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版式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5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版式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印刷机,尤其涉及可变版式胶印机和该胶印机的部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胶印机一般包括一个转动地支承的印版滚筒、一个橡皮布滚筒和一个压印滚筒。油墨或乳剂油墨被供给到印版滚筒上的图像区域,并从印版滚筒转移到橡皮布滚筒上,最后转移到在橡皮布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运行的单张纸或卷筒纸上。众所周知,通过在纸张的两面上都布置橡皮布滚筒,图像就可以同时施加在纸张的两面上,通常称作双面印刷。
滚筒一般是通过将实心金属滚筒的端部车削以形成轴颈而形成的,轴颈的两端都包括轴承,该轴承又安装在滚筒两端上的支架中。并且,通常每个橡皮布滚筒包覆有一张具有一对端部的柔软橡皮布。该橡皮布绕着滚筒伸展,这样其端部就相互接触。随后,这对端部被折进一个沿着橡皮布滚筒长度方向切开的专用固定缝隙中。滚筒上由这些缝隙和/或橡皮布两端之间的最终间隙产生的不连续性引起滚筒和其它印刷机部件的振动。这些振动对印刷图像产生负面影响,且限制印刷机的速度。
传统印版滚筒的构造与橡皮布滚筒的非常相似,除了该滚筒被一块带有图像的印版而非橡皮布盖层包覆外。为了将图像印版固定在滚筒上,下面的滚筒包括一个锁定间隙。
一般地,一旦选定橡皮布滚筒和印版滚筒的尺寸,最后得到的图像尺寸在不改变许多印刷机部件的情况下是不能被改变的,印刷机部件例如包括滚筒、传动齿轮、支架的方位以及其它部件。
通常,图像印版通过一连串橡皮辊来上墨,这些橡皮辊与涂覆有金属或聚合物的辊子(其横向摆动以更好地分配油墨)相互交错。这些辊子是通过安装在滚筒端部的齿轮驱动的。这些滚筒和墨辊在两端由印刷机机架支承。


图1是一个依据本发明的启示而构造的印刷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印刷机的一个印刷机组的透视图;图3是一个依据本发明的启示而构造的油墨喷射系统的透视图;图4是图3中区域4的放大视图;图5是图3中油墨喷射系统的示意图;图6是图2中印刷机组的横剖图,其包括一个依据本发明的启示而构造的侧挡规套准机构;图7是图6中区域7的放大视图;图8是图2中印刷机组的橡皮布滚筒的侧视横剖图;图9是一个依据本发明的启示而构造的印版滚筒的延长套筒的局部横剖图;图10是图2中印刷机组的印版滚筒前视横剖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一台依据本发明的启示而构造的印刷机20。该印刷机20包括一个机架22,其支承一个或多个印刷机组24。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四个印刷机组,但该印刷机20可至少包括一个印刷机组24或至多包括提供一种特定的印刷操作所需的多个印刷机组24。优选的是,每个印刷机组24绕中心轴26对称,该中心轴26通常限定了纸张28的路径。为了在沿着中心轴26传输经过的纸张28的两面都印刷,每个印刷机组24在中心轴26的两侧都包括一个印刷模块30、一个墨辊模块32和一个水辊模块34。每个墨辊模块32与其对应的印刷模块30在印刷期间相接合,以给印刷模块30供墨。水辊模块34在进行平印工序时提供水溶液。
参见图2,图中详细地示出了一个印刷机组24,它只带有一个墨辊模块32。该印刷机组24具有一个操作端36,在这里进行印刷机的垫版操作。印刷机组24还具有一个驱动端38,在这里可安置将在下文描述的各个部件的驱动机构。机架22将操作端36和驱动端38分开,且支承在此描述的印刷机组24的部件。印刷模块30可包括一对橡皮布滚筒40a和40b以及一对相应的印版滚筒42a和42b。按照所公开的示例,每个橡皮布滚筒40a和40b以及每个印版滚筒42a和42b都旋转地、悬臂式地由机架22支承。
