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964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装置及该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的是,在具有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的记录装置中,通过使输送 机构进行反转而将未使用的记录介质收纳于原来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 献1中记载的记录装置通过使输送作为记录介质使用的用纸的辊进行反转,而将已被供给 但未使用的用纸收纳于供纸盒内。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06-297788号公报另外,如专利文献1记载所述,在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切断纸一片片地从盒中供给 的装置中,能够通过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来将记录介质收纳于原来的位置。但是,例如,在 将卷绕为圆筒形状的圆筒纸作为记录介质使用的记录装置中,需要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 并且将返回量的圆筒纸卷绕为圆筒。为了使输送机构的反转动作和使圆筒旋转而卷绕圆筒 纸的动作双方自动地连动进行,需要复杂且大型的机构。另外,若以手工作业来进行这样的 动作,则必须同时操作多个构件,这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利用输送机构输送 卷绕为圆筒形状的记录介质并使用该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能够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并卷绕 回收记录用纸的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装置主体上设 置有介质支承单元,该介质支承单元对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中被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卷绕 为圆筒状而成的圆筒状记录介质进行支承,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利用支承轴支承所述圆筒状 记录介质,在所述支承轴的轴端具有手动卷绕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在 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上设置于设有手动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第 二旋钮或者用于自动使所述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关部的一侧的相反侧。根据本发明,在介质支承单元中手动卷绕记录介质的第一旋钮设置于与手动使输 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第二旋钮或者用于自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关相反侧,因 此,操作该记录装置的操作者能够用不同的手操作上述开关或者第二旋钮和第一旋钮。因 此,能够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而使记录介质返回输送的同时,手动使圆筒状记录介 质旋转而卷绕记录介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未使用的记录介质卷绕为圆筒而进行回收。另外,本发明在上述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能够拆装 地安装于所述记录装置主体。根据该结构,能够连同介质支承单元一同拆装圆筒状记录介质,因此能够对应于 对圆筒状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需要的有无来适当地改变结构,从而能够对应于使用者的要 求以各种使用方法进行使用。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具有将由 所述支承轴支承的所述圆筒状记录介质覆盖的罩,所述第一旋钮露出在所述罩外。