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筛条构成过滤缝隙的筛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0666发布日期:2020-05-12 19:13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筛条构成过滤缝隙的筛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筛筒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以筛条构成过滤缝隙的筛筒结构,ipc分类可属于d21d5/16。



背景技术:

筛筒是压力筛的核心零部件,其由均匀地排布在固定环上的筛条组成。工作时,原始浆料进入压力筛,浆料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过筛筒上的筛条形成良浆。

现有技术常用的筛条如如图1-5所示,筛条1为条状棒体,包括有固定连接于固定环4上的连接端1.1和用于与浆料接触的工作端1.2。见图4和5所示,筛条1的工作端由沿连接端左、右两侧的端部往外延伸的第一工作面1.2.3和第二工作面1.2.2,及设置在第一工作面1.2.3和第二工作面1.2.2端部的端部工作面1.2.1构成。见图5所示,第二工作面1.2.2包括有与假想水平面s呈呈垂直的第二工作加强面1.2.22及第二工作倾斜面1.2.21。见图3-图5,筛条均匀地排布在固定环4上,筛条之间存在过滤缝隙l。因第二工作加强面1.2.22与假想水平面s为呈垂直的面,筛条之间的最小缝隙l为相邻筛条的第二工作加强面1.2.22至另一筛条端部工作面1.2.1和第一工作面1.2.3交点p之间的距离。

现有筛条工作端的设计过大,相邻筛条之间容易干涉,在保持相同的缝隙距离的前提下,筛条在固定环上排布的数量较少,导致筛条开缝率不足,难以实施精过滤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优化筛条工作端面的筛筒,减少筛条工作端面的干涉,提升筛条在固定环上的排布数量,从而提升开缝率,满足过滤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筛条构成过滤缝隙的筛筒,其包括上法兰、下法兰、固定环和筛条,筛条包括有连接端和工作端,固定环上设有安装槽,筛条通过连接端固定于固定环上,筛条的工作端裸露于固定环外,工作端包括有沿连接端左、右两侧的端部往外延伸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及设置在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端部,将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封闭连接的端部工作面,第二工作面端部至连接端端部的距离大于第一工作面端部至连接端端部的距离,筛条的第二工作面与相邻筛条的端部工作面设有过滤缝隙,端部工作面径向投影于环绕筛筒轴线的圆周面上的弧面与相邻端部工作面径向投影于环绕筛筒轴线的圆周面上的弧面部分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筛筒,由于设计所述多边形径向投影重叠,使相邻的筛条的工作端面具有过滤缝隙的错位排列,可避免筛条间工作端的干涉以增加筛条在固定环上的排布数量,从而提升开缝率。此外,实验表明,按照上述设计,进一步对筛条的端部工作面设有与假想水平面成夹角为5~35°的端部倾斜工作面,可达到较佳的过滤效率。

进一步地,上法兰和下法兰分别位于筛筒上端的固定环之上和筛筒下端的固定环之下,上法兰和下法兰可拆卸地装配于固定环上

进一步地,筛条的端部工作面设还设有增强筛条工作强度的端部工作加强面。

更进一步地,端部工作加强面与假想水平面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筛条的第二工作面设有与端部倾斜工作面成锐角相交的第二倾斜工作面,第二倾斜工作面与端部倾斜工作面相交的夹角为20~45°。

更进一步地,筛条的第二工作面设有与端部工作面相连接的第二工作加强面。

更进一步地,第二工作加强面与假想水平面呈垂直设置。

更进一步地,筛条第二倾斜工作面与第二工作加强面相交形成第一相交线,筛条端部倾斜工作面与第三工作面相交形成第二相交线,所述第一相交线至连接端端部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相交线至连接端端部的垂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将筛条的工作端优化设计,减少筛条间工作端的干涉,因而增加筛条在固定环上的排布数量,从而对通过筛筒的原料的过滤达到更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筛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筛筒的筛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筛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筛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筛条的筛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筛筒的筛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筛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筛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筛条形状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筛条形状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数字标号指代的名称:

1-现有筛条,1.1-连接端,1.2-工作端,1.2.1-端部工作面,1.2.2第二工作面,第二工作倾斜面1.2.21,第二工作加强面1.2.22,1.2.3-第一工作面,2-上法兰,3-下法兰,4-固定环,5-新型筛条,5.1-连接端,5.1.1-连接端端部,5.2-工作端,5.2.1-端部工作面,5.2.11-端部倾斜工作面,5.2.12-端部工作加强面,5.2.2-第二工作面,5.2.21-第二倾斜端面,5.2.22-第二工作加强面,5.2.3-第一工作面,11-筛筒,s-假想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筛条构成过滤缝隙的筛筒,解决现有筛条开缝率不足及过滤精度不足的问题。

