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气式纺纱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607发布日期:2018-11-02 22:1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气式纺纱喷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粗纱借助纺纱准备机由通常通过牵伸系统进行预处理(例如双股)的纱条制成并且用作后续纺纱过程的进料纱条,在所述纺纱过程中粗纱的单个纤维例如通过环锭纺纱机纺成纤维纱线。为了给予粗纱一定的强度,已经证明有利的是,在粗纱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牵伸系统牵伸进给的纤维束,并且然后使其具有保护捻,该牵伸系统通常是纺纱准备机的部件。所述强度对于防止粗纱在卷绕到线筒上期间和/或在供给其到下游纺纱机期间发生撕裂是重要的。但是,所施加的保护捻仅应该足够牢固以确保,在各个卷绕和解绕过程中以及各个机器类型之间的相应的传输过程中各个纤维的结合。另一方面,还必须确保,尽管存在保护捻,但是粗纱还能够在纺纱机中进一步加工,也就是说粗纱必须仍然能够被牵伸。

为了制造这样的粗纱,主要使用所谓的锭翼,其输送速度由于所发生的离心力而受到限制。因此,已经有许多提议,建议避免使用锭翼或者用替代的机器类型来取代锭翼。然而,由于必须能够对纺纱空气喷嘴和接头空气喷嘴分别施加压缩空气,因此对于上述类型的空气喷嘴还需要单独的空气供应,所有这些空气供应都必须容纳在纺纱喷嘴的有限的安装空间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喷气式纺纱喷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气式纺纱喷嘴,所述喷气纺纱机用于由纤维束(2)生产粗纱(1),所述纺纱喷嘴(3)包括用于纤维束(2)进入的入口开口(4),所述纺纱喷嘴(3)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涡流室壁(5)限定的涡流室(6),所述涡流室在所述纺纱喷嘴(3)的安装状态下沿所述纤维束(2)的预定的输送方向(t)布置在所述入口开口(4)的下游,其中所述纺纱喷嘴(3)包括沿所述输送方向(t)与所述入口开口(4)间隔开的开口(7),并且通过所述开口可将形成纱线元件(8)插入到所述涡流室(6)中,其中所述纺纱喷嘴(3)包括至少一个纺纱空气通道(9),空气能够通过所述纺纱空气通道引入到所述涡流室(6)的内部,其中所述纺纱空气通道(9)在纺纱空气入口开口(10)和纺纱空气出口开口(11)之间延伸,并且所述纺纱空气入口开口(10)设置在所述纺纱喷嘴(3)的外侧(12)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纺纱空气出口开口(11)设置在限定所述涡流室的涡流室壁(5)的内侧(13)的区域中,其中所述纺纱喷嘴(3)包括至少一个接头空气通道(14),空气还能够通过所述接头空气通道引入到所述涡流室(6)的内部中,其中所述接头空气通道(14)在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和接头空气出口开口(16)之间延伸,并且所述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设置在所述纺纱喷嘴(3)的所述外侧(12)的区域中,并且所述接头空气出口开口(16)设置在涡流室壁(5)的所述内侧(13)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纺纱空气入口开口(10)和所述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沿所述输送方向(t)相互间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空气通道(14)从其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开始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输送方向(t)相反地延伸。

可选的,所述接头空气通道(14)包括第一通道区段(17),所述第一通道区段从所述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开始在所述涡流室壁(5)内部至少部分地与所述输送方向(t)相反地延伸,其中所述接头空气通道(14)包括第二通道区段(18),所述第二通道区段从所述第一通道区段(17)开始沿着所述接头空气出口开口(16)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喷气式纺纱喷嘴,用于纺纱空气和接头空气的各个流动截面以最有利的方式布置和定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喷气纺纱机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纺纱喷嘴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包括牵伸系统25,该牵伸系统包括多个对应的牵伸系统辊24,纤维束2、例如以双股牵伸机纱条的形式的纤维束输送到该牵伸系统辊24。原则上,所示的喷气纺纱机还包括与牵伸系统25间隔开的形成纱线单元33和在图2中示出的中空锭子形式的形成纱线元件8,该形成纱线单元具有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内置的纺纱喷嘴3,其中纺纱喷嘴3至少部分地限定涡流室6。在涡流室6中,纤维束2或纤维束2的至少一部分纤维提供有保护捻。

