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06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它能够防止在喷嘴形成表面被封盖和/或在封盖期间温度改变时由于内压变化而导致弯液面破坏,弯液面的破坏导致喷墨性能劣化。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从设置在记录头上的喷嘴将墨喷射到正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为了防止从喷嘴喷射出的墨在没有使用时干燥,这种成像设备包括盖帽,该盖帽紧靠在记录头的喷嘴形成表面上,从而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
作为包括盖帽的成像设备,JP特开平9-240012(例如,图6)披露了一种喷墨设备,它包括与上述盖帽对应的盖帽体。该盖帽体具有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由面对着喷嘴形成表面的底面和从该底面的周边朝向喷嘴形成表面向上的壁限定。另外,在底面中形成切口,该切口在正常时刻处于封闭状态,并且只在底面被施加力时打开。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盖帽体,通过打开切口来吸收在封盖时产生的内压变化。因此,能够防止弯液面由于该内压变化而破坏。

发明内容
但是,如在JP特开平9-240012中所披露的一样,在通过在盖帽体的底面中设置可打开的切口来吸收封盖时的内压变化的方法中,即使当切口在正常时刻处于封闭状态中时,在切口的连接部分中也存在使凹入部分的内部和外部相互连通的微小间隙。因此,即使在进行封盖的情况下,由于盖帽的内部通过该间隙与外部连通,所以难以令人满意地防止墨干燥。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和一种盖帽,它们能够防止在喷嘴形成表面被封盖和/或在封盖期间温度改变时由于内压变化而导致弯液面破坏,弯液面的破坏导致喷墨性能劣化。此外,该成像设备和盖帽能够降低在封盖状态期间的干燥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成像设备包括输送单元、记录头和盖帽。该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该记录头包括喷嘴形成表面,该喷嘴形成表面形成有用于朝向正由输送单元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墨的多个喷嘴。该盖帽能够紧靠在记录头的喷嘴形成表面上,从而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盖帽包括底座部分、唇部、开口和柔性薄膜。所述底座部分面对喷嘴形成表面。所述唇部从底座部分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从而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所述开口穿过底座部分。所述柔性薄膜覆盖所述开口。
根据上面的结构,当环境温度在封盖之后或在封盖期间升高时,覆盖着开口的薄膜凹陷并且朝向与记录头相反的一侧鼓起。因此,薄膜吸收封闭空间中的压力变化。另外,当环境温度在封盖期间下降时,薄膜朝向记录头鼓起以便吸收压力变化。因此,防止了在封盖之后或在封盖期间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而导致弯液面破坏。
此外,所述薄膜可以具有气体隔离性。
所述薄膜可以包括至少由具有柔性的第一薄膜和具有气体隔离性的第二薄膜形成的层压结构。
所述薄膜可以焊接到底座部分上。
此外,所述薄膜在沿着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的方向剖开的截面图中具有远离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
此外,底座部分可以具有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凹入从而远离喷嘴形成表面。所述开口可以形成在凹入部分的底面中。在凹入部分的底面中可以形成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并包围所述开口的突起。所述薄膜可以焊接到突起上从而具有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拱顶形状。
此外,底座部分由第一树脂材料制成。唇部由弹性大于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二树脂材料制成。
此外,唇部可以形成为在截面图中具有一个顶点的山形。
此外,每个唇部的最大高度可以是唇部的最大宽度的0.75至2.5倍。
此外,每个唇部的最大高度可以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每个唇部的最大宽度可以在1.5mm至2.5mm的范围内。
此外,每个唇部的JIS A硬度可以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
此外,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盖帽支架和弹性体。该盖帽支架支撑盖帽,并且在盖帽支架和底座部分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弹性体设置在盖帽支架和底座部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盖帽用于包括输送单元和记录头的成像设备。该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该记录头包括喷嘴形成表面,该喷嘴形成表面形成有用于朝向正由输送单元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墨的多个喷嘴。该盖帽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从而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该盖帽包括底座部分、唇部、开口和柔性薄膜。所述底座部分面对喷嘴形成表面。所述唇部从底座部分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从而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所述开口穿过底座部分。所述柔性薄膜覆盖所述开口。
根据上面的结构,当环境温度在封盖之后或在封盖期间升高时,覆盖着开口的薄膜凹陷并且朝向与记录头相反的一侧鼓起。因此,薄膜能够吸收封闭空间中的压力变化。另外,当环境温度在封盖期间下降时,薄膜朝向记录头鼓起以便吸收压力变化。因此,防止了在封盖之后或在封盖期间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变化而导致弯液面破坏。因此,能够保持稳定的喷墨性能。


图1为简图,显示出成像设备的内部结构。
图2为剖视图,显示出沿着图1的II-II线剖开的成像设备1的内部结构。
图3为平面图,显示出处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第一墨接收单元、和第二墨接收单元。
图4与图2对应并且为简图,显示出处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第一墨接收单元与盖帽单元无关地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的状态。
图5为平面图,显示出处于在图4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第一墨接收单元、和第二墨接收单元。
