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3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2)
背景技术
在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中,印刷用版材由供给部供给,在制版部进行制版,并利用输送部送往被供给处(例如供版装置)。在供给部,版材被卷绕在辊子上。在制版部,一边利用压印滚筒将版材压在热敏磁头上进行输送,一边进行制版。制版是通过热敏磁头对版材进行加热穿孔来进行的。在输送部,版材随着输送辊的旋转而在输送路面上进行输送。然而,由于版材被热敏磁头加热,经过热敏磁头后的版材会残留有热收缩应力,从而产生褶皱。这就是所谓的“制版褶皱”。如果产生制版褶皱的话,则会对后面的输送、供版、印刷等带来障碍。因此,为了防止制版褶皱,而一般使用硬度大的版材。该版材是通过在热塑性树脂薄膜上贴合油墨可透过的柔性片来形成的。然而,有关使用该版材的情况,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存在种种缺点。因此,最好是使用没有贴合柔性片、即实质上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版材。然而,由于实质上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版材(以下称之为“薄膜版材”)的硬度较小,故容易产生制版褶皱。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防止该制版褶皱的产生。作为该措施,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设置有将刚完成制版的版材接着压到压印滚筒上的压紧辊。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在制版装置后设置了多个成零碎状的进给辊。此外,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作为薄膜版材中的一种使用在一个面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凹部的版材(以下称之为“形成有凹部的薄膜版材”)。由于该版材上存在微小凹部形成时的残余应力,故容易产生制版褶皱。日本专利特开2003-11240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许第2856632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许第2803948号即使采取专利文献2、3中所示的措施,也无法充分地防止在使用薄膜版材时产生制版褶皱。此外,针对使用形成有凹部的薄膜版材的情况,实际上还没有可以有效防止制版褶皱产生的方法。(3)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薄膜版材时也可充分防止产生制版褶皱、尤其是即使在使用形成有凹部的薄膜版材时也可充分防止产生制版褶皱的制版装置。对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由供给部供给的版材在制版部进行制版,并利用输送部送往被供给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版部包括对版材进行制版的热敏磁头;将版材压在热敏磁头上进行输送的压印滚筒;以及设置成从副扫描方向下游侧压到压印滚筒上、且将版材夹在其和压印滚筒之间进行输送的压紧辊,该压紧辊配置成将版材卷绕在压印滚筒周面的大于圆周方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对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输送部包括输送辊;输送路面;设置在输送路面背面侧的吸引室;以及为使吸引室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进行连接的吸引装置,输送路面具有和吸引室相通的许多吸附孔,且在输送方向上游侧具有和吸引室相通的开口部,输送部利用吸引装置并依靠吸附孔使所输送的版材吸附到输送路面上,再依靠开口部使通过制版部后的版材吸入吸引室内进行临时贮存。对于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压紧辊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比压印滚筒周面的摩擦系数小。对于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对卷绕在压印滚筒上的版材朝副扫描方向下游侧施加张力。对于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热敏磁头及压紧辊与压印滚筒设置成可自由接触、分离,且在接触时可夹着版材地进行制版。对于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作为版材使用一个面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凹部、且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材料,且设置成版材的另一个面和热敏磁头接触。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版材卷绕在压印滚筒周面的大于圆周方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进行输送,故版材在副扫描方向上长长地卷绕在压印滚筒上。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版材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而且,版材在副扫描方向上长长地卷绕在压紧辊上。