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361发布日期:2019-05-24 20:4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品,在纺织的过程中经常祈要对线头进行夹紧,然而传统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不能够对线头很好的夹紧,在纺线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线头的掉落,不仅影响了纺织工作的效率,甚至出现线头缠绕的问题,导致纺织机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腔中部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由一驱动件驱动转动,转动轴上固定有一凸轮,转动轴的下方且右侧区域设有限位块,限位块限制凸轮转动进入以转动轴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区,凸轮具有1/4圆周面的凸出部,凸轮的右侧与第一活动板的一侧接触,凸轮的上端与第二活动板的下表面接触,第二活动板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与一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动板的上表面与壳体顶部内壁之间顶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滑动板的左侧下表面垂直固定有传动杆,壳体的左侧贯穿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右侧延伸至壳体的内腔,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与壳体左侧外侧连通的滑动槽,固定块顶部的开设有与滑动槽内腔连通的插入孔,传动杆的下端活动穿过插入孔并延伸至滑动槽的内腔,滑动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接线圈, 接线圈的内部开设有接线孔, 接线孔内腔的左侧开设有与接线孔内腔连通的卡线槽, 传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块, 卡紧块与接线孔的内腔相适应,接线圈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杆, 滑动槽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通过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防止卡紧块与接线圈错位问题的出现,保证了夹紧的效率, 限位板上开设有与连杆相适配的圆孔,连杆的另一端垂直固定于第一活动板的一侧,第一活动板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导向杆,壳体右侧内壁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上对应导向杆设有导向槽,导向杆滑动设于导向槽内,第一活动板的另一侧与第二固定块之间顶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手动转轮,转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外表面,手动转轮固定于转动轴的一端。

进一步地,手动转轮上对应凸轮的凸出部设有标识箭头,壳体的外表面对应手动转轮设有指示转动状态的刻度尺。

进一步地,壳体对应转动轴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壳体固定,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固定连接。轴承的设置避免了壳体内壁摩擦导致转动轴磨损问题的出现,延长了转动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于壳体内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第一限位开关设于以转动轴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与第三象限区的交界,第二限位开关设于以转动轴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与第四象限区的交界,凸轮触碰第一限位开关或第二限位开关则驱动电机停止反转或正转。

进一步地,第二复位弹簧为两根,两根第二复位弹簧均布与滑动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板、滑动槽、复位弹簧、传动杆、卡紧块、接线圈、接线孔、卡线槽的设置能够将线头与接线机构夹紧。凸轮与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相互配合,由凸轮在控制滑动板升降的同时控制第二活动板的水平来回运动,进而带动接线圈伸出和回缩。转动轴的驱动即可为电动的驱动电机与限位开关的配合,也可是手动转轮,且手动转轮时转动轴通过轴承与壳体接触,轴承的设置避免了壳体内壁摩擦导致转动轴磨损问题的出现,延长了转动轴的使用寿命。通过限位板的设置能够防止卡紧块与接线圈错位问题的出现,保证了夹紧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夹紧效果较好,在纺织的过程中不会造成线头的掉落,保证了纺织工作的效率,不会出现线头缠绕问题的出现,不会造成机器的损坏,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手动转轮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手动转轮驱动时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手动转轮驱动时使用状态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接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手动转轮驱动时的壳体外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的驱动电机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粘胶紧密赛络纺加工用线头夹紧装置,其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腔中部设有转动轴2,转动轴2由一驱动件驱动转动,转动轴2上固定有一凸轮3,转动轴2的下方且右侧区域设有限位块4,限位块4限制凸轮3转动进入以转动轴2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区,凸轮3具有1/4圆周面的凸出部,凸轮3的右侧与第一活动板5的一侧接触,凸轮3的上端与第二活动板6的下表面接触,第二活动板6的上表面垂直固定有固定杆7,固定杆7的上端与一滑动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动板8的上表面与壳体1顶部内壁之间顶置有第二复位弹簧9,滑动板8的左侧下表面垂直固定有传动杆10,壳体1的左侧贯穿设置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右侧延伸至壳体1的内腔,固定块11的一侧开设有与壳体1左侧外侧连通的滑动槽12,固定块11顶部的开设有与滑动槽12内腔连通的插入孔13,传动杆10的下端活动穿过插入孔13并延伸至滑动槽12的内腔,滑动槽12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接线圈14, 接线圈14的内部开设有接线孔15, 接线孔15内腔的左侧开设有与接线孔15内腔连通的卡线槽16, 传动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块17, 卡紧块17与接线孔15的内腔相适应,接线圈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8, 滑动槽12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9, 通过限位板19的设置能够防止卡紧块17与接线圈14错位问题的出现,保证了夹紧的效率, 限位板19上开设有与连杆18相适配的圆孔20,连杆18的另一端垂直固定于第一活动板5的一侧,第一活动板5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导向杆21,壳体1右侧内壁设有第二固定块22,第二固定块22上对应导向杆21设有导向槽24,导向杆21滑动设于导向槽24内,第一活动板5的另一侧与第二固定块22之间顶置有第一复位弹簧25。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手动转轮26,转动轴2的一端延伸至壳体1外表面,手动转轮26固定于转动轴2的一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手动转轮26上对应凸轮3的凸出部设有标识箭头,壳体1的外表面对应手动转轮26设有指示转动状态的刻度尺27。