图6-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筛条的筛筒12包括有上法兰2、下法兰3、固定环4、筛条5。筛条5设置有连接端5.1和工作端5.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筛条连接端5.1的主体呈矩形,固定环4上设有安装槽4.1,筛条5通过连接端5.1固定于固定环的安装槽4.1上。上法兰2和下法兰3可拆卸地分别设置于固定筛条顶端的固定环4和筛条底端的固定环4上,作为一实施方式,上法兰2和下法兰3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环4上,当筛筒损坏时需更换时,即更换上下法兰间的筛条即可,提高零件循环利用率。

见图8和图10所示,筛条的工作端5.2裸露于固定环4外,筛条工作端5.2包括有沿连接端左、右两侧的端部d及d,往外延伸的第一工作5.2.3面和第二工作面5.2.2,及设置在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端部,将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封闭连接的端部工作面5.2.1。第二工作面端部e至连接端端部5.1.1的距离大于第一工作面端部e,至连接端端部5.1.1的距离。筛条的第二工作面5.2.2与相邻筛条的端部工作面5.2.1设有过滤缝隙。

见图10所示,在端部工作面5.2.1至筛条连接端端部5.1.1距离最高的端部e延伸出与连接端主体成垂直关系的第一假想水面s。筛条的端部工作面5.2.1设有与假想水平面s成锐角α的端部倾斜工作面5.2.11。见图8至10所示,为便于原料经过筛筒的过滤缝隙,提升筛条的排布数量,端部倾斜工作面5.2.11与假想水平面s之间的夹角α为5~35°。端部工作面5.2.1径向投影于环绕筛筒轴线c的圆周面上的弧面ac与相邻端部工作面5.2.1径向投影于环绕筛筒轴线c的圆周面上的弧面bd之间形成重叠部分bc。

用不同夹角α的筛条装配于筛筒上过滤相同质量(例如1吨)的原始浆料,经实验测试,为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α不宜超出5~35°,且为22.8°时效果最佳。

见图10所示,为提升过滤的工作效率,筛条的第二工作面5.2.2设有与端部倾斜工作面5.2.11成锐角β相交的第二倾斜工作面5.2.21,第二倾斜工作面5.2.21与端部倾斜工作面5.2.11相交夹角β为20~45°。

筛条可采用如下二种形状:

第一种形状见图11所示,筛条的端部工作面5.2.1还设有增强筛条工作强度的端部工作加强面5.2.12,端部工作加强面5.2.12的设置使得第一工作面的厚度增加,有利于提升筛条的工作寿命。为使原料更平顺地通过过滤缝隙,减少原料杂质对端部工作面5.2.1的冲击,端部工作加强面5.2.12为与假想水平面s相平行的平面。

第二种形状图12所示,为提升筛条工作端的强度和工作寿命,在第二工作面5.2.2的起始端设有与端部工作面5.2.1相连接的第二工作加强面5.2.22。为使原料更平顺地通过过滤缝隙,减少原料杂质对第二工作面5.2.2的冲击,第二工作加强面5.2.22为与假想水平面s呈垂直设计的工作面。

更进一步地,为增加筛条的排布数量,提升筛筒的开缝率,筛条第二倾斜工作面5.2.21与第二工作加强面5.2.22相交有第一相交线n,筛条端部工作面5.2.1与第一工作面5.2.3相交有第二相交线m,第一相交线n至连接端5.1端部的垂直距离k1大于第二相交线m至连接端5.1端部的垂直距离k2。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筛筒的开缝率的计算。按筛筒相同的直径(本实施例子以φ1216mm)和相同的缝隙(0.3mm)在筛筒上能排布筛条的数量计算结果(其中夹角α为22.8°,夹角β为42.2°):

其中:

开缝面积=缝宽*法兰间距*层数*筛条条数;

筛筒面积=筛筒直经*π*筛筒高度;

开缝率=开缝面积/筛筒面积。

通过对比,新式筛条在等直径和等缝隙的情况下,新式筛条可排布条数相对现有筛条条数增加接近一百条,而开缝面值相对现有技术增加11.3%,开缝率增加接近1%,对提升筛筒的精滤有积极的效果。

可见,本实用新型对筛条的工作端进行的优化设计,减少了筛条间工作端的干涉,可增加筛条在固定环上的排布数量,提升筛筒的过滤精度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改动或变形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