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26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在誊写纸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打印装置中,其内部收纳有巻纸,具有在打印后将排出的巻纸切断的裁 纸刀,将用于提交打印结果(交给顾客)及用于保存(店铺保管)的2份打印内容分别进 行打印。 在这样的打印装置中,有的是在IP巻纸上分别打印两份相同内容,有的是使用2P 的巻纸作为誊写纸,将打印内容进行誊写打印(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2001-205871号公报(段落0013 段落0014、图1、图 2)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要在一个打印装置中可以对1P巻纸及2P巻纸的两页 均进行打印时,为使辊夹持的各纸张可以在相同的纸张路径进行输送,该辊的施压力必须 设定在输送1P巻纸或2P巻纸所需的施压力的中间。在这样的设定下,打印装置中如果没有 巻取纸张的结构,那么在继续供给2P巻纸进行打印时,则仅驱动打印装置牵引辊(pull-up roller)的一侧,因此一侧的纸张将比另一侧的纸张受到更强的拉力,从而产生纸张的松弛 等。而且,如果该纸张的松弛达到一定量以上,可能会产生纸张的行程阻塞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让誊写纸张产生松弛的打印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 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打印结构中切断连续纸张的
纸张切断结构,并设有用夹持连续纸张并输送至所述打印结构的第一输送部;夹持由所述
打印结构打印后、由第一输送部输出的连续纸张,并输送至所述纸张切断结构的第二输送
部;以及在所述纸张切断结构被切断后的连续纸张的前端返回至所述打印结构与所述第一
输送部之间后,至少将其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部的控制手段。
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使誊写纸张不产生松弛而进行打印的效果。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
一中的打印装置结构的说明图; 一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 一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 一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说明图; 二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 二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 二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二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三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三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中自动裁纸位置调整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压纸巻轴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压纸巻轴的断面图; 图16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斜视图(一 ); 图17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侧面图(一 ); 图18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斜视图(二 ); 图19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侧面图(二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基于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一中的打印装置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中的 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 在图1中,1是打印装置,可以在誊写记录纸张及单页纸张等的打印纸张上打印文 字等。例如可以是针点打印机等的冲击式打印机。 2是巻纸,在打印装置1中旋转缠绕有作为连续纸张的记录纸张进行打印的部分。 在本打印装置l中,可以在l页(IP)的记录纸张以及重叠了2页(2P)或3页以上的记录 张的誊写纸张上进行打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2P的誊写纸张上打印进行说明。
