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856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输送辊的原点位置的图像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打印装置通过输送诸如打印纸的打印介质进行图像打印。输送辊已知为用于 输送打印介质的装置。输送辊被操作,以通过在与打印介质接触的同时旋转而输送打印介 质。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打印,应以良好的精度输送打印介质。鉴于此,存在已知根据通 过利用独立设置用于检测输送辊的原点位置的传感器检测到的原点位置校正输送辊的旋 转量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为检测输送辊的原点位置而独立设置传感器可能增加装置尺寸或成本。已 经出现了提供一种在具有减小的装置尺寸或成本的情况下确定输送辊的原点位置的图像 打印装置的需求。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像打印装置包括输送辊,输送辊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上输 送打印介质;和驱动源,驱动源使输送辊旋转。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 感器构造成检测输送辊的旋转量;和打印头,打印头在输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进行图像 打印。图像打印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滑架,该滑架构造成在与输送方向相交的移动方向上移 动。滑架安装有打印头。此外,图像打印装置包括安装至滑架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 构造成检测打印介质。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基准构件,基准构件设置在与第二传感器对置 的位置处;和驱动传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构造成伴随着输送辊的旋转而使基准构件移动。 图像打印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构造成控制驱动源、打印头和滑架。控制器构造 成使滑架移动至第二传感器检测基准构件的检测位置;对驱动源进行驱动,以经由驱动 传动机构使基准构件移动;和基于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输 送辊的原点位置。


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由此满足的需求和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现在结合附 图对以下的说明作出参考,其中图1是多功能装置的透视图,示出该多功能装置的从外部观察到的构造;图2是打印机部的示意图,示出该打印机部的内部构造;图3是打印机部的局部平面图,示出该打印机部的内部构造;
图4是打印机部的局部透视图,示出该打印机部的内部构造;图5是传动齿轮及该传动齿轮周围的局部透视图,示出该传动齿轮的构造;图6是传动齿轮及该传动齿轮周围的放大透视图,示出该传动齿轮的构造;图7A至7C每个都是基准构件的平面图,示出该基准构件的构造;图8是示出控制部的构造的方框图;图9A和9B每个都是用于示出在打印纸的输送量中观察到的周期性变化的图,具 体地,图9A是编码盘的示意图和光学传感器的示意图,并且图9B是示例性示出来自旋转编 码器的每脉冲信号的打印纸的输送量;图IOA至IOD每个都是用于示出校正值函数Α( θ )的获取处理的图;图IlA和IlB每个都是用于示出校正值函数Α( θ )的获取处理的另一图;图12是响应于当打开多功能装置时在多功能装置中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示例性流 程图;图13是响应于当提供打印开始命令时在多功能装置中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示例性 流程图;图14Α至14C每个都是第一变型例中的基准构件的平面图,示出该基准构件的构 造;图15是第二变型例中的基准机构的平面图,示出该基准机构的构造;图16是图15的基准机构的剖面图,示出该基准机构的沿线XVI-XVI切开的剖面 构造;图17是用于示出基准机构的操作的平面图;图18是用于示出基准机构的操作的另一平面图;图19是用于示出基准机构的操作的又一平面图;图20是第三变型例中的鼓等的平面图,示出鼓等的构造;并且图21是鼓等的剖面图,示出鼓等的沿线XXI-XXI切开的剖面构造。
具体实施例方式可通过参考图1-21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它们的特征和优点,在各图中,相同 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对应部件。在以下给出的说明中,将首先简单描述作为成像设备的 示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整个构造,然后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多功能装置10的示意性构造如图1所示,多功能装置10构造成整体地包括打印机部11和扫描器部12,并提供 各种功能,即打印、扫描、复印和传真。在此应指出的是,多功能装置10是图像打印装置的 示例,并且不一定包括扫描部12。替代性的图像打印装置可实施为单功能打印机即没有扫 描和复印功能的打印机。由此,在此不给出关于扫描器部12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在多功能装置10中,打印机部11设置在下侧。打印机部11在该打印机部11的 前侧上形成有开口 13。打印机部11经由开口 13附连有片材馈送盒21和22。片材馈送盒 21和22上分别设有标准规格的矩形打印纸50(在图2中示出)。在打印机部11中,将打 印纸50选择性地从片材馈送盒21或22引导至打印机部11中。该打印纸50在通过打印 部40打印图像之后被排出到片材馈送盒22的上表面23上。上表面23用作片材排出托盘。
5打印纸50是打印介质的示例。多功能装置10在被主要连接至诸如计算机的外部信息装置(未示出)的同时被 使用。基于由该外部信息装置提供的打印数据和/或通过扫描器部12读取的文件的图像 数据来操作打印机部11,用于在打印纸50上的图像打印。多功能装置10在该多功能装置10的前上部分上设有操作面板14。操作面板14 设有用于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显示的显示器和用于信息的输入的输入键。基于从操作面板14 提供的命令信息或经由打印机驱动器、扫描器驱动器等来自外部信息装置的命令信息来操 作多功能装置10。打印机部11在下文中,通过适当参考图2至7C,描述打印机部11的构造。如图2所示,片材馈送盒21和22以片材馈送盒22位于上侧的方式彼此层叠设置。 片材馈送盒21和22均设置用于在其中储存用于图像打印的打印纸50。在这两个片材馈送 盒21和22照此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能储存规格和类型变化的打印纸50。片材馈送盒21形如壳体,该壳体的在多功能装置10的后部上的表面是部分敞开 的,并且片材馈送盒21在该片材馈送盒21的内部空间中承载一叠打印纸50。这样的片材 馈送盒21备用于储存等于或小于A3规格的各种规格例如A4规格、B5规格和卡片规格的 打印纸50。片材馈送盒22形如壳体,该壳体的在多功能装置10的后部上即在图2中的右侧 上的表面是部分敞开的,并且片材馈送盒22在该片材馈送盒22的内部空间中承载一叠打 印纸50。这样的片材馈送盒22备用于储存等于或小于A3规格的各种规格例如A4规格、B5 规格和卡片规格的打印纸50。片材馈送盒22的上表面23位于多功能装置10的前侧即图 2的左侧。第一供应部28片材馈送盒22具有倾斜板24,该倾斜板24上设有弯曲输送通道18。当将片材馈 送盒22附连至打印机部11时,倾斜板24位于输送通道18下方,并且第一供应部28在片 材馈送盒22上方。第一供应部28设有片材馈送辊25、臂26和轴27。该片材馈送辊25设 置在臂26的末端侧,从而片材馈送辊25能够旋转。臂26设置于由打印机部11的机架支 撑的轴27上,从而臂26能够圆形移动。臂26被自重或弹簧等的弹力偏压,以圆形移动至 片材馈送盒22侧。第二供应部38片材馈送盒21具有倾斜板34,该倾斜板34上设有弯曲输送通道17。当将片材馈 送盒21附连至打印机部11时,倾斜板34位于输送通道17下方,并且第二供应部38在片 材馈送盒21上方。第二供应部38设有片材馈送辊35、臂36和轴37。片材馈送辊35设置 在臂36的末端侧,从而片材馈送辊35能够旋转。臂36设置于由打印机部11的机架支撑 的轴37上,从而臂36能够圆形移动。臂36被自重或弹簧等的弹力偏压,以圆形移动至片 材馈送盒21侧。输送通道17、18和19打印机部11在其中设有作为输送通道17和18的延伸部分的输送通道19。该输 送通道19设置用于沿输送通道17或18在该输送通道19上输送打印纸50,并且输送通道
