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装置和用于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转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6712发布日期:2018-06-15 23:3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气流纺纱装置和用于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转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流纺纱装置和用于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转杯。



背景技术:

DE19910277B4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转杯,具有具备环形壁部的转杯盘,该壁部形成转杯开口且具有转杯底,转杯底与环形壁部相连。在该连接区域中有转杯盘的最大外径。在连接部的内侧面设置转杯沟槽,且该转杯盘具有相接于转杯底的凸缘(Bund)。环形壁部的壁厚从转杯盘开口朝向连接部递增。转杯底厚度从转杯沟槽朝向凸缘连续递增,在转杯沟槽区域内的连接部壁厚小于转杯底的最小厚度且在0.3毫米与1.2毫米之间。

转杯盘被设计成在最大外径区域内具有小壁厚改善了质量分布和进而在转杯盘高转速时的性能,而没有在该区域内不允许地削弱转杯盘。实现了重量减轻,其有利地影响纺纱转杯的驱动性能和能耗。薄壁设计还在预定内径情况下导致较小的外径和进而较小的表面。这在流动技术上是很有利的,这也积极影响到能耗。

纺纱转杯由铝或钢制造。铝的优点是它很轻,这减轻了纺纱转杯轴承的磨损且在开动加速时意味着少量能耗。钢制转杯在相同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具有高许多的质量。由此一来,它们使轴承承受载荷且在开动加速至时导致更高的能耗。另一方面,钢制纺纱转杯相比于铝制纺纱转杯受到磨损牵连较小。钢比铝硬且也可以简单处理以改善磨损防护。因此,钢制转杯例如被硼化。为了弥补关于质量的缺点,钢制转杯被设计成是很薄壁的,就像例如在DE19910277B4中公开的那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善尤其用于钢制的纺纱转杯的形状。

为了完成该任务,提出一种用于气流纺纱装置的纺纱转杯,其包括转杯盘和转杯轴。转杯盘具有环形壁部、转杯底和凸缘。凸缘邻接于转杯底并且具有容纳转杯轴的孔。根据本发明,凸缘在其外周具有至少一个环形连边,其外径限定了凸缘外径,且凸缘为了密封环形连边具有至少一个环绕凹部。

该转杯盘最好是一件式构成。在转杯盘上的凸缘一方面用于将转杯盘与转杯轴邻接。为此,转杯轴的一端伸入凸缘的孔中。转杯轴和凸缘此时最好通过压配合相互联接。转杯轴被设计成支承并驱动该纺纱转杯。凸缘还用于相对于驱动和支承区密封装有转杯盘的转杯壳体。转杯壳体具有用于转杯轴的通孔。因此,纺纱转杯在转杯壳体外通过转杯轴被驱动或支承。通孔的直径和凸缘的外径如此设定,凸缘能在通孔内非接触转动,并且在凸缘在通孔内转动时实现转杯壳体的密封。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环形连边和对应的环绕凹部的设计结构,可以有利地满足对凸缘的所有要求。通过所述连边,凸缘外径可以简单地匹配于通孔的预定直径。所述凹部用于能节省材料。为此,凸缘的和进而整个纺纱转杯的质量减小。能耗被降低。在接纱之后逐步加速至运行转速可以更快速进行。生产率得以提高。

该凹部的底面有利地呈圆形构成,半径最好在1.5毫米与2毫米之间。该设计允许所述凹部的简单制造。所述制造可以通过横断面开槽进行。伴随凹部的制造,于是必然得到环形连边。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凹部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环形连边与转杯底之间。

但特别有利的是该纺纱转杯被设计成具有多个连边。在多个连边和进而多个凹部的情况下,还能更好地满足减轻质量的要求和在转杯壳体通孔内的密封性。此外,可以通过多个连边更好地保证凸缘稳定性和与转杯轴的连接。在凹部区域中,凸缘壁厚被减小。但所述连边赋予凸缘足够的稳定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该凸缘因而在其外周具有第一环形连边和第二环形连边,所述第一和第二环形连边被构造成使得它们形成环绕的凹部。

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改进方案,第一和第二环形连边的外径相互对应且限定了凸缘外径。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连边有助于在转杯壳体的通孔内的密封。