3(3a、3b、3c)是导向辊(guide roller),即引导巻纸2的辊。导向辊3a及导向辊 3b被设置为与巻纸2的圆周面接触,导向辊3c则被设置为减少被引出的巻纸2的弯曲。另 外,4是导向构件,即对被引出的巻纸2进行引导的部分。 5 (5a、5b)是作为第一输送部的供纸辊,即夹持由导向辊3通过导向构件4引导的 巻纸2并送出的部分,由图中未标示的马达等驱动手段进行驱动,从而构成可以旋转的结 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纸辊5a是基于驱动手段而进行旋转,供纸辊5b与供纸辊5a对向 设置,其圆周面与供纸辊5a的圆周面相触接。 6是巻纸压纸巻轴,7是打印头,打印头7通过巻纸2与巻纸压纸巻轴6的撞击部 6a相撞击,是作为打印结构在巻纸2上进行打印的部分。 8是单页纸压纸巻轴,通过由图中未标示的单页纸吸入口吸入的单页纸11,打印 头7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相撞击,是作为打印结构在单页纸11上进行打印的 部分。 所述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由图中未标示的旋转轴支持旋转,由图 中未标示的马达等的驱动手段驱动,从而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旋转。对于巻纸压纸巻轴 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以下统称为压纸巻轴。图1 (a)所示的是对巻纸2进行打印时的状 态,使压纸巻轴旋转,让巻纸压纸巻轴6接近打印头7,同时使单页纸压纸巻轴8远离打印头7 ;图1(b)所示的是对单页纸11进行打印时的状态,使压纸巻轴旋转,让单页纸压纸巻轴8 接近打印头7,同时使巻纸压纸巻轴6远离打印头7。 图14是表示压纸巻轴的斜视图、图15是表示压纸巻轴的断面图。 在图14及图15中,压纸巻轴12为单一部件,例如通过机械加工的钢材等,因此具
有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巻纸压纸巻轴6的撞击部6a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
的撞击部8a与打印头7对向设置,被形成为弯曲形状,具有充分的可打印宽度。缝隙孔13
是巻纸2通过的孔,缝隙孔14是单页纸11通过的孔。压纸巻轴12具有轴15,并以该轴15
为中心进行旋转。 压纸巻轴12的内部形成有纸张导向器16,用于引导通过缝隙孔13或缝隙孔14 的打印纸张17。撞击部6a、8a虽为弯曲形状,但其曲率半径为等于或大于通过位于缝隙孔 13、 14的上限的2点K、L的曲率半径P 。 在图1 (b)所示的对单页纸11进行打印是的状态中,巻纸压纸巻轴6与单页纸压 纸巻轴8之间形成充分的间隙,从而可以输送巻纸2。 图16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斜视图(一)、图17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 侧面图(一)。在两图中,巻纸压纸巻轴6的撞击部6a的对向设置有打印头7。打印头7 通过自动式的滑架50向空白间隔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滑架50由滑架轴引导进行移动。打 印头7的周围安装有色带盒52,打印头7的先端部安装有色带保护器53。另外,压纸巻轴 12的上部还安装有用于引导打印纸张的引导部54。 在图16、图17中,装配有作为打印纸张的巻纸2,巻纸2从巻纸压纸巻轴6的背后 经巻纸压纸巻轴6的下方进入巻纸压纸巻轴6内,并从缝隙孔13排出至巻纸压纸巻轴6的 外侧,再经设置于引导部54的缝隙孔被输送至上方。S卩,巻纸2被装配为与巻纸压纸巻轴 6的撞击部6a紧贴的位置,这时打印头7与撞击部6a对向。另外,如图17所示,这时设置 于压纸巻轴12的检测用突起55穿过透过传感器56。 图18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斜视图(二)、图19是表示打印头及压纸巻轴的 侧面图(二)。 图18及图19所示的,是打印头7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对向的情况。 在图18及图19中,巻纸压纸巻轴6中已经装配了巻纸2。在该状态下,将单页纸11装配于 打印头7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之间。这时,打印头7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对向 设置,从而使单页纸11与巻纸2不在打印位置重叠。另外,这时检测用突起55与透过传感 器56分离。 9(9a、9b)是作为第二输送部的牵引辊,即夹持由供纸辊5送出、由巻纸压纸巻轴6
及打印头7(打印机构)打印的巻纸2并拉入的部分,由图中未标示的马达等驱动手段进行
驱动,从而构成可以旋转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辊9a是基于驱动手段而进行旋转,
牵引辊9b与牵引辊9a对向设置,其圆周面与牵引辊9a的圆周面相触接。 10是作为纸张切断机构的自动裁切器,用于切断由牵引辊9送出的巻纸2。该自
动裁切器10由图中未标示的螺线管等的驱动手段驱动,从而可以切断巻纸2。 另外,打印装置1设有图中未标示的操作开关,由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检
测让自动切断巻纸2的动作开始的操作。 打印装置1基于上述结构,可以对巻纸2或单页纸11进行打印。
数据处理部21由命令处理部23及打印数据展开部24构成,对从图中未标示的上位装置传送来的数据进行解析,当命令处理部23接收到例如换行命令时,将换行要求及换行量/方向的信息设定(存储)在记忆部,当接收到分段命令时,则将打印要求设定在记忆部。另外,命令处理部23具有自动裁切命令处理部231,当接收到自动裁切命令时,自动裁切命令处理部231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设定部232则将基于自动裁切器10的开始切断巻纸2的动作所需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设定在记忆部。 另外,为进行打印,打印数据展开部24对于被输送来的打印数据进行展开处理。
