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捻加工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313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体2附近。第4喂纱辊16配置在比第2加热器18靠上方。另外,第4喂纱辊16也可以配置在比第2加热器18靠上方、卷绕体3附近。
[0054]并且,如图1所示,从前后方向看,假捻装置12与第2加热器18重叠。因此,与将设置在主机体2上的各装置沿铅垂方向排列成一列的情况相比,沿铅垂方向排列的装置的数量变少。因此,相应地能够降低主机体2的高度。由此,由于能够将设置在其上方的框体9配置在低的位置上,因此能够降低整个假捻加工机I的高度。
[0055]接着,说明从供纱筒子架11经由假捻装置12到达卷绕装置13的16根纱线Y的纱道8。
[0056]如图1所示,在从供纱筒子架11到卷绕装置13的纱线Y的纱道8中,在比折返部5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从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第I喂纱辊14、第I加热器17、冷却装置19、多个假捻装置12、第2喂纱辊15和交织器4。将经由这些装置的比折返部5靠上游一侧的纱道8称为第I纱道8a。
[0057]并且,在从供纱筒子架11到卷绕装置13的纱线Y的纱道8中,在比折返部5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下游一侧,从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第3喂纱辊20、第2加热器18和第4喂纱辊16。将经由这些装置的比折返部5靠下游一侧的纱道8称为第2纱道
8b ο
[0058]在第I纱道8a和第2纱道Sb中,从前后方向看,第I纱道8a的从假捻装置12到折返部5的纱线部分与从第2纱道Sb的折返部5到第2加热器18的纱线部分重叠。艮P,从前后方向看,通过使配置在这2个纱线部分的装置重叠,能够像上述那样降低主机体2的高度。
[0059]如图2所示,从供纱筒子架11提供的16根纱线Y在第I纱道8a中分成各8根在前侧和后侧行走。经由配置在第I纱道8a中的各装置送来的16根纱线Y分别卷挂到导纱辊5a上。上述16根纱线Y中在后侧行走的8根纱线Y朝向配置在其前方的折返辊5b行走,在前侧行走的8根纱线Y朝向配置在其后方的折返辊5b行走。然后,在后侧行走的8根纱线Y和在前侧行走的8根纱线Y被2个折返辊5b分别折返到上方。此时,在主机体2前侧行走的8根纱线Y在第I纱道8a中越在主机体2前侧行走的纱线Y越折返到位于后侦U,越在主机体2后侧行走的纱线Y越折返到位于前侧。具体为,在第I纱道8a中,比纱线Y2在前侧行走的纱线Yl折返到比纱线Y2靠后侧。由此,16根纱线Y没有干涉地朝向折返辊5b行走、折返。从主机体2的前后方向两端部折返到中央部的16根纱线Y在第2纱道8b中16根排列行走。
[0060]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中从前后方向看配置在第I纱道8a中的假捻装置12与配置在第2纱道Sb中的第2加热器18重叠。由此,能够使从前后方向看的整个假捻加工机I的尺寸紧凑化。
[0061]并且,如图1所示,从供纱筒子架11经过卷绕体3的上端部而朝向主机体2的折返部5的第I纱道8a穿过主机体2与卷绕体3之间的作业空间6的上侧。而且,从主机体2的折返部5朝向卷绕装置13的第2纱道Sb也穿过主机体2与卷绕体3之间的作业空间6的上侧。因此,在主机体2与卷绕部3之间的作业空间6的下侧不存在纱道8。由此,由于没有必要在该作业空间6的下侧设置防止纱道干涉用的台阶等,相应地能够降低整个假捻加工机I的高度。
[0062]并且,16根纱线Y在被假捻装置12假捻加工后折返。即,16根纱线Y在比假捻装置12靠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不折返。由此,16根纱线Y不会在假捻加工中折返。
[0063]并且,16根纱线Y在通过了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大的区间一一即如图1所示,从第I喂纱辊14到第I加热器17、冷却装置19、多个假捻装置12和第2喂纱辊15的假捻区间后折返。因此,16根纱线Y不会因为折返而降低纱线质量。
[0064]其中,假捻装置12像上述那样使用带式或盘式装置。这些装置像众所周知的文献(日本特开2010-65354号公报、特开08-260271号公报)所示那样,在纱线行走方向上宽度宽。因此,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假捻装置12的区域变大了。
[0065]并且,如图2所示,分别在主机体2的前侧和后侧配置有各8个的假捻装置12配置成锯齿形。因此,能够缩小前后方向上配置假捻装置12的区域。