图6与图2对应并且为简图,显示出处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与第一墨接收单元一体地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的状态。
图7为平面图,显示出处于在图6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第一墨接收单元、和第二墨接收单元。
图8为沿着图3的VIII-V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9A为放大剖视图,显示出盖帽主体的唇部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状态,图9B为唇部的放大剖视图,并且图9C为薄膜的放大剖视图。
图10为剖视图,显示出面对着记录头单元的第一墨接收单元。
图11为沿着图5的XI-XI线剖开的第一墨接收单元的放大剖视图。
图12为方框图,显示出成像设备的电气结构。
图13A至13D的简图示出在清洗或封盖时记录头单元等的操作。
图14A与图9A对应并且为放大剖视图,显示出盖帽主体的唇部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状态,图14B为沿着图14A的XIVb-XIVb线剖开的放大剖视图,并且图14C为沿着图14A的XIVc-XIVc线剖开的放大剖视图。
图15与图9A对应并且为放大剖视图,显示出盖帽主体的唇部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图1为简图,显示出该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1的内部结构。该成像设备1主要具有输送单元2、馈纸单元3、排纸单元4、记录头单元5和废墨容器6。输送单元2沿着箭头A的方向输送记录介质。该馈纸单元3设置在输送单元2的上游侧(图1的左侧)上并且输送记录介质。该排纸单元4设置在输送单元2的下游侧(图1的右侧)上,其中输送单元2介于馈纸单元3和排纸单元4之间。排纸单元4存储由输送单元2输送出的记录介质。该记录头单元5设置在输送单元2上方,并且朝向正由输送单元2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墨。该记录头单元5如图2所示连接到泵P上,并且在进行清洗操作时,泵P对记录头单元5的各个喷嘴施加正压以将预定量墨与附着到这些喷嘴上的灰尘和/或干燥墨一起喷射出。该废墨容器6设置在输送单元2下方,其中输送单元介于废墨容器6和记录头单元5之间。该废墨容器6存储清洗操作期间通过管11喷射出的墨。要指出的是,泵P只在图2中显示并且在其它附图中省略。而且,下面将对该成像设备1的其它部件进行说明。
输送单元2具有一对沿着箭头A的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的输送辊7、和具有预定宽度并在那对输送辊7之间伸展的输送皮带8。在输送单元2中,如果输送马达89(参见图12)被驱动,则那对输送辊7中的一个输送辊7在马达89的驱动力作用下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向右转动。该输送皮带8和另一个输送辊7因此向右转动。然后,从馈纸单元3输送到输送皮带8上的记录介质沿着箭头A的方向输送,并且最终排放到排纸单元4上。
馈纸单元3具有提升装置9和设置在该提升装置9上方的拾取辊10。提升装置9具有支撑板9a和臂9b,这些臂连接到该支撑板9a上,以便使支撑板9a沿着箭头B的方向和与箭头B相反的方向往复运动。
堆叠的记录介质(参见在图1中的双点划线)放置在支撑板9a上。如果驱动提升马达90(参见图12),则臂9b使支撑板9a运动,从而记录介质紧靠在该拾取辊10上。然后,由根据拾取马达91(参见图12)的驱动力转动的拾取辊10从最上面的记录介质开始顺序输送记录介质。
记录头单元5具有六个记录头5a至5f,它们分别与青色、品红色、黑色、浅青色、和浅品红色六种颜色的墨对应。记录头5a至5f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A并排布置。
另外,在与输送皮带8面对的记录头5a至5f中的每个记录头的表面(以下称为“喷嘴形成表面”)中形成用于喷射墨的喷嘴。这些喷嘴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从图2的纸张前侧朝向其背侧)按照之字形方式布置。在从喷嘴喷射墨时,在由输送单元2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另外,记录头5a至5f通过连接构件(未示出)连接成一体。该连接构件能够沿着箭头C的方向和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垂直运动。因此,记录头5a至5f能够沿着箭头C的方向和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垂直一体地运动。
也就是说,当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记录头单元5位于靠近输送皮带8的位置处(参见图1的实线)。另外,在清洗处理或封盖时,记录头单元5从该位置沿着远离输送皮带8的方向(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一体地运动(参见图1的双点划线)。另外,当再次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记录头单元5沿着箭头C的方向一体地运动以便位于靠近输送皮带8的位置处。
此外,记录头单元5为所谓的行式头类型。具体地说,记录头5a至5f中的每个记录头的喷嘴形成表面其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A垂直的主扫描方向的长度大于成像设备1所处理的记录介质的最大宽度。因此,当在由输送单元2正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与串行式记录头单元不同,记录头单元5(记录头5a至5f)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而不沿着主扫描方向运动。
接着将参照图2至7对成像设备1的其它部件进行说明。图2为剖视图,显示出沿着图1的II-II线剖开的成像设备1的内部结构。而且,在图1中所示的外部框架没有显示在图2中。图3为平面图,显示出处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
图4与图2对应并且为简图,显示出处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单独地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的状态。图5为平面图,显示出处于在图4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
图6与图2对应并且为简图,显示出处于在图2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12与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一起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的状态。图7为平面图,显示出处于在图6中所示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
如图2和3所示,该成像设备1具有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第二墨接收单元14、和六个按顺序在记录头单元5旁边的墨盒15a至15f、以及参照图1所述的部件。