机械动作控制部22由打印控制部25、换行控制部26、压纸巻轴控制部27以及自动裁切控制部28构成。打印控制部25根据命令处理部23在记忆部设定的打印要求执行打印动作;换行控制部26根据命令处理部23在记忆部设定的换行要求及换行量/方向等的信息,执行输送巻纸2的换行动作;压纸巻轴控制部27执行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旋转动作;自动裁切控制部28根据自动裁切要求信息232进行巻纸2的切断动作。 操作面板开关处理部29具有开关按下检测处理部291,用于对操作人员按下开关使巻纸2的自动裁切开始的检测。当检测到按下开关后,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设定部292则在记忆部设定为开始巻纸2的切断动作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 换行控制部26由正向换行控制部261及逆向换行控制部262构成。正向换行控制部261根据在记忆部设定的换行要求及换行量/方向等的信息,进行将巻纸2从供纸辊5向牵引辊9的方向(以下简称"正方向")送出的正向换行动作;逆向换行控制部262则进行将巻纸2从牵引辊9向供纸辊5的方向(以下简称"逆方向")拉回的逆向换行动作。
压纸巻轴控制部27根据打印用纸的种类,即根据巻纸2或单页纸ll,控制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移动。 在这里,根据图1对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移动控制进行说明。
如图1 (a)、图16及图17所示,在对巻纸2进行打印时,巻纸2从巻纸压纸巻轴6的背后经巻纸压纸巻轴6的下方进入巻纸压纸巻轴6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之间,再经巻纸压纸巻轴6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之间的缝隙孔被输送至上方。即,巻纸2被装配为与巻纸压纸巻轴6的撞击部6a紧贴,这时打印头7与撞击部6a对向。另外,这时巻纸压纸巻轴6的检测用突起55穿过透过传感器56,从而检测撞击部6a与打印头7对向。
另外,如图1(b)、图18及图19所示,在对单页纸11进行打印时以及吸入巻纸2时,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进行旋转,使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移动到与打印头7对向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单页纸11被装配为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紧贴,这样,即使巻纸2进入到了巻纸压纸巻轴6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之间,单页纸11与巻纸2的打印位置也不会重合。 另外,在将巻纸2从供纸辊5吸入到巻纸压纸巻轴6与单页纸压纸巻轴8之间,并输送到牵引辊9时,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也将旋转,使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移动到打印头7的对向位置,从而使巻纸2从供纸辊5的近傍至牵引辊9之间大致呈一直线状。如图1(a)、图16及图17所示,将巻纸2吸入后,对该巻纸2进行打印时,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进行旋转,使巻纸压纸巻轴6的撞击部6a移动到打印头7的对向位置。
下面返回至图2进行说明。自动裁切控制部28由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读出部281及重新装载控制部282构成。当读出由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读出部281在记忆部设定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要求进行自动裁切时,则驱动自动裁切器10,对巻纸2进行切断动作,随后,重新装载控制部282进行重新装载动作,将巻纸2的先端暂时向反方向移动规定的移动量,再将巻纸2的先端送出至原来的位置。通过该重新装载动作,可以纠正巻纸2的松弛。
另外,以往技术中的问题点,即松弛的产生,是仅在使用2P纸张时才出现的。因此,预先通过图中未标示的菜单功能等,使用于纠正松弛的重新装载动作的有效/无效可以在操作面板开关上进行选择,被选择的有效/无效由操作面板开关处理部29作为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记忆在记忆部。重新装载控制部282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283在开始重新装载动作之前,对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进行判定,并仅在信息为有效时进行重新装载动作。 打印装置1采用上述结构,由图中未标示的存储器等的记忆部记忆用于控制打印装置1整体的控制程序,并基于该控制程序由CPU等的控制手段对打印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一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下面利用图3中用S表示的步骤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Sla :如图4(a)所示,巻纸2的打印结束,在已打印的部分超出了自动裁切器10的状态下,打印装置1从上位装置接收自动裁切命令,或由操作人员按下开始自动裁切的开关,自动裁切要求信息则被记忆在记忆部。 自动裁切控制部28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读出部281读了被记忆在记忆部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自动裁切控制部28对驱动手段进行驱动,通过自动裁切器10开始切断巻纸2的动作(自动裁切动作)。 S2a :自动裁切控制部28通过自动裁切器10进行切断动作后,如图4(a)所示,巻纸2的先端部(图中的斜线部)被切断,且自动裁切器IO进行返回至初始位置的动作,该动作结束后,则进入S3a的处理。 S3a :切断巻纸2后,重新装载控制部282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判定部283读出并判定预先在记忆部记忆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如果判定为无效,则处理结束,如果判定为有效,则进入S4a的处理。 