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水性壁纸原纸生产干燥时的烘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772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耐水性壁纸原纸生产干燥时的烘缸。



背景技术:

烘缸对于造纸机而言,需具有良好的承压以及传热作用。当烘缸的旋转速度不高或静止时,缸内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总是落在烘缸下部,可由固定的排水装置将冷凝水排出,但当烘缸转速达到一定值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冷凝水在烘缸内形成一个水环,此时加热用的水蒸气,通过冷凝作用,将热量传递到水环上,再通过水环把热量传递到烘缸缸壁,最后传递到烘缸外壁的湿纸浆层。如何提高烘缸的传热效率、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烘缸内的冷凝水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便于冷凝水排出的用于耐水性壁纸原纸生产干燥时的烘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耐水性壁纸原纸生产干燥时的烘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两侧自由端上分别设有端盖,两端盖的中心孔处分别连接有缸轴,两端盖的自由端同轴套设有保温压盖,所述缸体的内表面上焊接固定一螺旋状的肋筋,所述肋筋上均匀开设有复数个用于冷凝水流通的通孔,所述端盖内端的圆周外侧设有一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连接一排水装置。

优选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吸水头、虹吸管,所述吸水头安装在所述集水槽内,所述虹吸管一端伸出所述端盖,另一端与所述吸水头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盖与保温压盖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石棉层以及隔热铝箔层。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斜向设置。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烘缸内设置螺旋结构的肋筋,并在肋筋上开设通孔,使烘缸在运作时形成螺旋形的水环,并由通孔增加内肋筋之间冷凝水的流通,进而使水环整体变薄,蒸汽通过较薄的水环以及肋筋进行热传递,更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提高热传递效率,同时因设置的螺旋形肋筋,将冷凝水集中至一端的端盖上的集水槽内,仅需在集水槽内设置排水装置,可以更为集中、便利地将冷凝水排出烘缸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参考图1,一种用于耐水性壁纸原纸生产干燥时的烘缸,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1的两侧自由端上分别设有端盖2,两端盖2的中心孔处分别连接有缸轴3,两端盖2的自由端同轴套设有保温压盖4,端盖2与保温压盖4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5,所述保温隔热层5包括依次层叠的石棉层51以及隔热铝箔层52,能有效防止缸体内热量流失、热效率高、大大节约了能源;所述缸体1的内表面上焊接固定一螺旋状的肋筋11,所述肋筋11上均匀开设有复数个用于冷凝水流通的通孔12,本实施例中,开设通孔12时,将所述通孔12斜向设置,更利于肋筋11之间的冷凝水流通,提高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传热效率;所述端盖2内端的圆周外侧设有一集水槽21,所述集水槽21连接一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吸水头61、虹吸管62,所述吸水头61安装在所述集水槽21内,所述虹吸管62一端伸出所述端盖2,另一端与所述吸水头6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设的吸水头61为漏斗状,能更好的吸汲冷凝水,促进排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缸内设置螺旋结构的肋筋,并在肋筋上开设通孔,使烘缸在运作时形成螺旋形的水环,并由通孔增加内肋筋之间冷凝水的流通,进而使水环整体变薄,蒸汽通过较薄的水环以及肋筋进行热传递,更有利于热量的传递,提高热传递效率,同时因设置的螺旋形肋筋,将冷凝水集中至一端的端盖上的集水槽内,仅需在集水槽内设置排水装置,可以更为集中、便利地将冷凝水排出烘缸外。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