就这点来说,也可有效抑制版材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可以防止版材堵塞在输送路面和输送辊之间,且可防止版材产生褶皱和松弛。因此,可以平滑地输送版材。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同版材和压紧辊周面之间的摩擦相比,以版材和压印滚筒周面之间的摩擦为主体进行版材输送。即,能以压印滚筒为主体输送版材。因此,版材不会卷入压紧辊,可以平滑地输送。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副扫描方向的张力作用在版材上,故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版材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由于只需使压印滚筒接触到热敏磁头及压紧辊上便进入可制版状态,故可以简单地进行制版的准备工作。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即使使用这种版材也可以防止版材在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4)图1是本发明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制版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制版装置的制版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制版部的俯视图。图6是压紧辊的主视放大图。图7是实施例中的制版部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中的制版前的孔版印刷用版材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制版装置2供给部3制版部31压印滚筒32热敏磁头33压紧辊331中间部332端部4输送部41输送路面411吸附孔412开口部42、43输送辊44吸引室45吸引装置9版材(5)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的立体图。该制版装置1的基本轮廓由本体11和盖体12构成。如后面所述,盖体12相对于本体11可以自由开闭。制版装置1构成为,对由供给部2供给的版材9在制版部3进行制版,并利用输送部4送往作为被供给处的供版装置。此外,供给部2设置在本体11上,而制版部3及输送部4分别跨越本体11及盖体12两者进行设置。图1表示盖体12打开时的状态。图2是制版装置1的纵向剖视图,表示盖体12关闭时的状态。供给部2中,上方为开放空间的收容室21位于本体11内。在收容室21内收容有卷绕在辊子22上的版材9。供给部2一边将版材9从辊子22的上部拉出,一边将版材9供给制版部3。制版部3一边利用压印滚筒31将由供给部2供给的版材9压在热敏磁头32上进行输送,一边进行制版。更详细的内容将会在后面叙述。输送部4使从制版部3送来的版材9通过输送路面41,并送往供版装置8。具体来说,输送部4由输送路面41、2个输送辊42、43、吸引室44和吸引装置45构成。输送辊42、43可以自由旋转地被盖体12的侧壁121支撑着,且在盖体12关闭时会从上方和输送路面41相接触,并将版材9夹持在其和输送路面41之间进行输送。输送路面41、吸引室44及吸引装置45设置在本体11上。吸引室44设置在输送路面41的背面侧(下侧)。吸引装置45,例如是鼓风机,为使吸引室44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进行连接。输送路面41上形成有许多与吸引室44相通的吸附孔411。此外,在输送路面41的输送方向(箭头Y)上游侧形成有与吸引室44相通的开口部412。此外,输送部4利用吸引装置45并依靠吸附孔411使所输送的版材9吸附在输送路面41上。此外,输送部4利用吸引装置45并依靠开口部412将通过制版部3后的版材9吸入吸引室44内进行临时贮存。另外,在输送路面41上设置有用于切断版材9的刀具51。盖体12以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输送辊43的轴431为支撑轴,相对于本体11自由开闭。并且,供版装置8使供版部件81水平伸出,从而使从吸引室44的开口部441吸入吸引室44内的版材9的前端部与供版部件81的前端卡合,并将版材9一直带到版材装载体(未图示)的版材保持部。图3是制版部3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图5是制版部3的俯视图。本发明中的制版部3具有压紧辊33。如图1所示,压紧辊33可自由旋转地被本体11的侧壁111支撑着,如图3所示,压紧辊33设置成从副扫描方向(箭头Y)下游侧压到压印滚筒31上,且将版材9夹在其与压印滚筒31之间进行输送。在制版部3中,压印滚筒31可自由旋转地被盖体12的侧壁121支撑着,且热敏磁头32及压紧辊33设置在本体11上。在打开盖体12时,压印滚筒31和热敏磁头32及压紧辊33分离,在关闭盖体12时,压印滚筒31和热敏磁头32及压紧辊33相接触。即,热敏磁头32及压紧辊33与压印滚筒31设置成可自由接触、分离。此外,在关闭盖体12、压印滚筒31和热敏磁头32及压紧辊33相接触时,版材9被压到热敏磁头32上,且夹在压印滚筒31和压紧辊33之间。即,在关闭盖体12后,制版部3便进入可制版状态。压紧辊33配置成将版材9卷绕到压印滚筒31周面的大于圆周方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具体来说,图3中的角度θ1设定为大于0。具有上述结构的制版装置1如下进行动作。首先,版材9被放置到规定的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是版材9的前端位于输送辊43的下游侧的位置。