S4a :当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被判定为有效时,压纸巻轴控制部27则如图l(b)所示,旋转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使单页纸压纸巻轴8的撞击部8a移动到与打印头7对向的位置(单页纸打印用压纸巻轴位置),使巻纸2从供纸辊5的近旁至牵引辊9之间略呈直线状。 S5a :移动了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后,换行控制部26将换行量(fdl)及方向记忆在记忆部。 S6a :在记忆部记忆了换行量(fdl)及方向(逆方向)后,逆向换行控制部262则基于换行量(fdl)对巻纸2进行逆向换行。 S7a :如图4(b)所示,逆向换行控制部262进行逆向换行动作,将巻纸2的先端移至作为打印机构的打印头7与供纸辊5之间,进行逆方向的换行。该逆向换行动作结束后,进入S8a的处理。
由此将巻纸2的先端从牵引辊9移开,同时将巻纸2的先端收回,至比在打印头7与供纸辊5之间产生松弛(在图l(a)中以单点短线的虚线表示)的位置更靠近供纸辊5的位置,从而可以使巻纸2呈与被吸入时同样的无松弛的状态。 S8a :逆向换行动作结束后,换行控制部26将换行量(fdl)及方向(正方向)记忆在记忆部。 S9a :记忆部记忆了换行量(fdl)及方向(正方向)后,正向换行控制部261则基于换行量(fdl)对巻纸2进行正向换行。 S10a:如图4(c)所示,正向换行控制部261进行正向换行动作,巻纸2的先端越过供纸辊9至自动裁切器10的位置向正方向换行。正向换行动作结束后,进入Slla的处理。
Slla :正向换行动作结束后,如图1 (a)所示,压纸巻轴控制部27旋转巻纸压纸巻轴6及单页纸压纸巻轴8,使巻纸压纸巻轴6的撞击部6a移动到与打印头7对向的位置(巻纸打印用压纸巻轴位置),重新装载动作结束。 这样,打印装置l在自动裁切动作后进行重新装载动作,以及纠正纸张松驰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重新装载的有效/无效是由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设定的。此外还可以是由图中未标示的纸厚检测机构检测巻纸2的纸厚,判定是1P纸张还是2P纸张,在判定为2P纸张时将重新装载设定为有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自动裁切命令等进行自动裁切动作后进行重新装载动作的。此外还可以设置为每打印一定的长度(例如1米)后再进行重新装载动作。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实施方式一中,使用2P巻纸进行打印时,在店铺的收银机等所使用的打印装置中定期进行的自动裁切动作后,通过进行重新装载动作,可以解除在连续进行的打印动作中产生的纸张松弛,使之不致蓄积,从而可以获得防止纸张的阻塞等的效果。 另外,用于解除纸张松弛的重新装载动作是在巻纸的自动裁切动作之后进行,从而还可以获得不致延迟给客人收据时间的效果。实施方式二 实施方式二是为减少巻纸先端部的空白部分进行控制。下面通过图5,即表示实施方式二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对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则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5中,自动裁切控制部28由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读出部281、重新装载控制部282、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283、顶端空白縮小部38、以及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381构成。顶端空白縮小部38是在对巻纸2的自动裁切处理后,将巻纸2向反方向移动,从而减少巻纸2先端部的空白。 用于减少该巻纸2先端部的空白的顶端空白縮小动作的有效/无效,可以预先通过图中未标示的菜单功能等在操作面板开关上进行选择,所选择的有效/无效被作为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在记忆部中记忆,顶端空白縮小部38的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381在开始顶端空白縮小动作之前,首先进行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的判定,并仅在判定为有效时进行顶端空白縮小动作。 另外,在顶端空白縮小动作中,逆向换行控制部262中还包括反撞动作控制部263,用于进行消除下一次打印动作中第1行的打印阻塞。
9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二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下面使用图6中S所示的步骤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Slb、S2b :与图3中的Sla、S2a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3b :切断巻纸2后,重新装载控制部282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283读出并判定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当判定为无效时,则进入S16b的处理,当判定为有效时,则进入S4b的处理。
S4b S7b :与图3中的S4a、 S7a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8b :逆向换行动作结束后,顶端空白縮小部38的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判