每个印版滚筒42a和42b与相应的墨辊模块32接触,并从其上接收可控数量的油墨。每个印版滚筒42a和42b分别与对应的橡皮布滚筒40a和40b旋转地接触。因此,每个印版滚筒42a和42b分别从其外表面将油墨转移到对应的橡皮布滚筒40a和40b的外表面。每个印版滚筒42a和42b的外表面都包括一个图像,其分别通过每个印版滚筒42a和42b外表面上的油墨转移到对应的橡皮布滚筒40a和40b的外表面。当橡皮布滚筒40a和40b相对彼此旋转以与沿着两个橡皮布滚筒40a和40b之间的中心轴26传送经过的卷筒纸28接触时,橡皮布滚筒40a和40b的外表面分别将图像施加给纸张28的两面。
墨辊模块32(图2中只示出一个墨辊模块32在印刷期间给印版滚筒42a供墨。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额外地设置类似的或不同的墨辊模块。墨辊模块32包括一个墨辊模块机架46,其可移动地安装在机架22上,这样便能移向和移离印刷模块30。因此,墨辊模块机架46可以在操作接合位置与收回位置(如图2中所示)之间移动,其中,在操作接合位置上,墨辊模块32能操作地与印刷模块30接合,而在收回位置上,墨辊模块32与印刷模块30脱开。从印刷模块30上收回墨辊模块32,容许了操作员接触印刷模块32来改变印刷版式。
机架22包括一个轴承轨道48或其它合适的路径或导轨,通过该导轨,墨辊模块机架46可移动且悬挂地支承在机架22上。按照所公开的示例,轴承轨道48成一直线。然而,轴承轨道48也可以是弯曲的、成曲线或具有任何其它合适的路径形状。通过采用已知的轴承部件或其它合适的方法,轴承轨道48可移动地支承墨辊模块机架46。例如,墨辊模块机架46可包括一排轴承支承辊(未示出),这些辊能可靠地收容在轴承轨道48内。因此,轴承轨道48能够充当轴承支承辊的导轨,以使得墨辊模块机架46在操作接合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
为了相对于印刷模块30提供墨辊模块机架46有动力且可控的运动,机架22包括一个传动螺杆机构50。该传动螺杆机构50包括一个螺杆52,其平行于轴承轨道48安置,且与一个马达(未示出)连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便可以在适当的位置旋转。墨辊模块机架46包括一个内螺纹套筒54,螺杆52横向穿过该套筒54。因此,通过用马达(未示出)来转动螺杆52,墨辊模块32能够在操作接合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移动。也可利用其它机构来操作性地接合和收回墨辊模块32。
墨辊模块32可包括一个油墨喷射系统56(图3中示出),其将油墨转移到墨斗辊58(图3中示出)上。墨斗辊58可与许多传墨辊60相连接,传墨辊60将油墨从墨斗辊58传送到着墨辊62(图1中示出)。着墨辊62可旋转地与印版滚筒40a连接,以将油墨转移给橡皮布滚筒42a,橡皮布滚筒又可将油墨转移到印版滚筒40a上。传墨辊60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即,控制从墨斗辊58转移到着墨辊62上的墨量且控制着墨辊62上油墨的分配。墨斗辊58、传墨辊60和着墨辊62可以由墨辊模块驱动马达64驱动。
参见图3-5,图中详细示出了墨辊模块32的油墨喷射系统56。油墨喷射系统56包括墨斗轨66、油墨阀阀壳68(其与墨斗轨66相连且包括多个油墨阀70)、分流组件72(其与油墨阀阀壳68相连)、供墨歧管74(其与分流组件72相连)以及油墨泵76(其自墨源(未示出)将油墨泵送给供墨歧管74)。
油墨泵76给供墨歧管74提供一个加压墨源。油墨泵76可由一个油墨泵驱动器78驱动。供墨歧管74从歧管输入端80接收加压油墨,且将加压油墨供给到分流组件72的整个跨度上。分流组件72包括多个齿轮82,这些齿轮82串行链接在一起且自由旋转,也即从动齿轮。齿轮82充当正排量泵,其按比例地变动到加压油墨的容积。此外,因为齿轮82彼此线性连接,则齿轮82共同充当一个精确分流器。换句话说,当一个齿轮82转动时,所有的齿轮82都转动相同的量。因此,齿轮82不管油墨的压力如何而沿着分流组件72的跨度分流。因而,分流组件72给阀70提供了基本均匀的墨流。