根据该结构,圆筒状记录介质由罩覆盖,因此,能够防止圆筒状记录介质的污损, 能够在不打开该罩的情况下操作第一旋钮而使圆筒状记录介质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地卷绕 记录介质。另外,本发明在上述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牵引器单元的介质供给 部配置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后方侧,所述牵引器单元供给具备边缘冲孔的连续片形态的 另外一种记录介质,所述介质支承单元配置在所述介质供给部的上方。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用连续片形态的另外一种记录介质和圆筒状记录介质双方, 在使用圆筒状记录介质且使从该圆筒被拉出的记录介质返回的情况下,可以在使输送机构 进行反转动作的同时手动使圆筒状记录介质旋转而将其卷绕。由此,能够将未使用的记录 介质卷绕为圆筒而进行回收,进而,通过有效配置具有牵引器单元的介质供给部和介质支 承单元,能够以较小设置面积设置打印机。另外,本发明在上述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前部 设置有卡止爪,该卡止爪卡止于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后方开口的卡止槽中,所述介质支 承单元的后部底座载置于收容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主体壳体的平面上。根据该结构,介质支承单元通过将卡止爪卡止于在记录装置主体的后方设置的卡 止槽中而被支承为不在水平方向上变位,并被载置于收容记录装置主体的主体壳体的平面 上,由此利用主体壳体来支承介质支承单元的载荷。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圆筒状记 录介质,使得从圆筒被拉出的记录介质不与连续片形态的另外一种记录介质的供给路径干 涉,并且使得从圆筒被拉出的记录介质和另外一种记录介质都被供给于记录装置主体。另外,本发明在上述记录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支承轴 配置在比所述后部底座靠前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圆筒状的记录介质的载荷向主体壳体的平面和对介质支承单元的前 部的卡止爪进行卡止的卡止槽分散而从下方被支承,因此,能够不产生圆筒状的记录介质 的载荷所导致的力矩,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圆筒状的记录介质。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 在于,具有连结于记录装置主体上的介质支承单元,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对在所述记录装置 主体中被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卷绕为圆筒状而成的圆筒状记录介质进行支承,所述介质支 承单元利用支承轴支承所述圆筒状记录介质,在所述支承轴的轴端具有手动卷绕所述记录 介质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上设置于设有手动使输送所述记录介 质的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第二旋钮或者用于自动使所述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 关部的一侧的相反侧。根据本发明,在介质支承单元中手动卷绕记录介质的第一旋钮设置于与手动使输 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第二旋钮或者用于自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关相反侧,因 此,操作该记录装置的操作者能够用不同的手操作上述开关或者第二旋钮和第一旋钮。因 此,能够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而使记录介质返回输送的同时,手动使圆筒状记录介 质旋转而卷绕记录介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未使用的记录介质卷绕为圆筒而进行回收。根据本发明,在进行输送机构的反转动作的同时,手动使圆筒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未使用的记录介质卷绕为圆筒而进行回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卸下了打印机的上面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打印机的侧剖面视图。
