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5589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技术领域】,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35-55份、丙烯酸与醚共聚物10-22份、油酸丁酯1-3份、烷基水杨酸钙1-3份、聚氧乙烯醚1-2份、钛白粉5-9份、聚酯纤维6-12份、偶联剂3-8份和溶剂15-26份。本发明提供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具有良好的防雾性能,能够阻止水珠的形成,从而减低光线折射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影响,同时背膜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能和阻隔性能,有效减少水对膜层和组件的影响。
【专利说明】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背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材料之一,其主要性能是封装晶体硅, 除必须具备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耐候性能和阻隔性能外,还须具备防氧化、抗潮湿、较好的 耐水解性和较低的雾度等特点。
[0003] 在背膜上形成的水雾,一方面会对膜层造成侵蚀;另一方面,由于水雾的散热,导 致光线折射率降低,晶体硅的光电转换效率受到影响。因此,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一般需要具 有自动除雾的性能,以降低水雾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0004] 防雾的两个途径:一是,阻止小水珠形成,增大水的表面张力,水在其表面无法形 成水珠,而快速留下,这需要膜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第二,超疏水材料,表面改性,改变水 接触角,使得形成的水滴瞬间滑落,实际也是利用亲水表面的机理防雾。
[0005] 利用亲水性膜层防雾,其防腐耐蚀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即影响了膜层稳定的耐 候性能,因此,如何平衡两种性能的关系,是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关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不足,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 供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 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 : 丙烯酸单体35-55份、丙烯酸与醚共聚物10-22份、油酸丁酯1-3份、烷基水杨酸钙1-3份、 聚氧乙烯醚1-2份、钛白粉5-9份、聚酯纤维6-12份、偶联剂3-8份和溶剂15-26份。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丙酮或二甲苯。
[0010] 作为优选,所述钛白粉为金红石型钛白粉。
[0011] 作为优选,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38-50份、丙烯酸 与醚共聚物12-20份、油酸丁酯2-3份、烷基水杨酸钙1. 5-2. 5份、聚氧乙烯醚1-2份、钛白 粉6-8份、聚酯纤维7-10份、偶联剂4-7份和溶剂16-24份。
[0012] 更优地,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42-48份、丙烯酸与 醚共聚物15-18份、油酸丁酯2-3份、烷基水杨酸钙1. 5-2份、聚氧乙烯醚1. 5-2份、钛白粉 7-8份、聚酯纤维8-9份、偶联剂5-7份和溶剂18-22份。
[0013] 更优地,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45份、丙烯酸与醚 共聚物16份、油酸丁酯2份、烷基水杨酸钙1. 5份、聚氧乙烯醚1. 5份、钛白粉7份、聚酯纤 维8份、偶联剂6份和溶剂20份。
[0014]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0015]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是常用亲水膜层,利用亲水膜层 增加表面张力的作用,阻止水雾在膜层表面形成小水珠,进而降低了光的折射效应,同时为 更好的满足膜层的耐候性能,本发明以丙烯酸单体和丙烯酸与醚共聚物为主体材料,加入 聚酯纤维和聚氧乙烯醚,增强膜层的抗氧化性能和耐蚀性能,并通过油性剂的加入,是形成 的水膜快速分散,以降低水膜的折射效果。
[0016]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具有良好的防雾性能,能够阻止水珠 的形成,从而减低光线折射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影响,同时背膜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能和阻 隔性能,有效减少水对膜层和组件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 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 限制。
[0018] 实施例1 :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 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35份、丙烯 酸与醚共聚物10份、油酸丁酯1份、烷基水杨酸钙1份、聚氧乙烯醚1份、金红石型钛白粉 5份、聚酯纤维6份、硅烷偶联剂3份和丙酮15份。
[0019]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0020] 实施例2 :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 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55份、丙烯 酸与醚共聚物22份、油酸丁酯3份、烷基水杨酸钙3份、聚氧乙烯醚2份、金红石型钛白粉 9份、聚酯纤维12份、硅烷偶联剂8份和丙酮26份。
[0021]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0022] 实施例3 :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 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38份、丙烯 酸与醚共聚物12份、油酸丁酯2份、烷基水杨酸钙1. 5份、聚氧乙烯醚1份、金红石型钛白 6份、聚酯纤维7份、硅烷偶联剂4份和二甲苯16份。
[0023] -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0024] 实施例4 :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 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48份、丙烯 酸与醚共聚物18份、油酸丁酯3份、烷基水杨酸钙2份、聚氧乙烯醚2份、金红石型钛白粉 8份、聚酯纤维9份、硅烷偶联剂7份和二甲苯22份。
[0025] -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0026] 实施例5 :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中 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45份、丙烯 酸与醚共聚物16份、油酸丁酯2份、烷基水杨酸钙1. 5份、聚氧乙烯醚1. 5份、钛白粉7份、 聚酯纤维8份、偶联剂6份和溶剂20份。
[0027] -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如下: (1) 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0028] 测定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耐候性能。
[0029] 对实施例1-5进行双八五老化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耐候性测试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为五层结构复合膜,自上而下依次为耐候层、胶粘层、 中间层、胶粘层和易粘接层,其特征在于,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 单体35-55份、丙烯酸与醚共聚物10-22份、油酸丁酯1-3份、烷基水杨酸钙1-3份、聚氧乙 烯醚1-2份、钛白粉5-9份、聚酯纤维6-12份、偶联剂3-8份和溶剂15-26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 联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丙酮或二 甲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白粉为金红石 型钦白粉。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 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38-50份、丙烯酸与醚共聚物12-20份、油酸丁酯2-3份、烷 基水杨酸钙1. 5-2. 5份、聚氧乙烯醚1-2份、钛白粉6-8份、聚酯纤维7-10份、偶联剂4-7 份和溶剂16-24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 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42-48份、丙烯酸与醚共聚物15-18份、油酸丁酯2-3份、烷 基水杨酸钙1. 5-2份、聚氧乙烯醚1. 5-2份、钛白粉7-8份、聚酯纤维8-9份、偶联剂5-7份 和溶剂18-22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其特征在于,耐候层由以下质量份 数的各个组分构成:丙烯酸单体45份、丙烯酸与醚共聚物16份、油酸丁酯2份、烷基水杨酸 钙1. 5份、聚氧乙烯醚1. 5份、钛白粉7份、聚酯纤维8份、偶联剂6份和溶剂20份。
8. -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 步骤如下: (1) 将丙烯酸单体、丙烯酸与醚共聚物加入到溶剂中,混合均匀; (2) 依次向上述液体中加入油酸丁酯、聚氧乙烯醚、聚酯纤维、烷基水杨酸钙和钛白粉, 超声搅拌均匀; (3) 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后,置于模具中,热压成耐候层; (4) 将耐候层和易粘接层分别通过胶粘层与中间层复合,形成层状膜结构, (5) 将上述层状膜结构进行真空冷压,制备得到防雾太阳能电池板背膜。
【文档编号】B32B27/08GK104385741SQ20141064717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黄新东, 刘天人 申请人:无锡中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