619始终在片材馈送盒22的上表面23的上方从输送通道17和18汇合的位置延伸至多功能 装置10的前侧。压板 43输送通道19设有压板43 (在图2和3中示出)。压板43用于从沿输送通道19过 来的打印纸50的下方支撑。该压板43在该压板43的上侧上设有打印部40。稍后将描述 该打印部40。压板43的上表面被着色,以具有与打印纸50的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率。例如, 打印纸50通常为白色,因而压板43的上表面被着色为黑色。如图4和5所示,废墨托盘66 (墨接收部的示例)设置于压板43的沿横向方向 121的一端处,并且废墨托盘66设置在稍后将描述的(在图3中示出的)传动齿轮77侧 上。废墨托盘66设置用于接收为维护目的从打印头42爆喷出的墨滴。废墨托盘66呈与 打印头42的喷嘴区域对应的托盘形状,并且在该废墨托盘66的内部空间中填充墨吸收器。 墨吸收器吸收并保留从打印头42爆喷出的墨滴。例如,当在清洗之后擦掉喷嘴区域中的任 何墨时,可能在各喷嘴口处稍微混合错误的墨,或者在各喷嘴口处存在异常的墨弯月面。为 了防止该情形,在清洗之后从打印头42的所有的喷嘴口爆喷出墨滴,从而喷射任何混合的 墨或将各喷嘴口处的弯月面恢复至正常状态。在该说明书中,墨滴的这种爆喷运动称为喷 溅。输送辊对59在打印纸50的输送方向124上与压板43相比而言的上游侧上设置输送辊对59。 输送辊对59由输送辊60和夹持辊61构成。输送辊60设置在输送通道19的上侧,并响应 于来自作为(在图6中示出的)驱动源的示例的LF马达85的驱动力而旋转。夹持辊61 在输送通道19夹在该夹持辊61与输送辊60之间的情况下设置于输送辊60的下侧,从而 夹持辊61能够自由旋转,并且夹持辊61被弹簧朝输送辊60偏压。片材排出辊对64在打印纸50的输送方向124上与压板43相比而言的下游侧上设置片材排出辊对 64。片材排出辊对64由片材排出辊62和齿辊63构成。片材排出辊62设置在输送通道19 的下侧,并响应于来自(在图6中示出的)LF马达85的驱动力而旋转。齿辊63在输送通 道19夹在齿辊63与片材排出辊62之间的情况下设置于片材排出辊62的上侧,从而齿辊 63能够自由旋转,并且齿辊63被弹簧朝片材排出辊62偏压。编码盘71和光学传感器55如图3至6所示,输送辊60于输送辊60的轴76上设有编码盘71。该编码盘71 形如透明盘,并在周向方向上以预定的间距作标记,用于光屏蔽。这样的编码盘71被固定 至输送辊60的轴76,并且与输送辊60 —起旋转。光学传感器55由在横向方向121上以预 定的间隔设置成相互对置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光学传感器55设置成使得编码盘 77的周缘位于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的空间中。当光学传感器55的受光元件接收到光 时,光学传感器55产生具有与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平的电信号。在发光元件与受光 元件之间具有标记的状态下,得到的电信号将具有低电平,并且在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 间没有标记的状态下,得到的电信号将具有高电平。这就是说,每当光学传感器55检测到 编码盘71的标记时,产生脉冲信号。如此产生的脉冲信号被输出至控制部100。采用这样 的编码盘71和光学传感器55,实现第一传感器。
打印部40如图2至4所示,打印部40设置在压板43的上侧,以在距压板43预定距离的情 况下与压板43对置。也就是说,打印部40设置于在输送方向124上与输送辊对59相比而 言的下游侧。打印部40设有喷墨打印头42和滑架41。滑架41如图4所示,滑架41呈长方体形状。该滑架41安装有打印头42,并且打印头42 暴露下表面侧。滑架41构造成能够沿稍后将描述的导架44和45在横向方向121上移动。 在滑架41中,就滑架41的在横向方向121上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侧表面来说,在与(在图3 中示出的)传动齿轮77对置的侧表面上,邻接部53设置成在横向方向121上突出。该邻 接部53能与稍后将描述的感测构件90 (基准构件的示例)的(在图7A至7C中示出的) 对象物91接触。导架44 和 45如图3和4所示,在输送通道19的上侧上,一对导架44和45以在导架44与45 之间沿输送方向124具有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这些导架44和45设置成在横向方向121 上延伸。导架44设置于在输送方向124上与导架45相比而言的上游侧。滑架41以横跨 导架44和45放置的方式设置于导架44和45上。采用这样的构造,滑架41在输送通道19 夹在滑架41与压板43之间的情况下与压板43相对。应指出的是,在图2中,未示出导架 44 和 45。就滑架41来说,滑架41的在输送方向124上的上游侧的一个端部由导架44的上 表面支撑,以能够自由滑动。此外,就滑架41来说,该滑架41的在输送方向124上的下游 侧的一个端部由导架45的上表面支撑,以能够自由滑动。通过使导架45的一部分在大致 成直角的方向上向上弯曲而形成导架45的端部39,并且该端部39在横向方向121上延伸。 由采用具有高的滑动特性的树脂构件的滑架41或其它未示出的构件夹持这样的端部39。 因此,这样允许滑架41相对于端部39在横向方向121上移动。皮带驱动机构46如图3和4所示,在导架45的上表面上设置皮带驱动机构46。该皮带驱动机构46 由驱动皮带轮47、从动皮带轮48和皮带49构成。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分别设 置在皮带驱动机构46的沿横向方向121的端部附近。皮带49形如内侧设有齿的无端环, 并设置成横跨驱动皮带轮47和从动皮带轮48。驱动皮带轮47的轴与(在图4中示出的)CR马达86连接。驱动皮带轮47响应 于CR马达86的驱动力而旋转。该驱动皮带轮47的旋转力使皮带49运动以循环。由于被 固定至该皮带49,所以滑架41响应于皮带49的循环运动而在横向方向121上移动。编码带51和光学传感器52如图3和4所示,导架45设有编码带51。编码带51设置成在横向方向121上横 跨滑架41的移动范围。编码带51形如由透明树脂制成的条带。编码带51标记有图案,在 该图案中,用于光屏蔽的光屏蔽部和用于光透射的光透射部以恒定的间距交替布置。滑架 41安装有用于编码带51的这样的图案的检测的光学传感器52。光学传感器52由在深度方向123上以其间具有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成相互对置 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光学传感器52设置成使得编码带51位于发光元件与受光元
8件之间的空间中。当光学传感器52的受光元件接收到光时,光学传感器52产生具有与接 收到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平的电信号。在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具有标记的状态下,得 到的电信号将具有低电平,并且在发光元件与受光元件之间没有标记的状态下,得到的电 信号将具有高电平。这就是说,每当光学传感器52检测到编码带51的标记时,产生脉冲信 号。如此产生的脉冲信号被输出至控制部100。打印头42如图2和4所示,就打印头42来说,喷嘴部从滑架41的下表面暴露。喷嘴部包括 在横向方向121和深度方向123上布置的大量喷嘴。这样的打印头42设有来自设置于打 印机部11的内部的墨盒(未示出)的墨的供应。每当打印纸50由于输送辊60和片材排 出辊62的间歇运动而停止在压板43上移动时,滑架41在横向方向121上移动。与滑架41 这样的移动一起,打印头42也在横向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这样的移动期间,非常小的墨滴 从打印头42的喷嘴朝压板43上的打印纸50选择性地喷出。其后,通过输送辊对59和片 材排出辊对64,使打印纸50在输送方向124上输送与预定的换行宽度相等的量。通过交替 地重复打印纸50的这样的间歇输送与滑架41的移动,打印头42在打印纸50上进行图像 打印。如图2所示,滑架41设有片材检测传感器32(第二传感器的示例)。片材检测传 感器32从滑架41的下表面暴露,并且片材检测传感器32设置于在输送方向124上与打印 头42相比而言的上游侧。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为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尽管在图2中未详细 示出,但片材检测传感器32设有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从这些发光元件起,光在高度方向 122上被向下引导,并且受光元件接收来自片材传感器32的高度方向122的反射光。然后, 片材检测传感器32输出与受光元件的光接收电平对应的电信号。这意味着片材检测传感 器32在固定强度水平的照明光下输出与反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信号,即与片材检测传感 器32对置的区域的反射率相对应的电信号。该反射率对应于物理量,并且片材检测传感器 32对应于第二传感器。LF 马达 85如图6所示,打印机部11设有LF马达85。LF马达85用于通过对该LF马达85的 旋转控制使输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旋转。这样的LF马达85以DC(直流)马达为例。 该LF马达85对应于驱动源。在LF马达85中,输出轴75在该输出轴75的外周上形成有凹部,并且该输出轴75 与传动齿轮77啮合。传动齿轮77为正齿轮,并且传动齿轮77同轴联接至输送辊60的轴 76,从而与轴76 —起旋转。采用这样的传动齿轮77,将LF马达85的旋转传递至输送辊60 的轴76。该传动齿轮77对应于驱动传动机构。传动齿轮77与传动齿轮78啮合。该传动齿轮78还与另一传动齿轮(未示出) 串联联接,并最终联接至片材排出辊62的轴。LF马达85的旋转也传递至片材排出辊62的 轴,使得输送辊60与片材排出辊62彼此一起旋转。在打印部40进行的图像打印时,由LF马达85间歇地驱动输送辊60和片材排出 辊62。这里的表述“间歇地驱动”指的是一种驱动模式,采用该驱动模式,重复地驱动和停 止LF马达85,即持续地驱动LF马达85,直到使输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旋转与预定目 标输送量相对应的旋转量为止,并且当辊旋转了该目标输送量时,则LF马达85被停止预定的时间长度。当设置于输送通道19上的打印纸50到达输送辊60与夹持辊61之间的区域时, 在打印纸50被夹在输送辊60与夹持辊61之间的同时,通过输送辊60的旋转力将该打印 纸50引导至压板43上。当这样的打印纸50随后到达片材排出辊62与齿辊63之间的区 域时,在打印纸50被夹在片材排出辊62与齿辊63之间的同时,通过片材排出辊62的旋转 力在片材馈送盒22上方引导该打印纸50。这样,通过至少输送辊60或片材排出辊62中任一个的旋转力在压板43上输送打 印纸50。在这样的输送期间,由于间歇地驱动输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所以沿输送通道 19也间歇地输送打印纸50。