盖帽单元12紧靠在这六个记录头5a至5f中的每个记录头的喷嘴形成表面上,以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盖帽单元12具有六个盖帽主体16、盖帽支架17和盖帽盘18。这些盖帽主体16并排布置以与记录头5a至5f对应。该盖帽支架17支撑这些盖帽主体16,同时以预定的间隔与相应的盖帽主体16间隔开。盖帽盘18从下方支撑盖帽支架17。
另外,盖帽单元12能够与第一墨接收单元13成一体地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A(第一方向)(参见图1)大致垂直的箭头D方向(第二方向)、以及与箭头D相反的方向在图2至5中所示的非封盖位置和图6及7中所示的封盖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而且,下面将对盖帽单元12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墨接收单元13首先接收在清洗操作期间从记录头5a至5f喷射出的墨。第一墨接收单元13形成为具有打开的顶面的大致中空的盒子形状。第一墨接收单元13包括构成墨接收区域的底壁13a、和从该底壁13a的边缘朝向记录头单元5竖立设置的侧壁13b。
另外,第一墨接收单元13能够与盖帽单元12无关地在图2、3、6及7中所示的非封盖位置和图4及5中所示的墨接收位置之间沿着箭头D的方向和与箭头D相反的方向往复运动。而且,下面将对第一墨接收单元13进行具体说明。
第二墨接收单元14接收从第一墨接收单元13流出的墨并且通过管11将所接收到的墨导入废墨容器6中。如图2和3所示,第二墨接收单元14固定地布置在运动到非墨接收位置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下方。另外,第二墨接收单元14形成为具有打开的顶面的大致中空的盒子形状,并且包括构成墨接收区域的底壁14a、和从该底壁14a的边缘朝向记录头单元5竖立设置的侧壁14b。而且,下面将对第二墨接收单元14进行具体说明。
六个墨盒15a至15f分别存储将要供应给相应六个记录头5a至5f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浅青色、和浅品红色六种颜色的墨。这些墨盒15a至15f可拆卸地连接到成像设备1上。如果墨盒15a至15f安装在成像设备1上,则墨盒15a至15f连接到泵(未示出)上,并且存储在这些墨盒15a至15f中的六种墨分别通过泵(未示出)穿过管(未示出)供应给记录头5a至5f。
该成像设备1包括两个导杆20和皮带轮22作为用于使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往复运动的运动机构的一部分。这两个导杆20在记录头单元5的两侧上沿着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A(参见图1)大致垂直的箭头D的方向延伸,同时与输送皮带8交叉。这些皮带轮22设置在这两个导杆20中的各个导杆20的两个端部上方。皮带21沿着每个导杆20的延伸方向在这些皮带轮22之间伸展。
这里,将参照图8以及图2至7对用于使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往复运动的运动机构进行说明。图8为沿着图3的VIII-VIII线剖开的剖视图。而且,在图8中省略了导杆20、皮带轮22等。
如图2、3和8中所示,这些导杆20松散地穿过的第一支撑构件23连接到盖帽盘18上。两个接合爪25在盖帽盘18内部设置在与第一支撑构件23邻近的位置处以便能够与简单天平一样绕着支撑轴24垂直运动。另外,杠杆构件27设置在这些接合爪25的端部处以便能够与简单天平一样绕着支撑轴26垂直运动。另外,螺线管28(参见图8)连接到这些杠杆构件27的端部上。
另外,第二支撑构件30连接到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侧壁13b的(在记录头单元5侧上的)端部上。那些导杆20松散地穿过这些第二支撑构件30。这些第二支撑构件30连接到那些皮带21上。与接合爪25接合的接合槽31形成在第二支撑构件30中。另外,轮子33连接到与第二支撑构件30所连接的侧壁13b对置的侧壁13b上,以便沿着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侧壁14b的上边缘滚动。
首先将对用于连接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机构进行说明。当位于如图4和5所示的墨接收位置处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向图2和3中所示的非墨接收位置运动时,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进入到位于非封盖位置处的盖帽盘18下方。然后,在盖帽盘18内处于大致水平状态中的接合爪25(参见图8的实线)与设置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中且与接合槽31邻近的堤部32碰撞。
然后,接合爪25在碰撞力的作用下绕着支撑轴24移动从而在图8中向右上方倾斜(参见图8的双点划线)。接合爪25滑越堤部32从而与接合槽31接合。因此,由于接合爪25与接合槽31接合,所以具有接合爪25的盖帽单元12连接到具有接合槽31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
接着将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处于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如图2和3所示通过接合爪25和接合槽31相互连接的状态中的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一体地向图6和7中所示的位置运动。当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处于图2和3中所示的状态中时,如果滑动马达92(参见图12)被驱动,则皮带轮22和皮带21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转动。
然后,由于连接到皮带21上的第二支撑构件30沿着导杆20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所以连接到第二支撑构件30上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也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因此,连接到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的盖帽单元12一体地朝向记录头单元5运动。然后,如图6和7所示,盖帽单元12停止在封盖位置处,并且第一墨接收单元13停止在墨接收位置处。而且,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运动时,轮子33沿着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侧壁14b的上边缘滚动,从而使第一墨接收单元13稳定地运动。
接着将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在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如图2和3所示通过接合爪25和接合槽31相互连接的状态中,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与盖帽单元12无关地向墨接收位置运动。
