、抗静电剂、防霉抗菌剂、防粘剂等。
[0065]4)聚酯纤维网布选用3000D*15*15,涂覆PVC微发泡糊剂量控制在110 g/m2,烘箱温度为160°C,时间为60S,再在发泡后的糊剂层上涂刮一层PVC糊剂,上糊量为60g/m2,烘箱温度为170°C,时间为20S。与PVC面膜和底膜在高温下贴合(温度为185°C,压力40kgf),得到成品。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0066]表1本发明产品与普通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性能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PVC面膜层、PVC糊剂层、PVC微发泡糊剂层、聚酯纤维网布基材、PVC微发泡糊剂层、PVC糊剂层和PVC底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微发泡糊剂层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数计, PVC糊树脂100份; 增塑剂60-8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5~10份; 气相法二氧化娃0.5^5份; 热膨胀微珠0.5^3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2~3份; 粘合剂3飞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与乳液法糊树脂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2~4:1 ;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广15: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wt.%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高岭土; 所述气相法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为200±20 m2/g,在糊剂混合均匀后添加,转速为100(Tl200r/min下搅拌8~10分钟; 所述热膨胀微球为低温型,外壳为热塑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内核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核壳结构的球状塑料颗粒; 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糊剂层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数计, PVC糊树脂100份; 增塑剂70-90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f 2份; 色料I飞份; 粘合剂f 2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PVC糊树脂为微悬浮法糊树脂与掺混树脂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扩19:1 ;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环氧大豆油、己二酸二异辛酯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20~30:1:1 ; 所述粘合剂为以醋酸丁酯为载体的异氰尿酸聚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VC面膜层和PVC底膜层均包括以下组分:以重量份数计, PVC树脂100份; 增塑剂80-90份; 有机改性高岭土10-20份;钛白粉2~5份; 色料1~5份; 抗氧剂0.1~0.3份; 紫外线吸收剂0.2^0.9份; 液体钡锌稳定剂3~5份; 其他助剂0-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与聚酯增塑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8:1:1 ; 所述有机改性高岭土为1.5wt.%铝钛复合偶联剂改性处理的粒径大于3000目的煤系煅烧高岭土; 所述钛白粉为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采用氧化锆包覆处理; 所述色料为色粉和PVC树脂粉经高混、塑化、挤出工艺制备的色母料; 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626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2~4 ;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与UV328的复配体系,质量比为1:1~1.5 ; 所述其他助剂包括阻燃剂、抗静电剂、防霉抗菌剂、防粘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为发泡层的聚酯纤维增强PVC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聚酯纤维网布经过浸溃上糊,涂覆PVC微发泡糊剂层,控制上糊量为8(Tl 10g/m2,进入烘箱,烘箱温度设定在14(Tl60°C,时间为6(T90s,经过烘干、塑化、发泡工序后,再在发泡后的糊剂层上涂刮一层PVC糊剂,上糊量为3(T60g/m2,进入烘箱,烘箱温度设定在15(Tl70°C,时间为2(T30s,经过烘干、塑化工序后,与PVC面膜和PVC底膜在高温下贴合即得到成品,贴合温度为175-185°C,贴合压力为35-40kgf ; 所述PVC面膜和PVC底膜是将各组分混匀后经过压延工艺加工成型; 所述PVC糊剂和PVC微发泡糊剂是将各组分投入搅拌罐中,经过高速搅拌后研磨制备--? 。
【文档编号】B32B27/12GK103552324SQ20131054837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郑玉婴, 林锦贤 申请人: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