其后,当打印纸50在这种间歇输送期间停止在压板43上移动 时,打印部40在打印纸50上进行图像打印。这里应指出的是,当打印部40不进行图像打印时,不需要间歇地驱动输送辊60和 片材排出辊62。因此,在打印头42开始为图像打印而操作之前,以及在打印操作完成之后, 顺次地使输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旋转。传动齿轮77如图5和6所示,在传动齿轮77中,面对滑架41侧的表面79设有突起80。该突 起80处于传动齿轮77的预定旋转相,并从表面79在作为滑架41的移动方向的横向方向 121上突出。突起80构造成包括倾斜表面81和82以及表面83。倾斜表面81和82每个 都相对于表面79形成预定的倾斜角,并且表面83设置在倾斜表面81与82之间,以平行于 表面79。这些倾斜表面81和82是大致沿传动齿轮77的周向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感测构件90如图5所示,感测构件90 (基准构件的示例)设置在压板43的设有传动齿轮77 的端部附近。该感测构件90由设置于传动齿轮77上的突起80操作。如图7A至7C所示,感测构件90主要由对象物91、杠杆92、支撑构件93和螺旋弹 簧94及95构成。支撑构件93固定于压板43的上表面上。这样的支撑构件93与对象物 91及杠杆92结合,以能够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支撑构件93设有壁111和112,壁111 和112以在壁111与112之间沿横向方向121具有距离的方式设置。允许对象物91和杠 杆92如此在壁111与112之间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杠杆92由通过轴98联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邻接件96和97构成。第一和第二 邻接件96和97以在第一与第二邻接件96与97之间沿横向方向121具有距离的方式设置, 并且轴98沿横向方向121延伸。该轴98在其两端处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邻接件96和97联 接。第一和第二邻接件96和97设置成使得第二邻接件97位于传动齿轮77侧。在杠杆92 移动以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的范围中,允许第一邻接件96与支撑构件93的壁111接触。 第一邻接件96与支撑构件93的壁111如此接触的位置为允许第一邻接件96滑动的范围 的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的端部,即位于图3和7A至7C的右侧上的端部。在第二邻接 件97与支撑构件93的壁112之间,设置螺旋弹簧94。第二邻接件97和壁112每个都用作 螺旋弹簧94的弹簧座。螺旋弹簧94设置在第二邻接件97与支撑构件93的壁112之间, 并且在该第二邻接件97与壁112之间被压缩。通过这样的螺旋弹簧94,朝向横向方向121 的中央偏压杠杆92。对象物91被结合至杠杆92的轴98,从而被允许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更详细
10地,对象物91构造成包括支撑部113和检测部114,并且在平面图中形如字母T。支撑部 113设置于轴98上,以能够自由滑动,并且检测部114从支撑部113在横向方向121上延 伸。支撑部113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即横向方向121上贯通的通孔(未示出)。通过该通孔, 插入轴98,使得支撑部113被结合至轴98,以能够自由滑动。支撑部113从轴98在直径方 向上突出,并且形如沿输送方向和高度方向124和122延伸的平板。支撑部113在该支撑部113的延伸端处与检测部114联接。检测部114从支撑部 113的延伸端朝横向方向121的两侧突出,并且形如在横向方向和高度方向121和122上延 伸的平板。检测部114构造成具有与压板43的上表面的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率。这是为了 检测部114输出在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检测部114对置时以及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 压板43的上表面对置时之间变化电平的电信号。通过检测部114与压板43的上表面之间 的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部114与压板43的上表面之间的不同的面角、检测部114与压 板43的上表面之间不同的表面材料等实现这样的反射率差异。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检测部 114与压板43的上表面之间的不同的着色实现这样的反射率差异。更具体而言,压板43的 上表面被着色为黑色,并且检测部114被着色为白色。螺旋弹簧95设置在杠杆92的第一邻接件96与对象物91的支撑部113之间。该 螺旋弹簧95从外部缠绕在轴98上。第一邻接件96和支撑部113每个都用作螺旋弹簧95 的弹簧座。螺旋弹簧95设置在第一邻接件96与支撑部113之间,并被压缩。通过这样的 螺旋弹簧95,朝向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即传动齿轮77侧图3和7A至7C中的左侧偏压对 象物91。如图7A所示,当感测构件90不受任何外力时,通过由螺旋弹簧94偏压杠杆92使 杠杆92移动以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滑动,使得第一邻接件96与支撑构件93的壁111 接触。此外,通过由螺旋弹簧95偏压对象物91使对象物91朝向横向方向121的外侧滑动, 使得支撑部113与杠杆92的第二邻接件97接触。此外,在该状态下,在对象物91的检测 部114与杠杆92的第一邻接件96之间,形成有空间115。如图7B所示,当使滑架41移动至端位置即图3所示的位置时,滑架41的邻接部 53与杠杆92的第一邻接件96接触,使得第一邻接件96克服螺旋弹簧94的偏压力移动以 滑动到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即图7A至7C的左侧。响应于杠杆92如此的滑动运动,使对象 物91也与杠杆92—起移动以滑动到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在空间115保持原样的该状态 下,在位于端位置的滑架41中,由安装至这样的滑架41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检测的位置 对应于空间115。也就是说,片材检测传感器32经由空间115检测由压板43的上表面反射 出的任何光。如图7C所示,当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与对象物91的检测部114接触时,克服螺 旋弹簧95的偏压力,使检测部114移动,以沿突起80的倾斜表面81朝向横向方向121的 中央即图7A至7C中的右侧滑动。当突起80的表面83与检测部114接触时,相应地封闭 空间115。在具有封闭的空间115的这种状态下,在位于端位置的滑架41中,由安装至这样 的滑架41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检测的位置对应于检测部114。也就是说,片材检测传感器 32检测由检测部114反射的光。控制部100图8的控制部100负责不仅控制打印机部11,而且完全地控制多功能装置10。控制部100被构造为微型计算机,主要包括CPU (中央处理单元)101、R0M(只读存储器)102、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3、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 104和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 路)109。这样的控制部100用作打印部检测装置、原点确定部、校正部和控制部。应指出的 是,在图8中,来自马达85、86和87的驱动力的传动路径每个都由虚线指示。例如,R0M102在其中存储用于CPUlOl控制马达85、86和87以及多功能装置10 的程序。RAM103用作CPUlOl的存储区或工作区,即用于临时存储由CPUlOl使用以运行上 述程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存储区和用于数据处理等的工作区。这样的RAM103在其中存 储输送辊60的当前旋转相位(以下称为“当前相位θ ”)。响应于输送辊60的每一旋转而 适当更新该当前相位θ。EEPR0M104在其中存储即使在关掉电源之后仍需要存储的设定细 节、标志等。该EEPR0M104在其中还存储稍后将描述的校正值函数Α(θ)。该校正值函数 Α(θ)限定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和与打印纸50相关的校正值即输送辊60的每一旋转 量的打印纸50的输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校正值函数Α( θ )具有通过变量θ的代入返回 校正值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校正函数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或者可通过遵从诸如多项式 等的规则存储。当通过遵从多项式存储校正函数时,可将多项式存储在R0M102中,并可只 将多项式的各因子的系数存储在EEPR0M104中。ASIC109与片材检测传感器32、驱动电路72、73和74、线性编码器88以及旋转编 码器89连接。在这里,控制部100与扫描器部12、控制面板14等连接,但这样的连接不局 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驱动电路72用于驱动LF马达85。LF马达85经由传动齿轮77和78等与输送辊 60的轴76及片材排出辊62的轴联接。