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纸浆模塑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331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水供回控制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纸浆模塑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纸浆模塑是一种立体造纸技术。它以废纸为原料,在模塑机上由特殊的模具塑造出一定形状的纸制品。纸浆模塑,除作餐盒、餐具外,更多做工业缓冲包装,目前发展十分迅速。纸浆模塑的工艺流程包括打浆、浆液除杂质、配浆、抄坯及深度脱水、热压成型、检验、消毒和包装入库,其中打浆、浆液除杂质和配浆是将纸料从固态转化到液态制作纸浆原料的重要步骤,传统的纸浆模塑工艺和家庭作坊式生产工艺的过程都是采用人工控制,这不仅耗费人工成本,还使操作过程产生许多不确定性,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纸浆模塑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纸浆模塑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所述浆、水供回控制系统包括打浆单元、过滤单元和配浆单元;其中,打浆单元包括打浆机、第一进水管、第一调节阀、加热器和第一浆液出料管,打浆机左侧上部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打浆机顶部设有第一液位控制器,第一液位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一调节阀并控制第一调节阀的开闭,打浆机左侧中部设有第一浓度控制器,第一浓度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一调节阀并调节第一调节阀的打开程度,打浆机的左侧下部设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电连接于打浆机底部的加热器,并控制加热器的加热程度,打浆机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浆液出料管;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机、第一浆液进料管、输送泵单元、第二进水管、第二调节阀、第二浆液出料管和第三调节阀,过滤机左侧上部设有第一浆液进料管,第一浆液进料管与输送泵单元相连通,输送泵单元与第二进水管和第一浆液出料管相连通,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一浆液出料管上设有第二浓度控制器,第二浓度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二调节阀并调节第二调节阀的打开程度,过滤机右侧底部设有第二浆液出料管,第二浆液出料管上设有第三调节阀;配浆单元包括配浆机、第三进水管、第四调节阀、助剂进料管和第五调节阀,配浆机底部与第二浆液出料管和第三进水管连通,第三进水管上设有第四调节阀,配浆机顶部设有第二液位控制器,第二液位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并控制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的开闭,配浆机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浓度控制器,第二浓度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并调节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的打开程度,第二液位控制器右侧设有助剂进料管,助剂进料管上设有流量控制器和第五调节阀,流量控制器电连接于第五调节阀,并控制第五调节阀的打开程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输送泵单元包括输送泵管路、与输送泵管路并联的输送泵支路、输送泵、压力控制器和支路阀门,输送泵管路通过输送泵与第一浆液进料管相连通,输送泵支路与输送泵管路连通形成一个自循环通路,输送泵支路上设有支路阀门,压力控制器电连接于支路阀门,并控制支路阀门的开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输送泵为正位移泵。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支路阀门为电动闸阀。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进水管上还设有第一流量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浆液出料管上还设有第二流量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三进水管上还设有第三流量计。