图4是表示卸下了打印机的圆筒纸支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圆筒纸支架上收容有圆筒纸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圆筒纸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圆筒纸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圆筒纸支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圆筒纸支架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开侧视图。
图10是装配了隔板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1是使隔板滑动的状态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2是使隔板滑动的状态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卸下了打 印机1的主体壳体10的上面罩1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打印机1的侧剖面视图。在图 3中,以符号Pl表示从圆筒纸支架2供给的记录纸112的输送路径,以符号P2表示由连续 纸供给部6供给的连续纸120的输送路径。打印机1是具有主体壳体10和在该主体壳体10上载置的圆筒纸支架2 (介质支 承单元),且在从收容于圆筒纸支架2内的圆筒纸110送出的记录纸112 (记录介质)及从 主体壳体10的后方供给的连续纸120 (另外一种记录介质)印刷(记录)文字或图像的记 录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使记录缆线突出而在连续纸120及记录纸112上附着墨 从而形成点的点阵打印机。记录纸112例如是由普通纸构成的长条状的用纸,卷绕为圆筒 状而作为圆筒纸110(圆筒状记录介质)设置在圆筒纸支架2中。另外,连续纸120是被称 为所谓的打字纸的连续格式纸,可以是单张纸或者复印纸。连续纸120在打印机1的外侧 例如图3所示蓄积在比打印机1靠下方的位置,在后述的连续纸供给部6 (介质供给部)的 动作作用下被拉入打印机1的内部。在打印机1中,作为记录介质可以选择记录纸112和连续纸120的任意一种来进 行印刷,可以通过后述的操作将印刷对象从记录纸112切换为连续纸120,或者将印刷对象 从连续纸120切换为记录纸112。印刷后的记录纸112或连续纸120 (以下,将记录纸112和连续纸120总称为记录 介质)从在圆筒纸支架2的前端部的附近开口的排纸口 14被向上排出,并沿着在圆筒纸支 架2的前面形成的排纸引导件23被支承。在该排纸口 14配置有用于将被排出的记录介质 切断的锯刃状的刀具15。在主体壳体10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操作部13,该显示/操作部13具有用于进行与打印机1的动作相关的设定或重置等各种操作的开关及显示打印机1的动作状态的LED 等。另外,在主体壳体10的左侧面设置有对打印机1的电源进行开闭的电源开关38(图 12)。在主体壳体10中收容有具有印刷头43的打印机主体4,通过打开能够拆装地设 置在主体壳体10的上面的上面罩11,能够观察到打印机主体4。打印机主体4(记录装置 主体)通过在由位于主体下部的基座框架17和在该基座框架17上固定的左右一对侧框架 18、19构成的框架上安装各部分而构成。在右侧框架18和左侧框架19之间架设有压纸卷 筒41、滑架引导轴49、按压辊50、从动辊51、排纸辊52、排纸辅助辊56、牵引器驱动轴61及 牵引器引导轴62等,压纸卷筒41及牵引器驱动轴61由在右侧框架18上安装的输送电动 机(图示略)旋转驱动。在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压纸卷筒41的前方配置有沿着滑架引导轴49往复扫描的滑 架42,在滑架42上以与压纸卷筒41对置的方式搭载有使缆线(图示略)突出的印刷头43。在打印机主体4安装有由右侧框架18及左侧框架19支承的固定式的墨带盒44。 在滑架42上安装有位于印刷头43的前端和压纸卷筒41之间的带引导件,从墨带盒44被 拉出的墨带(图示略)穿过该带引导件。在压纸卷筒41的侧面配置有承受印刷头43的缆线的突出力的弹性体,印刷头43 的缆线经由墨带及记录介质朝向压纸卷筒41的弹性体突出,由此在记录介质的印刷面上 形成构成文字或图像的多个点。