在该情况中,首先启动螺线管28使接合爪25和接合槽31脱开。如图8所示,在没有启动螺线管28时,杠杆构件27通过穿过螺线管28的连杆28a的盘簧29大致保持在水平状态(参见图8的实线)中。在该状态中,如果启动螺线管28,则连杆28a克服盘簧29向上移动,而连接到连杆28a上的杠杆构件27绕着支撑轴26移动从而向右下方倾斜(参见图8的双点划线)。然后,杠杆构件27的另一端挤压接合爪25的一端。因此,接合爪25绕着支撑轴24移动从而向右上方倾斜(参见图8的双点划线)。因此,与接合槽31接合的接合爪25与接合槽31脱开。
如果在该状态中按照与以上说明类似的方式驱动滑动马达92(参见图12),则由于接合爪25已经与接合槽31脱开,所以只有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沿着导杆20运动,并且最终停止在图4和5中所示的墨接收位置处。
接着将参照图2至7和9对盖帽单元12进行详细说明。图9A为放大剖视图,显示出盖帽主体16的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状态。图9B为唇部41的放大剖视图。图9C为薄膜43的放大剖视图。而且,在图9A中,盖帽盘18没有显示出。
并排布置在盖帽盘18上的六个盖帽主体16沿着与布置记录头5a至5f的布置方向相同的方向并以与记录头5a至5f的布置间距相同的间距布置成与记录头5a至5f对应。
如图9A所示,每个盖帽主体16具有板状底座部分40、那些唇部41、开口42、薄膜43、垂直壁44、加强壁45和接合部分46。该底座部分40面对记录头5a至5f中的每个记录头的喷嘴形成表面。唇部41从底座部分40的周缘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从而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这些开口42穿过并且打开底座部分40。这些薄膜43覆盖这些开口42。这些垂直壁44从底座部分40的周缘沿着与唇部41竖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这些加强壁45从垂直壁44的内表面向内延伸。这些接合部分46从垂直壁44的下端沿着横向方向向外延伸以便与盖帽支架17接合。
在构成每个盖帽主体16的部件之中,除了唇部41和薄膜43之外的部件由树脂形成为一体。唇部41由弹性大于这些部件的树脂形成,并且通过热焊接固定到底座部分40上。具体地说,唇部41由JIS A硬度在约10度至约20度的范围内的橡胶形成。根据唇部41的这些性质,当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时,唇部41能够与喷嘴形成表面紧密接触。因此,能够提高用于封闭喷嘴形成表面的封闭空间的气密性。因此,在该成像设备1没有使用时,能够抑制喷嘴中的墨干燥。
另外,如图9B所示,各个唇部41形成为在剖视图中具有一个顶点的山形。该顶点的曲率半径R大约为1.0mm。根据唇部41的该结构,唇部41能够与喷嘴形成表面进一步紧密接触。
另外,每个唇部41的最大高度h在约1.0mm至约2.0mm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大约为1.5mm。每个唇部41的最大宽度w在约1.5mm至约2.5mm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大约为2.0mm。也就是说,该唇部的最大高度h是唇部的最大宽度w的大约0.75至2.5倍,优选大约为1.3倍。
根据这些唇部41的这种结构,由喷嘴形成表面、底座部分40、和唇部41包围的空间能够做得尽可能小。因此,进一步能够尽可能防止来自喷嘴的墨干燥。另外,在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时,能够防止唇部41左右倾倒。因此,唇部41能够稳定地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
成像设备1为如上所述的行式头类型。该行式头类型的记录头5a至5f中的每个记录头具有大量喷嘴。因此,用于该行式头类型的记录头单元5的清洗操作比具有较少量喷嘴的串行式记录头需要更大量的墨。如果经常进行清洗操作,则将浪费更大量的墨。根据这些唇部41,如上所述尽可能防止喷嘴中的墨干燥,从而减少清洗操作所需进行的次数。因此,能够减少在清洗操作中浪费的墨量。
每个盖帽主体16设有两个开口42。这些开口42的数量、开口42的位置等并不限于该实施方案。例如,多个开口42可以分散在底座部分40中。另外,底座部分40可以形成为框架形状,并且该框架的整个内部可以形成作为一个开口。
如图9C所示,那些薄膜43中的每个薄膜43是通过从喷嘴形成表面侧起按顺序层压尼龙薄膜43a、氧化铝层43d、聚酯薄膜43b、和聚丙烯薄膜43c四层薄膜而形成的,其中氧化铝层43d沉积在聚酯薄膜43b上。
薄膜43a至43c中的每个薄膜足够薄以具有柔性,并且具有气体阻挡性。另外,沉积在聚酯薄膜43b上的氧化铝43d具有对水蒸气的高阻挡性。因此,该薄膜43对所有种类的气体具有优异的隔离性,并且对任何种类的墨例如溶剂性墨或水基墨也具有隔离性。因此,通过将该薄膜43形成为具有四层结构,从而能够简单地实现具有柔性和气体隔离性的薄膜。
要指出的是,薄膜43不限于三层43a至43c和氧化铝43d的组合。该薄膜43可以具有包括至少一层氧化铝层43d和另一层柔性层的层压结构。此外,该薄膜43可以具有多层氧化铝层43d。
代替氧化铝43d,可以采用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硅只要它们具有至少几个埃的厚度就具有高气体阻挡性。
薄膜43焊接到底座部分40上以便覆盖开口42。由此,在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情况中(在封盖期间),即使在由喷嘴形成表面、底座部分40、和唇部41限定的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的内压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这些薄膜43吸收该压力变化。
也就是说,在封盖之前,这些薄膜43在平面图中覆盖着开口42(参见图9A的实线)。在封盖之后,使这些薄膜43凹入以便朝向与记录头单元5相反的一侧鼓起,从而吸收该封闭空间中的压力变化(参见图9A的双点划线)。
如上所述,通过对记录头5a至5f的各个喷嘴施加正压来进行清洗操作。换句话说,该实施方案的清洗操作是所谓的“压力清洗”。因此,不必在每个薄膜43中设置切口。相反,所谓的“抽吸清洗”需要薄膜具有切口,因为抽吸清洗操作通过薄膜的切口来对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进行抽吸。
另外,即使在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期间(在封盖期间)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时,封闭空间的内压也改变。但是,与上述情况一样,能够通过这些薄膜43来吸收该压力变化。也就是说,在环境温度升高时,这些薄膜43朝向与记录头单元5相反的一侧鼓起以便吸收该封闭空间中的压力变化。另外,在环境温度下降时,这些薄膜43朝向记录头单元5鼓起以便吸收该封闭空间中的压力变化。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封盖期间的压力变化而导致喷嘴中的弯液面破坏。因此,能够保持稳定的喷墨性能。
这些薄膜43具有用于隔离气体的气体隔离性。通过该结构,防止墨由于传送进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中的气体而干燥并且解除该封闭空间的饱和状态。
盖帽支架17具有板状基底50、第一竖立壁51和第二竖立壁52。该基底布置在以预定间隙与每个盖帽主体16的底座部分40面对的位置处。这些第一竖立壁51从基底50的两个端部沿着基底50的宽度方向朝向盖帽主体16竖立。第一竖立壁51具有用于与盖帽主体16的接合部分46接合的接合孔。这些第二竖立壁52在第一竖立壁51内侧从基底50朝向盖帽主体16竖立。