定部381读出并判定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当判定为无效时,
则进入S9b的处理,当判定为有效时,则进入S13b的处理。 S9b S12b :与图3中的S8a、Slla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13b :当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被判定为有效时,换行控制部26则将换行量(fd3)及方向(正方向)记忆在记忆部中。 本步骤是使重新装载动作与顶端空白縮小动作同时生效的处理,被作为换行量设置的fd3,是从图7(a)所示的重新装载动作中送出巻纸2的换行量(fdl)中减去图7(c)所示的縮小顶端空白时的退回巻纸2的换行量(fd2),即fd3 = fdl-fd2(送出换行量fdl >退回换行量fd2)。 S14b :在记忆部记忆了换行量(fd3)及方向(正方向)后,正向换行控制部261根据换行量(fd3)对巻纸2进行正向换行。 S15b :如图7(c)所示,正向换行控制部261进行正向换行动作,同时使巻纸2的先端保持在不脱离牵引辊9的位置(使巻纸2的先端至少退回至牵引辊9的正向换行动作),该正向换行动作结束后则进入S12b的处理。 S16b :在S3b中将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判定为无效后,顶端空白縮小部38的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381读出并判定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当判定为无效时,处理结束;当判定为有效时,则进入S17b的处理。
S17b :当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被判定为有效后,换行控制部26将换行量(fd2)及方向(逆方向)记忆在记忆部。 S18b :在记忆部记忆了换行量(fd2)及方向(逆方向)后,逆向换行控制部262根据换行量(fd2),从图8(a)中所示的巻纸2的先端部(图中的斜线部)被切断的位置进行逆向换行。 S19b :逆向换行控制部262进行逆向换行动作,同时使巻纸2的先端保持在不从牵引辊9脱离的位置,该逆向换行动作完成后处理结束。 通过上述步骤,打印装置1可以很好地将巻纸2先端部的空白部分控制在较小的范围。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实施方式二中,除实现实施方式一的效果外,在自动裁切动作后,通过重新装载动作进行顶端空白縮小动作,可以获得减少纸张上端部的空白部分的效果。 另外,通过减少空白部分,还可以获得削减纸张成本的效果。
实施方式三
实施方式三是为防止顶端空白縮小动作连续执行而进行的处理。也就是说,在实 施方式二中,顶端空白縮小动作结束后,因操作错误而按下开始自动裁切的按钮时,巻纸从 牵引辊脱离,导致牵引辊无法正常输送巻纸,因而可能发生巻纸阻塞等,实施方式三的目的 即是防止发生该巻纸阻塞等的情况。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三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下面通过图9对实施方式 三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实施方式二相同的部分则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 明。 在图9中,顶部空白縮小部38具有连续縮小动作防止控制部382,用于进行防止连 续縮小动作连续执行的控制。该连续縮小动作防止控制部382具有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部 383、以及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初始化处理部384。 顶部空白縮小部38在进行顶部空白縮小动作后,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 初始化处理部384在记忆部中记忆的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中记忆初始值,顶端空 白縮小部38在进行下一个顶端空白縮小动作之前,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部383读出记忆 在记忆部中的自动裁切判定用计数器,并根据其数值判定顶端空白縮小动作是否是连续进 行。 另外,在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中,通过自动裁切器10将巻纸2切断的位
置被记忆为"O",从该位置的逆向换行量被记忆为负值,正向换行量被记忆为正值。 图IO是表示实施方式三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下面通过图10中S所示的
步骤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Slc、S2c :与图6中的Slb、S2b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3c :切断巻纸2后,重新装载控制部282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判定部283 读出并判定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当判断为无效时,进入S18c的 处理;当判断为有效时,则进入S4c的处理。 S4c S12c :与图6中的S4b S12b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13c :当顶端空白縮小有效/无效信息被判定为有效后,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部 383判定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cnt)是否为负值。当判定为负值时,顶端空白縮小 动作将被视为连续进行的动作,需要进行正向换行量与逆向换行量相等的正向换行动作, 因而进入S9c的处理;当判定为不是负值时,顶端空白縮小动作将被视为非连续进行的动 作,需要进行顶端空白縮小动作,因而进入S14c的处理。 另外,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cnt)在显示负值时,巻纸2的先端位于自动 裁切器10与牵引辊9之间的位置。 S14c、S15c :与图6中的S13b、S14b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16c :如图7(c)所示,正向换行控制部261进行正向换行动作,同时使巻纸2的先 端保持在不脱离牵引辊9的位置,该正向换行动作结束后进入S17c的处理。