在该状态下,输入制版开始指令后,压印滚筒31、热敏磁头32、压紧辊33、输送辊42、43及吸引装置45开始动作,在制版部3中对版材9进行制版,且在输送部4中将完成制版的版材9送往供版装置8。此时,被输送到输送路面41上的版材9利用吸引装置45并依靠吸附孔411被吸附到输送路面41上,故不会产生褶皱或松弛,可被平滑地输送。接着,当版材9制版达到规定的长度时,输送辊42、43便会停止。此时,由于吸引装置45动作,故版材9的前端部91将从吸引室44的开口部441吸入吸引室44内。这样,前端部91的褶皱、松弛、卷曲等将被拉平。在这种状态下,供版装置8便会动作。供版装置8使供版部件81水平伸出,从而使版材9的前端部91卡合到供版部件81的前端,并将版材9一直带到版材装载体(图中未表示)的版材保持部。此时,由于前端部91处于拉伸状态,故供版装置8可以简单且可靠地将前端部91供给到版材装载体的保持部。另一方面,虽然在供版装置8进行动作期间输送辊42、43停止,但由于制版部3在动作,故完成制版的版材9被从制版部3送往输送部4。如图2中符号9A所示,该被送出的版材9利用吸引装置45并依靠开口部412被吸入到吸引室44内进行临时贮存。这样,可以防止版材9堵塞在输送路面41和输送辊42之间。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制版装置1,在制版部3中,由于角度θ1被设定为大于0,故版材9卷绕在压印滚筒31周面的大于圆周方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进行输送。即,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长长地卷绕在压印滚筒31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此外,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也长长地卷绕在压紧辊33上。就这点来说,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此外,虽然版材9因热敏磁头32在穿孔时的加热而要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热收缩,但由于利用压紧辊33使其夹压保持在压紧辊33和压印滚筒31之间,故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处于拉伸状态。即,在制版部3中,版材9处于被朝着副扫描方向下游侧拉伸的状态。因此,相对于卷绕在压印滚筒31上的版材9施加有朝向副扫描方向下游侧的张力。就这点来说,也可更有效地抑制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具有上述结构的制版装置1,进一步来说,最好是采用以下的结构。最佳的实施形态是以下的结构全部采用。(1)如图6所示,压紧辊33可根据直径大小划分成中间部331和两端部332,且各端部332朝着端部直径逐渐变小。即,端部332的端部直径D2要小于中间部331的直径D1。采用这种结构的话,可以使压紧辊33在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产生的压紧变得均匀,从而可以稳定地输送版材9。即,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制版装置1中,在压紧辊33的主扫描方向两端利用弹簧(未图示)进行施力以使压紧辊33具有压紧力。但是,由于在压紧辊33的两端上进行施力,故在压紧辊33的主扫描方向两端部和中间部可能会产生施力引起的压紧力差。但是,如果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则由于压紧辊33的两端部332的直径与中间部331的直径相比逐渐减小,故压紧辊33的两端部332和中间部331上的施力引起的压紧力差得以减小。这样,可以使压紧辊33在主扫描方向上产生的压紧变得均匀,从而可以稳定地输送版材9。(2)压紧辊33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比压印滚筒31周面的摩擦系数小。例如,压紧辊33用金属或是合成树脂等表面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造。采用这种结构,同版材9和压紧辊33的周面之间的摩擦相比,以版材9和压印滚筒31的周面之间的摩擦为主体,对版材9进行输送。即,能以压印滚筒31为主体输送版材9。这样,版材9不会卷入压紧辊33,从而可以平滑地输送。(3)使用在一个面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凹部的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版材9,且版材9设置成另一个面和热敏磁头相接触。如果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制版装置,则即使使用这种版材9也可以防止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实施例利用具有上述所有结构的制版装置1进行制版,并对此时的版材9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率进行测定。如图7所示,设压印滚筒31相对于热敏磁头32的压力为FP,压紧辊33相对于压印滚筒31的压紧力为F1,压紧辊33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θ1,对它们进行种种设定,并测定所述热收缩率。此外,设压紧辊33的中间部331的长度为160mm,两端部332的长度分别为95mm,中间部331的直径D1为10mm,端部332的端部直径D2为9.6mm。