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恒温无芒硝刮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378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丝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磨恒温无芒硝刮酸器。



背景技术:

刮酸器是纺织业R535纺丝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计量后粘胶经喷丝头在酸浴内反应生成丝条,丝条出浴面约405mm处经刮酸后到牵伸盘进行第一次牵伸,刮酸器主要作用是刮除丝条上带走的酸浴,酸浴积在刮酸器上易结芒硝。实际生产过程中,当温度在38-42℃左右硫酸钠溶解度最高,低于这个温度硫酸钠溶解度越低,结晶情况越严重。

纺丝机内夏季温度约35-36℃,冬季温度约24-26℃,温度均低于38℃。因此,在刮酸器上均会产生芒硝。芒硝产生冰凌式尖锐的刺头,让丝束产生毛丝。为了消除芒硝,员工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冲洗,处理芒硝工作,劳动强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恒温无芒硝刮酸器,本装置将刮酸器与恒温水循环相结合,保证温度在40℃不结晶芒硝的温度,方可控制和抑制芒硝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耐磨恒温无芒硝刮酸器,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内筒体设在外筒体内,外筒体一端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外密封环,外密封环与内筒体端部固定连接,内筒体的另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内密封环,内密封环与外筒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筒体、外密封环、内筒体和内密封环共同形成夹层水腔,外筒体圆周上设有若干环形槽,外筒体上设有通向夹层水腔内的进水孔和出水孔。

优选地,环形槽呈圆弧形,环形槽首尾相连形成锯齿状。

优选地,内筒体外圆周径向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外筒体的加固支撑杆。

优选地,进水孔和出水孔设置在外筒体的同一端,进水孔和出水孔设置为螺纹连接孔。

优选地,进水孔设置在外筒体的下侧,出水孔设置在外筒体的上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筒体上的环形槽用于去除丝条上的酸液,加固支撑杆能够加强装置的强度,将进水孔和出水孔设置为螺纹连接孔,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与装置的连接;通过进水孔和出水孔在夹层水腔内形成流动的循环水,并且控制循环水水温为40℃,方可控制和抑制芒硝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刮酸器的剖视图。

附图中:

1、外筒体;11、外密封环;12、环形槽;13、进水孔;14、出水孔;

2、内筒体;21、内密封环;3、夹层水腔;4、加固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恒温无芒硝刮酸器,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内筒体2设在外筒体1内,外筒体1一端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外密封环11,外密封环11与内筒体2端部固定连接,内筒体2的另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内密封环21,内密封环21与外筒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筒体1、外密封环11、内筒体2和内密封环21共同形成夹层水腔3,外筒体1圆周上设有若干环形槽12,环形槽12用于去除丝条上的酸液。

环形槽12呈圆弧形,环形槽12首尾相连形成锯齿状。外筒体1上设有通向夹层水腔3内的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进水孔13设置在外筒体1的下侧,出水孔14设置在外筒体1的上侧;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设置在外筒体1的同一端,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设置为螺纹连接孔,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与装置的连接。通过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在夹层水腔3内形成流动的循环水,并且控制循环水水温为40℃,方可控制和抑制芒硝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内筒体2外圆周径向设有若干用于支撑外筒体1的加固支撑杆4,加固支撑杆4能够加强装置的强度;加固支撑杆4是否设置视情况而定,如果夹层水腔3长度很长,则需要设置,如果夹层水腔3比较短,工件强度足够,则无需设置加固支撑杆4。

本刮酸器在配合纺丝机的使用过程中,只需在内筒体2内设置一根螺栓,螺栓贯穿整个刮酸器,将螺栓锁紧固定在机架上即可使用本刮酸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