驱动电路72响应于来自ASIC109的输出信号驱动 LF马达85。LF马达85的驱动力传递至轴76等,并响应于此,输送辊60和片材排出辊62 开始同步旋转。在到达输送通道19之后,通过输送辊60的旋转力或片材排出辊62的旋转 力使打印纸50沿输送通道19移动,然后打印纸50被排出到片材馈送盒22的上表面23上。 输送辊60经由传动齿轮77与感测构件90联接。当输送辊60旋转时,伴随着输送辊60的 旋转,使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移动,以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操作驱动电路73,以响应于来自ASIC 109的输出信号驱动CR马达86。CR马达 86的驱动力经由皮带驱动机构46传递至滑架41,使得滑架41在横向方向121上移动。驱动电路74用于驱动ASF马达87。ASF马达87经由未示出的驱动传动机构与片 材馈送辊25或35联接。操作驱动电路74,以响应于来自ASIC109的输出信号使ASF马达 87旋转。然后,驱动传动机构将ASF马达87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至片材馈送辊25或35。 位于片材馈送盒21或22的顶部处的打印纸50通过片材馈送辊25或35的旋转力被引导 至输送通道18和19。片材检测传感器32输出与由受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的量相对应的模拟电信号(电 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当如此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信号具有等于或高于预定阀值的电 平(电压或电流值)时,控制部100确定该信号为高电平,而当这样的电平小于该预定阀值 时该信号为低电平。在该实施例中,当接收的光为由白色的打印纸50或传感器90的检测 部114反射的光时,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信号被确定为高电平,而当接收的光为由黑 色压板43的上表面反射的光时,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信号被确定为低电平。线性编码器88用于利用安装至滑架41的光学传感器52检测编码带51的图案,并用于输出脉冲信号。基于待如此输出的脉冲信号,控制部100确定滑架41的速度和位置, 从而控制CR马达86的驱动。操作旋转编码器89,以利用光学传感器55检测编码盘71上的标记,并且该旋转编 码器89输出脉冲信号。基于待如此输出的脉冲信号,控制部100确定输送辊60的旋转量, 从而控制LF马达85的驱动。在这里,为了以高的精度实现打印纸50在打印机部11中的输送,优选地,待由旋 转编码器89检测的输送辊60的旋转量与输送辊60对打印纸50的实际输送量具有线性关 系。当输送辊60与打印纸50之间没有滑移时,打印纸50的输送量与输送辊60在表面上的 移动量相匹配。然而,由于旋转体在表面上的移动量是旋转半径与旋转角度的乘积,所以, 如果输送辊60的旋转半径改变,则打印纸50的输送量作为结果而改变。这也适用于片材 排出辊62。图9A示出输送辊60,该输送辊60的轴76附连有偏心编码盘71。由于编码盘71 的这种偏心或任何其它因素,待由旋转编码器89检测的输送辊60的每一旋转量的打印纸 50的输送量示出以周期为基础的变化(在图9B中示出)。其它的因素包括输送辊60的翘 曲、涂层的不均勻的厚度、与输送辊60的轴76接合的传动齿轮77的偏心等。这里的周期 是输送辊60的旋转。在图9A和9B的示例中,当检测到编码盘71处于位置B时,来自旋转 编码器89的每脉冲信号的打印纸50的输送量为高。相反地,当检测到编码盘71处于位置 D时,来自旋转编码器89的每脉冲信号的打印纸50的输送量为低。由此,输送辊60对打印 纸50的输送量以周期为基础改变。由此,为了减小输送辊60的输送量的这样的周期性变化,控制部100控制LF马达 85的驱动,以正确地使输送辊60对打印纸50的输送量均勻。EEPR0M104在其中存储与用 于输送辊60的旋转量的这样的校正处理一起使用的校正值函数Α( θ )。以下描述获取校 正值函数Α(θ)的处理。在此应指出的是,在多功能装置10的运输之前获取该校正值函数 Α(θ),并将该校正值函数Α(θ)预先写入到EEPR0M104中。替代性地,在开始使用多功能 装置10时,可通过用户用在手册中找到的或显示在操作面板14上的指令执行预定操作来 将校正值函数A ( θ )写入到EEPR0M104中。校正值函数Α( θ )的获取在该实施例中,输送辊60构造成使得通过输送辊60的旋转使打印纸50向前移动 1. 2英寸。打印头42具有对于喷嘴而言在输送方向124上150dpi (点每英寸)的分辨率。 这意味着以1/150英寸的均勻间隔布置喷嘴。通过编码盘71的旋转,要从旋转编码器89 输出8640个脉冲信号。控制部100控制ASF马达87的驱动,从而将打印纸50从片材馈送盒21或22引 导至输送通道19。控制部100还控制打印部40的操作,从而使打印部40在打印纸50的 末端侧上记录在横向方向121上延伸较长的线(在图IOA中示出)。更具体地,控制部100 使滑架41从横向方向121的一个端侧朝另一端侧移动第一距离,同时,使墨从打印头42的 位于输送方向124的最上游的喷嘴即第一喷嘴爆喷出。由此,当在打印纸50上在其末端侧 绘制长线时,控制部100控制LF马达85的驱动,从而使打印纸50向前移动一个脉冲信号 的量即0.57英寸。更具体地,直到旋转编码器89提供4104( = 8640/1. 2X0.57)个脉冲 信号为止,控制部100保持驱动LF马达85,以使输送辊60使打印纸50移动。在由旋转编码器89提供的脉冲信号的数目达到4104之后,停止LF马达85。接下来,控制部100使打印部40在打印纸50上记录在横向方向121上延伸的短 线(在图IOB中示出)。更具体地,控制部100使滑架41从横向方向121的一个端侧朝另 一端侧移动比第一距离短的第二距离,同时,使墨从打印头42的从输送方向124的最上游 侧起的第91位的喷嘴即第91喷嘴爆喷出。由于打印头42具有对于喷嘴而言在输送方向 124上150dpi的分辨率,所以第一与第91喷嘴之间在输送方向124上的距离是0. 6 (= (91-1)/150)英寸。这意味着,理想地,第91喷嘴在输送方向124上离开长线0.03(= 0. 6-0. 57)英寸。控制部100交替地重复使打印部40绘制短线的操作和使LF马达85将打印纸50 向前移动一个脉冲信号的量(8640/1. 2X0. 01)即0. 01英寸的操作。这相应地在打印纸50 上记录七条短线(在图IOC中示出)。这里应指出的是,在改变滑架41在横向方向121上 的位置的同时,打印头42进行打印操作,以改变这七条短线在横向方向121上的位置。然后,控制部100重复如下处理在从最后记录的长线向前0. 1英寸的位置处打印 另一长线;和相对于得到的长线打印七条短线(在图IOD中示出)。通过重复这样的打印 作为图案的一条长线和七条短线的处理,在打印纸50上总共记录十二个图案(图11(A))。 应指出的是,为了通过总是沿相同的方向输送打印纸50来形成图案,可从上述打印顺序颠 倒长线和短线的打印顺序。例如,为了通过总是沿相同的方向输送打印纸50来形成图案, 早于在从第一条长线向前0. 57英寸的位置处对于第一条长线而言记录的第一条短线,记 录要在从第一条长线向前0. 1英寸的位置处记录的第二条长线。这样的图案打印顺序不影 响稍后将描述的用于找到打印纸50的输送量与输送辊60的相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操作的 结果。记录的线只要每个都示出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满足它们的目的。其后,在各个图案中,作出如下确定短线中的哪条短线与长线重合最好,或者如 果长线落在短线之间,则短线中的哪两条短线与长线重合最好。更详细地,将打印纸50放 置在扫描器部12的接触玻璃上,并操作扫描器部12,以进行打印纸50的图像读取。然后, 控制部100确定短线中的哪条短线与长线重合最好,或者如果长线落在短线之间,则短线 中的哪两条短线与长线重合最好。对每个图案执行这样的确定处理。在这里,假定将对每 条长线而言绘制的短线以从左侧起的顺序编号为1至7,如果采用图IlA的打印纸50,则从 图IlA中的顶部处的长线开始,编号为3,2. 5、2、3、4、4、5、6、6· 5、6、4和3. 5。在这里,当长 线落在两条短线之间时,待取编号是两条短线的编号之间的平均值。第一喷嘴和第91喷嘴在输送方向124上彼此离开0. 6英寸。因此,当编号为4时, 相对于0. 6 ( = 0. 57+0. 01 X (4-1))英寸的目标输送量而言,打印纸50的实际移动为0. 6 英寸。当编号为3时,相对于0. 59( = 0. 57+0. OlX (3-1))英寸的目标输送量而言,打印纸 50的实际移动为0. 6英寸。这表示输送辊60的周表面使打印纸50移动到图9A的位置B 侧。当编号为5时,相对于0.61 ( = 0.57+0. 01 X (5-1))英寸的目标输送量而言,打印纸50 的实际移动为0. 6英寸。这表示输送辊60的周表面使打印纸50移动到图9A的位置D侧。通过以1/12的周期(720个脉冲)将脉冲编号分配在横轴上、并通过相对于目标 输送量(在图IlB中示出)按比例将每一脉冲编号的输送量表示在纵轴上,能得到图9B的 曲线图。也就是说,得到的曲线图有助于追踪在输送辊60的旋转期间相对于目标输送量如 何改变打印纸50的输送量。
14
