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文档序号:2483432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基板印刷糊状焊料等糊剂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网版印刷装置,即,将网版印刷用的型版(遮 片)重叠在基板上,通过使刮板沿着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供 给到型版上的糊状焊料等糊剂,由此,将糊状焊料通过型版上所形成 的开口部(图案孔)印刷(涂敷)到基板的规定位置上。
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当使刮板在型版上滑动时,型版的位置有时 会因该滑动产生的摩擦阻力而移动。
对此,专利文献1的网版印刷装置中,通过在从两侧保持基板的 夹具的表面上设置吸引孔,在印刷时将吸引孔设定为负压,从而使型 版吸附于夹具,由此来固定型版以防止型版的位置移动。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印刷装置中,由于型版的吸附部因 负压而变形从而形成凹处,因此,当刮板通过该凹处时,刮集在刮板 的正面侧(刮取面侧)的糊状焊料的一部分,经过该凹处迂回到刮板 的背面侧,由此,刮板便一边拖拉着该背面侧的糊状焊料一边在型版 上移动。若糊状焊料如此被刮板拖拉着移动,糊状焊料便会呈丝状附 着在型版上,成为糊状焊料过多或过少的主要原因,从而产生印刷精 度降低的问题。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如果将上述夹具所产生的吸引力设定得较小,型版上便不会形成因负压产生的凹处,因此,即使 刮板通过吸附部,也能够防止糊状焊料迂回到刮板的背面侧。
然而,如果将吸引力设定得较小,便降低了对型版的保持力,因 此,便无法解决在使刮板在型版上滑动时,由于其滑动阻力而使型版 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发生印刷不良这一最初的问题。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5-185580号(第4、 5栏、 图1、图2)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型版的位 置移动且能够提高印刷精度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这样的技术课题,通过具备下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以及印 刷方法予以解决。
艮P,本发明的印刷装置,是通过使刮板沿着配置在基板上的型版 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上述型版上的糊剂从而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
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刮板相对于型版进行滑动的刮板滑
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通过吸附上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 外侧吸附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准备配置在基板上 的型版、和能够沿着上述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的刮板、以及设置在上
述刮板相对于型版进行滑动的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的外侧吸附装置;
在由上述外侧吸附装置吸附上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状态 下,通过使上述刮板沿着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上述型版上的 糊剂从而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印刷装置的基板支撑组件周围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印刷装置的定位板相对于夹具的位置关系的
图,其中,图5A是定位板位于退避位置时的立体图,图5B是定位板 前进到定位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印刷装置的运作的图,其中,图6A是搬入基 板时的侧视图,图6B是定位板前进到定位位置时的侧视图,图6C是 基板上升时的侧视图,图6D是夹住基板时的侧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印刷装置的运作的图,其中,图7A是定位板 位于退避位置时的侧视图,图7B是升降台上升时的侧视图,图7C是 扩展焊料时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板支撑 组件周围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基板支撑组件周围的 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网版印刷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该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该装置的俯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该 网版印刷装置,包括,设置在基座2上的基板支撑组件10;夹着基板 支撑组件IO设置在X轴方向(基板搬送方向)的两侧,且将印刷电路 基板W搬入基板支撑组件10中以及从该基板支撑组件10中搬出印刷 电路基板W的上游侧传送带11以及下游侧传送带12;设置在基板支 撑组件10的上方的型版保持组件5以及刮板组件6;用于吸附型版51 的一对吸附体7、 7。