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械用吸碎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7201发布日期:2019-05-03 18:5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机械用吸碎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纺织机械用吸碎纱装置。



背景技术:

细纱机,纺纱过程中把半制品粗纱或条子经牵伸、加拈、卷绕成细纱管纱的纺纱机器。细纱机的生产单元是锭子,每只锭子上所纺的纱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断头产生碎纱,断头率的高低影响劳动生产率、设备生产率、细纱质量和车间含尘量,所以细沙机车间必须要及时的清理掉这些碎纱。

专利CN201721504088记载了一种细纱机吸棉装置,包括导轨架、滑动抽风机、弯管、送风管、卡套Ⅰ、关节架、卡套Ⅱ、软管、抽气口、泄压管、控制阀;它采用送风管与软管连接将细纱上的杂质吸走,滑动抽风机工作的同时,还能调节吸杂质的位置,调节控制阀能快速的开启或关闭泄压管,方便送风管内风力的调控,从而有效提高细纱机吸棉装置的工作效率。

实际工作中,直接吸碎纱,因为碎纱在粗纱机构、牵引机构、加捻机构和细纱机构搁置着,具有一定阻力,直接吸碎纱比较难以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自然清洁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的纺织机械用吸碎纱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纺织机械用吸碎纱装置,包括一行走小车,所述行走小车下方四角上分别设置有一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小车内部中空并由一对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构成,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夹设有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行走小车内部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过滤网的中心贯穿有一风机,所述风机的吸风口位于所述上腔内,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位于所述下腔内,所述下壳体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两所述出风口的内侧通过一三通管共同连接到所述风机的排风口处,两所述出风口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一竖向垂挂下来的吹气管,每根所述吹气管上由上往下均顺序布置有四个吹气嘴,两所述进风口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一竖向垂挂下来的抽气管,每根所述抽气管的下自由端上均设置有一吸盘。

作为优选,两所述吹气管为硬质直筒管,两所述抽气管为软质蛇形管。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行走小车两侧上均设置有一吹气管和一抽气管,实现对细纱机两侧工作面的清洁,先通过吹气将碎纱吹落,因为吹要比吸更容易使碎纱脱离附着物体上,然后再吸气将碎纱吸入行走小车内,从而达到较高的清洁效果。

(2)本实用新型吹气管为硬质直筒管,抽气管为软质蛇形管,选材也比较讲究,吹气的时候保证出气稳定性,选择硬管,使碎纱更容易脱离附着物体;而吸气选择软管,则方便工作人员干预,以对吸气涵盖面不全的缺陷予以弥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单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行走小车,2-滑轮,3-抽气管,4-吸盘,5-吹气管,6-吹气嘴,11-上壳体,12-下壳体,13-过滤网,14-上腔,15-下腔,16-风机,17-进风口,18-出风口,19-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纺织机械用吸碎纱装置,包括一行走小车1,行走小车1下方四角上分别设置有一滑轮2,行走小车1内部中空并由一对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拼接构成,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夹设有一过滤网13,过滤网13将行走小车1内部分隔成上腔14和下腔15,过滤网13的中心贯穿有一风机16,风机16的吸风口位于上腔14内,风机16的排风口位于下腔15内,下壳体12的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一进风口17和一出风口18,两出风口18的内侧通过一三通管19共同连接到风机16的排风口处,两出风口18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一竖向垂挂下来的吹气管5,每根吹气管5上由上往下均顺序布置有四个吹气嘴6,两进风口17的外侧分别连接有一竖向垂挂下来的抽气管3,每根抽气管3的下自由端上均设置有一吸盘4。

两吹气管5为硬质直筒管,两抽气管3为软质蛇形管。

使用:行走小车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一吹气管和一抽气管,每侧的吹气嘴由上往下分别对应于细纱机上粗纱机构、牵引机构、加捻机构和细纱机构四个主要工作机构,通过一驱动机构将行走小车沿着细纱机顶端承载杆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实现对细纱机两侧工作面的巡回清洁,先通过吹气将碎纱吹落,因为吹要比吸更容易使碎纱脱离附着物体上,然后再吸气将碎纱吸入行走小车内,从而达到较高的清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