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包括有三层结构,分别为外表层、中间层、内表层,三层结构的层厚比例分别为外表层的厚度:中间层的厚度:内表层的厚度=(1-4):(2-4.7):(1-4)。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挤出复合强度达到1.5-8.0N/15mm,适用范围广;薄膜耐温性能好,不易收缩;薄膜透明度好。
【专利说明】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
【背景技术】
[0002]挤出复合,是复合软包装的主要生产方法之一,目前,我国挤出复合产品约占软包装的25%左右。由于国外在挤出复合树脂、工艺、设备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挤出复合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成为软包装的发展主流。挤出复合具有生产速度快,生产过程简单,生产环境清洁,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无溶剂残留,无二氨基甲苯(致癌物质)残留等优点。但是,挤出复合一般剥离强度(塑/塑复合)为0.7?1.5N/15mm,剥离强度较干式复合小,只适用于一般包装材料,而干式复合剥离强度(塑/塑复合)一般都在I?3.5N/15mm,适合大部分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挤出复合的特点,提供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该薄膜使用三层共挤流延法生产,具有很好的挤出复合强度,耐温性能好,透明度高。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三层结构,分别为外表层、中间层、内表层,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比例分别为外表层的厚度:中间层的厚度:内表层的厚度=(1-4):(2-4.7):(1-4)。
[0006]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结构采用三层共挤流延法生产。
[0007]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层的主要材质为聚乙烯、共聚聚丙烯、防粘剂,此面需对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或等离子处理;中间层主要材质为全同立构均聚聚丙烯、爽滑剂;内表层主要材质为共聚聚丙烯、爽滑剂、防粘剂。
[0008]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层用聚乙烯,优选茂金属聚乙烯,最优选高密度或中密度茂金属聚乙烯或二者的共混物。
[0009]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结构的总厚度范围为15-60微米,优选厚度范围为18-40微米。
[00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1]1、该薄膜挤出复合强度达到1.5-8.0N/15mm,适用范围广;
[0012]2、薄膜耐温性能好,不易收缩;
[0013]3、薄膜透明度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具体实施方式】:[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具有三层结构,分别为:
[0017]外表层A,其成份为聚乙烯、共聚聚丙烯、防粘剂,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I lwt%-20wt%、78wt%-84wt%、0wt%_5wt%。其中聚乙烯优选茂金属聚乙烯,最优选高密度或中密度茂金属聚乙烯或二者的共混物。
[0018]中间层B,其成份为全同立构均聚聚丙烯、爽滑剂,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95wt%-100wt%、0wt%_5wt%。
[0019]内表层C,其成份为共聚聚丙烯、爽滑剂、防粘剂。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92wt%-100wt%、0wt%-3wt%、0wt%_5wt%。
[0020]将适合各层的原料进行配比混合后,经三层共挤流延成膜,并在其外表层A进行电晕或等离子处理。
[0021]上述实施实例中,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总厚度为15-60微米,优选厚度范围为18-40微米。其中,外表层A占总厚度比例为25% ;中间层B占总厚度比例为50% ;内表层C占总厚度比例为25%。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三层结构,分别为外表层、中间层、内表层,所述的三层结构的层厚比例分别为外表层的厚度:中间层的厚度:内表层的厚度=(1-4):(2-4.7):(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结构采用三层共挤流延法生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层的主要材质为聚乙烯、共聚聚丙烯、防粘剂,此面需对表面进行电晕处理或等离子处理;中间层主要材质为全同立构均聚聚丙烯、爽滑剂;内表层主要材质为共聚聚丙烯、爽滑剂、防粘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层用聚乙烯,优选茂金属聚乙烯,最优选高密度或中密度茂金属聚乙烯或二者的共混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挤复包装用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层结构的总厚度范围为15-60微米,优选厚度范围为18-40微米。
【文档编号】B32B27/32GK203496397SQ20132020974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
【发明者】唐新国, 唐健, 王帮新, 张治国 申请人:安徽双津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