该网版印刷装置,如后所述,将由基板支撑组件 10所支撑的基板W重叠安装于型版保持组件5的型版51,在该状态下,利用刮板组件6的刮板61实施网版印刷。
基板支撑组件IO,包括,用于搬入以及搬出印刷电路基板w的一
对主传送带20、 20;通过支承销29a支撑印刷电路基板W的基板设置 台29;用于夹紧印刷电路基板W的夹紧组件3;在夹紧基板W时,通 过与基板W的上表面抵接来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4。
该基板支撑组件10,沿X轴方向、Y轴方向(与X轴方向在水平 面内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上下方向)、以及R轴方向(围绕Z 轴转动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撑于基座2上,其通过后述的移动机构的 驱动,沿上述各个方向移动。
下面,对基板支撑组件10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在基座2上,沿 着Y轴方向设置有轨道211,在该轨道211上,安装有沿Y轴方向滑 动自如的Y轴台21。而且,在Y轴台21以及基座2之间,设置有滚 珠丝杠机构(省略图示),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的转动驱动,Y轴台 21,相对于基座2沿Y轴方向移动。
在Y轴台21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轨道221,在该轨道221 上,安装有沿X轴方向滑动自如的X轴台22。而且,在X轴台22以 及Y轴台21之间,设置有滚珠丝杠机构(省略图示),通过该滚珠丝 杠机构的转动驱动,X轴台22,相对于Y轴台21沿X轴方向移动。
在X轴台22上,设置有通过转动组件231围绕Z轴方向的轴线 转动自如的R轴台23。该R轴台23,通过未图示的转动驱动装置的驱 动,围绕Z轴转动。
在R轴台23的四角,安装有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滑动自如的 滑动支柱241,在该滑动支柱241的上部,安装有升降台24,该升降 台24,通过滑动支柱241的滑动,相对于R轴台23沿Z轴方向升降自如。而且,在升降台24以及R轴台23之间,设置有滚珠丝杠机构 243,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243的转动驱动,升降台24,相对于R轴台 23沿Z轴方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升降台24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上述一对主传送带20、 20。 该主传送带20,在升降台24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其上游侧端部以 及下游侧端部分别与上游侧传送带11的端部以及下游侧传送带12的 端部相互面对。另外,在该相互面对的状态下,主传送带20和两侧传 送带11、 12之间的间隙,设定为基板W能够在传送带之间进行传送的 间隔,具体而言,设定为5mm左右的小间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 为了避免主传送带20和两侧传送带11、 12之间发生干涉,在下降状 态下,主传送带20的基于X轴台22、 R轴台23的移动而沿X轴、R 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为了防止主传送带20相对于两侧传送带 11、 12位置偏移,主传送带20的基于Y轴台21、 R轴台23的移动而 沿Y轴、R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即,在下降状态下,主传送带20 的基于X轴台22、 Y轴台21、 R轴台23的移动而在水平方向(X轴、 Y轴及R轴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1 4所示,基板设置台29,设置在一对主传送带20、 20之 间。该基板设置台29,通过滑动支柱291,沿上下方向升降自如地设 置在升降台24上。而且,在基板设置台29及升降台24之间,设置有 滚珠丝杠机构(未图示),通过该滚珠丝杠机构的转动驱动,基板设 置台29,相对于升降台24沿上下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在该基板设 置台29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基板W的多个支承销29a。在基板W配 置在主传送带20上的状态下,如果使基板设置台29上升,主传送台 20上的基板W便被支承销29a提升,与基板设置台29 —同向上方移 动,另一方面,在基板W载置在支承销29a上的状态下,如果使基板 设置台29下降,支承销29a上的基板W便返回到主传送带20上的原 来的位置上。如图1 4所示,夹紧组件3,设置在升降台24上。该夹紧组件3, 包括,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一对主传送带20、 20的上方的一对板状的 夹紧板31a、 31b。其中, 一侧的夹紧板31a,固定在升降台24的结构 材25 (参照图4)上,而另一侧的夹紧板31b,相对于升降台24的结 构材25,沿Y轴方向滑动自如地予以安装,从而自如地接近/离开一侧 的夹紧板31a。