盖帽主体16离基底50预定间隙地放置在第一竖立壁51上,同时盖帽主体16的接合部分46插入到第一竖立壁51的那些接合孔中。另外,在盖帽主体16的底座部分40和基底50之间设置盘簧53。这些盘簧53能够在封盖时吸收压力。能够将唇部41压向喷嘴形成表面,从而这些唇部41与喷嘴形成表面更紧密接触。另外,所述多个第二竖立壁52能够防止盖帽主体16在封盖时过度压向基底50。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9A中所示,三个盘簧53支撑每个盖帽主体16的底座部分40。三个盘簧53的总弹性力等于0.5kgf。在封盖着喷嘴形成表面时,每个盖帽主体16(唇部41)在由三个盘簧53施加的0.5kgf的力的作用下稳定地压在喷嘴形成表面上。
另一方面,这些喷嘴中的弯液面在约5kPa或更大的压力情况下破坏。假设三个盘簧53的总弹性力太大。在该情况中,即使在封盖期间由喷嘴形成表面、唇部41和底座部分40限定的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的内压超过5kPa的情况下,盖帽单元12也不打开该封闭空间。因此,喷嘴中的弯液面由于封闭空间的过度内压而将破坏,从而需要清洗操作。为了避免弯液面由于封闭空间的内压增大而这样破坏并且避免浪费墨的清洗操作,三个盘簧53的总弹性力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设定为0.5kgf。换句话说,盖帽单元12的这些盘簧53的总弹性力小于当该封闭空间的内压破坏喷嘴中的弯液面时盖帽主体16的底面所接收到的力。
具体地说,每个盖帽主体16为124mm(长度)×19mm(宽度)×2mm(深度)。在封闭空间的内压达到5kPa时,底座部分40和薄膜43接收来自喷嘴形成表面侧的大约1.20kgf的力。三个盘簧53的总弹性力即0.5kgf小于1.20kgf。因此,在达到5kPa之前,封闭空间的内压克服由三个盘簧53施加的弹性力使盖帽主体16向下运动。因此,该示例性实施方案避免在封闭空间的内压在封盖期间过度增大的情况下喷嘴中的弯液面破坏。
接着将参照图2至7、10、和11对第一墨接收单元13进行详细说明。图10为面对着记录头单元5(第一墨接收单元13位于墨接收位置处)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剖视图。图11为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沿着图5的XI-XI线剖开的放大剖视图。
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大于设置在相应记录头5a至5f的喷嘴形成表面中的喷嘴的占据区域。也就是说,即使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位于墨接收位置处时从各个记录头5a至5f的所有喷嘴喷射出墨的情况下,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也构造成具有能够接收从所有喷嘴喷射出的墨的尺寸。
因此,能够一次针对各个记录头5a至5f执行清洗操作。因此,与一次针对一个记录头执行清洗操作的情况相比,能够以高速执行清洗操作。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构成为具有如下尺寸,该尺寸使得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位于非墨接收位置处时,从与喷嘴形成表面交叉的方向看,底壁13a重叠了整个盖帽单元12。因此,第一墨接收单元13能够紧凑地设置在非墨接收位置处。
另外,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从墨接收位置朝向非墨接收位置向下倾斜。因此,通过清洗操作喷射到位于墨接收位置处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上的墨能够平稳地朝向第二墨接收单元14流动。
另外,如图5、10和11所示,在底壁13a上形成六个沟槽60和七个肋条61。这些沟槽60从底壁13a的表面凹陷。这些肋条61从底壁13a的表面突出以将每个沟槽60夹在这些肋条之间。
这些沟槽60使得从各个记录头5a至5f喷射出的墨流向非墨接收位置。这些沟槽60大致沿着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运动方向线性延伸。另外,如图11所示,每个沟槽60的截面形状大致为V形。根据沟槽60的该结构,与沟槽60大致形成为U形的情况相比墨能够平稳地流动。
另外,如图11所示,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已经运动到墨接收位置的状态中,沟槽60位于设置在各个记录头5a至5f中的喷嘴的正下方。因此,从这些喷嘴将墨喷射到沟槽60上,因此喷射出的墨能够沿着沟槽60平稳地流动。
肋条61将从各个记录头5a至5f喷射出的墨引导进预定沟槽60中,并且沿着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运动方向线性延伸以便将沟槽60夹在它们之间。这些肋条61能够防止墨泄漏进相邻沟槽60。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墨集中在特定沟槽60上。
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侧壁13b从底壁13a的三个侧面即底壁13a的靠近墨接收位置的边缘以及底壁13a的沿着两个导杆20的边缘竖立。换句话说,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侧壁13b从底壁13a的除了底壁13a的靠近非墨接收位置的边缘之外的那些边缘竖立。
因此,能够防止通过清洗操作喷射到底壁13a上的墨从靠近墨接收位置的侧面或从沿着导杆20延伸的那些侧面泄漏出,并且能够朝向非墨接收位置流动。
第一墨接收单元13除了上述部件之外还设有梳子状墨导入构件62和擦拭器63。该墨导入构件62设置在靠近墨接收位置的前端侧上。该擦拭器63设置得比墨导入构件62靠近墨接收位置。
墨导入构件62将通过清洗操作附着到各个记录头5a至5f的喷嘴形成表面上的墨导入到底壁13a上。墨导入构件62形成梳子状通道,这些梳子状通道使记录头单元5侧与底壁13a侧连通,并且沿着与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在记录头5a至5f的范围上延伸。
根据该墨导入构件62,如图10所示,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沿着与箭头D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通过清洗操作附着到喷嘴形成表面上的滴状墨通过毛细管作用被导入进形成在梳齿之间的通道中,然后通过这些通道被导入到底壁13a上。因此,通过清洗操作附着到喷嘴形成表面上的滴状墨被去除。因此,能够防止该设备的内部由于滴落到该设备中的墨而被污染。
擦拭器63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以便拭去附着到喷嘴形成表面上的墨。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从墨接收位置向非墨接收位置运动时,擦拭器63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以便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该擦拭器63由橡胶板形成。
根据该擦拭器63,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沿着与箭头D相反的方向运动时,能够通过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擦拭器63的前端拭去没有被墨引导构件62去除的附着到喷嘴形成表面上的墨。而且,由擦拭器63拭去的墨沿着擦拭器63向下流动,并且流到底壁13a上。因此,能够去除没有被只是墨导入构件62去除的墨。