进一步地,壳体1对应转动轴2设有轴承(图中未表示),轴承的外圈与壳体1固定,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2固定连接。轴承的设置避免了壳体1内壁摩擦导致转动轴2磨损问题的出现,延长了转动轴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29,驱动电机29固定于壳体1内腔,驱动电机29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件还包括第一限位开关41和第二限位开关42,第一限位开关41设于以转动轴2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与第三象限区的交界,第二限位开关42设于以转动轴2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三象限与第四象限区的交界,凸轮3触碰第一限位开关41或第二限位开关42则驱动电机29停止反转或正转。

进一步地,第二复位弹簧9为两根,两根第二复位弹簧9均布与滑动板8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固定块11和第二固定块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3,所述支撑块23的底部与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使用时,如图1所示,凸轮3逆时针完全转动至以转动轴2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区,此时,凸轮3将第二活动板6上顶,进而滑动板8上移压缩第二复位弹簧9并带动传动杆10上移;第一活动板5由于凸轮3的凸出部转至第二象限,第二活动板6在第一复位弹簧25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进而推动连杆18左移,从而带动接线圈14伸出出壳体1,然后将线头的一端插入到卡线槽16的内腔,然后通过驱动件驱动凸轮3顺时针转动,当凸轮3的凸出部完全转至以转动轴2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以象限区时,如图2所示,在第一活动板5右移的作用下带动连杆18向右运动,通过接线圈14带动线头在滑动槽12的内腔运动,直至接线圈14运动到滑动槽12内腔的右侧;此时凸轮3继续顺时针转动并完全转至以转动轴2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的第四象限区,如图3所示,第二活动板6在重力以及第二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传动杆10下移,卡紧块17放入到接线孔15的内腔,使得卡紧块17与线头的一侧紧密接触,就可以将线头进行夹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板8、滑动槽12、复位弹簧、传动杆10、卡紧块17、接线圈14、接线孔15、卡线槽16的设置能够将线头与接线机构夹紧。凸轮3与第一活动板5和第二活动板6相互配合,由凸轮3在控制滑动板8升降的同时控制第二活动板6的水平来回运动,进而带动接线圈14伸出和回缩。转动轴2的驱动即可为电动的驱动电机29与限位开关的配合,也可是手动转轮26,且手动转轮26时转动轴2通过轴承与壳体1接触,轴承的设置避免了壳体1内壁摩擦导致转动轴2磨损问题的出现,延长了转动轴2的使用寿命。通过限位板19的设置能够防止卡紧块17与接线圈14错位问题的出现,保证了夹紧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夹紧效果较好,在纺织的过程中不会造成线头的掉落,保证了纺织工作的效率,不会出现线头缠绕问题的出现,不会造成机器的损坏,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