压纸卷筒41在输送电动机(图示略)的驱动力作用下旋转。在压纸卷筒41的下 方配置有具有沿着压纸卷筒41侧面的弯曲面的下侧纸引导件47,在该下侧纸引导件47的 上游侧配置有上侧纸引导件45。由下侧纸引导件47和上侧纸引导件45构成使从圆筒纸 支架2供给的记录纸112及从连续纸供给部6供给的连续纸120进入打印机主体4的用纸 入口 48。用纸入口 48是在打印机主体4中输送记录纸112及连续纸120的输送路径的入 口。还有,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上侧纸引导件45和下侧纸引导件47分体构成,上下对置 配置,但是也可以将上侧纸引导件45和下侧纸引导件47形成为一体而构成输送路径。在 此,上侧纸引导件45及下侧纸引导件47相当于片引导件。另外,在下侧纸引导件47的用纸入口 48侧的端配置有检测记录纸112或连续纸 120的进入的开关式纸检测器53,后述的控制基板57基于该纸检测器53的检测状态来控 制打印机1的动作。在用纸入口 48配置有与压纸卷筒41对置而进行引导的按压辊50。记录介质被 按压辊50和压纸卷筒41夹持而送入下侧纸引导件47的曲面和压纸卷筒41之间。按压辊 50朝向压纸卷筒41施力而将各种厚度的记录介质可靠地夹入其与压纸卷筒41之间。在下侧纸引导件47配置有在输送电动机(图示略)的驱动力作用下与压纸卷筒 41 一起旋转的从动辊51,记录介质被该从动辊51和压纸卷筒41夹持而朝向印刷头43输 送。所述压纸卷筒41及按压辊50作为利用输送电动机的动力来输送圆筒纸110及连 续纸120的输送机构而发挥功能。卷绕在压纸卷筒41上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在滑架42的前方被纸按压件145压紧 在压纸卷筒41的侧面上。纸按压件145将记录介质压紧在压纸卷筒41上,从而防止印刷位置处的记录介质浮起。由印刷头43印刷的记录介质被压纸卷筒41输送到上方,被夹持 于在压纸卷筒41的上方设置的排纸辊52和与该排纸辊52对置配置的排纸辅助辊56之间 而向上方输送,并从排纸口 14被排出。排纸辅助辊56朝向排纸辊52施力而将各种厚度的 记录介质夹入排纸辊52之间。在所述排纸辊52及排纸辅助辊56的作用下,记录介质从排 纸口 14朝向上方送出后沿着排纸引导件23被输送。另外,压纸卷筒41的轴与在主体壳体10的外部设置的送纸旋钮46连结,通过手 动地转动该送纸旋钮46,能够使压纸卷筒41旋转而使记录介质顺方向或逆方向移动。在打印机主体4的下部收容有对打印机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57。另 外,在打印机主体4的下部收容有电源基板59,该电源基板59由电源开关38 (图12)的操 作控制开/闭,基于从在主体壳体10背面设置的电源连接器39 (图12)供给的交流电源向 控制基板57供给直流电源。控制基板57经由通信缆线58 (图9)与主机等外部设备连接, 基于从该外部设备接收的命令或数据及显示/操作部13所具有的开关的操作,控制使压纸 卷筒41及牵引器驱动轴61旋转的输送电动机(图示略)、使滑架42扫描的滑架驱动电动 机(图示略)、印刷头43等,执行印刷动作或送纸动作。而且,控制基板57对应于其动作状 态进行显示/操作部13所具有的LED的点灯控制。图4是卸下了打印机的圆筒纸支架2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该图4及图3所示,在打印机主体4的后方配置有连续纸供给部6。连续纸供给 部6具有如上所述架设在左右的侧框架上的牵引器驱动轴61和牵引器引导轴62、以及由所 述轴61、62插通且能够在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左右一对牵引器单元60,并且,连 续纸供给部6在打印机主体4的后方收容于主体壳体10中。在牵引器单元60上卷绕设置 有环状的带,并且,在该带上竖立设置有多个销64。以该多个销64嵌合于在连续纸120的 侧端形成的边缘冲孔中的状态关闭牵引器罩65时,由销64和牵引器罩65夹持保持连续纸 120。在该状态下,牵引器驱动轴61旋转而驱动带63,由此连续纸120朝向打印机主体4被 供给。在连续纸供给部6的后端部开设有连续纸120所进入的供纸口 67。在供纸口 67的 下部配置有承受从下方供给的连续纸120的供纸承受构件66。另外,如图3所示,圆筒纸支架2具有载置主体壳体10上的支架主体20 ;支承圆 筒纸Iio的支承轴24 ;将支承在支承轴24上的圆筒纸110覆盖的圆筒纸罩21。支架主体 20和圆筒纸罩21相互组合而构成圆筒纸支架2的外装即罩。如图3所示,圆筒纸110具有中空的芯部111,通过在该芯部111中贯通支承轴24, 将圆筒纸Iio支承在圆筒纸支架2中。还有,芯部111的大小可以如图3所示使芯部111 的内径大幅度地大于支承轴24的外径,也可以使芯部111的内径与支承轴24的外径大致 相等,这两种情况都能够由圆筒纸支架2支承圆筒纸110。