在另一侧的夹紧板31b,设置有托架26b,在该托架26b和结构材 25之间,设置有气缸33。通过该气缸33的前进驱动(伸长驱动), 另一侧的夹紧板31b,在Y轴方向上向远离一侧的夹紧板31a的方向移 动,从而扩大夹紧板31a、 31b之间的间隔,通过气缸33的后退驱动(縮 短驱动),另一侧的夹紧板31b,在Y轴方向上向接近一侧的夹紧板 31a的方向移动,从而縮短夹紧板31a、 31b之间的间隔。这样,通过 一对夹紧板31a、 31b的开闭,如后所述,来保持/解除基板W。
如图3、图4所示,在两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 吸引孔35。各个吸引孔35,通过未图示的吸引装置,可设定为负压。 而且,如后所述,在型版51重叠在夹紧板31a、 31b上的状态下,通过 将各个吸引孔35设定为负压,使型版51吸附保持在夹紧板31a、 31b 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吸引孔35构成夹具侧吸附装置。
如图3、图4所示,定位组件4,设置在升降台24上。该定位组 件4,包括,分别对应于两夹紧板31a、 31b而予以设置的一对板状的 定位板41a、 41b。 一侧的定位板41a,通过平行联杆机构42,设置于 结构材25,而另一侧的定位板41b,通过平行联杆机构42,设置在上 述托架26b上。伴随平行联杆机构42、 42的转动,两定位板41a、 41b, 保持着水平姿势,可在如图5A所示的位于一对夹紧板31a、 31b的两 侧的退避位置和,如图5B所示的位于一对夹紧板31a、 31b的上侧的 定位位置之间变位自如地进行移动。而且,两定位板41a、 41b,位于 退避位置时,其上表面与一对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而位于定位位置时,其下端面的一部分比起一对夹紧板31a、 31b向Y轴方向的内侧突出。
在升降台24以及托架26b,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平行联杆机构42的气缸43,通过该气缸43的前进驱动(伸长驱动), 一对定位板41a、41b,向内侧前进从而移动到定位位置,通过气缸43的后退驱动(縮短驱动), 一对定位板41a、 41b,向互相离开的方向移动从而后退到退避位置。
如图3、图4所示,在升降台24上,设置有作为外侧吸附装置的一对吸附体7、 7。该吸附体7、 7,设置在处于退避状态的一对定位板41a、 41b的外侧,并且固定在升降台24上。另外,如后面所详述,吸附体7、 7,设置在刮板61相对于型版51进行滑动的滑动区域的外侧。
而且,两个吸附体7、 7设置为,其各上表面,与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以及处于退避状态的定位板41a、 41b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在吸附体7、 7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吸引孔75,并且在吸附体7、7的下部外侧面,设置有吸引装置连接口 76。而且,在吸附体7、 7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吸引孔75以及吸引装置连接口 76的吸引路径77。未图示的吸引装置与吸引装置连接口 76连接,通过该吸引装置,吸引孔75介由吸引装置连接口 76以及吸引路径77设定为负压。如后所述,在型版51重叠在吸附体7、 7上的状态下,通过将各个吸引孔75设定为负压,使型版51吸附保持在吸附体7、 7的上表面。
如图l、图2所示,设置在基板支撑组件IO的上方的型版保持组件5,能够将在焊料涂敷部分上具有开口部(图案孔)的型版51保持为在水平方向上铺展的状态。设置在型版保持组件5的上方的刮板组件6,具有沿Y轴方向移
动自如的刮板架62,在该刮板架62上,设置有分别升降自如的一对刮板61、 61。在使一侧的刮板61下降的状态下,通过使其向Y轴方向的一侧移动,由此,在型版51上使糊状焊料S向Y轴方向的一侧一边滚动一边扩展,并且在使另一侧的刮板61下降的状态下,通过使其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在型版51上使糊状焊料S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一边滚动(混揉) 一边扩展。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网版印刷装置的运作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时,升降台24以及基板设置台29,分别处于下降状态,主传送带20,设置在上游侧传送带ll和下游侧传送带12之间。而且,夹紧板31a、31b处于开放状态,定位板41a、 41b处于退避状态。