为了纺纱转杯可以没有附加摩擦地转动,在通孔直径与外径之间有间隙。尽管因此在凸缘和通孔之间有间隙,但可以在纺纱转杯转动时获得充分的密封性。该间隙很小,具有类似于迷宫密封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连边的外径限定了凸缘的外径,第二环形连边的外径小于第一环形连边的外径。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连边只用于凸缘的稳定性,而不用于密封。第二环形连边在此情况下有利地设置在该凸缘的背离转杯盘的一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其具有本发明的纺纱转杯和转杯壳体。该转杯盘安置在转杯壳体内。该转杯壳体具有用于转杯轴的通孔,并且通孔直径与凸缘外径如此设定,即该凸缘能在通孔内非接触转动并且在凸缘在通孔内转动时实现转杯壳体的密封。

在凸缘外径与通孔直径之间的间隙最好在0.1毫米与0.5毫米之间范围内。该范围给出足以用于非接触转动的间隙并且小到足以充分密封转杯壳体。

通孔直径的或凸缘外径的名义尺寸(Nennmass)最好在20毫米至25毫米之间,尤其等于22毫米。

凸缘壁厚,即用于转杯轴的孔与至少一个凹部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在2毫米至5毫米之间,尤其在2毫米至3毫米之间。在此壁厚情况下,凸缘与至少一个连边相关地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纺纱转杯的转杯盘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纺纱转杯的转杯盘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气流纺纱装置20。纺纱转杯1可转动地安装在气流纺纱装置20中。纺纱转杯1包括转杯盘2和转杯轴3。将转杯盘2安装在转杯轴3上借助凸缘4进行。转杯盘2设置在可接受负压的转杯壳体17内。转杯壳体17通过盖19被封闭,所述盖包括通道板接头。通道板接头以抽纱通道14伸入转杯盘2的内腔6中。通过抽纱通道14,在纺纱转杯1中纺成的纱线被抽出。

转杯轴3在转杯壳体17外安装在轴承16中。轴承16被保持在伸入转杯壳体17中的减振套15内。减振套15的一端为此形成用于转杯轴3的转杯壳体17的通孔18。通孔18通过凸缘4被密封。通孔18的直径和凸缘4的外径D因此具有相同的名义尺寸。在通孔18的直径与凸缘4的外径D之间只有在0.1毫米与0.5毫米范围内的小间隙。

借此保证该凸缘在通孔中可以非接触转动,但还保证密封。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纺纱转杯1的转杯盘2的两个不同的实施方式。在两幅图中,相似的零部件也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从与凸缘4对置的孔5起,转杯盘2的内腔6呈圆锥形扩大,其具有作为纤维滑动面7的内侧面,直至设置在转杯底8周边的用作纤维收集沟槽的转杯沟槽9。

在孔5和转杯沟槽9之间的壁部11中的转杯盘2的壁如此形成,即,壁厚从孔5到转杯沟槽9地均匀增大。处于倾斜角度的壁部11的姿态以及壁部11的长度有助于纺纱转杯1在高转速情况下利于流动的表现。壁部11的形状导致由离心力引起的材料应力良好分布并且由此应对不允许的高材料应力。纺纱转杯1的稳定性与对纺织技术有利的纤维滑动面7和转杯沟槽9的形成相结合地允许在保持高质量的同时运行可靠地制造纱线。

凸缘4在背离孔5的一侧邻接于转杯底8。凸缘4具有设置用于容纳转杯轴3的孔13。

根据图2的转杯盘2的凸缘4具有环形连边21。环形连边21通过两个环绕的凹部31、32构成。凹部31此时在一侧由连边21界定,在另一侧由转杯底8界定。凹部32在一侧由连边21界定,在另一侧由环形连边22界定。环形连边22具有比环形连边21小的外径。环形连边21为此限定出凸缘4的外径D。环形连边22设置在凸缘4的背离转杯底8的一端并且首先用于凸缘4的稳定性。

图3示出了具有比图2中的更大的转杯直径的转杯盘2。图3中的转杯盘2的凸缘4因此设计成比图2中的转杯盘的凸缘4更长。图3中的凸缘4总共具有三个环形连边21、23和24。连边21、23具有相同的外径,如近似22毫米的外径,并且限定了凸缘4的外径D。两个连边21、23形成凹部33。连边24又安置在凸缘4的一端。其例如为接近18毫米的外径小于连边21、23的外径。连边24与连边23一起形成另一个凹部34。连边21、22、23和24例如可以分别具有以近似0.4毫米的半径被倒圆的尖部。

在两个所示实施例中,凹部31、32、33、34分别具有圆形的底面40,该底面可以被设计成具有例如近似1.7毫米的半径。圆形底面允许简单制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