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探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90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纱器。



背景技术:

原有的探纱器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可靠性低,容易产生误信号,纺纱厂纺纱环境普遍存在多粉尘,纺纱过程中产生的纱线毛羽杂质由于导纱口和感应口的狭窄容易积堆,从而影响探纱器的正常工作的运行,亦不便清理。原有探纱器结构对于粗支纱常有卡死,断头情况的出现,操作起来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纱器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接配合的探纱器底座和探纱器盖板,探纱器底座和探纱器盖板呈垂直设置,探纱器盖板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插接口内对应设置感应按纽和纱线感应线路板前端的两个指示灯。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纱器底座为一方形块,探纱器底座上设置有与转杯纺纱机机身纺纱单元连接的通孔,探纱器底座通过螺丝安装在转杯纺纱机机身纺纱单元上。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纱器盖板的左侧导纱口设置有感应片,感应片处设有中导纱陶瓷;探纱器盖板的下方设置有底部导纱板,底部导纱板上设有底导纱陶瓷;探纱器盖板的上方设置有张力补偿挡纱板和顶部导纱板,张力补偿挡纱板上设有导纱杆,顶部导纱板上设有顶导纱陶瓷,导纱杆位于顶导纱陶瓷和中导纱陶瓷之间;所述中导纱陶瓷、底导纱陶瓷和顶导纱陶瓷安装处的导纱口中心均为垂直同心。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纱器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张力补偿挡纱板和顶部导纱板分别对应的连接孔,导纱杆与张力补偿挡纱板共用一个连接孔。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补偿挡纱板为L形圆弧过渡结构板,张力补偿挡纱板上设置有与探纱器底座固定连接的圆孔,探纱器底座上方设有安装张力补偿挡纱板的卡槽,张力补偿挡纱板连接设置在探纱器底座的前侧。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纱板为L形结构,顶部导纱板上设有与探纱器底座相连接的小孔,顶部导纱板连接设置在探纱器底座的后侧;所述顶部导纱板上设置有缺口卡槽,所述的顶导纱陶瓷设置在缺口卡槽内。

所述的一种探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纱陶瓷、底导纱陶瓷和顶导纱陶瓷均为平滑过渡的大开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探纱器可与断纱探测机构配合,根据断纱探测机构因断纱引起的状态变化而发生信号的信号发生器和对该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器做出的反应,通过设置在感应口的感应片和设置在方便操作的探纱器本体前方的感应按扭、探纱器本体设置有底部导纱板和顶部导纱板以及配合设置的底导纱陶瓷、中导纱陶瓷和顶导纱陶瓷以及设置在探纱器底座上的导纱杆,使导纱更平稳,导纱板和导纱陶瓷其导纱部位及纱线滑入部位光洁耐磨,开口大,且导纱中心一致,便于纺纱操作,感应口不易积毛羽杂质,可准确及时的探测出断裂的纱线,探纱器底座上方设置有纺制锥筒纱专设的张力补偿挡纱板,可避免探纱器本体的磨损,降低纱线断头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探纱器的比较如下:

1.原有的探纱器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可靠性低,容易产生误信号,纺纱厂纺纱环境普遍存在多粉尘,纺纱过程中产生的纱线毛羽杂质由于导纱口和感应口的狭窄容易积堆,从而影响探纱器的正常工作的运行,亦不便清理;本新型的探纱器很好解决了此问题,本探纱器的导纱端采用大圆弧过渡,相比原有的直角过渡,不仅美观,而且对纱线导入及积杂的导出都相当通畅,导纱陶瓷和导纱板采用大开口设计,两者配合合理,纱线通道更活络,纺纱操作更便捷,很好的解决了原有导纱通道由于导纱口半封闭结构的狭小造成对于纺纱纱支的粗细限制;