支承轴24的一端贯通到支架主体20外,在该端安装有圆筒纸卷绕旋钮25。圆筒 纸卷绕旋钮25向圆筒纸支架2的外侧露出,能够手动旋转。通过使该圆筒纸卷绕旋钮25 手动旋转,能够使圆筒纸110旋转,从而消除圆筒纸的松弛,或者如后所述卷绕从打印机主 体4返回的记录纸112。如图3中符号Pl所示,从收容于圆筒纸支架2中的圆筒纸110在圆筒的下部解除 卷绕而将记录纸112向前方拉出,拉入用纸入口 48。为了使记录纸112暂且向上弯曲,在圆 筒纸支架2的内部设有向上呈凸状的弯曲部26,记录纸112跃过弯曲部26而弯曲地到达用纸入口 48。另外,在圆筒纸支架2的内部,在弯曲部沈和用纸入口 48之间的上方形成有收 容空间27。收容空间27是在将暂且从用纸入口 48被拉入打印机主体4内部的记录纸112 卷绕回的情况下用于收容被卷绕回的量的空间。如此构成的打印机1能够通过操作传递切换杆16 (参照图4)而选择性地将由圆 筒纸支架2供给的记录纸112或由连续纸供给部6供给的连续纸120作为记录介质来使用, 印刷文字或图像等。若使图4的传递切换杆16向面前侧即打印机1的前侧倾倒,则压纸卷 筒41在输送电动机(图示略)的动力作用下产生的旋转传递到牵引器驱动轴61,牵引器驱 动轴61与压纸卷筒41同步地旋转并且向下方下压将圆筒纸按压在压纸卷筒41上的按压 辊50,使按压辊50从压纸卷筒41离开。另外,若使传递切换杆16向后方侧倾倒,则按压辊 50再次压接压纸卷筒41,并且遮断旋转力向牵引器驱动轴61的传递,只有压纸卷筒41旋 转,不由连续纸供给部6输送连续纸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右侧框架18上的轮列 机构(图示略)中,由输送电动机(图示略)旋转且支持为能够移动的可动正齿轮在传递 切换杆16的操作作用下移动,与安装在牵引器驱动轴61上的正齿轮啮合或者不啮合。而且,如图3所示,记录纸112从圆筒纸支架2向打印机主体4供给的出口及连续 纸供给部6将连续纸120向打印机主体4供给的出口都与用纸入口 48对置。因此,打印机 主体4的结构能够共通地使用记录纸112和连续纸120,因此不需要根据记录介质的种类来 改变进行印刷的机构。在将记录介质从记录纸112切换为连续纸120或者从连续纸120切换为记录纸 112的情况下,执行将被输送到印刷头43的位置或其前方的记录介质朝向用纸入口 48反向 地输送的反向输送动作。也可以利用控制基板57的控制使输送电动机(图示略)反转,由此使压纸卷筒 41及牵引器驱动轴61反转,从而进行该反向输送动作。具体地说,在显示/操作部13的 开关的操作指示了反向输送动作的情况下,控制基板57使输送电动机反转规定量。在记录 纸112的情况下,位于排纸口 14或印刷头43的位置处的记录介质的前端在压纸卷筒41的 反转作用下返回到按压辊50的位置。然后,使圆筒纸卷绕旋钮25旋转而将被拉入收容空 间27中的记录纸112卷绕在圆筒纸110上,使记录纸112的前端部位于比后述的圆筒纸出 口 20C(图8)靠圆筒纸支架2的内侧的位置,以不成为连续纸120的输送障碍。显示/操 作部13作为至少具有开关的开关部而发挥功能,所述开关用于使具有压纸卷筒41的输送 机构进行反转动作。在此,输送机构也可以包括牵引器驱动轴61。另一方面,在连续纸120的情况下,通过压纸卷筒41及牵引器驱动轴61进行反转 而反向输送。该反向输送只进行如下的规定输送量,即,连续纸120的前端部被纸检测器53 检测后,前端部在直至牵引器单元60之间到达不成为记录纸112的输送障碍的位置为止的 规定输送量。若在该位置停止连续纸120,则连续纸120保持被装配在牵引器单元60的状 态。因此,当再次想使用连续纸120的情况下仅仅通过使牵引器驱动轴61旋转就能够将连 续纸120向压纸卷筒41侧输送,因此不需要重新在牵引器单元60上设置连续纸120,从而 是方便的。还有,在想将连续纸120从连续纸供给部6卸下的情况下只要进一步反转牵引 器驱动轴61即可。另外,在打印机1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手动地使送纸旋钮46 (第二旋钮)向反方向 旋转,能够反向输送记录介质。此时,记录介质的前端也返回到按压辊50之前的位置。返回到按压辊50之前的记录介质能够在手动作用下被拉回,在反向输送记录纸112的情况下, 使圆筒纸支架2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旋转而使圆筒纸110旋转,卷绕记录纸112即可。另 外,在打印机1中通过输送电动机(图示略)的反转或送纸旋钮46的操作,使连续纸供给 部6的牵引器驱动轴61与压纸卷筒41连动地进行反转。因此,在反向输送连续纸120的 情况下,能够利用牵引器驱动轴61的反转使连续纸120返回到牵引器单元60的位置。于是,通过使记录纸112或连续纸120中的一方至少返回到用纸入口 48前,能够 将另一方记录介质从用纸入口 48送入打印机主体4,进行印刷。