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纤维、貉绒混纺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03102发布日期:2018-11-28 00:22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溶性纤维和貉绒混纺织造领域。



背景技术:

特种动物纤维以其独有的特殊性能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用特种动物毛纤维开发的纺织品因其轻柔、滑糯、保暖、希贵而走俏国内外市场。目前,应用较多的特种动物纤维有山羊绒、牦牛绒、兔毛、马海毛、羊驼毛、貉绒等。其中,貉绒纤维是最新发现的一种新型蛋白质纤维,因性能优异,其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逐渐被重视,尤其在纺织新纤维、新面料的开发中存在巨大的潜力。

水溶性纤维是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一种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最初被德国用于医用手术用纱和外科缝合线。二战期间,美国用水溶性纤维制成敷设水雷用的降落伞。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了针对此类水溶性纤维使用价值方面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水溶性纤维的研制工作,近年来已形成规模生产。水溶性纤维具有理想的水溶温度、强度,良好的耐酸、耐碱、耐干热性能,溶于水后无味、无毒,水溶液呈无色透明状,在短时间内能自然分解,对环境无污染。水溶性纤维有长丝和短纤2类。长丝可以增加单丝强度,减少毛羽,用来提高织造效果和织造轻量织物。短纤用来与羊毛等纤维混纺,增加纱线强度,提高可纺性。

对于100%的貉绒产品,在实际纺纱过程中,存在所纺纱线的强力低,可纺性差等缺点。在貉绒产品中加入水溶性纤维,有望提高貉绒产品的可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溶性纤维、貉绒混纺的生产方法,在貉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水溶性纤维,能够减少貉绒产品在纺纱制造过程中的断头现象,提高其可纺性。同时,最后形成的成品纺织品,在经过特殊的后整理过程,去除纺织品中的水溶性纤维后,仍能够保持貉绒产品原有的织物风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水溶性纤维、貉绒混纺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80%~90%的貉绒与10%~20%的水溶性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对貉绒先进行混合、铺层打2遍,然后加入和毛剂,再打1遍,随后将貉绒装袋闷仓24小时以上,随后对水溶性纤维单独开松,在然后将闷仓后的貉绒与开松后的水溶性纤维铺层混打3遍,同时在在混打时进行套袋,混合好后直接进入梳毛工序,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15%~19%之间;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处理,梳毛时,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在360/2.5至180/2.5之间,锡林与道夫的速比在360/21至340/17之间,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mm至1.6mm之间,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mm至0.45mm之间;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纺纱支数为2/26 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5至1.35之间,单纱捻度在420T/M~450T/M之间,捻向“Z”,锭速在6500 rpm ~7000 rpm之间;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在550m/min~650m/min之间,倍捻时车速在5500 rpm ~6500 rpm之间、捻度在200T/M~350T/M之间,捻向“S”。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PVA。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B中,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和毛剂中包括4.0%的和毛油,1%的抗静电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的上机回潮率为17%。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C中,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188/2.5,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60/2.5;B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40/17,C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340/21,D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60/21。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C中, 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5mm~1.6mm,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5mm~1.5mm,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mm~1.4mm,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25mm~1.3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45mm,B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3mm,C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5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D中,细纱时牵伸倍数为1.3,单纱捻度为420T/M之间,捻向“Z”。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E中,倍捻时车速为6000 rpm、捻度为210T/M之间,捻向“S”。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步骤A中,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85%的貉绒与15%的水溶性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

原料以貉绒纤维为主体,配合一定比例的水溶性纤维,如聚乙烯醇PVA。水溶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提高混纺纱线的可纺性和成纱强力。但如果水溶性纤维所占混纺比越高,可纺纱线密度就越低,会加大生产难度,如后续坯布紧度增大,织造难度增大,后整理去除水溶性纤维后,使织物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织物结构松烂,导致产品风格和服用性能下降。如果水溶性纤维所占比例过小,则使混合困难,不易混合均匀。因此,此次开发的貉绒/水溶性纤维纱线的混纺比为貉绒85、水溶性纤维15。另外,由于水溶性纤维在与貉绒伴纺过程中可以提高纱线强力、改善可纺性能、提高可纺支数,选用的水溶性纤维的细度、长度与貉绒的细度、长度相近。水溶性纤维作为中间纤维与貉绒混纺,纱线做成织物后,经过水洗后,溶出PVA纤维,得到高支轻薄的纯貉绒产品。