S17c :顶端空白縮小动作结束后,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初始化处理部 384在记忆部的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中将换行量(fd2)记忆为负值(初始值),进 入S12c的处理。 S18c :在S3c中,当重新装载有效/无效信息被判定为无效时,自动裁切机位置判 定部383判定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cnt)是否为负值。当判定为负值时,顶端空白縮小动作则被视为连续进行的动作,处理结束;当判定为不是负值时,顶端空白縮小动作
则被视为非连续进行的动作,进入S19c的处理。 S19c S21c :与图6中的S16b S18b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S22c :如图8(b)所示,逆向换行控制部262进行逆向换行动作,同时使巻纸2的先
端保持在不脱离牵引辊9的位置。该逆向换行动作结束后,进入S23c的处理。 S23c :顶端空白縮小动作结束后,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初始化处理部
384在记忆部的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中将换行量(fd2)作为负值(初始值)记忆,
处理结束。 通过上述步骤,即可以有效防止顶端空白縮小动作的连续执行。 另外,也可以由通电(power on)处理部20将换行量fd2作为负值记忆在记忆部
的自动裁切机位置判定用计数器,从而在接通电源后,当操作人员按下开始巻纸2的自动
裁切的开关时,不进行顶端空白縮小动作。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实施方式三中,除实施方式一及实施方式二的效果以外,还可
以防止因连续执行顶端空白縮小动作导致的巻纸从牵引辊脱离,从而可以获得防止纸张阻
塞等的效果。 实施方式四 实施方式四是在向自动裁切器至打印头为不同距离的2种打印装置1发送相同的 打印数据时,可以将在每个打印装置1中打印了相同内容的巻纸切断并交给顾客的方法。
在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三中,使用相同应用软件的上位装置向自动裁切器10 至打印头7为不同距离的2种打印装置1分别发送相同的打印数据时,会存在将所需的打 印结果区域切断的问题,实施方式四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 图11是向自动裁切器10至打印头7为不同距离的2种打印装置1 (打印机A及 打印机B)发送相同的打印数据,并进行自动裁切的实例。 在一次的作业中,向打印机A及打印机B发送的数据为(a) (e)。其中(a) (d)是打印数据及换行数据;(e)是自动裁切命令。其中的作业数据说明如下
(a) 〃 RECEIPT"
(b) 省略
(c) 〃 ,T應K YOU,"
(d) 〃 xxxxxxxxxxxxxxxxxxxx〃
〃…Payless,Higher Quality."" 〃 Tel. x_xxxx. xxxx. x_xxxx_xxxx〃
(e) 自动裁切命令 收据作为交付顾客的打印结果,是包括在上次作业中打印的(d)以及在本次作业
中打印的(a)、 (b)、 (c)的打印结果。图ll所示的上次作业打印范围的内容为店铺信息等
始终相同的内容,通过事先打印,可以起到减少收据上端部的空白部分的效果。 该数据是配合打印机A制作的,在打印(d)之后,根据(e)的自动裁切命令,为在
当时的自动裁切位置切断巻纸2,可以在(c)的打印文字下方切断,从而将上次作业中打印
的(d)至本次作业中打印的(c) "***THANK YO,林"的打印区域切断,作为收据交付顾客。 与此相对,打印机B的从自动裁切器10至打印头7的距离要比打印机A长,因此与打印机A相比,打印机B的自动裁切位置在巻纸2的先端侧,用于交付的收据中所需的打 印数据(c)处于向客户交付的区域以外。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自动裁切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吸收打印机A与打印机B 的自动裁切器10至打印头7的距离差异fdC(fdC = fdB-fdA)。另外,fdA是指打印机A的 自动裁切器10至打印头7的距离;fdB是指打印机B的自动裁切器10至打印头7的距离。
作为该切断位置调整值的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fdC,可以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预 先在操作面板开关上输入。例如,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为O时,则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记忆 部储存00H(16进制)、+l毫米时则存储01H(16进制)、+2毫米时则存储02H(16进制)、-1 毫米时则存储FFH(16进制)。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中的打印装置控制流程的块图。