墨斗轨66邻接墨斗辊58且可与墨斗辊58的纵轴83对齐。墨斗轨66通过墨孔(未示出)按列85(图5中示出)将油墨转移到墨斗辊58上,其中,墨孔与列85对应。每个墨孔(未示出)与油墨阀70中的一个对应。因此,油墨阀70的数量与沉积在墨斗辊58上的墨列85的数量对应一致。如图4所示,每个油墨阀70通过一对电磁线圈84和86操作。其中一个电磁线圈84驱动对应的油墨阀84,而另一个电磁线圈86使油墨阀70返回到非驱动位置。如图4所示,当油墨阀70处于非驱动位置时,每个油墨阀70中的油墨被送回到分流组件72。或者,每个油墨阀70可由压缩空气驱动,其朝向油墨阀的供给可随后由电磁线圈84和86控制。或者也可利用单个驱动阀的电磁线圈和一个使阀返回到非驱动位置的回位弹簧来操纵每个油墨阀70。
当给电磁线圈84通电时,油墨阀70置于“打开”位置,从而自油墨阀阀壳68将油墨导引到墨斗轨66。墨斗轨66随后通过相应的墨孔(未示出)导引油墨以使之沉积在墨斗辊58上。当未给电磁线圈84通电时,便给电磁线圈86通电以使油墨阀70返回并保持在“关闭”位置。当处于“关闭”位置时,油墨阀70并不将油墨导引到墨斗轨66,而是使油墨迂回到油墨歧管74的吸入端。
印刷机20可包括一个操纵油墨阀70的控制系统(未示出)。在操作之中,油墨阀70以受控脉冲率打开和关闭,且“打开”时间被控制为墨色浓度的函数。例如,如果进行需要大量油墨的浓墨色印刷,则控制系统使油墨阀70打开较长的一段时间,与墨色浓度淡的列相比,在指定列中给墨斗轨66提供更多的油墨。油墨喷射系统56是一个数字系统,其按一系列定时区间将油墨供给到墨斗辊58。油墨阀70的操作和油墨阀将油墨沉积在墨斗辊58上的方法在美国专利5027706中公开了,其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为了在传墨过程中将油墨从墨斗辊58分配到着墨辊62上,传墨辊60可通过齿轮或通过安装在偏心轴承(未示出)上而振动。因此,传墨辊60的振动取决于轴承的偏心率,且与传墨辊60的转速成比例。不过,参见图2,为了独立于传墨辊60的速度或任何可在其上安装传墨辊60的偏心轴承或齿轮而提供传墨辊的受控振动,墨辊模块32包括一个振动模块88。振动模块88与墨辊模块机架46连接,且包括一对振动马达90。振动模块88还收容了墨辊模块驱动马达64。每个振动马达90沿着传墨辊60的两非旋转轴92和94中的一个使传墨辊60振动。因此,如图2所示,每个振动马达90分别沿着相对应的非旋转轴92和94安装在墨辊模块机架46上。
每个振动马达90的操作变数可作调整,以将特定的振动特性赋予传墨辊60。这样的操作变数可包括马达速度、振幅和相位。此外,由振动马达90产生的振动之间的相位关系可作为额外的一个操作变数来提供对传墨辊60振动的控制。传墨辊60的定相变化性能最大程度地减小作用在机架22上的横向惯性力。印刷机20可包括一个控制系统(未示出),其可控制每个振动马达90的上述操作变数以给传墨辊60提供特定的振动特性。
参见图6,图中详细地示出了印版滚筒42a及其对应的印版滚筒驱动机构100以及橡皮布滚筒40a及其对应的橡皮布滚筒驱动机构101。印版滚筒42a的驱动机构100包括驱动马达102、第一齿轮箱104、第二齿轮箱106、侧挡规套准机构108,该侧挡规套准机构108收容在侧挡规外壳110中。驱动马达102通过第一齿轮箱104、第二齿轮箱106以及侧挡规套准机构108带动印版滚筒轴111的旋转。
通过如下安装在机架22上和彼此安装的驱动机构100的各个上述部件,驱动机构100以悬臂式的方式由机架22支承,即侧挡规外壳110安装在机架22上;第二齿轮箱106安装在侧挡规外壳110上;第一齿轮箱104安装在第二齿轮箱106上;驱动马达102安装在第一齿轮箱104上。如下所述,第一齿轮箱104和第二齿轮箱106减小了驱动马达102的速度,而侧挡规套准机构108提供了如图6中箭头112所示的印版滚筒42a的边缘套准。