因此,在打印机1中,能够 通过简单的作业切换使用记录纸112和连续纸120。在此,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用于使包括压纸卷筒41在内的输送机构自动进行 反转动作的开关的显示/操作部13设置在打印机1的右侧。相对于此,用于卷绕收容于圆 筒纸支架2中的圆筒纸110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 (第一旋钮)如图1、图2及图6所示设置 于打印机1的左侧。因此,在利用显示/操作部13的操作自动进行反向输送动作的情况下,操作打印 机1的操作者用右手操作显示/操作部13,并且用左手使圆筒纸卷绕旋钮25旋转而使圆筒 纸110旋转,从而能够卷绕在反向输送动作下返回的记录纸112。另外,在利用送纸旋钮46的操作手动进行反向输送动作的情况下,操作者用右手 使送纸旋钮46旋转而使压纸卷筒41反转,并且用左手使圆筒纸卷绕旋钮25旋转而使圆筒 纸110旋转,从而能够卷绕在反向输送动作下返回的记录纸112。即,在打印机1中,能够在使包括压纸卷筒41在内的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同 时,手动卷绕记录纸112,因此能够在不引起记录纸112卡纸的情况下回收未使用的记录纸 112。图5是圆筒纸支架2的立体图,表示收容有圆筒纸110的状态。另外,图6及图7 是卸下了圆筒纸1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圆筒纸支架2的立体图。如这些图所示,圆筒纸支架2具有在支架主体20的底部竖立设置的固定引导板 28和与固定引导板28对置地竖立设置的可动引导板29,在所述固定引导板28和可动引导 板29之间收容圆筒纸110。固定引导板28是固定在圆筒纸支架2左侧的平板状构件,其 一平面即引导面28D与圆筒纸110及从圆筒纸110送出的记录纸112的侧端抵接。可动引 导板29具有与圆筒纸110及从圆筒纸110送出的记录纸112的侧端相接的平面即引导面 29F(图8),对应于圆筒纸110的宽度而移动。在执行印刷时,调整为固定引导板28的引导 面28D和可动引导板29的引导面29F与圆筒纸110的两侧端相接或者接近的状态。图6 表示使可动引导板29靠近固定引导板28侧的状态,图7表示使可动引导板29离开固定引 导板28的状态。圆筒纸支架2利用引导面28D和引导面29F引导圆筒纸110及从圆筒纸110送出 的记录纸112的两侧端。由此,在记录纸112的拉出时及卷回时,记录纸112的两侧端在宽 度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提高记录纸112的直进性。还有,固定引导板28的引导面28D及可动引导板29的引导面29F可以不是完全 的平面。即,包括与圆筒纸Iio的侧面相接的部分和向圆筒纸出口 20C引导记录纸112的 部分在内的所有的部分不需要是平面,只要是能够与记录纸112的侧端抵接而引导记录纸 112的结构,则也可以有凹部。此时,凹部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只要不使记录纸112卡在该凹部中而产生记录纸112的歪斜即可。另外,即使在与记录纸112相接的位置具有凹部,只要 是凹部的缘由平滑的斜面或曲面构成等能够防止记录纸112卡在凹部中的结构即可。支承轴M的一端如上所述与位于支架主体20外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连结,在该 圆筒纸卷绕旋钮25的附近,在支承轴M上形成有大径的支承圆盘部24A。支承圆盘部24A 的直径比支承轴M的其它部分大。在位于圆筒纸支架2左侧的固定引导板观上形成有与 支承圆盘部24A的直径相对应的大径的轴承部^A。支承圆盘部24A嵌合于轴承部^A。形 成为利用轴承部28A来支承比支承轴M的其它部分大径的支承圆盘部24A的结构是为了 通过提高支承圆盘部24A的外周和轴承部28A的摩擦而对支承轴M赋予更大的旋转时的 阻力。在该阻力的作用下,在记录纸112朝向打印机主体4被拉出时,圆筒纸110不会空转 而解除剩余的记录纸112的卷绕,从而能够防止记录纸112的松弛。另外,对支承轴M的另一端进行支承的可动引导板四与支架主体20的底面大致 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其基部具有与支架主体20的底面重叠的平面部^B。可动引导板四位 于圆筒纸支架2的右侧,能够在支承轴M的轴向上滑动,且能够停止在任意的滑动位置。详细地说,可动引导板四在支架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上的规定范围内能够左右地 滑动移动。在其能够滑动移动的范围内,在支架主体20的底面沿着滑动方向延伸设置有肋 20A和具有多个齿的卡止构件20B。