接着将参照图2至7对第二墨接收单元14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位于非墨接收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底壁14a构成为具有如下尺寸,该尺寸使得在从与喷嘴形成表面交叉的方向看时,底壁14a重叠了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整个底壁13a。因此,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紧凑地布置在非墨接收位置中。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底壁14a中形成穿过底壁14a的连接孔70。这些连接孔70通过管11将从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底壁13a流到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底壁14a上的墨导入废墨容器6中。
如图5所示,连接孔70布置在底壁14a的在沿着导杆20的方向上的前端侧上,并且布置在已经运动到墨接收位置[Hg1]的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沟槽60的延长线上。通过将连接孔70布置在那些位置处,从而通过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沟槽60流动到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墨能够迅速流进连接孔70中。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底壁14a朝向连接孔70向下倾斜,所以底壁14a上的墨能够平稳地导入到连接孔70中。
另外,如图5所示,在底壁14a中形成沟槽71,这些沟槽71从连接孔70沿着导杆20的延伸方向大致线性延伸,并且从底壁14a的表面凹陷。沟槽71将流到底壁14a上的墨导入连接孔70中。与形成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中的沟槽60一样,这些沟槽71中的每个沟槽71其横截面大致为V形。因此,墨能够平稳地导入连接孔70中。
因而,除了第一墨接收单元13之外,第二墨接收单元14也这样构成和布置。例如,如果没有设置第二墨接收单元14,则可以设想,可以将管连接到第一墨接收单元上,并且可以从该管将墨直接排出到废墨容器6。但是,在该情况中,由于第一墨接收单元13构成为往复运动,所以连接的管可能断开。相反,由于提供固定的第二墨接收单元14,所以喷射到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的墨流到第二墨接收单元。因此,能够防止出现上述问题。
接着将参照图12对该成像设备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12为方框图,显示出该成像设备1的电气结构。
在成像设备1上安装单片微型计算机(CPU)80、ROM81、RAM82、门阵列(G/A)83、头驱动器84等。而且,CPU80、ROM81、RAM82、门阵列83、和头驱动器84通过地址总线85和数据总线86相互连接。
用作运算装置的CPU80根据提前存储在ROM81中的控制程序执行检测例如墨的喷射定时、残余墨量和墨盒中墨的存在/缺乏的控制。另外,CPU80产生出墨喷射定时信号和复位信号,并且将这些信号传送给下述的门阵列83。
另外,电源开关87、输送马达89、提升马达90、拾取马达91、滑动马达92、第一至第三传感器93-95以及螺线管28连接到CPU80上。该电源开关87供应或者切断给成像设备1的电力。输送马达89用作用来驱动输送辊7的驱动源。提升马达90用作用于驱动提升装置9的驱动源。拾取马达91用作用于驱动拾取辊10的驱动源。滑动马达92用作用于驱动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驱动源。CPU80控制每个装置的操作。
第一传感器93检测盖帽单元12是否位于非封盖位置处。第二传感器94检测第一墨接收单元13是否位于非墨接收位置处。第三传感器95检测第一墨接收单元13(盖帽单元12)是否位于墨接收位置处。CPU80监测每个传感器的输出,由此检查盖帽单元12等的状态。另外,由于CPU80监测每个传感器的输出,所以防止了例如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没有处于墨接收位置时墨从喷嘴中喷射出。因此,能够防止设备的内部被污染。
ROM81为非可重写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将由CPU80执行的用于控制墨滴喷射的各种控制程序、和定值数据。RAM82为可重写易失性存储器,并且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等。
根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96中的图像数据,该门阵列83输出用来将所存储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数据(驱动信号)、与这些图像数据同步的传送时钟CLK、锁存信号、用于产生基本图像波形信号的参数信号、和根据将从CPU80传送出的打印定时信号以预定的周期输出的喷射定时信号JET,并且将这些信号输出给头驱动器84。另外,门阵列83将从外部装置通过接口(I/F)97传送出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96中。
根据从门阵列83输出的这些信号,用作驱动电路的头驱动器84将具有与这些信号对应的波形的驱动脉冲施加给与相应喷嘴对应的驱动元件。这些驱动元件由那些驱动脉冲驱动,然后从相应喷嘴喷射出墨。
接着将参照图13A至13D对在清洗或封盖时记录头单元5的操作进行说明。在图13A至13D中,为了便于理解,盖帽单元12等示意性地显示出。
图13A显示出从记录头单元5喷射出墨以在位于输送皮带8上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状态。在该情况中,记录头单元5位于靠近输送皮带8的位置处,并且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位于记录头单元5旁边。而且,这时,由于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相互垂直重叠,所以盖帽单元12、第一墨接收单元13和第二墨接收单元14能够紧凑地布置。
图13B和13C显示出记录头单元5、第一墨接收单元13等在清洗操作期间的状态。如图13B所示,在清洗操作开始时,记录头单元5从图13A中所示的位置沿着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远离输送皮带8的方向)运动。然后,只有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沿着箭头D的方向朝向在记录头单元5和输送皮带8之间的空间运动。
接着,如图13C所示,记录头单元5再次沿着箭头C的方向运动,从而记录头单元5的相应喷嘴形成表面紧靠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擦拭器63的端部上。然后,比在正常墨喷射时的压力高的压力施加到记录头单元5上,从而从这些喷嘴朝向第一墨接收单元13喷射墨。