纺纱过程中,原料的混合与油水是关键的一步,该步骤在和毛工序中完成。考虑到水溶性纤维的特殊性能,采取对貉绒原料先进行混合,铺层打2遍,加油水,打1遍。由于水溶性纤维遇水会溶化,因此要严格控制好回潮,并且在貉绒原料加完油水后要装袋闷仓24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渗透。在梳毛上机前,对水溶性纤维单独开松,同时为使貉绒与水溶性纤维混合均匀,将貉绒与水溶性纤维一起铺层混打3遍。考虑到水溶性纤维与貉绒纤维密度的不同,在混打时进行套袋(水溶性纤维密度小质量轻,混打时从管道出来,在空中,密度大的貉绒纤维先落地,质量轻的PVA纤维后落地,为了使原料混合均匀,需要在管道出口套上管道形状的袋子)处理。混合好后不再闷放,直接上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貉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水溶性纤维,能够减少貉绒产品在纺纱制造过程中的断头现象,提高其可纺性。同时,最后形成的成品纺织品,在经过特殊的后整理过程,去除纺织品中的水溶性纤维后,仍能够保持貉绒产品原有的织物风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水溶性纤维、貉绒混纺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85%的貉绒与15%的水溶性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所述的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PVA。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采用国产BC262A型和毛机。先对貉绒先进行混合、铺层打2遍,然后加入和毛剂,再打1遍,随后将貉绒装袋闷仓24小时以上,随后对水溶性纤维单独开松,在然后将闷仓后的貉绒与开松后的水溶性纤维铺层混打3遍,同时在在混打时进行套袋,混合好后直接进入梳毛工序,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15%;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和毛剂中包括4.0%的和毛油,1%的抗静电剂,和毛助剂选用北京纺星产品,和毛油FX-906,抗静电剂FX-AS301。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处理,梳毛时采用意大利进口OCTIR梳毛机。梳毛工序是整个纺纱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为使所纺产品最后具有特殊的织物风格。应选择适当的各节锡林与工作辊间的隔距,以及各辊子之间的速比。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188/2.5,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60/2.5;B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40/17,C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340/21,D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60/21。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5mm,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5mm,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mm,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25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45mm,B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3mm,C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5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mm。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细纱机为意大利进口GAUDINO环锭细纱机。纺纱支数为2/26 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25,单纱捻度在420T/M~,捻向“Z”,锭速在6500 rpm;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在550m/min,倍捻时车速在5500 rpm、捻度在200T/M,捻向“S”。

实施例2, 一种水溶性纤维、貉绒混纺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85%的貉绒与15%的水溶性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所述的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PVA。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采用国产BC262A型和毛机。先对貉绒先进行混合、铺层打2遍,然后加入和毛剂,再打1遍,随后将貉绒装袋闷仓24小时以上,随后对水溶性纤维单独开松,在然后将闷仓后的貉绒与开松后的水溶性纤维铺层混打3遍,同时在在混打时进行套袋,混合好后直接进入梳毛工序,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17%;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和毛剂中包括4.0%的和毛油,1%的抗静电剂,和毛助剂选用北京纺星产品,和毛油FX-906,抗静电剂FX-AS301。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处理,梳毛时采用意大利进口OCTIR梳毛机。梳毛工序是整个纺纱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为使所纺产品最后具有特殊的织物风格。应选择适当的各节锡林与工作辊间的隔距,以及各辊子之间的速比。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188/2.5,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60/2.5;B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40/17,C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340/21,D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60/21。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55mm,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4mm,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5mm,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45mm,B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3mm,C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5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mm。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细纱机为意大利进口GAUDINO环锭细纱机。纺纱支数为2/26 Nm,锭速在6700 rpm之间;细纱时牵伸倍数为1.3,单纱捻度为420T/M之间,捻向“Z”。 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在600m/min,倍捻时车速为6000 rpm、捻度为210T/M之间,捻向“S”。

实施例3, 一种水溶性纤维、貉绒混纺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以质量百分比计,选用85%的貉绒与15%的水溶性纤维混合形成混纺纤维,所述的水溶性纤维为聚乙烯醇PVA。步骤B:对混纺纤维进行和毛,和毛时采用国产BC262A型和毛机。先对貉绒先进行混合、铺层打2遍,然后加入和毛剂,再打1遍,随后将貉绒装袋闷仓24小时以上,随后对水溶性纤维单独开松,在然后将闷仓后的貉绒与开松后的水溶性纤维铺层混打3遍,同时在在混打时进行套袋,混合好后直接进入梳毛工序,和毛时上机回潮率控制在19%;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和毛剂中包括4.0%的和毛油,1%的抗静电剂,和毛助剂选用北京纺星产品,和毛油FX-906,抗静电剂FX-AS301。

步骤C:对混纺纤维进行梳毛处理,梳毛时采用意大利进口OCTIR梳毛机。梳毛工序是整个纺纱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为使所纺产品最后具有特殊的织物风格。应选择适当的各节锡林与工作辊间的隔距,以及各辊子之间的速比。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188/2.5,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40/2.5,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速比为360/2.5;B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40/17,C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340/21,D节锡林与道夫的速比为360/21。A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6mm,B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5mm,C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4mm,D节锡林与工作辊的隔距在1.3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45mm,B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3mm,C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5mm,A节锡林与道夫的隔距在0.2mm。

步骤D:对混纺纤维进行细纱处理,细纱机为意大利进口GAUDINO环锭细纱机。纺纱支数为2/26 Nm,细纱时牵伸倍数在1.35,单纱捻度在450T/M,捻向“Z”,锭速在7000 rpm;步骤E:对混纺纤维进行络并捻处理,其中在并线时车速在650m/min,倍捻时车速在6500 rpm、捻度在350T/M,捻向“S”。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