参见图7,第一齿轮箱104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14,其安装在驱动马达102的马达轴116上。第一传动齿轮114与第一环形齿轮118啮合,第一环形齿轮118的直径要比第一传动齿轮114的直径大得多。由此第一齿轮箱104通过第一环形齿轮118的直径与第一传动齿轮114的直径所成的比减小轴速度。在所公开的示例中,第一齿轮箱提供了二分之一减速。第一环形齿轮118与传动轴120连接。传动轴120贯穿第二齿轮箱106,且利用一对轴承122可旋转地由第二齿轮箱106支承。传动轴120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24,其与直径大于第二传动齿轮124直径的第二环形齿轮126啮合。因此,第二齿轮箱106通过第二环形齿轮126的直径与第二传动齿轮124的直径所成的比额外地减小了轴速度。在所公开的示例中,第二齿轮箱提供了二分之一减速。第二环形齿轮126过渡到过渡挡圈128,其伸入侧挡规外壳110的内部且安装在印版滚筒轴111上以使印版滚筒轴111旋转。因而,第一齿轮箱104和第二齿轮箱106通过四分之一减速共同将马达轴116的转动传递到印版滚筒轴111上。
现在将详细描述侧挡规套准机构108。侧挡规外壳110利用螺栓130安装在机架22上。第一座圈132利用一对间隔开的第一锥形滚子轴承134可旋转地安装在印版滚筒轴111上。第一轴承134容许第一座圈132相对于印版滚筒轴111旋转,但防止第一座圈132相对于印版滚筒轴111在任何其它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印版滚筒轴111和第一座圈132在从一侧移向另一侧时一起锁定和移动。第一座圈132的外表面133带纵向螺纹,且与第二座圈137相对应的螺纹内表面135啮合。第二座圈137利用一对间隔开的第二锥形滚子轴承138可旋转地与侧挡规外壳110连接。因此,第二座圈137可相对于侧挡规外壳110旋转,但不可能相对于侧挡规外壳110从一侧移向另一侧。因此,第二座圈137的旋转使得第一座圈132如箭头112所示从一侧向另一侧移动。
侧挡规套准机构108包括蜗轮140,其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座圈137上。侧挡规套准机构108还包括与蜗轮140啮合的螺杆142。通过旋转螺杆142,使得蜗轮140旋转。蜗轮140的旋转又导致第二座圈137绕着印版滚筒轴111旋转。因为在第一座圈132与第二座圈137之间存在上述螺纹连接,第二座圈137的旋转便使第一座圈132如箭头112所示侧向运动,其中侧向运动的方向取决于螺杆142的转动方向。
如上所述,第一座圈132能绕着印版滚筒轴111旋转,但却不能绕着印版滚筒轴111从一侧移向另一侧。因此,第一座圈132的侧向运动还引起印版滚筒轴111的侧向运动。因而,通过旋转螺杆142,印版滚筒轴111可侧向移动,这样就可调节印版滚筒42a相对于橡皮布滚筒40a的侧向位置。此外,因为第二环形齿轮126、第二传动齿轮124、传动轴120、第一环形齿轮118、第一传动齿轮114以及驱动马达102全都与印版滚筒轴111连接,则所述连接在一起的部件在操作的同时还和印版滚筒轴111一起侧向移动。螺杆142可与一个伺服马达(未示出)连接,以给印版滚筒42a的上述侧挡规套准提供螺杆142的旋转。此外,侧挡规套准机构108可包括一个控制系统,其与伺服马达连接以提供精确的印版滚筒轴的侧向运动控制。
参见图6,橡皮布滚筒40a包括一个橡皮布滚筒心轴200,其具有一个基部202,该基部202利用一组直线轴承204悬臂式地由机架22支承。直线轴承204被布置成使橡皮布滚筒40a和40b能在机架22中直线移动。橡皮布滚筒心轴200还包括一个中心孔206,其支承橡皮布滚筒轴211。橡皮布滚筒轴211在中心孔206中旋转且利用一组第一轴承222和一组第二轴承224与橡皮布滚筒壳体220连接。橡皮布壳体220牢靠地支承橡皮布套筒226(图8中示出)。印版滚筒42a包括一个印版滚筒心轴230,其具有一个偏心基部232。该偏心基部232悬臂式地由机架22支承。偏心基部232可在安装于机架22时旋转以相对于机架使印版滚筒42a处于理想的位置。当实现了印版滚筒42a的理想位置时,偏心基部232固定在机架22上。印版滚筒心轴230还包括一个中心孔236,其支承印版滚筒轴111。印版滚筒轴111在中心孔236中旋转且利用一组第一轴承142和一组第二轴承244与印版滚筒壳体240连接。印版滚筒壳体240牢靠地支承印版套筒246(图10中示出)。