随后,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沿着与箭头D相反的方向运动时,附着到喷嘴形成表面上的滴状墨通过在形成在墨导入构件62中的梳齿之间的通道流到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然后,附着到喷嘴形成表面上的墨被擦拭器63拭去,并且沿着擦拭器63流到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
另一方面,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的墨沿着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上的沟槽60流向非墨接收位置,然后流到第二墨接收单元14上。而且,如图4所示,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位于墨接收位置处的状态中,第二墨接收单元14的位于墨接收位置侧上的端部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位于非墨接收位置侧上的端部下方延伸。因此,从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非墨接收位置侧流出的墨能够可靠地落到第二墨接收单元14上。因此,落到第二墨接收单元14上的墨通过管11存储在废墨容器6中。
图13D的简图显示出记录头单元5、盖帽单元12等在封盖时的状态。在封盖时,首先如参照图13B所述一样,记录头单元5从在图13A中所示的位置沿着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远离输送皮带8的方向)运动。
然后,盖帽单元12与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一起沿着箭头D的方向朝向在记录头单元5和输送皮带8之间的位置运动。随后,如果盖帽单元12到达预定封盖位置,则记录头单元5沿着箭头C的方向运动,从而记录头单元5的喷嘴形成表面紧靠在盖帽单元12的唇部41上。因此,形成了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
而且,至于从图13D中所示的封盖状态到图13A中所示的状态的操作,记录头单元5沿着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运动,同时盖帽单元12与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一起沿着与箭头D相反的方向运动。然后,记录头单元5沿着箭头C的方向再次向图13A中所示的位置运动。
接着将参照图14A至图14C对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布置薄膜43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4A与图9A对应并且为放大剖视图,显示出盖帽主体16的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状态。图14B为沿着图14A的XIVb-XIVb线剖开的放大剖视图。图14C为沿着图14A的XIVc-XIVc线剖开的放大剖视图。而且,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些部件的说明将省略。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已经对平板状薄膜43将穿过并打开盖帽主体16的底座部分40的开口42覆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薄膜43的布置方法中,将对薄膜43布置成拱顶形状(三维形状)的情况进行说明。
通过将一个板状薄膜对弯并且将除了与该弯曲部分相对的部分之外的两个边缘密封,从而将该薄膜43构成为袋状。
另外,凹入部分47形成在底座部分40中。这些凹入部分47凹陷,从而比具有唇部41的表面远离记录头单元5的喷嘴形成表面。开口42穿过凹入部分47的底面,并且如图14B中所示在平面图中形成为椭圆形。另外,在各个凹入部分47的底面上都形成突起48。这些突起48包围这些开口42,并且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薄膜43覆盖突起48,从而弯曲部分面对记录头单元5,并且因此该薄膜43形成为拱顶形状,它朝向喷嘴形成表面鼓起。这些薄膜43的端部的内表面焊接到突起48的外表面上。
如果薄膜43按照这种方法布置,则在封盖时,焊接成拱顶形状的薄膜43由于在封盖时的压力变化而如在图14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一样朝向与喷嘴形成表面相反的一侧鼓起,由此吸收该压力变化。因此,与如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薄膜43布置成平板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薄膜43的可动范围。因此,这些薄膜43能够应付很大的压力变化。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弯液面破坏。另外,即使在封盖期间环境温度改变时,与上述实施方案一样,也能够吸收封闭空间中的压力变化。
接着将参照图15对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布置薄膜43的方法进行说明。图15与图9A对应并且为放大剖视图,显示出盖帽主体16的唇部41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的状态。与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些部件的说明将省略。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薄膜43如图9A中所示初始布置成具有扁平状截面。在该第三实施方案中,如图15中所示,薄膜43布置成在沿着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的方向剖开的截面图中具有远离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
薄膜43的端部焊接到底座部分40上,而且薄膜43具有如由图15中的实线所示的远离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换句话说,薄膜43初始凸出以远离喷嘴形成表面。在封盖时,薄膜43由于在封盖时的压力变化而朝向与喷嘴形成表面相反的一侧鼓起,由此吸收该压力变化。假设在封盖期间在封闭空间中出现负压。该负压将薄膜43拉向喷嘴形成表面侧。在该情况中,由于薄膜43布置成初始在截面图中具有远离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所以该薄膜43变形以如由图15的虚线所示一样为平坦的。即使在出现更强的负压的情况下,该薄膜43变形以向上凸出,从而在不与喷嘴形成表面及喷嘴接触的情况下吸收负压。因此,由于在薄膜43和喷嘴形成表面之间的接触而导致喷嘴中的弯液面破坏的机会较少。
本发明已经根据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主题的范围内能够作出各种改进。
例如,盖帽单元12和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为了封盖而一体地运动,而在清洗操作中只有第一墨接收单元13运动。这时,在只有第一墨接收单元13运动时需要较小的力矩。因此,用作用来驱动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驱动源的滑动马达92可以为步进马达。然后,在只有第一墨接收单元13运动时,可以缩短驱动脉冲的输出间隔。因此,能够减少第一墨接收单元13在清洗操作时的运动时间。因此,能够高速执行清洗操作。
