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浆箱稀释水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562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浆箱稀释水注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工业纸机湿部的上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流浆箱稀释水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湿部纸浆上网过程中,全幅横向定量不均匀的纸张会导致不均匀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从而导致在生产和纸加工过程中的出现故障,以及成本的增加。因此,纸页的全幅横向定量偏差必须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全幅横向定量偏差的调整与控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唇板配曲的调节方法,但这种调节方法存在调节精度差、调节灵敏度低、调节范围小等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纸机上唇板不能保持平直,浆流在唇口处容易出现横流、错流等不良流态,不但破坏了纤维定向分布,还会破坏纤维定向的一致性。第二种是采用通过调节纸机横向上浆流的局部浓度,来控制纸页全幅横向定量偏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唇板配曲调节法的不足,所以目前大部分新型水力式流浆箱都采用稀释水调浓控制纸页全幅横向定量偏差,但是此方法所采用设备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浆箱稀释水注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较好地使稀释水和浆料均匀混合,进而缩小纸张横幅定量偏差,保证全幅横向定量的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浆箱稀释水注入装置,包括布浆管,布浆管中设置有喷嘴,喷嘴的外侧与布浆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吸入室,布浆管上穿插设有与吸入室连通的稀释水管,吸入室的外沿连接有混合管,混合管的出口端连接有扩散管,扩散管的出口端连接至整流室。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吸入室、混合管以及扩散管的几何中心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直径渐缩的锥形结构,且喷嘴的锥度为13-15度。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管为直径渐增的锥形结构,且扩散管的锥度为14-16度。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管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稀释水管垂直穿插在布浆管上。

进一步地,布浆管上垂直穿插有两根稀释水管,且两根稀释水管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喷嘴的入口端连接至浆料管。

进一步地,稀释水管和浆料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浆料在进入到混合管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负压,利用负压的抽吸作用将稀释水从吸入室吸进来与浆料同时进入到混合管进行混合,此过程中内圈流经的是浆料,外圈流经的是稀释水,浆料速度在外圈周围会差生负压,进而吸入稀释水,这种两者平行于轴线的混合方式的混合效果良好,若纯粹利用射流和横流间的相互作用对稀释水和浆料进行混合,会导致混合距离过长,这种混合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横流中注入射流后对横流的影响。

进一步地,通过对喷嘴、混合管和扩散管的形状及尺寸限定,使混合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采用对称设置的稀释水管,保证混合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浆料和稀释水的流量都可以通过阀门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入室与混合管连接处的截面图。

其中,1、布浆管;2、喷嘴;3、吸入室;4、稀释水管;5、混合管;6、扩散管;7、整流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流浆箱稀释水注入装置,包括布浆管1,布浆管1中设置有喷嘴2,喷嘴2的入口端连接至浆料管,喷嘴2为直径渐缩的锥形结构,且喷嘴2的锥度为13-15度,喷嘴2的外锥面与布浆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吸入室3,布浆管1上穿插设有与吸入室3连通的稀释水管4,布浆管1上垂直穿插有两根稀释水管4,且两根稀释水管4对称设置,吸入室3的外沿连接有圆柱形的混合管5,混合管5的出口端连接有扩散管6,扩散管6为直径渐增的锥形结构,且扩散管6的锥度为14-16度,扩散管6的出口端连接至整流室7,所述喷嘴2、吸入室3、混合管5以及扩散管6的几何中心共线,稀释水管4和浆料管上分别设置有控制浆料流量和稀释水流量的阀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是射流技术,利用浆流经过喷嘴2产生的负压将稀释水管4内的稀释水与布浆管内的浆料进行混合。这种射流混合浆料装置由喷嘴2,吸入室3,混合管5和扩散管6等组成。工作原理简图如图1所示,射流混合过程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湍流射流、湍流混合过程。高压浆料经过喷嘴2射出,在混合管5的入口处,会发生一定的能量损失,利用动量交换能量传递的方式将吸入室3的稀释水吸入到混合管5内,为了保证混合的均匀性采用了对称分布的稀释水管4,而且吸入室3的锥口末端和混合管5的进口齐平,防止稀释水的对主浆流的扰流作用。两种液体在混合管5入口段及混合管5进行混合,在该混合过程中高压的浆流失去了一部分的动能,被吸进的稀释水得到了这部分能量在混合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在混合管5的出口段,达到混合均匀,速度趋于一致,完成能量的传递。混合均匀的浆料通过截面面积逐渐增大的扩散管6,速度会减小,压强升高,进入到整流室7内,这种装置结构方式简单,能产生良好的混合效果,更有效地保证全幅横向定量的一致性和成纸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