在该状态下,印刷配线基板W从上游侧传送带11搬入主传送带20,如图6A所示,该基板W被搬送到主传送带20上的规定位置。
之后,如图6B所示,定位组件4的定位板41a、 41b向内侧移动到定位位置,然后,如图6C所示,基板设置台29上升。由此,基板W从主传送带20转载到基板设置台29的支承销29a上。接着,基板设置台29继续上升,直至基板W的上表面与定位板41a、 41b的下表面抵接且与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如图6D所示,闭合夹紧板31a、 31b,由此,基板W由夹紧板31a、 31b夹住并予以保持。
接着,如图7A所示,定位板41a、 41b向外侧移动到退避位置。此时,基板W的上表面、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定位板41a、 41b的上表面、以及吸附体7、 7的上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处于下降状态的基板支撑组件10和型版保持组件5之间,设置有沿水平方向移动自如的照相机81、和沿Y轴方向移动自如的清洁器82。通过照相机81,识别基板W的位置、种类(件号)以及型版51的位置、种类,并根据该识别信息,如后所述,进行因个体差等而需要做的位置微调(修正)。此外,通过清洁器82,每处理完规定张数的基板W后,对型版51进行清洗。
接着,如图7B所示,使升降台24稍微上升,从而使主传送带20相对于两侧的传送带ll、 12突出于上方,然后,根据需要,使Y轴台21、 X轴台22以及R轴台23,沿Y轴、X轴以及R轴方向移动,以调整基板W相对于型版51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如此调整完位置之后,如图7C所示,提升升降台24,使基板W,夹紧板31a、 31b,定位板41a、 41b,以及吸附体7、 7的各上表面,均与型版保持组件5的型版51的下表面重叠。接着,将夹紧板31a、 31b的吸引孔35以及吸附体7、 7的吸引孔75设定为负压,从而使型版51被吸附固定在夹紧板31a、 31b以及吸附体7、 7的各上表面。
然后,降低刮板组件6的一侧的刮板61,使其在型版51之上沿着Y轴方向移动,扩展供给到型版51上的作为糊剂的糊状焊料S,使糊状焊料S经过型版51上的图案孔印刷(涂敷)到基板W的规定位置上。
本实施方式中,进行焊料S的印刷时,例如, 一侧的刮板61,在与一侧的定位板41a以及一侧的夹紧板31a对应的型版51上的区域(一侧的准备区域)上助跑之后,在与基板W上方对应的型版51上的区域(印刷区域)上进行滑动。因此,对基板W印刷糊状焊料S之前,能够在准备区域滚动(混揉)糊状焊料S而使其粘度下降,因此,能够使糊状焊料S切实地填充到型版51上的图案孔中,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对基板W进行印刷。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夹紧板31a的上方区域之外,定位板41a的上方区域也用作准备区域,因此,能够确保足够长的准备区
域,能够事先充分地对糊状焊料s进行混揉,因而能够以更良好的精度对基板w印刷焊料s。
另外,利用另一侧的刮板61推刮糊状焊料S时,该另一侧的刮板61,也在与另一侧的定位板41b以及另一侧的夹紧板31b对应的区域(另一侧的准备区域)上助跑之后,在与基板W上方对应的区域(印刷区域)上进行滑动,因此,与上述同样,能够充分混揉糊状悍料S,从而能够以良好的精度进行印刷。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夹紧板31a、 31b的吸引孔35以及吸附体7、 7的吸引孔75吸附保持型版51,因此,能够获得足够的吸附力,切实地固定型版51。因此,当刮板61在型版51上进行滑动时,能够切实地防止型版51的位置因上述滑动阻力而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印刷精度。
将糊状焊料S涂敷在基板W上之后,使升降台24稍微下降,从而使基板W从型版51脱离(离版)。之后,根据需要,使Y轴台21、X轴台22以及R轴台23,沿X轴、Y轴以及R轴方向移动,从而使基板W的水平位置返回到原来位置。
接着,使升降台24继续下降,同时开放夹紧板31a、 31b,从而解除基板W的保持状态。接着一边使升降台24下降到初始的下降位置,一边使基板设置台29下降,从而使载置在基板设置台29的支承销29a上的基板W转载到主传送带20上。
接着,通过主传送带20,将基板W搬送到下游侧传送带12,通过该下游侧传送带12送往下一个工序。
如此,基板W被搬送到下游侧传送带12,而另一方面,下一个基板W则通过上游侧传送带11搬送到主传送带20,并且进行与上述印 刷处理相同的印刷处理。通过重复进行上述运作,依次进行印刷处理。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对所印刷处理的基板W--个一个地交