有关橡皮布滚筒40a和直线轴承204、印版滚筒42a以及上述轴承222、224、242和244的结构及操作特征的更为详细的说明公开在美国专利6318257中,其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参见图8和10,橡皮布套筒226和印版套筒246分别在图中详细示出。橡皮布套筒226包括膨胀层260、压缩层262、填充层264以及作为外层的橡皮布266。印版套筒246也包括膨胀层260、压缩层262以及填充层264。不过,印版套筒246包括的外层是印版268。膨胀层260可膨胀,从而使橡皮布套筒226和印版套筒246的内径可变。正如在下文中将明显看出的一样,橡皮布套筒226和印版套筒246内径的此种变化容许了将橡皮布套筒226和印版套筒246分别安装在橡皮布滚筒壳体220和印版滚筒壳体240上和从其上拆下来。
膨胀层260可由一种能膨胀的材料构成,比如玻璃纤维、聚合物等。在所公开的示例中,膨胀层260由玻璃纤维构成。压缩层262由一种可压缩材料构成,比如泡沫橡胶。可压缩材料260占据了膨胀层260可在其中膨胀的空间,以改变橡皮布套筒226和印版套筒246的内径。填充层264的材料应刚硬到在印刷操作中支承橡皮布266或印版268。因此,填充层264可由一种硬金属或塑料构成。通过改变填充层264的厚度,橡皮布套筒226或印版套筒246的外径可按照需要改变。如图10所示,印版套筒246的填充层264包括一个向内膨胀的间隙267,以支承印版268向内倾斜的端部269。因此,印版268向内倾斜的端部269可锁定在间隙267中,以牢靠地将印版268安装在填充层264上。
橡皮布套筒226的内径大小是相对于橡皮布滚筒壳体220的直径设定的,从而与橡皮布滚筒壳体220摩擦接合,以在操作期间牢靠地安装在橡皮布滚筒壳体220上。类似地,印版套筒246的大小是相对于印版滚筒壳体240的直径设定的,从而与印版滚筒壳体240摩擦接合,以在印刷操作当中牢靠地安装在印版滚筒壳体240上。橡皮布滚筒壳体220和印版滚筒壳体240的整个表面或其一部分可包括多个空气阀270,图9中示出了其一个示例。空气阀270与橡皮布滚筒壳体220和印版滚筒壳体240的表面齐平。空气阀270与一个加压空气源连接,其在公开的示例中具有大约100磅/平方英寸的压力。此外,空气阀270可以是止回阀,其在容许空气源中的空气流到空气阀270上时保持打开状态,且在切断加压空气源中的空气时关闭。
在此仅针对印版滚筒壳体240和印版套筒246描述空气阀270的操作。不过,此类操作与橡皮布滚筒壳体220的情况相似。当加压空气从印版滚筒壳体240的每个阀270径向外流时,空气的压力使得膨胀层260膨胀且打开膨胀层260与印版滚筒壳体240之间的间隙。换句话说,空气间隙在膨胀层260与印版滚筒壳体240之间形成了一个气垫。因此,可滑动地从印版滚筒壳体240上取下印版套筒246。当切断朝向阀270的加压空气供给时,膨胀层260恢复到其不膨胀的结构且紧紧地贴在印版滚筒壳体240的表面上,膨胀层260和印版滚筒壳体240的摩擦接合将印版套筒246固定在印版滚筒壳体240上。因而,通过使加压空气途经阀270,可将印版套筒246安装在印版滚筒壳体240上和从印版滚筒壳体240上拆下来。
参见图9,印版滚筒壳体240可包括一个延长套筒280,其向外延伸超过印版滚筒壳体240的长度。因此,印版套筒246可在从印版滚筒壳体240上完全向外拉时支承在延长套筒280上。延长套筒280包括多个空气阀270和向空气阀270供给加压空气的空气导管282。延长套筒280只是印版滚筒壳体240的延长部分,且与印版滚筒壳体240相似地操作,如上所述。空气导管282可连接在加压空气源上,其用来从印版滚筒壳体240上拆下印版套筒246,如上所述。
当如上所述通过加压空气使印版套筒246与印版滚筒壳体240脱开时,可拉出印版套筒246直到它刚好位于印版滚筒壳体240之外且仅由延长套筒280支承为止。当在印版套筒246仅由延长套筒280支承的同时切断加压空气的供给时,印版套筒246与延长套筒280接合,以将印版套筒246固定在延长套筒280上。延长套筒280在牢靠支承印版套筒246的同时提供了接触整个印版套筒246的空间,无需从印版滚筒壳体240上拆下印版套筒246。因此,可在一个洁净的室内环境中执行印版套筒246的成像操作,同时印版套筒246由延长套筒280完全支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尽管已结合一些示例对本发明的启示作了说明,但无意将本发明限于这些示例。