2.原有探纱器结构对于粗支纱常有卡死,断头情况的出现,操作起来极为不便,本探纱器的底部导纱板、底导纱陶瓷及导纱杆纱线导入处设计成统一的斜角,与导纱端的圆弧过渡处配合完美,间隙变大,上中下各有一个平滑过渡的大开口导纱陶瓷,工作时纱线难滑出,上下探纱器本体之间感应口增大,探测感应纱线范围更广,覆盖导纱口,探测更为准确,该设计结构不受纱支粗细的影响。本探纱器的探纱器底座和探纱器盖板配合采用凹凸卡槽,与底部导纱板采用两颗自攻螺钉一起安装,比起原有的配合更精密,安装更方便,密封性更好,严密阻止了外部粉尘的进入,保证了探纱器盖板内纱线感应线路板的正常使用。其设置在探纱器底座上的张力补偿挡纱板配合纺制锥筒纱时的张力补偿杆,降低纱线和探纱器本体的磨损,采用平滑圆弧过渡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在纺锥筒纱时的断头率,此探纱器结构可以同时满足锥筒和平筒的纺纱,其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工作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配合光电感应探测纱线,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探纱器盖板前端设置感应指示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密封性高,有效的保护了内部纱线感应线路板的正常使用,其安装简捷,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纱器底座,2-探纱器盖板,3-底导纱陶瓷,4-底部导纱板,5-感应片,6-中导纱陶瓷,7-张力补偿挡纱板,8-导纱杆,9-顶部导纱板,10-顶导纱陶瓷,11-感应按钮,12-纱线感应线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探纱器,该探纱器用于转杯纺纱机设备,该探纱器包括凹凸卡槽连接的探纱器底座1和探纱器盖板2组成的探纱器本体,探纱器底座和探纱器盖板呈垂直设置,探纱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纱线感应线路板12,探纱器本体的左侧导纱口设置有感应片5,探纱器本体的前侧设置有感应按纽11,探纱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导纱板4。

探纱器底座1为一方形块,探纱器底座1上设置有与转杯纺纱机机身纺纱单元连接的通孔,探纱器底座1通过螺丝安装在转杯纺纱机机身纺纱单元上,底部导纱板4通过两颗自攻螺钉连接在探纱器底座上;感应片5和感应按纽11在探纱器底座1和探纱器盖板2连接前将其插入探纱器盖板2,探纱器盖板2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口,插接口内对应设置感应按纽和纱线感应线路板前端的两个指示灯。

探纱器盖板的左侧导纱口设置有感应片5,感应片5处设有中导纱陶瓷6;探纱器盖板2的下方设置有底部导纱板4,底部导纱板4上设有底导纱陶瓷3;探纱器盖板2的上方设置有张力补偿挡纱板7和顶部导纱板9,张力补偿挡纱板7上设有导纱杆8,顶部导纱板9上设有顶导纱陶瓷10,导纱杆8位于顶导纱陶瓷10和中导纱陶瓷6之间;中导纱陶瓷6、底导纱陶瓷3和顶导纱陶瓷10通过胶水在相应位置粘牢,中导纱陶瓷、底导纱陶瓷和顶导纱陶瓷均为平滑过渡的大开口结构,中导纱陶瓷6、底导纱陶瓷3和顶导纱陶瓷10安装处的导纱口中心均为垂直同心,方便纱线的导入,其中心对应整机各锭的卷饶中心。

探纱器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张力补偿挡纱板7和顶部导纱板9分别对应的连接孔,导纱杆8与张力补偿挡纱板7共用一个连接孔通过螺栓紧固在探纱器底座1上;张力补偿挡纱板7为L形圆弧过渡结构板,张力补偿挡纱板7上设置有与探纱器底座固定连接的圆孔,探纱器底座上方设有安装张力补偿挡纱板的卡槽,张力补偿挡纱板连接设置在探纱器底座的前侧,螺栓穿过圆孔和连接孔将张力补偿挡纱板固定在探纱器底座上;顶部导纱板9为L形结构,顶部导纱板上设有与探纱器底座相连接的小孔,顶部导纱板连接设置在探纱器底座的后侧,螺栓穿过小孔和连接孔将顶部导纱板固定在探纱器底座上;顶部导纱板上设置有缺口卡槽,顶导纱陶瓷设置在缺口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开放式大导纱口导纱,整机设备运行纺纱接头时纱线通过底部导纱板4和导纱杆8滑入探纱器本体左侧感应口,内部的纱线感应线路板12接收处理探纱信号,纱线经由底导纱陶瓷3、中导纱陶瓷6以及顶导纱陶瓷10正常纺纱,如在纺纱过程中纱线出现断裂而探测不到纱线时探纱器本体前侧连接在纱线感应线路板12的黄灯亮起,由于底部导纱板4和导纱杆8纱线导入口导入斜角一致,且经由抛光处理从而光滑整洁,与探纱器本体大圆弧过渡室左侧壳体组成合理较大的纱线导入开口,使得纱线导入通畅顺利且纱线磨损极小,由于探纱器本体纱线导入底部采用大圆弧过渡以及底导纱陶瓷3、中导纱陶瓷6和顶导纱陶瓷10的大导纱口且导纱中心的一致,使得设备纺纱不受纱线粗细的影响,通道感应口不易积毛羽杂质,纱线导入通道活络,从而使得纱线探测信号更准确,纺纱操作简捷,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本体内部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运用于锥筒纱的纺制,加上张力补偿档纱板配合纺制锥筒纱时的张力补偿杆,降低纱线和本体磨损,采用平滑圆弧过渡的结构,大大降低了在纺锥筒纱时的断头率,其通用性降低生产成本,工作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