替使用一侧或另一侧的刮板61、 61。即,通过使一侧的刮板61从一侧 的准备区域(一侧的定位板41a及夹紧板31a的上方)滑动到印刷区域 以将焊料S涂敷到基板W上的向一侧的方向移动的印刷处理,和通过 使另一侧的刮板61从另一侧的准备区域(另一侧的定位板41b及夹紧 板31b的上方)滑动到印刷区域以将焊料S涂敷到基板W上的向另一 侧的方向移动的印刷处理,对所处理的基板W—个一个地,交替进行。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刮板滑动区域,由印刷区域和准备区域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在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吸附体7、 7,由此利用该吸附体7、 7的吸引孔75吸附保持型版51的两侧部, 因此,假若由于该吸引孔75的负压使型版51变形而形成凹处,刮板 61、 61也不会通过该凹处。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由于刮板61、 61通 过该凹处导致糊状焊料S迂回到刮板背面侧而呈丝状附着于型版上等 不良情况,确保较高的印刷精度,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基板的质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夹紧板31a、 31b上也设置有吸引孔35, 通过利用该吸引孔35吸附保持型版51,因此,通过夹紧板31a、 31b 和吸附体7、 7,能够在较广的范围上吸附保持型版51。因此,能够将 型版51保持在更加稳定的状态,能够更切实地防止由刮板61的滑动 阻力引起的型版51的位置移动等不良情况,使印刷精度能够进一步提
—。「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将设置在刮板滑动区
域外侧的吸附体7、 7的吸附力设定得足够的大,因此,没有必要将夹
13紧板31a、 31b的吸引孔35的吸引力设定得必要以上的大。因此,能够 防止该吸引孔35所吸引的型版51的吸附部变形而形成凹处,能够使 包括该吸附部在内的整个刮板滑动区域维持在一个平坦的面上。因此, 能够切实地防止刮板61通过凹处时产生的不良情况,例如,糊状焊料 S经过凹处迂回到刮板背面侧而被拖拉等不良情况,从而能够切实地维 持较高的印刷精度。
而且,由于能够将夹紧板侧的吸引孔35的负压设定得较小,因此, 该负压的影响不会波及到基板W和型版51之间,从而能够切实地地防 止由于该负压的影响所造成的糊状焊料S渗到型版51和基板W之间 的间隙等不良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印刷精度,能够获得更高的质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支撑组件10的两侧,设置有呈竖立 状的吸附体7、 7,因此通过该吸附体7、 7,能够保护夹紧组件3、定 位组件4、基板设置台29等基板支撑组件10,以及基板支撑组件10 的移动机构,其结果能够提高印刷装置本身的耐久性。
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对吸附体7、 7固定在升降台24上,但是, 本发明不只限于此,本发明中,还可以将吸附体7、 7沿Y轴方向移动 自如地予以安装。即,基板支撑组件10的一对主传送带20、 20的其 中一方,作为沿Y轴方向移动自如的可动侧传送带予以构成,通过该 可动侧传送带20的移动,能够按照基板W的尺寸调整一对主传送带 20、 20的间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一方的吸附体7固定 于上述可动侧传送带20,从而使该一方的吸附体7与可动侧传送带20 一同移动,那么,当处理不同尺寸的基板W时,通过使一方的吸附体 7与可动侧传送带20—同移动,不管基板W的尺寸如何,均能够使吸 附体7相距基板W的距离保持一定。因此,吸附体7和基板W之间的 位置关系始终能够设定为一定,吸附位置相对于基板W不会过远或过 近,因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吸附型版51,能够进一步提高印刷精度。第2实施方式
图8、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基 板支撑组件周围的图。如图8、图9所示,在该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 置中,定位组件14,没有安装在基板支撑组件10上,而设置在印刷位 置的旁侧。
但是,基板支撑组件IO,除了没有配备定位组件之外,与上述第 l实施方式同样,包括,夹紧组件3、升降台24、基板设置台29等, 其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的驱动,能够在印刷装置的基座上,沿着X 轴、Y轴、Z轴以及R轴方向移动自如。
另外,定位组件14,设置在与印刷位置在Y轴方向上相离开的旁 侧位置。该定位组件14,包括,固定侧定位板141a、和可动侧定位板 141b。两定位板141a、 141b,均设定在相同高度,与主传送带20以及 夹紧板31a、 31b平行。
固定侧定位板141a,固定在印刷装置的基座上,而可动侧定位板 141b,则在基座上沿Y轴方向移动自如地受到支撑。
而且,在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可动侧定位板141b的、沿Y轴 方向延伸的滚珠丝杠142,该滚珠丝杠142,通过连接于其一端部的滚 珠丝杠驱动装置143的驱动,围绕轴心进行转动。而且,在滚珠丝杠 142上螺合安装有Y轴方向移动体144,可动侧定位板141b固定在该 移动体144上。于是,通过滚珠丝杠142的转动驱动,可动侧定位板 141b与Y轴方向移动体144 一同,在接近/离开固定侧定位板141a的 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