只要旋转编码器89保持检测输送辊60的旋转,就能追踪当前编码盘71的旋转 量。这里的旋转量是相对于当在打印纸50上第一次记录图IlA的图案的长线时编码盘71 的旋转相位而言的旋转量。由此,当用于输送打印纸50的命令到来时,通过参考上述曲线 图,可为输送辊60的从当前位置到完成输送时的位置的输送量计算平均差值,并可考虑该 平均差值的影响校正目标输送量。如果情况是这样的,则对于打印纸50的输送量而言能够 抑制任何可能的周期性变化。在此,在第一次记录长线时编码盘71的旋转相位被控制成与稍后将描述的输送 辊60的原点的位置重合、或者位于与原点的位置具有预定相位差的位置处。在该实施例 中,基于图IlB的曲线图生成校正值函数Α( θ )用于校正打印纸50的目标输送量,并将得 到的函数存储在EEPR0M104中。因此,即使关掉多功能装置10、然后再次打开该多功能装置 10,通过检测输送辊60的物理起点,也能适当地校正输送辊60的旋转量。原点的确定通过参考图12的流程图,接下来描述响应于在打开多功能装置10时要在打印机 部11中执行的处理过程。应指出的是,基于存储在R0M102中的程序,响应于由控制部100 发布的命令执行以下通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处理。控制部100基于是否在操作面板14上操作了预定的输入键来确定是否打开了多 功能装置IO(SI)。当确定还没有打开多功能装置10 (Si 否)时,使控制部100处于待机。 当确定打开了多功能装置10 (Si 是)时,控制部100通过对驱动电路73的控制驱动CR马 达86 (S2)。应指出的是,当关掉多功能装置10时,控制部100使滑架41移动至滑架41的 原始位置。该原始位置位于滑架41来回移动的移动范围内,并位于与传动齿轮77相反侧 的端部处即在图3中的右侧上。在这里,在滑架41来回移动的移动范围内,传动齿轮77所 位于的另一端称为端位置即在图3中的左侧上。该端位置是感测位置的示例。响应于CR马达86的驱动,位于原始位置处的滑架41开始朝其端位置移动。然 后,控制部100基于线性编码器88的检测结果确定滑架41是否到达端位置(S3)。直到滑 架41到达端位置为止,持续地驱动CR马达86。当滑架41到达端位置(S3:是)时,控制部 100停止CR马达86的驱动(S4)。当滑架41位于端位置时,控制部100执行喷溅(S5)。尽管不是一定要执行该喷 溅,但如果滑架41在以下描述的处理过程期间长时间保留在端位置,则必定优选地执行喷 溅,以防止在该时间期间打印头42的干燥和喷嘴的阻塞。如图7Β所示,当滑架41位于端位置时,滑架41的邻接部53与杠杆92的第一邻 接件96接触,使得杠杆92移动以滑动。安装至滑架41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因此备用于 经由空间115检测由压板43的上表面反射的任何光。在这样的端位置处,控制部100打开 片材检测传感器32 (S6)。在这里,可在S6的处理之前已打开片材检测传感器32。在此关心的是,当如上所述滑架41位于端位置(S3)时,形成于传动齿轮77上的 突起80的表面83可能与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接触。如果情况是这样的,则如图7C所 示,在感测构件90中不会形成空间115,因而片材检测传感器32可检测到检测部114。在 该情况下,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信号被确定为高电平(S7 是)。当确定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部100驱动LF马达85,以 使输送辊60旋转1/Ν转(其中N为除1以外的自然数)(S8)。然后,控制部100停止LF马
15达85的驱动(S9),并结束喷溅(SlO)。这因此在突起80不与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接 触的旋转位置处停止传动齿轮77的驱动。可任意地设定这里的输送辊60的旋转量即输送 辊60的1/N转,只要该数字不是旋转周期的整数倍即可。然后,控制部100使滑架41返回至在一端处的原始位置(Sll),然后再次将滑架 41定位在端位置上(S3)。这因此在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不与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 接触的情况下将滑架41定位在端位置上。当确定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信号为低电平(S7 否)时,控制部100驱动LF 马达85 (S12)。响应于LF马达85的驱动,传动齿轮77开始旋转,使得输送辊60和片材排 出辊62也开始旋转。当传动齿轮77具有预定的旋转相位时,突起80与感测构件90的对 象物91接触。更详细地,突起80的倾斜表面81或82与对象物91的检测部114接触,因 而使传动齿轮77旋转至进一步的角度,使得对象物91的检测部114从倾斜表面81或82 移动至表面83。结果,突起80使检测部114移动以滑动从而被推向原始位置,因此封闭空 间115 (在图7C中示出)。传动齿轮77的每一旋转进行一次突起80与感测构件90的对象 物91之间这样的接触。在驱动LF马达85的同时,控制部100监控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任何输出变化。 如上所述,传动齿轮77形成有一个突起80,并且当传动齿轮77旋转一次时,突起80与感测 构件90的对象物91接触一次。当使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朝原始位置移动时,封闭空 间115,并且已经在经由空间115接收来自压板43的上表面的反射光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 开始接收来自对象物91的检测部114的反射光。因此,在传动齿轮77的旋转期间,使关于 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的确定从低变化至高、然后再次变化至低。当控制部100检测到在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中观察到的从低到高的变 化即所谓的信号“上升”(S13:是)时,在相应的时间点限定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 (Sie)0 定义在如此的检测到时旋转编码器89的当前相位θ为0即为原点,并且累加旋转编码器 89从该位置起的其后的相位。将关于该输送辊60的原点的信息存储在RAM103中。应指出 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进行设定使得信号的上升位置位于原点处。这当然不是限制性的,而 是替代性的,可将任何特征点用作原点,只要该特征点是在传动齿轮77的旋转期间只出现 一次的特征点例如信号的下降位置或下降位置与上升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可。其后,控制部100确定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是否到达原点位置(S17)。基于 旋转编码器89的检测结果以及存储在RAM103中关于原点位置的信息作出这样的确定。当 确定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还没有位于原点位置(S17:否)时,直到输送辊60的当前相 位θ到达原点位置为止,控制部100保持驱动LF马达85。当确定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 θ现在位于原点位置(S17 是)时,控制部100停止LF马达85的驱动(S18),并结束喷溅 (S19)。当在没有确定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为高电平(S13:否)的情况下使 输送辊60旋转一次时,更具体地,当确定由旋转编码器89提供的脉冲信号的数目现在为 8640 (S14 是)时,控制部100确定没有检测到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由此,控制部100 在操作面板14的显示器上作出错误显示(S15),停止LF马达85的驱动(S18),并结束喷溅 (S19)。打印纸50的输送操作
16
通过参考图13的流程图,现在描述在向多功能装置10提供打印开始命令时要在 打印机部11中执行的处理过程。控制部100确定是否提供了打印开始命令(S21)。更具体地,控制部100确定是否 从外部信息装置接收到打印开始命令和打印数据或是否在操作面板14上作出任何操作输 入以开始打印。当确定还没有提供这样的打印开始命令(S21 否)时,使控制部100处于 待机。当确定提供了这样的打印开始命令(S21 是)时,控制部100从EEPR0M104读取 校正值函数Α(θ) (S22)。然后,控制部100从RAM103读取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 (S23)。 该当前相位θ表示输送辊60从原点位置起的旋转角度。接下来,控制部100获取目标旋 转量Xm,该目标旋转量Xm是直到打印纸50移动至目标位置为止由旋转编码器89提供的脉 冲信号的数目(S24)。然后,控制部100将当前相位θ代入在步骤S22中读取的校正值函 数A ( θ ),从而计算表示脉冲信号的数目的校正值C (S25)。控制部100通过将校正值C加上通过在步骤S24中的处理获取的目标旋转量Xm来 校正目标旋转量Xm(S26)。然后,控制部100基于作为如上校正的结果的目标旋转量Xm更 新当前相位θ (S27)。在这里,由于当前相位θ表示输送辊60从原点位置起的旋转角度, 所以当该值大于时,从该值减去2π。当该值变成负数时,用2 π加上该值。以这样的 方式,调节当前相位θ的值,以便总是满足θ的关系。应指出的是,以上描述 的是输送辊60的相位为弧度的情况,但替代性地,当然可选择与弧度成比例的任何其它单 位。接下来,控制部100驱动LF马达85 (S28)。然后,控制部100确定由旋转编码器 89检测到的输送辊60的旋转量是否达到作为在步骤S26中的处理的校正结果的目标旋转 量Xm(S29)。更具体地,控制部100确定由旋转编码器89提供的脉冲信号的数目是否达到 目标旋转量Xm。当控制部100确定输送辊60的旋转量还没有达到目标旋转量Xm(S29 否) 时,过程返回至步骤S28。也就是说,直到输送辊60的旋转量达到目标旋转量Xm为止,持续 地驱动LF马达85。在输送辊60的旋转期间,对于输送辊60的实际旋转量与输送辊60的由旋转编码 器89检测到的旋转量产生周期性差异。该周期性差异具有输送辊60的旋转周期。在该实 施例中,基于在打开多功能装置10之后获取的输送辊60的原点位置,确定输送辊60的当 前相位θ,并利用与当前相位θ对应的校正值C校正目标旋转量Xm。由此,控制LF马达 85的驱动,使得考虑作为校正的结果的目标旋转量Xm,输送辊60的旋转量匹配。因此,消 除了在输送辊60的旋转量中观察到的周期性差异,使得能以良好的精度将打印纸50输送 至目标位置。当确定输送辊60的旋转量达到目标旋转量Xm(S29 是)时,控制部100停止LF马 达85的驱动(S30)。然后,控制部100使打印部40进行图像打印(S31)。更具体地,控制 部100使滑架41从横向方向121的一个端侧移动到另一端侧,同时,使墨从打印头42爆喷