喷气纺纱机还可以包括具有用于粗纱1的优选两个牵拉辊26的牵拉单元27(牵拉单元27不是绝对必要的)。通常还存在布置在牵拉单元27或形成纱线单元33下游的卷绕装置31,该卷绕装置又应该包括至少一个管驱动器30和分别与管驱动器30连接并且原则上已知(但未示出)的管保持件,借助该管保持件,管29能够固定并且通过管驱动器30而置于旋转运动中,以便可以将粗纱1、优选通过横动单元28的支持而卷绕到管29上。

喷气纺纱机根据特殊的喷气纺纱工艺来工作。为了形成粗纱1,纤维束2沿输送方向t经由下面的附图中未示出的入口开口4引导到形成纱线单元的纺纱喷嘴3的涡流室6中。纤维束在那里获得保护捻,也就是说,纤维束2的至少一部分纤维由通过适当地布置的纺纱空气通道9产生的空气流抓住。因此,一部分纤维从纤维束2中拉出至少少量的距离并且缠绕在突出到涡流室6中的形成纱线元件8的尖端。

最后,纤维束2的纤维经由形成纱线元件8的入口开口35(参加图2)和布置在形成纱线元件8内部的并且邻接入口开口35的牵拉通道34从涡流室6牵拉出。这里,最后自由的纤维端部也在螺旋轨迹上沿入口开口35的方向牵拉并且作为缠绕纤维缠绕在中心行进的芯纤维周围,得到具有所期望的保护捻的粗纱1。

由于纤维的仅部分的加捻,粗纱1具有可牵伸性,该可牵伸性对于在下游纺纱机、例如环锭纺纱机中进一步加工粗纱1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在另一方面上,传统的喷气纺纱装置对纤维束2施加显著的捻,使得在纱线生产之后不能再进行必要的牵伸。在这种情况下,这也是所希望的,因为常规的喷气纺纱机设计成生产成品纱线,该成品纱线通常意图以高强度为特征。

图2示出了根据已知现有技术的纺纱喷嘴3,纺纱喷嘴3的情况下也存在的形成纱线元件8与输送方向t相反地延伸通过相应的开口7进入到涡流室6中。此外,图中所示的所有纺纱喷嘴3都具有涡流室壁5,该涡流室壁例如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圆形截面。涡流室壁5具有向外限定纺纱喷嘴3的外侧12和限定涡流室6的内侧13(其中通常,涡流室壁5也可以由多个部件形成)。最后,设置纺纱空气通道9,通过该纺纱空气通道可以在生产纱线期间将纺纱空气引入到涡流室6中,其中纺纱空气通道9具有纺纱空气入口开口10和通入涡流室6中的纺纱空气出口开口11。

纺纱喷嘴3包括纺纱空气通道9以及多个接头空气通道14,在上述接头过程中,压缩空气能够通过这些接头空气通道引入到涡流室6中,以便能够在涡流室6内部特别地针对接头过程产生优化的涡状空气流。接头空气通道14从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至少部分地与输送方向t相反地延伸,将接头空气通道14的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沿输送方向t放置在相应的接头空气出口开口16的下游,接头空气通道14通过该接头空气出口开口通入涡流室6中,接头空气通道14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区段17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道区段18,其中第一通道区段17从接头空气入口开口15过渡到第二通道区段18中,该第二通道区段最终通过接头空气出口开口16通入涡流室6中。

这里,两个通道区段17、18包围角度α,该角度α优选在一般性描述中提到的范围内。此外,有利的是,第一通道区段17平行于纺纱喷嘴3的中心轴线32延伸。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