相反,本申请意图覆盖完全落在本发明启示范围内的所有变型和示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机,包括一个机架;一个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印刷滚筒模块,所述印刷滚筒模块包括多个悬臂式地由所述机架支承的、操作地连接的滚筒;一个悬臂式地由所述机架支承的墨辊模块,所述墨辊模块可在一个与所述印刷滚筒模块操作连接的位置和一个从所述印刷滚筒模块收回的位置之间沿着一条路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路径包括一个轴承轨道,以可支承地在所述操作连接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引导所述墨辊模块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还包括一个传动螺杆,以在所述操作连接位置与所述收回位置之间提供所述墨辊模块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墨辊模块包括一个具有一旋转轴线的墨辊;一个邻接所述墨辊且基本上与所述旋转轴线对齐的墨斗轨;多个邻接所述墨斗轨且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分布的油墨阀;一个与所述油墨阀连接以给每个油墨阀供墨的分流器;一个给所述分流器供墨的油墨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墨辊模块还包括一个供墨歧管,以从一个与所述油墨泵连接的油墨入口接收油墨并给所述分流器供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每个油墨阀可移动以给所述墨斗轨供墨或使油墨迂回到供墨歧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刷滚筒模块包括一个橡皮布滚筒和一个印版滚筒,所述橡皮布滚筒具有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一橡皮布滚筒壳体上的橡皮布套筒,而所述印版滚筒具有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印版滚筒壳体上的印版套筒,并且,通过在所述橡皮布套筒与所述橡皮布滚筒壳体之间供给的加压空气,可从所述橡皮布滚筒壳体上拆下所述橡皮布套筒,且通过在所述印版套筒与所述印版滚筒壳体之间供给的加压空气,可从所述印版滚筒壳体上拆下所述印版套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橡皮布套筒包括多个层,所述多个层包括一个内膨胀层、一个形成外层的橡皮布、多个安置在所述膨胀层与所述橡皮布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一个邻接所述膨胀层的压缩层和一个邻接所述压缩层的填充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版套筒包括多个层,所述多个层包括一个内膨胀层、一个形成外层的印版、多个安置在所述膨胀层与所述印版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一个邻接所述膨胀层的压缩层和一个邻接所述压缩层的填充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版包括向内倾斜的端部,其成形为与所述填充层的一个向内扩张的间隙接合以将所述印版固定在所述填充层上。
