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式纺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41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喷气式纺纱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气式纺纱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喷气式纺纱设备实行始于纤维纱条的纱线生产。

所述纱条受到多股压缩空气(喷气)射流的作用,这使得最外部纤维打开且使其自身围绕中心纤维缠绕,从而形成纱线。

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有许多缺陷和局限性。

事实上,存在用于压缩空气注入的4个或更多个孔,这随着能量消耗的增加而要求大量的空气消耗,并且因而要求纱线的更高的生产成本。

此外,为了获得良好质量的纱线并限制压缩空气的消耗,已知的解决方案要求形成小的纺纱室。然而这样,该纺纱室对污垢和小纤维的存在极其敏感,这损害纱线的质量、可重复性和强度。

此外,由于必须在纺纱锭子的末端附近以极其准确的方式引导多股压缩空气射流,所以现有解决方案在纺纱室的实现上包含一些结构约束:换句话说,必须在切线方向上且向下倾斜地引导该多股,以获得必要的压缩空气旋转运动,一方面,其使最外部纤维缠绕在最内部纤维周围,并且另一方面,形成用于纺纱锭子内部的纤维的抽吸所必须的真空。尽管存在这样的几何约束,但由于一旦空气离开喷嘴,就不能以空气的进给运动对空气进行导向,而是空气在纺纱室内部自由传播,所以现有解决方案不能始终保证纺纱室内部的多股压缩空气射流的方向的控制。为此,由于杂质(诸如小纤维和污垢)的存在,并且由于湍流和旋涡的存在,所以空气更容易产生偏离。

如可见的,在纺纱的操作条件下的这种可变性有助于所生产的纱线质量的不足的可重复性。

总之,现有技术的喷气式设备包含大量压缩空气的消耗、高生产成本,并且不能始终保证获得高质量且强固的纱线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感觉需要解决参考现有技术提及的弊端和局限性。

通过一种喷气式纺纱设备满足了这种需要,该喷气式纺纱设备包括:至少部分地中空的主体,界定纺纱室;纤维馈送设备,面向所述纺纱室,以便将纤维馈送到所述纺纱室中;纺纱锭子,至少部分地插入在所述纺纱室中,并且所述纺纱锭子装配有用于传输从所述纤维获得的纱线的纺纱通道,所述纺纱通道限定纺纱方向;至少一个通道,用于将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所述纺纱室内部,其中,所述纺纱室至少部分地由与所述纺纱锭子相对的外侧壁界定,其中,在所述外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纹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被定向成使得朝向所述至少一个螺纹件引导所述压缩空气射流,以便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螺纹件导向和定向该压缩空气射流。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螺纹件是螺旋螺纹,所述至少一个螺纹件与所述纺纱通道共轴并且平行于所述纺纱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纺纱室的所述外侧壁包括共轴且彼此以180o交错的两个所述螺旋螺纹,并且其中,所述纺纱设备包括至少两个通道,所述至少两个通道中的每个均将所述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所述螺旋螺纹中的一个中。

进一步地,所述纺纱室的所述外侧壁包括多个所述螺旋螺纹,并且其中,所述纺纱设备包括将所述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每个对应的所述螺旋螺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喷气式纺纱设备包括将所述压缩空气发送到相对于所述纺纱方向彼此交错的相应的不同的所述螺旋螺纹中的至少两个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纺纱设备包括将所述压缩空气发送到相同的所述螺旋螺纹的两个不同的排放点中的至少两个所述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被定向在相对于所述排放点与相应的所述螺旋螺纹相切的方向上。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被定向成平行于与所述纺纱方向垂直的水平面。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通道在朝向所述纺纱锭子移动的方向上相对于与所述纺纱方向垂直的水平面以一锐角倾斜。

进一步地,相对于所述纺纱方向,所述通道被定位成将相应的多股所述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位于将纤维馈送到所述纺纱室的馈送孔下游的排放点。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螺纹具有弯曲或半圆形几何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螺纹具有的所述弯曲或半圆形几何截面的半径在0.25mm到2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螺纹以5o到15o之间的螺旋角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螺纹的螺距在1.5mm到4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螺纹是具有可变螺距和/或可变螺旋角的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纺纱室相对于与所述纺纱方向垂直的截面平面具有总体上柱形的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纺纱锭子相对于与所述纺纱方向垂直的截面平面具有总体上柱形的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馈送设备包括至少部分地穿透到所述纺纱室中的针状件,以便形成用于被纺纱的所述纤维的导向件。

本实用新型允许空气消耗的显著减少;允许纺纱室的尺寸增加,以及在纺纱过程中“消化”污垢和小纤维的更大的能力,确保获得更好的纱线质量以及纱线特性的更大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确保所得的纱线的更大规律性;增大纺纱室的总体尺寸,可以获得比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更长的”缠绕;允许纺纱室内部的压缩空气的路径的精确控制;防止纤维与空气之间的干扰,并由此使得纺纱过程更可控,以便获得具有尽可能恒定和可重复的特征的纱线。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和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特性和优点,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喷气式纺纱设备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喷气式纺纱设备的沿着图1中的截面II-II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喷气式纺纱设备的沿着图1中的截面III-III的截面图;

图4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喷气式纺纱设备的平面图和立体截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喷气式纺纱设备的主体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喷气式纺纱设备的截面图。

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共用元件或元件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上述图,附图标记4总体上表示喷气式纺纱设备,该喷气式纺纱设备包括:至少部分中空的主体8,其界定纺纱室12;以及纤维馈送设备16,其面向所述纺纱室12,以便将纤维馈送到纺纱室12。