吸附体7、 7,设置在夹紧板31a、 31b的外侧,并且固定在升降台 24上。另外,该吸附体7、 7,与上述第l实施方式同样,设置在刮板 61、 61相对于型版51进行滑动的滑动区域的外侧。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其他结构,与上述第l实施方式的 印刷装置实质相同,因此,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上相同或相当的 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中,基板W搬入到主传送带20之后, 基板支撑组件IO便沿Y轴方向移动,布置到定位组件14的下方。接 着,基板支撑组件10上升,直至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与定位板 141a、 141b的下表面抵接而停止。
接着,基板设置台29上升,使基板W从主传送带20转载到基板 设置台29上。然后,基板设置台29继续上升,直至基板W的上表面 与定位板141a、 141b的下表面抵接且与夹紧板31a、 31b的上表面位于 同一平面内,此时,闭合夹紧板31a、 31b,由此,基板W由夹紧板31a、 31b夹住并予以保持。
在基板W被夹紧板31a、 31b保持后,基板支撑组件10下降,并 且沿Y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印刷位置上。
接着,基板支撑组件10上升,与上述第l实施方式同样,与型版 51的下表面重叠,并且,夹紧板31a、 31b的吸引孔35以及吸附体7、 7的吸引孔75被设定为负压,从而吸附保持型版51。
然后,与上述第l实施方式同样,使刮板61、 61在型版51上的 滑动区域上,即在对应于两夹紧板31a、 31b之间的区域上进行滑动, 由此,糊状焊料S被扩展并被印刷到基板W上。
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同样,在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吸 附体7、 7,从而在该位置处利用吸引孔75吸附保持型版51,因此, 刮板61、 61不会通过对应于吸引孔75的区域,能够切实地防止因刮
16板61、61通过上述区域导致糊状焊料S迂回到刮板背面侧等不良情况, 维持较高的印刷精度,从而能够提高印刷基板的质量。
此外,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同样,夹紧板31a、 31b上设置 有吸引孔35,从而通过夹紧板31a、 31b及吸附体7、 7双方的吸引孔 35、 75,能够在较广的范围上吸附保持型版51,因而能够将型版51保 持在更加稳定的状态。
而且,与上述同样,由于能够将吸附体7、 7的吸引孔75的吸附 力设定得足够的大,因此,没有必要将夹紧板31a、 31b的吸引孔35 的吸引力设定得必要以上的大。因此,能够防止该吸引孔35所吸引的 型版51的吸附部变形而形成凹处,从而能够切实地防止该凹处所引起 的不良情况。
另一方面,完成印刷之后,使基板支撑组件IO稍微下降,从而使 基板W从型版51脱离,接着,继续使基板支撑组件IO下降,同时开 放夹紧板31a、 31b,从而解除基板W的保持状态。接着,使基板支撑 组件10继续下降并且使基板设置台29下降,使载置于基板设置台29 上的基板W转载到主传送带20上,由此,基板支撑组件10以及基板 设置台29分别回到初始位置。
接着,通过主传送带20,搬出基板W,而另一方面,下一个基板 W搬入主传送带20,并且进行与上述印刷处理相同的印刷处理。由此, 依次搬送基板,并依次进行印刷处理。
本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而且,由于在夹紧板31a、 31b的外侧没有设置定位板141a、 141b,因 而能够使吸附体7、 7靠近夹紧板31a、 31b,而无需隔着间隔。因此, 由于能够利用吸附体7、 7,吸附型版51上印刷区域的附近位置,因而 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保持型版51。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若如上述那样,也采用使与一对主传送
带20、 20中的可动侧传送带20对应的一方的吸附体7与可动侧传送 带20—同移动的结构,那么,不管基板W的尺寸如何,均能够将基板 W吸附保持在更加稳定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举了使基板支撑组件IO上升以使 基板W与型版51重叠的印刷装置的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只限 于此,其也能够适用于使型版下降以将型版重叠在基板支撑组件上的 基板上的型版升降型印刷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设置在夹紧板31a、 31b以及吸 附体7、 7的吸引孔35、 75设定为负压来吸附型版51,但是,本发明 中,吸附装置不只限于此,其还可以使用例如用电磁铁进行吸附等其 它吸附装置。
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的印刷装置,是通过使刮板沿 着配置在基板上的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上述型版上的糊剂从 而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刮板相对于 型版进行滑动的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通过吸附上述型版的下 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外侧吸附装置。