11.一种用于印刷机的油墨喷射系统,所述油墨喷射系统包括一个具有一旋转轴线的墨辊;一个邻接所述墨辊且基本上与所述旋转轴线对齐的墨斗轨;多个邻接所述墨斗轨且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分布的油墨阀;一个与所述油墨阀连接以给每个油墨阀供墨的分流器;一个给所述分流器供墨的油墨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射系统,其中,所述分流器包括多个正排量泵,所述正排量泵被从所述油墨泵供给的油墨中的压力驱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射系统,其中,所述墨辊模块还包括一个供墨歧管,以从一个与所述油墨泵连接的油墨入口接收油墨并给所述分流器供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射系统,其中,每个油墨阀可移动以给所述墨斗轨供墨或使油墨迂回到供墨歧管。
15.一种印刷机,包括一个具有一操作端和一驱动端的机架;一个悬臂式地安装在所述机架的操作端上的印版滚筒;一个悬臂式地安装在所述机架的操作端上的橡皮布滚筒;一个印版滚筒驱动组件,所述印版滚筒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驱动端上,且与所述印版滚筒操作连接以使所述印版滚筒的一轴旋转;一个橡皮布滚筒驱动组件,所述橡皮布滚筒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驱动端上,且与所述橡皮布滚筒操作连接以使所述橡皮布滚筒的一轴旋转;一个与所述印版滚筒驱动组件连接的侧挡规套准机构,所述侧挡规套准机构与所述橡皮布滚筒的轴操作连接以提供印版滚筒的边缘调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版滚筒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与一个印版滚筒驱动马达操作连接的齿轮箱组件,所述齿轮箱组件使所述印版滚筒驱动马达与所述印版滚筒的轴连接,以按照不同于所述印版滚筒驱动马达转速的速度将由所述印版滚筒驱动马达提供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印版滚筒。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齿轮箱组件包括相互操作连接的一个第一齿轮箱和一个第二齿轮箱。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侧挡规套准机构与所述齿轮箱组件和所述印版滚筒驱动马达连接,并且,通过所述侧挡规套准机构进行的所述印版滚筒的边缘调节提供了相对应的所述齿轮箱组件和所述印版滚筒驱动马达的边缘调节。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侧挡规套准机构包括一个悬臂式地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驱动端上的侧挡规套准机构外壳,所述侧挡规套准机构外壳收容一个延伸到所述驱动端的所述印版滚筒轴的部分;一个通过一对间隔开的第一锥形滚子轴承连接在所述印版滚筒轴上的第一座圈,所述第一座圈包括一个螺纹外表面;一个通过一对间隔开的第二锥形滚子轴承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第二座圈,所述第二座圈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一座圈的螺纹外表面连接的螺纹内表面;一个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座圈上且与一个传动螺杆连接的蜗轮;其中,所述传动螺杆的旋转在所述外壳中提供了所述印版滚筒轴的侧向运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机,其中,包括一个与所述传动螺杆连接的伺服马达。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机,其中,包括一个与所述传动螺杆连接的伺服马达和一个用于所述印版滚筒的边缘调节控制所述伺服马达的控制系统。