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和第五调节阀均为电动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纸浆模塑用浆、水供回控制系统使纸浆模塑工艺流程中的浆、水供回步骤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成本,降低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了工艺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纸浆模塑用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打浆单元1、打浆机11、第一液位控制器12、第一进水管13、第一流量计14、第一调节阀15、第一浓度控制器16、温度控制器17、加热器18、第一浆液出料管19、过滤单元2、过滤机21、第一浆液进料管22、输送泵单元23、输送泵管路231、输送泵支路232、输送泵233、压力控制器234、支路阀门235、第二进水管24、第二调节阀25、第二浓度控制器26、第二浆液出料管27、第二流量计28、第三调节阀29、配浆单元3、配浆机31、第三进水管32、第三流量计33、第四调节阀34、第二浓度控制器35、第二液位控制器36、助剂进料管37、流量控制器38、第五调节阀3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纸浆模塑用浆、水供回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浆、水供回控制系统包括打浆单元1、过滤单元2和配浆单元3;其中,打浆单元1包括打浆机11、第一进水管13、第一调节阀15、加热器18和第一浆液出料管19,打浆机11顶部设有第一液位控制器12用于监测并控制打浆机11的液位,打浆机11左侧上部设有第一进水管13,第一进水管13上依次设有第一流量计14和第一调节阀15,第一调节阀15电连接于第一液位控制器12,并由第一液位控制器12控制其打开或关闭。当打浆机11内液位达到第一液位控制器12的预设临界值时第一液位控制器12报警并控制第一调节阀15关闭,停止向打浆机11内输送水,防止打浆机11内浆液溢出,当打浆机11内液位恢复正常时第一液位控制器12再控制第一调节阀15打开。打浆机11左侧中部设有第一浓度控制器16,第一浓度控制器16电连接于第一调节阀15并调节第一调节阀15的打开程度,生产时先给第一浓度控制器16输入纸浆浓度预设值,当第一浓度控制器16检测到纸浆浓度和预设值有差距时,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15的打开程度从而控制进水量增加或者减少,以使纸浆浓度合格。打浆机11的左侧下部设有温度控制器17,温度控制器17电连接于打浆机11底部的加热器18,并控制加热器18的加热程度,加热器18用于给纸浆加热,防止纸浆过冷粘度增大不易流动,生产前给温度控制器17输入安全温度范围,当温度控制器17检测到纸浆温度超出预设温度范围时便调节加热器18的加热程度,防止纸浆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打浆机11底部右侧设有第一浆液出料管19。

如图1所示,过滤单元2包括过滤机21、第一浆液进料管22、输送泵单元23、第二进水管24、第二调节阀25、第二浆液出料管27和第三调节阀29,过滤机21左侧上部设有第一浆液进料管22,第一浆液进料管22与输送泵单元23的出口管路相连通,输送泵单元23包括输送泵管路231、与输送泵管路231并联的输送泵支路232、输送泵233、压力控制器234和支路阀门235,输送泵管路231通过输送泵233与第一浆液进料管22相连通,输送泵支路232与输送泵管路231连通形成一个自循环通路,输送泵支路232上设有支路阀门235,压力控制器234电连接于支路阀门235,并控制支路阀门235的开闭,输送泵233为正位移泵,支路阀门235为电动闸阀。由于输送泵233采用正位移泵,纸浆的过滤过程分为先恒速再恒压过滤,开始过滤后,输送泵233出口压力逐渐升高,当出口压力达到压力控制器234的预设压力值时,即可控制支路阀门235自动开启,部分浆料返回输送泵233入口,开始恒压过滤。采用此过滤方式动力能耗少,节约能源,节约成本。输送泵单元23的进口管路与互相并联的第二进水管24和第一浆液出料管19相连通,第二进水管24上设有第二调节阀25,第一浆液出料管19上设有第二浓度控制器26,第二浓度控制器26电连接于第二调节阀25并调节第二调节阀25的打开程度,当第二浓度控制器26检测到第一浆液出料管19内纸浆浓度超过预设的输送泵233可输送最高浓度值时,第二浓度控制器26调节第二调节阀25的打开程度,增加水量稀释纸浆,防止堵塞输送泵233。过滤机21右侧底部设有第二浆液出料管27,第二浆液出料管27上依次设有第二流量计28和第三调节阀29。

如图1所示,配浆单元3包括配浆机31、第三进水管32、第四调节阀34、助剂进料管37和第五调节阀39,配浆机31底部与第二浆液出料管27和第三进水管32连通,第三进水管32上依次设有第三流量计33和第四调节阀34,配浆机31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浓度控制器35,第二浓度控制器35电连接于第三调节阀29和第四调节阀34,并调节第三调节阀29和第四调节阀34的打开程度,当配浆机31内纸浆浓度未达到预设浓度时,第二浓度控制器35调节第三调节阀29和第四调节阀34,从而调节纸浆和水的进料量,以使纸浆浓度合格。配浆机31顶部设有第二液位控制器36,第二液位控制器36电连接于第三调节阀29和第四调节阀34,并调节第三调节阀29和第四调节阀34,当配浆机31内液位达到预设临界值时,第二液位控制器36报警并控制第三调节阀29和第四调节阀34关闭,防止配浆机31内浆液溢出。第二液位控制器36右侧设有助剂进料管37,助剂进料管37上依次设有流量控制器38和第五调节阀39,流量控制器38电连接于第五调节阀39,并控制第五调节阀39的打开程度,流量控制器38根据预设的助剂流量值控制第五调节阀39,从而控制输入适当量的助剂。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