出ο然后,控制部100确定是否完成了打印纸50的输送操作(S32)。当控制部100确 定还没有完成打印纸50的输送操作(S32:否)时,过程返回至步骤S24。也就是说,该过程 重复从步骤S24至S29的处理。由此,交替地重复使输送辊60旋转目标旋转量Xm的处理
17与在打印纸50上的图像打印的处理,使得打印纸50顺次记录有图像。当控制部100确定 完成了打印纸50的输送操作(S32 是)时,这是处理过程的结束。实施例的优点和效果如在上文中所述,通过片材检测传感器32检测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来确定输 送辊60的原点位置。这里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是在端位置处安装至滑架41的片材检测传 感器,并且这里的感测构件90是要移动以伴随着输送辊60的旋转而滑动的感测构件。因 此,通过有效地利用设置在打印机部11中的用于任何其它目的的部件例如片材检测传感 器32和传动齿轮77,能在不造成装置尺寸和成本的任何可能的增加的情况下确定输送辊 60的原点位置。此外,在实施例中,通过将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应用于存储在EEPR0M104中的 校正值函数Α(θ)获取与输送辊60的当前相位θ对应的校正值C。这里的输送辊60的当 前相位θ是参考由控制部100确定的原点位置找到的相位。通过利用如此获取的校正值 C,校正目标旋转量Xm。通过使输送辊60旋转在如此的校正之后的目标旋转量Xm,能抑制 打印纸50在输送量方面的周期性变化。结果,将以几乎恒定的换行宽度间歇地输送打印纸 50,使得能在打印纸50上记录没有扰乱的清晰图像。此外,在实施例中,在输送辊60的原点位置的检测期间,打印头42在端位置处经 受喷溅。因此,在如此的原点位置的检测期间,打印头42的喷嘴附近的区域中可以不像以 前一样干燥,从而能防止墨的任何可能的阻塞。此外,在实施例中,当滑架41移动至端位置时,如果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与感测 构件90的对象物91接触,即如果由片材检测传感器32提供的信号被确定为高电平,则通 过使输送辊60旋转与旋转周期的整体不同的量来使滑架41移动至原始位置一次,然后使 滑架41再次移动回到端位置。由此,使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处于不与感测构件90的对 象物91接触的状态。这因此使得一定能够确定输送辊60的原点。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形成于传动齿轮77上的突起80使感测构件90的 对象物91移动以滑动的构造。替代性地,驱动传动机构可以是众所周知的诸如齿轮、皮带、 凸轮等类型。此外,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将旋转编码器89用于检测输送辊60的旋转量的 构造。这当然不是限制性的,并且作为旋转编码器89的替代,可将磁性传感器等用于检测 输送辊60的旋转量。此外,由片材检测传感器32检测的物理量可以是任何对置区域的电 场或磁场。如果情况是这样的,可使感测构件90的对象物91与其余部分在量的方面不同 地带电或磁化。此外,在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基于预定的阀值将来自片材检 测传感器32的电信号确定为高或低的二进制级,并将电信号的上升或下降位置即特征点 用作确定原点位置的基础。替代性地,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电信号可以不是二进制 的,而是可以转换成诸如8和16的多位数字信号,或者可以按原样作为模拟值处理。此外, 特征点不局限于信号的上升或下降位置,而是可以例如是用作确定原点位置的基础的最大 或最小值。此外,在实施例中,描述了 LF马达85为DC马达的构造,但替代性地,LF马达85可 以是步进马达。如果情况是这样的,则不需要使用旋转编码器89,并且控制部100中的马达脉冲计数对应于第一传感器。此外,在实施例中,描述了仅对输送辊60校正目标旋转量的构造。替代性地,当打 印纸50仅由片材排出辊62输送而不通过输送辊60时,类似于输送辊60的目标旋转量的 校正,可相对于输送辊60的原点位置校正片材排出辊62的目标旋转量。第一变型例通过参考图14A至14C,以下描述以上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不同于以上的实施 例,在第一变型例中,作为以上实施例中感测构件90的替代方案,提供另一构造的感测构 件130 (基准构件的示例)。其余构造与以上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在此,仅给出关于感测构 件130的而不是其余构造的详细说明。感测构件130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感测构件130设置在压板43上定位传动齿轮77的端部 的附近。感测构件130由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操作。如图14A至14C所示,感测构件130构造成主要包括对象物131、杠杆132、支撑构 件133和螺旋弹簧134及135。支撑构件133固定于压板43的上表面上。该支撑构件133 与对象物131及杠杆132结合,以能够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支撑构件133设有壁128 和129,壁128和129以在壁128与129之间沿横向方向121具有距离的方式设置。允许对 象物131和杠杆132如此在壁128与129之间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杠杆132由通过轴138联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邻接件136和137构成。第一和 第二邻接件136和137以在第一与第二邻接件136与137之间沿横向方向121具有距离的 方式设置,并且轴138沿横向方向121延伸。该轴138在其两端处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邻接件 136和137联接。第一和第二邻接件136和137设置成使得第二邻接件137位于传动齿轮 77侧。在杠杆132移动以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的范围中,允许第一邻接件136与支撑构 件133的壁128接触。第一邻接件136与支撑构件133的壁128如此接触的位置是允许第 一邻接件136滑动的范围的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的端部,即位于图14A至14C的右侧 上的端部。在第二邻接件137与支撑构件123的壁129之间,设置螺旋弹簧134。第二邻接 件137和壁129每个都用作螺旋弹簧134的弹簧座。螺旋弹簧134设置在第二邻接件137 与支撑构件133的壁129之间,并被压缩。通过这样的螺旋弹簧134,朝向横向方向121的 中央偏压杠杆132。对象物131被结合至杠杆132的轴138,从而被允许在旋转方向125上圆形移动。 更详细地,对象物131 —直延伸至支撑构件133并从轴139起较长,并联接至轴138,以能够 自由滑动。这里的轴139是设置于在输送方向124上与支撑构件133相比而言的下游侧上 的轴。对象物131的延伸端在横向方向121上宽度增加,并且在与传动齿轮77对置的一侧 上形成邻接部140。允许该邻接部140与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接触。尽管在附图中没有 示出对象物131与杠杆132的轴138之间的联接构造,但对象物131形成有联接部,该联接 部形成有向下突出以在横向方向121上贯通的通孔。通过形成于联接部上的该通孔插入轴 138,使得对象物131被结合至轴138以能够自由滑动。对象物131构造成具有与压板43的上表面不同的反射率。这是为了对象物131 输出在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对象物131对置时以及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压板43的 上表面对置时之间变化电平的电信号。通过对象物131与压板43的上表面之间的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对象物131与压板43的上表面之间的不同的面角、对象物131与压板43的上 表面之间的不同的表面材料等实现这样的反射率差异。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象物131与 压板43的上表面之间的不同的着色实现这样的反射率差异。更具体而言,压板43的上表 面被着色为黑色,并且对象物131被着色为白色。螺旋弹簧135设置在杠杆132的第一邻接件136与对象物131之间。该螺旋弹簧 135从外部缠绕在轴138上。第一邻接件136和对象物131每个都用作螺旋弹簧135的弹 簧座。螺旋弹簧135设置在第一邻接件136与对象物131之间,并被压缩。通过这样的螺 旋弹簧135,朝向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即传动齿轮77侧偏压对象物131,以使对象物131圆 形移动。如图14A所示,当感测构件130不受任何外力时,通过螺旋弹簧134偏压杠杆132 使杠杆132移动以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滑动,使得第一邻接件136与支撑构件133的 壁128接触。此外,对象物131通过被螺旋弹簧135偏压而与第二邻接件137接触。如图14B所示,当使滑架41移动至端位置即图3所示的位置时,滑架41的邻接部 53与杠杆132的第一邻接件136接触,使得第一邻接件136克服螺旋弹簧134的偏压力移 动以滑动到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即图14A至14C的左侧。响应于杠杆132如此的滑动运动, 使对象物131也与杠杆132 —起朝向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圆形移动。