(副扫描方向热收缩率的测定)如图8所示,用万能笔在制版前的版材9的主扫描方向的中间和两端上标记沿副扫描方向伸长的长度为200mm的线101,并在制版后测定线101的长度L1,求出热收缩率。设制版热量为18.5mJ/mm2,制版进给速度(输送速度)为31.75mm/秒。此外,使用实质上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薄膜版材)、厚度为10μm和厚度为11μm的版材9,并将前者作为实施例1,后者作为实施例2。再者,使用实质上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且在一个面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凹部(形成有微小凹部的薄膜版材)的、厚度为10μm和厚度为11μm的版材9,并将前者作为实施例3,后者作为实施例4。比较例1~4使用了现有的制版装置,在其他情况分别和实施例1~4相同的情况下求得热收缩率。现有的制版装置没有压紧辊33。比较例1~4的结果显示在表1~4中,而实施例1~4的结果则显示在表5~8中。表1<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819">比较例1例FP(kg)L1(mm)热收缩率(%)15179.010.5025176.511.7535178.011.00</table></tables>表2<tablesid="table2"num="002"><tablewidth="818">比较例2例FP(kg)L1(mm)热收缩率(%)15185.07.5025184.57.7535185.07.50</table></tables>表3<tablesid="table3"num="003"><tablewidth="818">比较例3例FP(kg)L1(mm)热收缩率(%)15176.012.0025172.014.0035175.512.25</table></tables>表4<tablesid="table4"num="004"><tablewidth="817">比较例4例FP(kg)L1(mm)热收缩率(%)15181.09.50</table></tables>表5表6表7表8由上面的表格可知,在实施例1~4中,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率变得很小。因此,采用本发明中的制版装置,可减小副扫描方向上的热收缩率,即,可以充分抑制副扫描方向上产生制版褶皱。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中的制版装置,即使在使用形成有凹部的薄膜版材时也能充分地防止制版褶皱的产生,故在工业上的利用价值较大。权利要求1.一种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在制版部对由供给部供给的版材进行制版,并利用输送部送往被供给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版部包括对版材进行制版的热敏磁头;将版材压在热敏磁头上进行输送的压印滚筒;以及从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压到压印滚筒上、且与压印滚筒之间夹持版材进行输送的压紧辊,该压紧辊配置成将版材卷绕在压印滚筒周面的大于圆周方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部包括输送辊;输送路面;设置在输送路面背面侧的吸引室;以及为使吸引室内成为负压状态而进行连接的吸引装置,输送路面具有和吸引室相通的许多吸附孔,且在输送方向上游侧具有和吸引室相通的开口部,输送部利用吸引装置并经过吸附孔使所输送的版材吸附到输送路面上,再经过开口部使通过制版部后的版材吸入吸引室内进行临时贮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紧辊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比压印滚筒周面的摩擦系数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卷绕在压印滚筒上的版材朝副扫描方向下游侧施加张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敏磁头及压紧辊与压印滚筒设置成可自由接触、分离,且在接触时可夹持版材进行制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版印刷机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版材使用一个面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凹部、且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构成的材料,且版材的另一个面和热敏磁头接触。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实质上只由热塑性树脂薄膜制成、且在一个面上形成有许多微小凹部的版材时也可充分抑制产生制版褶皱的制版装置。其特征在于,制版部(3)包括对版材(9)进行制版的热敏磁头(32);将版材(9)压在热敏磁头(32)上进行输送的压印滚筒(31);以及设置成从副扫描方向(箭头Y方向)下游侧压到压印滚筒(31)上、且将版材(9)夹在其和压印滚筒(31)之间进行输送的压紧辊(33),压紧辊(33)配置成将版材(9)卷绕在压印滚筒(31)周面的大于圆周方向四分之一的范围内。文档编号B41F21/00GK1846991SQ2006100718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优先权日2005年3月31日发明者盐崎孝富,石本雅也申请人:迅普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