下面利用图12对该实施 方式4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的部分则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 略其说明。 在图12中,自动裁切控制部28具有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部48,另外该自动裁切位置 调整部48具有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读出部481。该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部48基于自动裁切 位置调整量读出部481从记忆部读出的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切断位置调整值),通过进行 输送巻纸2的动作,对自动裁切位置的变更进行控制。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四中的矫正松弛动作的流程图。下面通过图13中S所示的 步骤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需要将配合打印机A制作的打印作业数据发送至打印机B时,如果打印机A与 打印机B的自动裁切器10至打印头7的距离差异fdC(fdB-fdA)为+2毫米,在将本实施方 式的打印机B作为打印装置1进行设置时,由系统管理员等操作人员通过图中未标示的菜 单功能等,预先将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设定为+2毫米。通过该操作,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的 记忆部中将02H作为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记忆。 Sld :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读出部481读出在记忆部中记忆的自动裁切位置调整 量(02H)。 S2d :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部48对被读出的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进行判定。当自动 裁切位置调整量被判定为0时,则视为不需要进行自动裁切位置调整,因此进入Slc的处 理;当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被判定为不是O时,则视为需要进行自动裁切位置调整,因此进 入S3d的处理。 S3d :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部48将被读出的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02H)的单位变换 为可由换行控制部26进行换行的换行量,并将该换行量在记忆部中记忆。另外,当自动裁 切位置调整量的值为负值时则记忆为逆方向,为正值时则记忆为正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 自动裁切位置调整量的值为正值,因此记忆为正方向。 S4d :换行控制部26根据记忆部中记忆的换行量及方向对巻纸2进行换行。
S5d :换行控制部26的换行动作结束后,进入Slc的处理。
另外,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的Slc处理进行如下说明 Slc :巻纸2的打印动作及自动裁切位置调整动作结束,在已打印的部分越过自动 裁切器10的状态下,打印装置1从上位装置接收自动裁切命令,或由操作人员按下开始自 动裁切的开关后,自动裁切要求信息则被记忆在记忆部。
自动裁切控制部28的自动裁切要求信息读出部281从记忆部读出自动裁切要求 信息,自动裁切控制部28对驱动手段进行驱动,通过自动裁切器10开始对巻纸2的切断动 作,进入S2c的处理。 S2c以后的步骤与图10的实施方式三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通过上述步骤对自动裁切的位置进行调整,在向自动裁切器至打印头为不同距离 的2种打印装置1发送相同的打印数据时,可以将在每个打印装置1中打印了相同内容的 巻纸切断并交给顾客。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实施方式四中,除可以获得实施方式一至实施方式三的效果 外,在向结构尺寸不同的打印装置发送相同的打印数据时,还可以将在各个打印装置打印 了相同内容巻纸切断并交付给顾客。 另外,在实施方式二至实施方式四中,也可通过图中未标示的纸压检测机构检测 巻纸2的纸压,从而判定是1P纸张还是2P纸张,当判定为2P纸张时使重新装载有效。
另外,在实施方式二至实施方式四中,也可以在每打印了规定长度(例如l米)后 再进行重新装载动作。
权利要求
一种打印装置,具有用于切断在打印机构中打印的连续纸张的纸张切断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夹持连续纸张并送出至所述打印机构的第1输送部;夹持由所述第1输送部送出且已在所述打印机构打印的连续纸张,并送出至所述纸张切断机构的第2输送部;以及将由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切断后的连续纸张的先端送回至所述打印机构与所述第1输送部之间的控制手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手段在所述打印机构与所述纸张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装置中, 将该距离的差作为切断位置调整值,根据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该切断位置调整值送出连续 