纺纱设备4还包括纺纱锭子20,该纺纱锭子至少部分地插入在纺纱室12中并且装配有用于从所述纤维获得的纱线通过的纺纱通道24。纺纱通道24限定了纺纱方向X-X。

纺纱设备4还包括至少一个通道28,以用于将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纺纱室12。

有利地,纺纱室12至少部分地由与纺纱锭子20相对的外侧壁32界定,其中在所述外侧壁3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螺纹件36,至少一个通道28被定向成使得朝向至少一个螺纹件36引导压缩空气射流,以便通过螺纹件导向和定向该压缩空气射流。换句话说,喷嘴被定向成朝向螺纹件36引导压缩空气射流,使得压缩空气由于康达效应(effect)而保持基本上粘附到螺纹件36,并且使自身由螺纹件导向,沿着纺纱室12内部的螺纹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螺纹件36是螺旋螺纹,其与所述纺纱通道24共轴并且平行于纺纱方向X-X。

这样,压缩空气根据纺纱室12内部的螺旋运动而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纺纱室12的外侧壁32包括共轴且彼此以180o交错的两个螺旋螺纹36’、36”,并且纺纱设备4包括至少两个通道28’、28”,每个通道均将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所述螺旋螺纹36’、36”中的一个。

优选地,纺纱室12的外侧壁32包括多个螺旋螺纹36,并且纺纱设备4包括至少一个通道28,该至少一个通道将压缩空气射流发送到对应的螺旋螺纹36。

根据一个实施例,纺纱设备4包括至少两个通道28,该至少两个通道28将压缩空气发送到相应的不同的螺纹件36并且其相对于纺纱方向X-X彼此交错。

还能够提供包括至少两个通道28的纺纱设备4,该至少两个通道28将压缩空气引导到相同的螺旋螺纹36的两个不同的排放点40中。

根据可能的实施例,在相对于相应的螺旋螺纹36中的排放点40的切线方向T上引导通道28。

由于康达效应,这种相切条件促进压缩空气射流粘附到螺纹件36,并且因此促进压缩空气在纺纱室12内部的适当定向。

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通道28被引导为平行于与所述纺纱方向(X-X)垂直的水平面O-O。甚至在排放点40中的压缩空气射流为水平的条件下,由于螺旋螺纹36的存在,所以空气可以向下(即,遵循所述螺纹件36的几何形状朝向纺纱锭子20)偏离。因此,不需要如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的向下引导多股压缩空气。

在任何情况下,还能够提供至少一个通道28,该至少一个通道在朝向纺纱锭子20移动的方向上相对于与所述纺纱方向X-X垂直的水平面O-O以锐角倾斜。

根据一个实施例,相对于纺纱方向X-X,通道28被定位成将相应的多股压缩空气发送到位于将纤维馈送到纺纱室12的馈送孔44下游的排放点40。馈送孔44是开口,纤维馈送设备16通过该开口通往纺纱室12。

螺纹件36可以具有各种几何形状;优选地,它们具有范围在0.25mm到2mm之间的半径的弯曲或半圆形截面几何形状。

优选地,所述螺纹件36以在5o到15o的螺旋角倾斜。

优选地,所述螺纹件36的螺距在1.5mm到4mm之间。

能够使用固定螺距螺纹36和可变螺距螺纹两者;此外,还能够使用固定螺旋角螺纹和可变螺旋角螺纹两者。

纺纱室12相对于与所述纺纱方向X-X垂直的截面平面具有总体上柱形的截面。还能够使用具有朝向纤维馈送设备16逐渐缩减(taper)且朝向纺纱锭子20变宽或扩口的截锥形截面的纺纱室。

根据一个实施例,纺纱锭子20相对于与所述纺纱方向X-X垂直的截面平面具有总体上柱形的截面。

还能够使用具有朝向纤维馈送设备16逐渐缩减的截锥形截面的纺纱锭子20。

纤维馈送设备16还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共同穿透到所述纺纱室12中的针状件56,以便形成用于被纺纱的纤维的导向件。然而,所述针状件56的存在是可选的。

如可以从描述中理解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气式纺纱设备使得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特别地,在空气注入通道的数量(通常为每个螺纹件1个)小于常规数量(通常为4个)的配置中,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允许空气消耗的显著减少。

此外,本实用新型允许纺纱室的尺寸增加,以及在纺纱过程中“消化(digest)”污垢和小纤维的更大的能力;这样,确保获得更好的纱线质量以及纱线特性的更大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存在注入到纺纱室内部的空气的路径的更大控制:甚至在存在障碍(缠结纤维、棉球、污垢等)下,纺纱室的外侧壁的通道始终以同样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导向。还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所得的纱线的更大规律性。

而且,对于相同的总体尺寸,在纺纱室的外侧壁上形成有额外的空间,由此增大纺纱室的总体尺寸。这样,在纺纱过程期间给予纤维更多空间以“打开(open up)”;因此可以获得比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更长的”缠绕。

此外,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不同,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允许纺纱室内部的压缩空气的路径的精确控制。事实上,如可见的,纺纱室的外侧壁可以具有两个合适尺寸(螺距和直径)的、异相180o且以合适的角度倾斜的螺旋,该螺旋对从喷嘴注入到其中的空气的路径进行导向。事实上,使用康达效应,切向进入螺旋的通道的空气保持粘附到所述螺旋,由此以受控的方式生成旋转运动和给定的真空。

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不同,由于气流不直接“干扰”进入的纤维,所以其还能够随着高于纤维的入口点的压缩空气进入纺纱室中。这是另外的优点,由于其防止纤维与空气之间的干扰,并由此使得纺纱过程更可控,以便获得具有尽可能恒定和可重复的特征的纱线。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面所描述的喷气式纺纱设备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型,以便满足偶然的和特定的要求,同时保持在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