在该状态下,对象物 131通过被螺旋弹簧135偏压而与第二邻接件137接触。在位于端位置上的滑架41中,由 安装至这样的滑架41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检测的位置是位置141,该位置141位于在横向 方向121上比上述状态下的对象物131靠近中央的一侧上。也就是说,片材检测传感器32 检测由压板43的上表面反射出的任何光。如图14C所示,当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与对象物131的邻接部140接触时,克服 螺旋弹簧135的偏压力,使对象物131沿突起80的倾斜表面81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 即图14A至14C中的右侧圆形移动。当突起80的表面83与对象物131接触时,对象物131 相应地覆盖位置141的上侧。在这样的状态下,安装至位于端位置上的滑架41的片材检测 传感器32检测由对象物131反射的任何光。第二变型例接下来描述以上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不同于以上的实施例,在第二变型例中,作 为感测构件90的替代,使用另一构造的感测机构150,并且作为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的替 代,凸轮149设置于输送辊60的轴76上。其余的构造与以上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而仅给 出关于感测机构150和凸轮149的详细说明,而不给出关于其余构造的详细说明。感测构 件150对应于作为基准构件的示例的感测构件,而凸轮149对应于驱动传动机构的位置。感测机构150如图15所示,感测机构150设置在压板43的下侧上。在横向方向121上相对于压 板43设置感测机构150的位置没有特殊的限制。该感测机构150是由滑架41和凸轮149 操作的感测机构。应指出的是,在图15中,压板43和窗口 33每个都由虚线指示。窗口 33 是形成于压板43的沿横向方向121的两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即传动齿轮77侧上的端部上 的通孔,以在输送方向124上与片材检测传感器32对应。如图15所示,感测机构150构造成主要包括对象物151、释放杠杆152和螺旋弹 簧153及154。对象物151被支撑在压板43的后侧上,以能够在横向方向121上滑动。对象物151形如在横向方向121上延伸较长的平板,并且在横向方向121的中央侧上即图15 中的右侧上的端部用作检测部155。该检测部155构造成具有与其余部件不同的反射率。 这是为了检测部155输出在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检测部155对置时以及当片材检测传 感器32与其余部件对置时之间变化电平的电信号。在该变型例中,检测部155被着色为白 色,并且其余部件被着色为黑色。几乎在对象物151的沿横向方向121的中央处形成接合部156,从而接合部156朝 输送辊60的轴76突出。接合部156是在横向方向121的中央侧上即图15中的右侧上沿 输送方向和高度方向124和122安置的表面157。另一方面,在接合部156中,在横向方向 121的传动齿轮77侧即图15中的左侧上的表面158向传动齿轮77侧倾斜。在对象物151中,在输送方向124的上游侧上的表面的位置相对于接合部156在 横向方向121的两侧上沿输送方向124改变。位于接合部156的横向方向121的中央侧上 的表面147位于在输送方向124上与传动齿轮77侧的表面148相比而言的下游侧。在对象物151的横向方向121的传动齿轮77侧的端部处,设置邻接部159,从而 邻接部159在压板43上方突出。该邻接部159通过形成于压板43上的通孔31在压板43 上方突出,并且突出端一直延伸至可能与滑架41的侧表面接触的位置。通孔31形成为增 加在横向方向121上的宽度。根据对象物151在横向方向121上的滑动运动把得到的通孔 31的宽度设定成达到邻接部159的移动区域。释放杠杆152是由以字母Z的形状联接到一起的三个杆构件160、161和162构成 的构件。杆构件161结合至轴163,以能够自由旋转。轴163是从压板43的下表面在高度 方向122上突出的轴。杆构件161在两端分别与杆构件160和162联接。联接在横向方向 121的中央侧上即图15中的右侧上的杆构件160从杆构件161的一端朝凸轮149延伸。响 应于杆构件161的旋转,使该杆构件160沿输送方向124移动靠近和离开凸轮149。联接在 横向方向121的传动齿轮77侧上即图15中的左侧上的杆构件162从杆构件161的剩余端 朝对象物151延伸。响应于杆构件161的旋转,使该杆构件162沿输送方向124移动靠近 和离开对象物151。通过杆构件162如此的移动,使释放杠杆152移动靠近和离开对象物 151。螺旋弹簧153的一端联接至对象物151的横向方向121的传动齿轮77侧的一端。 该螺旋弹簧153在横向方向121上延伸,并且该螺旋弹簧153的剩余端联接至从压板43的 下表面突出的弹簧座164。如图15所示,螺旋弹簧153在螺旋弹簧153的自然长度的情况 下,使对象物151的检测部155从压板43的窗口 33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移动。也就 是说,通过具有自然长度的螺旋弹簧153,使检测部155与窗口 33不对准。在该情况下,邻 接部159位于通孔31的沿横向方向121的中央侧上。当邻接部159位于通孔31的沿横向 方向121的传动齿轮77侧上时,检测部155与窗口 33对准。也就是说,检测部155从压板 43的上侧通过窗口 33可见。此外,对象物151的接合部156到达准备与释放杠杆152接合 的位置。此时,压缩螺旋弹簧153。通过如此压缩的螺旋弹簧153,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 央弹性地偏压对象物151。螺旋弹簧154的一端联接至释放杠杆152的杆构件162的在输送方向124的下游 侧的一端。该螺旋弹簧154在输送方向124上延伸,并且该螺旋弹簧154的剩余端联接至 从压板43的下表面突出的弹簧座165。如图15所示,螺旋弹簧154偏压杆构件162,好像向输送方向124的下游侧拉该杆构件162。结果,杆构件162的在输送方向124的下游侧上 的那一端与对象物151的在上游侧上的表面147或者表面148接触。凸轮 149如图16所示,凸轮149形如盘,该盘的从输送辊60的轴76到直径方向的外侧的 尺寸取决于轴76的旋转相位而改变。凸轮149形成有突起146,该突起146在轴76的周边 上沿直径方向突出得最外。在除突起146以外的任何部分中,不管释放杠杆152所处的位 置如何,凸轮149都不与释放杠杆152的杆构件160接触(稍后将描述)。当释放杠杆152 置于稍后将描述的锁定位置时,突起146突出与杆构件160接触的长度,并使杆构件160在 输送方向124上移动直到释放杠杆152置于释放位置为止。如图15所示,释放杠杆152在正常情况下处于释放位置。在凸轮149中,不管在 哪个旋转相位,突起146决不与处于释放位置中的释放杠杆152的杆构件160接触。使对 象物151移动,以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滑动,并且螺旋弹簧153具有自然长度。对象物 151的接合部156位于在横向方向121上与释放杠杆152的杆构件162相比而言的中央侧, 并且杆构件162通过被螺旋弹簧154偏压而与对象物151的表面148接触。如图17所示,当使滑架41移动至端位置即图3所示的位置时,滑架41的侧表面 与对象物151的邻接部159接触,并且在压缩螺旋弹簧153的同时,使邻接部159移动,以 朝向通孔31的沿横向方向121的外侧即图17中的左侧滑动。响应于邻接部159如此的滑 动运动,使对象物151移动,以朝向横向方向121的外侧滑动。在这样的滑动运动期间,对 象物151的接合部156与释放杠杆152的杆构件162接触。更详细地,接合部156的表面 158与杆构件162接触,并且表面158克服螺旋弹簧154的偏压力在与输送方向124相反 的方向上推动杆构件162。当杆构件162的在输送方向124的下游侧上的端部超过接合部 156时,通过螺旋弹簧154的偏压力,使杆构件162沿输送方向124移动,直到杆构件162与 表面147接触为止。响应于杆构件162的这样的运动,杆构件160在一度沿与输送方向124 相反的方向移动之后开始沿输送方向124移动。结果,释放杠杆152置于锁定位置。由于 杆构件162与接合部156之间的接合,所以处于锁定位置中的释放杠杆152用于克服螺旋 弹簧153的偏压力限制对象物151的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的运动。通过这样的限制, 使对象物151的检测部155与窗口 33对准,使得检测部155能在压板43上方通过窗口 33 保留暴露。如图18所示,使位于端位置处的滑架41朝向原始位置移动,以便使片材检测传感 器32位于窗口 33的正上方。这使滑架41移动离开对象物151的邻接部159,但如上所述, 处于锁定位置中的释放杠杆152使对象物151保留在检测部155与窗口 33对准的位置处。 其后,当打开片材检测传感器32时,片材检测传感器33开始对检测部155的任何反射光进 行检测。此时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信号被确定为高电平。如图19所示,响应于LF马达85的驱动使输送辊60旋转,并且也使附连至轴76 的凸轮149旋转。然后,当凸轮149的突起146与释放杠杆152的杆构件160接触时,克服 螺旋弹簧154的偏压力,使杆构件160在输送方向124上移动。这相应地将释放杠杆152 的位置从锁定改变成释放。当释放杠杆152处于释放位置中时,杆构件162的沿输送方向 124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在输送方向124上与对象物151的接合部156相比而言的上游侧 上。也就是说,解除杆构件162与接合部156之间的接合。结果,通过螺旋弹簧153的偏压力使对象物151移动,以朝向横向方向121的中央滑动。通过对象物151的该滑动运动,使 检测部155与窗口 33不对准,使得对象物151的除检测部155以外的部分通过窗口 33暴 露。