纸张后,通过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将连续纸张切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用于将所述切断位置调整值设定在所述记忆部的菜单功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手段将所述连续纸张至少送出至所述第2输送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手段在所述打印机构与所述纸张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装置中, 将该距离的差作为切断位置调整值,根据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该切断位置调整值送出连续 纸张后,通过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将连续纸张切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手段将所述连续纸张的先端送出的移动量,小于将其送回至所述打印 机构与所述第1输送部之间的移动量。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手段在所述打印机构与所述纸张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装置中, 将该距离的差作为切断位置调整值,根据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该切断位置调整值送出连续 纸张后,通过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将连续纸张切断。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连续纸张的先端位于所述第2输送部与所述纸张切断机构之间的位置 时,所述控制手段将所述连续纸张的先端送出的移动量等于将其送回至所述打印机构与所 述第l输送部之间的移动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手段在所述打印机构与所述纸张切断机构之间的距离不同的装置中, 将该距离的差作为切断位置调整值,根据预先记忆在记忆部的该切断位置调整值送出连续 纸张后,通过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将连续纸张切断。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连续纸张为2页以上的誊写纸。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打印机构可以对所述连续纸张及单页纸张进行打印,具有与打印头对向设 置且可以旋转的压纸巻轴、以及驱动该压纸巻轴的驱动手段;所述控制手段在将所述连续纸张的先端送回的同时,控制所述驱动手段将所述压纸巻 轴移动到单页纸张打印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压纸巻轴具有介于所述连续纸张与所述打印头的一部分撞击的连续纸张撞 击部,以及介于所述单页纸张与所述打印头的一部分撞击的单页纸张撞击部,所述驱动手段选择性地将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及所述单页纸张撞击部设置在所述打 印头的对向。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及所述单页纸张撞击部构成一个压纸巻轴, 在该压纸巻轴的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及所述单页纸张撞击部之间,设有所述连续纸张 可以通过的缝隙孔。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及所述单页纸张撞击部分别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弯曲形状。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及所述单页纸张撞击部由与所述压纸巻轴的其它部分不同 的部件构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选择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及所述单页纸张撞击部时保持所述压纸巻轴的位置 的保持手段。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具有适应所述连续纸张挠度的形状的突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压纸巻轴,是由具有所述连续纸张撞击部的连续纸张压纸巻轴及具有所述 单页纸张撞击部的单页纸张压纸巻轴构成,所述连续纸张从所述连续纸张压纸巻轴与所述 单页纸张压纸巻轴之间通过。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续纸张压纸巻轴及所述单页纸张压纸巻轴对于所述打印头为前后配置, 所述驱动手段在旋转接近所述打印头的所述单页纸张压纸巻轴的同时,通过滑动远离所述打印机构的所述连续纸张压纸巻轴,选择性地将所述连续纸张压纸巻轴及所述单页纸张压纸巻轴定位在与所述打印头对向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打印过程中誊写纸张出现松弛等的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具有用于切断在打印机构中打印的连续纸张的纸张切断机构,在该打印装置中,设有夹持连续纸张并送出至所述打印机构的第1输送部;夹持由所述第1输送部送出、且已在所述打印机构打印的连续纸张,并送出至所述纸张切断机构的第2输送部;以及将由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切断后的连续纸张的先端送回至所述打印机构与所述第1输送部之间的控制手段。
文档编号B41J15/04GK101758671SQ20091020651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7日
发明者佐藤尚辉, 长久保卓 申请人: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