在可动引导板四的平面部^B的背面形成有与肋20A 卡合的槽(图示略)和形成有与卡止构件20B的齿啮合的齿的卡止部(图示略)。该卡止 部从卡止构件20B脱离而使平面部29B浮起,由此可动引导板四能够在支承轴M的轴向 上自如地滑动。另外,通过使平面部^B的背面的卡止部与卡止构件20B的齿啮合,可动引 导板四的移动受到限制,能够在该位置固定可动引导板四。支承轴M除了支承圆盘部24A之外形成为能够贯通圆筒纸110的芯部111的相 同的直径,与在可动引导板四上形成的轴承部29A嵌合而被支承。支承轴M的在可动引 导板四能够移动的整个范围内与轴承部29A相接的部分形成为在整周上具有平滑曲面的 圆柱形状的圆柱部MB,从而减轻使可动引导板四滑动时的阻力。另外,在除去圆柱部MB 的部分、即不与轴承部29A相接的部分形成有除去了结构上不需要部分的减薄部MC,在圆 柱部24B的部分,其轴中心被刳刨而形成减薄孔MD,从而实现轻量化和材料的节约。另外, 通过设置减薄部24C而使支承轴M的表面变粗糙,因此能够抑制支承轴M和芯部111的 滑动,从而能够获得下述等的优点能够防止由于圆筒纸110的不需要的旋转而导致产生 松弛,能够抑制在使圆筒纸卷绕旋钮25旋转时圆筒纸110空转。另外,在支架主体20上如上所述设置有用于使记录纸112弯曲的弯曲部沈,在可 动引导板四上形成有与该弯曲部26相连的弯曲部^C。因此,弯曲部沈和弯曲部29C位 于记录纸11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从而能够使记录纸112可靠地弯曲。另外,弯曲部沈与 固定引导板观的基部一体形成,弯曲部29C与可动引导板四的基部一体形成,因此记录纸 112不会进入固定引导板28和弯曲部沈之间或可动引导板四的基部和弯曲部29C之间。 因而,记录纸112不会折断或歪斜,能够使记录纸112可靠地弯曲。进而,在固定引导板观的前端形成有前板部^B,前板部28B的下端开口而构成狭 缝状的开口 ^C。另外,在可动引导板四的前端形成有前板部^D,前板部^D的下端开口 而构成狭缝状的开口 ^E。如图8详细所示,开口 ^C的一端由固定引导板观封闭,另一 端侧开放。另外,开口 ^E的一端由可动引导板四封闭,另一端即固定引导板观侧的端开放。而且,所述开口 28C和开口 29E连通,构成与记录纸112的宽度大致相等的横向长的圆 筒纸出口 20C。记录纸112通过开口 28C和开口 29E从圆筒纸支架2向打印机主体4送出,至少 记录纸112的两侧端部被开口 28C和开口 29E分别限制为不上下移动。因此,记录纸112 跃过了弯曲部26及弯曲部29C之后,为了通过圆筒纸出口 20C的开口 28C、29E而被向下方 引导,如图3所示弯曲而到达用纸入口 48。另外,圆筒纸支架2的圆筒纸罩21经由铰链2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支架主体20上, 能够向打印机1的后方朝上打开,在打开了圆筒纸罩21的状态下圆筒纸110露出,从而能 够拆装圆筒纸110。在关闭了圆筒纸罩21的状态下,利用圆筒纸罩21覆盖圆筒纸110,圆 筒纸罩21的前端如图3所示到达排纸口 14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污垢向圆筒纸110附着。图9是表示圆筒纸支架2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开侧视图。以下,参照该图9和图4 图8说明打印机1中的圆筒纸支架2的安装结构。如图5 图8所示,在支架主体20的前部的侧端面31、31分别竖立设置有向侧方 突出的大致圆柱形状的卡止爪32、32。另外,如图4所示,在主体壳体10的上表面,在打印机主体4的后方开口有左右一 对卡止槽入口 54A、54A。卡止槽入口 54A、54A位于主体壳体10的两侧端部,在所述卡止槽 入口 54A、54A中能够插入圆筒纸支架2的侧端面31、31。如图9所示,在打印机主体4的右侧框架18形成有位于卡止槽入口 54A的下方且 向斜前方倾斜的向下的卡止槽54。若从卡止槽入口 54A插入侧端面31,则卡止爪32进入 卡止槽54中,在卡止槽54的底部经由卡止爪32而支承圆筒纸支架2的前部的载荷。另外,虽未图示,在主体壳体10的左侧框架19也同样地形成有位于卡止槽入口 54A的下方的卡止槽54,卡止爪32进入该卡止槽54中而支承圆筒纸支架2的载荷。于是,在圆筒纸支架2的前部,左右一对卡止爪32、32卡止于在两侧框架18、19上 设置的卡止槽54、54中,由此将圆筒纸支架2支承在打印机主体4上。另外,如图4所示,在主体壳体10的后部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位于连续纸供给部 6的上方的平面55,在所述平面55、55分别形成有凹部55A。相对于此,在支架主体20的后部,如图5 图8所示,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突出的 左右一对底座33、33(后部底座)。