安装至在与窗口 33对应的位置处停止运动的滑架41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被操作,以 检测由对象物151的除检测部155以外的部分反射的任何光。此时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 的输出信号被确定为低电平。如在上文中所述,伴随着输送辊60的旋转而旋转的凸轮149移动,以使对象物151 的在压板43上方通过窗口 33暴露的检测部155滑动,使得控制部100能够基于来自片材 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信号中观察到的任何变化检测输送辊60的原点位置。第三变型例以下描述以上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例。不同于以上的实施例,在第三变型例中,作为 以上实施例中感测构件90的替代,设置鼓170。此外,作为传动齿轮77的突起80的替代, 输送辊60的轴76形成有正齿轮171,并且为了与正齿轮171接合,设置传动齿轮172。其 余的构造与以上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而仅给出关于鼓170、正齿轮171和传动齿轮172的 详细说明,而不给出关于其余构造的详细说明。鼓170对应于作为基准构件的示例的感测 构件的旋转体,而正齿轮171和传动齿轮172每个都对应于驱动传动机构。应指出的是,在 图20和21中,未示出轮齿,并且在图20中,例如滑架41和压板43的部件每个都由虚线指不。鼓170如图20和21所示,鼓170设置在压板43的下侧上。鼓170是形如圆柱体的构 件,并被支撑在压板43的下表面侧上,以能够以横向方向121为轴向方向而自由旋转。压 板43的上表面在横向方向121的传动齿轮77侧上被局部地开槽,并且安置在压板43上的 鼓170相对于压板43的上侧暴露。鼓170在输送方向124上的位置对应于安装至滑架41 的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位置。因此,当使滑架41移动至传动齿轮77附近的区域时,鼓170 与片材检测传感器32对置。如图21所示,鼓170的周表面被局部地着色,从而形成检测部173。该检测部173 构造成具有与其余部件不同的反射率。这是为了检测部173输出在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 与检测部173对置时以及当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其余部件对置时之间变化电平的电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部173被着色为白色,并且其余部件每个都被着色为黑色。在鼓170的轴向方向的一端侧上,形成有正齿轮174。输送辊60的轴76设有正齿 轮171。该正齿轮171沿输送方向124与正齿轮174成一直线设置。以使这些正齿轮171 和174联接到一起的方式设置传动齿轮172。采用这样的构造,将输送辊60的轴76的旋 转传递至鼓170。如此通过正齿轮171和174以及通过传动齿轮172从轴76传递至鼓170 的旋转被按比例设定,使得在轴76进行N次旋转(其中N为自然数)的期间,鼓170进行 一次旋转。如图20和21所示,在位于端位置的滑架41中,片材检测传感器32与鼓170对置。 当打开片材检测传感器32时,片材检测传感器32开始对来自鼓170的任何反射光进行检 测。当由于LF马达85的驱动而使输送辊60旋转时,轴76的旋转经由齿轮即正齿轮171、 传动齿轮172以及正齿轮174传递至鼓170。如在上文中所述,响应于轴76旋转N次,鼓 170进行一次旋转。在鼓170如此的旋转期间,检测部173仅与片材检测传感器32对置一次。当操作片材检测传感器32以检测由除检测部173以外的部件反射的任何光时,来自片 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信号被确定为低电平。此外,当操作片材检测传感器32以检测由 检测部173反射的任何光时,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信号被确定为高电平。基于如 此在来自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输出信号中观察到的任何变化,控制部100能确定输送辊60 的原点位置。 应指出的是,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例中,描述了操作片材检测传感器32以检测反 射率的构造。替代性地,可将设置用于检测到检测目标的距离的任何传感器用作片材检测 传感器32。如果是这样的构造,则可使对象物151的检测部155和鼓170的检测部173不 平坦,以便使到片材检测传感器32的距离与到其余部件的距离不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打印装置,包括输送辊(60),所述输送辊(60)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 驱动源(85),所述驱动源(85)使所述输送辊旋转; 第一传感器(89),所述第一传感器(89)构造成检测所述输送辊的旋转量; 打印头(42),所述打印头(42)在所述输送辊输送的所述打印介质上进行图像打印; 滑架(41),所述滑架(41)构造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相交的移动方向上移动,所述滑架 安装有所述打印头;第二传感器(32),所述第二传感器(32)安装至所述滑架,所述第二传感器构造成检测 所述打印介质;基准构件(90、130、150或170),所述基准构件(90、130、150或170)设置在与所述第二 传感器对置的位置处;驱动传动机构(77、149或171),所述驱动传动机构(77、149或171)构造成伴随着所述 输送辊的旋转而使所述基准构件移动;以及控制器(100),所述控制器(100)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所述打印头和所述滑架, 其中所述控制器构造成使所述滑架移动至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基准构件的检测位置; 驱动所述驱动源,以经由所述驱动传动机构(77、149或171)使所述基准构件(90、130、 150或170)移动;以及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89)的检测结果和第二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输送辊 的原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存储器(104),所述存储器(104)存储 与所述输送辊从所述原点位置起的旋转量对应的旋转相与用于所述输送辊的目标旋转量 的校正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基于确定出的所述原点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 中的所述相互关系,所述控制器(100)构造成校正所述输送辊的目标旋转量,并根据已校 正的所述输送辊的目标旋转量驱动所述驱动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中 所述打印头(42)以喷墨模式进行图像打印,所述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墨接收部(66),所述墨接收部(66)构造成当所述滑架处于 所述检测位置时与所述打印头对置,并且在检测到所述原点位置的同时,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打印头将墨滴从所述打印 头排出到所述墨接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中所述驱动传动机构(149或171、172)根据所述输送辊(60)的预定旋转位置使所述基 准构件相对于所述滑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中 所述基准构件包括旋转体(173),并且所述驱动传动机构(171、172)伴随着所述输送辊(60)的旋转而使所述基准构件(170)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中由所述第二传感器(32)检测的物理量是所述基准构件的反射率或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32)包括发光部,所述发光部发射出光;和受光部,所述受光部接收 反射光并根据所述反射光的量输出信号。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打印装置包括输送辊,输送辊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上输送打印介质;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构造成检测输送辊的旋转量;滑架,滑架安装有打印头。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安装至滑架并构造成检测打印介质。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基准构件,基准构件设置在与第二传感器对置的位置处;和驱动传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构造成伴随着输送辊的旋转而使基准构件移动。图像打印装置基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输送辊的原点位置。该图像打印装置在具有减小的装置尺寸或成本的情况下确定输送辊的原点位置。
文档编号B41J2/01GK102001537SQ20101014318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太田恭平, 寺田宏平, 榊原昌洋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