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橡皮布滚筒包括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一橡皮布滚筒壳体上的橡皮布套筒,而所述印版滚筒包括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印版滚筒壳体上的印版套筒,并且,通过在所述橡皮布套筒与所述橡皮布滚筒壳体之间供给的加压空气,可从所述橡皮布滚筒壳体上拆下所述橡皮布套筒,且通过在所述印版套筒与所述印版滚筒壳体之间供给的加压空气,可从所述印版滚筒壳体上拆下所述印版套筒。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橡皮布套筒包括多个层,所述多个层包括一个内膨胀层、一个形成外层的橡皮布、多个安置在所述膨胀层与所述橡皮布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一个邻接所述膨胀层的压缩层和一个邻接所述压缩层的填充层。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版套筒包括多个层,所述多个层包括一个内膨胀层、一个形成外层的印版、多个安置在所述膨胀层与所述印版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一个邻接所述膨胀层的压缩层和一个邻接所述压缩层的填充层。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印版包括向内倾斜的端部,其成形为与所述填充层的一个向内扩张的间隙接合以将所述印版固定在所述填充层上。
26.一种印刷机,包括一个机架;一个悬臂式地由所述机架支承的印版滚筒,所述印版滚筒包括一个适于牢靠地支承一个通常为圆柱状的印版套筒的印版滚筒壳体;一个通常为圆柱状的套筒延长部分,所述套筒延长部分连接在所述印版滚筒壳体上以加长所述印版滚筒壳体;其中,在从所述印版滚筒壳体上基本上拆下所述印版套筒时,所述印版套筒可牢靠地支承在所述套筒延长部分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延长套筒包括多个与所述延长套筒的外表面齐平的空气阀;多个给所述空气阀提供加压空气的导管;其中,所述印版套筒在所述空气阀打开时从所述延长套筒上松开,且所述印版套筒在所述空气阀关闭时牢靠地安装在所述延长套筒上。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空气阀是止回阀,在从所述止回阀切断加压空气时,所述止回阀关闭。
29.一种印刷机,包括一个机架;一个印刷滚筒模块;一个与所述印刷滚筒模块操作连接的墨辊模块,所述墨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旋转轴线的墨辊,所述墨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非旋转轴线;一个与所述墨辊操作连接的第一振动马达,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非旋转轴线使所述墨辊振动。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印刷机,其中,还包括一个与所述墨辊操作连接的第二振动马达,以相对于一第二非旋转轴线使所述墨辊振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印刷机,其中,所述第一振动马达具有多个操作变数,且所述第二振动马达具有多个操作变数,其中,可对所述第一振动马达的操作变数和所述第二振动马达的操作变数进行调整以给所述墨辊提供特定的振动特性。
全文摘要
一种印刷机包括一个机架,其支承一个或多个印刷机组。每个印刷机组包括一个可收回的墨辊模块,其悬臂式地由机架支承;一个油墨喷射系统,其具有一个泵;一个用于印刷机组的一个或多个印版滚筒的侧挡规套准机构;一个延长套筒,其从印版滚筒套筒伸出一定的长度;以及一个用于每个橡皮布滚筒和印版滚筒的膨胀层,其改变橡皮布滚筒和印版滚筒的内径。
文档编号B41F27/10GK1832857SQ200480021938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9日
发明者T·A·尼米罗 申请人:戈斯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