[0066]其中,在使纱线Y折返的折返辊5b不能顺畅旋转的情况下,存在纱线Y在折返辊5b前后的行动不稳定的担忧。
[0067]并且,在纱道8上配置有第2喂纱辊15和第3喂纱辊20,在它们之间配置有折返辊5b。由此,能够调节由交织器4付与纱线Y成束性之际的过量喂纱。因此,纱线Y能够在折返辊5b的前后稳定地行走。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在第I喂纱辊14与第2喂纱辊15之间进行的拉伸、和在第3喂纱辊20与第4喂纱辊16之间进行的松弛。
[0068](第2实施形态)
[0069]并且,如图3所示,假捻加工机31也可以是第I纱道38a和第2纱道38b都经过作业空间36下侧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对设置在纱道38中途的各装置的配置进行说明。
[0070]图4表示假捻加工机31的一个跨度的机体结构。I个假捻加工机31通过沿图3的纸面纵深方向排列多个这样的机体跨度(跨度)而构成。
[0071]与第I实施形态同样,从设置在供纱筒子架41上的喂纱卷装S提供共计16根纱线Y。如图4所示,这16根纱线Y分别在图3中沿与纸面正交的方向排列的状态下行走。以下将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将纸面的近身一侧作为前、将纵深侧作为后,将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以下适当使用这些方向词进行说明。
[0072]如图3所示,第I喂纱辊44配置在主机体32的下端的右侧端部。第I加热器47、冷却装置49、多个假捻装置42和第2喂纱辊45安装在主机体32上。第I加热器47和冷却装置49、多个假捻装置42、以及第2喂纱辊45如图4所示配置在主机体32前侧。第I加热器47安装在比第I喂纱辊44靠上方。冷却装置49配置在第I加热器47的正上方。多个假捻装置42配置在冷却装置49的正上方。
[0073]如图4所示,假捻装置42的数量与纱线Y的数量相等,配置共计16个。16个假捻装置42沿前后方向排列,并且上侧排列8个、下侧排列8个地配置。配置在上侧的8个假捻装置42位于比配置在下侧的8个假捻装置42靠纸面近身一侧地配置。并且,从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看,配置在上侧的假捻装置42和配置在下侧的假捻装置42使配置在上侧的I个假捻装置42的下端部跨过配置在下侧的2个假捻装置42的上端部地配置。S卩,16个假捻装置42配置成锯齿形。
[0074]如图3所示,第2喂纱辊45配置在多个假捻装置42的正上方。第I加热器47、冷却装置49、16个假捻装置42、以及第2喂纱辊45在铅垂方向上从下开始依次配置第I加热器47、冷却装置49、16个假捻装置42、以及第2喂纱辊45。在第2喂纱辊45的上方配置有折返部35。
[0075]如图4所示,折返部35具有16个导纱辊35a和折返辊35b。导纱辊35a和折返辊35b为分别与纱线Y的行走一起旋转的从动辊或主动辊。16个导纱辊35a设置在第2喂纱辊45的正上方。多个导纱辊35a使其轴心与前后方向一致地配置。多个导纱辊35a使越配置在主机体32前侧的辊越位于上侧、越配置在主机体32后侧的辊越位于下侧地配置。并且,在比16个导纱辊35a靠后的一侧配置有折返辊35b。折返辊35b使其轴心与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一致地配置。折返辊35b配置在交织器34前后方向中央部的正上方。
[0076]交织器34、第3喂纱辊51以及第2加热器48安装在主机体32上。交织器34、第3喂纱辊51以及第2加热器48配置在比第I喂纱辊44、第I加热器47、冷却装置49、多个假捻装置42以及第2喂纱辊45靠主机体32的后侧。交织器34配置在折返辊35b的正下方。第3喂纱辊51配置在交织器34的正下方。第2加热器48配置在第3喂纱辊51的正下方。
[0077]并且,如图3所示,在卷绕体33与主机体32之间的作业空间36的下侧,设置有用来防止在作业空间36进行作业的操作者接触纱线Y的台阶50。第4喂纱辊46配置在卷绕体33与主机体32之间。第4喂纱辊46配置在卷绕体33的下端部附近。
[0078]并且,从前后方向看,第I加热器47与第2加热器48、冷却装置49与第2加热器48、以及多个假捻装置42与第3喂纱辊51重叠。
[0079]接着,说明从供纱筒子架41经由假捻装置42到达卷绕装置43的16根纱线Y的纱道38。
[0080]如图3所示,在从供纱筒子架41到卷绕装置43的纱线Y的纱道38中比折返部35靠上游的一侧,从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起依次配置有第I喂纱辊44、第I加热器47、冷却装置49、16个假捻装置42、以及第2喂纱辊45。将经由这些装置的比折返部35靠上游一侧的纱道38称为第I纱道38a。
[0081]并且,在从供纱筒子架41到卷绕装置43的纱线Y的纱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