另外,与第一墨接收单元13一样,可以在第二墨接收单元14中设置肋条以便将沟槽71夹在这些肋条之间。在该情况中,能够防止墨向相邻沟槽71泄漏,因此墨能够平稳地流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已经针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中在第二墨接收单元14中设置六个连接孔70,管11与各个连接孔70连接,并且通过管11将墨导入废墨容器6中。但是,代替这六个连接孔70,可以设置一个通孔。在该情况中,管11不必与相应的连接孔70连接,并且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另外,在第一墨接收单元13的侧壁13b的上边缘中可以设置向内延伸的框架。在该情况中,能够防止墨从第一墨接收单元13飞进成像设备1中。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案中,薄膜43设置成在沿着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的方向剖开的截面图中具有远离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或者,薄膜43可以在沿着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的方向剖开的截面图中具有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输送单元(7,8),该输送单元(7,8)输送记录介质;记录头(5),该记录头(5)包括喷嘴形成表面,该喷嘴形成表面形成有用于朝向正由输送单元(7,8)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墨的多个喷嘴;以及盖帽(12),该盖帽(12)能够紧靠在记录头(5)的喷嘴形成表面上,从而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其中盖帽(12)包括底座部分(40),所述底座部分(40)面对喷嘴形成表面;唇部(41),所述唇部(41)从底座部分(40)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从而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开口(42),所述开口(42)穿过底座部分(40);以及柔性薄膜(43),所述柔性薄膜(43)覆盖所述开口(4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薄膜(43)具有气体隔离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薄膜(43)包括至少由具有柔性的第一薄膜(41a,41b,41c)和具有气体隔离性的第二薄膜(41a,41b,41c,41d)形成的层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薄膜(43)焊接到底座部分(40)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薄膜(43)在沿着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的方向剖开的截面图中具有远离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薄膜(43)在沿着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墨的方向剖开的截面图中具有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凸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底座部分(40)具有凹入部分(47),所述凹入部分(47)凹入从而远离喷嘴形成表面,开口(42)形成在凹入部分(47)的底面中,在凹入部分(47)的底面中形成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并包围开口(42)的突起(48),并且薄膜(43)焊接到突起(48)上从而具有朝向喷嘴形成表面而突出的拱顶形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底座部分(40)由第一树脂材料制成,并且唇部(41)由弹性大于第一树脂材料的第二树脂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唇部(41)形成为在截面图中具有一个顶点的山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每个唇部(41)的最大高度是该唇部(41)的最大宽度的0.75至2.5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每个唇部(41)的最大高度在1.0mm至2.0mm的范围内,并且每个唇部(41)的最大宽度在1.5mm至2.5mm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每个唇部(41)的JIS A硬度在10度至20度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盖帽支架(17),该盖帽支架(17)支撑盖帽(16),并且在盖帽支架(17)和底座部分(40)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以及弹性体(53),所述弹性体(53)设置在盖帽支架(17)和底座部分(40)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记录头(5)为行式头类型。
15.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盖帽,该成像设备包括输送单元(7,8)和记录头(5),该输送单元(7,8)输送记录介质,该记录头(5)包括喷嘴形成表面,该喷嘴形成表面形成有用于朝向正由输送单元(7,8)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墨的多个喷嘴,该盖帽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从而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该盖帽包括底座部分(40),所述底座部分(40)面对喷嘴形成表面;唇部(41),所述唇部(41)从底座部分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从而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开口(42),所述开口(42)穿过底座部分(40);以及柔性薄膜(43),所述柔性薄膜(43)覆盖所述开口(42)。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输送单元、记录头和盖帽。该输送单元输送记录介质。该记录头包括喷嘴形成表面,该喷嘴形成表面形成有用于朝向正由输送单元输送的记录介质喷墨的多个喷嘴。该盖帽能够紧靠在记录头的喷嘴形成表面上,从而形成将喷嘴形成表面密封的封闭空间。盖帽包括底座部分、唇部、开口和柔性薄膜。所述底座部分面对喷嘴形成表面。所述唇部从底座部分朝向喷嘴形成表面竖立,从而能够紧靠在喷嘴形成表面上。所述开口穿过底座部分。所述柔性薄膜覆盖所述开口。
文档编号B41J2/18GK1827376SQ2006100198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日
发明者高木修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