采用该印刷装置,由于在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外侧吸附装 置,因此,刮板不会通过外侧吸附装置所吸附的吸附部,因而能够切 实地防止由此通过所产生的不良情况。因此,通过外侧吸附装置,能 够以足够大的吸附力保持型版,从而能够防止型版的位置移动,并且 能够提高印刷精度。
上述印刷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 置有吸附体,在上述吸附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上述外侧吸附装置。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吸附体保护基板周围的机构。
上述印刷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设置有一对通过从两侧夹住基 板来保持该基板的夹紧板,在上述夹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通过吸附 上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夹具侧吸附装置。
采用该结构,由于在夹紧板上设置有夹具侧吸附装置,因此,通 过夹具侧吸附装置和外侧吸附装置,能够在较广的范围上吸附型版, 从而能够将型版保持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使印刷精度能够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准备配置在基板上 的型版、和能够沿着上述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的刮板、以及设置在上 述刮板相对于型版进行滑动的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的外侧吸附装置; 在由上述外侧吸附装置吸附上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状态 下,通过使上述刮板沿着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上述型版上的 糊剂从而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
采用该发明,能够提供取得与上述的印刷装置相同效果的印刷方法。
权利要求
1. 一种印刷装置,通过使刮板沿着配置在基板上的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所述型版上的糊剂,以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刮板相对于型版进行滑动的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通过吸附所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外侧吸附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吸附体,在所述吸附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外侧吸附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一对通过从两侧夹住基板来保持该基板的夹紧板, 在所述夹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通过吸附所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夹具侧吸附装置。
4. 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准备配置在基板上的型版、和能够沿着所述型版的表面进行 滑动的刮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刮板相对于型版进行滑动的刮板滑动区 域的外侧的外侧吸附装置;在由所述外侧吸附装置吸附所述型版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的 状态下,通过使所述刮板沿着型版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所述型版 上的糊剂从而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型版的位置移动,提高印刷精度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本发明,以通过使刮板(61)沿着配置在基板(W)上的型版(51)的表面进行滑动,来扩展型版(51)上的糊剂从而将糊剂涂敷到基板上的印刷装置作为对象。在刮板(61)相对于型版(51)进行滑动的刮板滑动区域的外侧,设置有通过吸附型版(51)的下表面侧来保持该型版(51)的外侧吸附装置。
文档编号B41F15/36GK101479108SQ20078002439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9日
发明者佐藤英俊, 楠木寿幸, 相羽昌孝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