所述底座33、33载置于在主体壳体10上设置的一对平 面55、55上。在设置于圆筒纸支架2左右的一对底座33的各自的下表面,如图8及图9所示竖 立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止爪34。该卡止爪34在圆筒纸支架2载置于平面55上的状态下 与左右各自的凹部55A嵌合。卡止爪34形成为背面切削立起的尖状,在凹部55A的后端使 背面相接。在底座33的下表面,在卡止爪34的后方贴附有片状的弹性体35,该弹性体35 与平面55相接。另外,虽未图示,也在设置于圆筒纸支架2左侧的底座33的下表面竖立设置有相 同形状的卡止爪34,该卡止爪34与主体壳体10的左侧的凹部55A嵌合。在该左侧的底座 33的下表面,在卡止爪34的后方配置有弹性体35,底座33经由弹性体35与左侧的平面55 抵接。因此,在圆筒纸支架2的后部,底座33、33与平面55、55相接,由此支承圆筒纸支架2的载荷。另外,在底座33、33的下表面设置的卡止爪34、34与凹部55A、55A嵌合,圆筒 纸支架2被限制为不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在打印机1的动作时也能够将圆筒纸支架2 牢固地支承为不移动。另外,在底座33、33的下表面配置的片状的弹性体35、35与平面55、55相接,因此 能够获得下述等的效果能够防止平面阳、55的表面的损伤;由于弹性体35、35的摩擦系 数高,因此能够更牢固地限制圆筒纸支架2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于打印机1的动作时的 振动被弹性体35、35吸收,因此能够防止记录纸112产生松弛等。另外,由于圆筒纸支架2的铰链22位于比底座33靠后方的位置,因此如图9所示 在将圆筒纸支架2载置于主体壳体10上的状态下,若开放圆筒纸罩21,则圆筒纸罩21的重 心向后方移动,由此以底座33为中心产生图中顺时针的力矩。该力矩从卡止爪32相对于 卡止槽M的上侧的端面54B作用,不过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卡止槽M形成为向斜 前方下降的槽,因此卡止槽M的端面54B与上述力矩大致正交。也就是说,端面54B形成 为作为承受上述力矩的承受面而发挥功能的形状,因此即使上述的力矩作用,卡止爪32也 不会从卡止槽M脱离。由此,即使在将圆筒纸支架2搭载于主体壳体10上的状态下开闭 圆筒纸罩21,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圆筒纸支架2。另外,如图9所示,由于圆筒纸支架2的支承轴M位于比底座33、33靠前的位置, 因此圆筒纸Iio的载荷位于底座33、33之前。因此,圆筒纸110的载荷向平面55、55和卡止 槽5454分散而从下方被支承,因此不会在圆筒纸110的载荷作用下向卡止槽M作用图中 顺时针的旋转力矩。由此,不会因圆筒纸110的载荷而对卡止槽5454作用与圆筒纸罩21 开放时作用的力矩相同方向的力矩,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圆筒纸110,并且能够防止 负载向卡止槽5454集中而提高耐久性。在如上构成的打印机1中,圆筒纸支架2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10拆装,不装配圆 筒纸支架2也能够利用打印机1进行印刷。图10是卸下了圆筒纸支架2而装配了隔板70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另外,图11 及图12是使隔板70滑动的状态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11是从前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 12是从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隔板70以将连续纸供给部6的上方覆盖的方式安装在主体壳体10 上。如图4所示,在不装配圆筒纸支架2的状态下,连续纸供给部6从在主体壳体10上形 成的开口露出,隔板70成为将该主体壳体10的开口覆盖的盖体。在没有装配圆筒纸支架2的状态下,打印机1将连续纸120作为记录介质执行印 刷。在此,由于没有装配圆筒纸支架2,因此没有排纸引导件23,从而从排纸口 14排出的连 续纸120沿着隔板70上朝向打印机1的后方输送。另一方面,连续纸120从打印机1的外 部向打印机1后部的供纸口 67供给,该连续纸120以通过隔板70下的方式由连续纸供给 部6输送。因此,即使是卸下了圆筒纸支架2的状态,通过利用隔板70分开向打印机1供 给的连续纸120和从打印机1排出的连续纸120,也能够防止连续纸120的卡住。另外,在隔板70的上表面设置有挂指部71,可以将手指钩挂在该挂指部71上而使 隔板70向后方滑动。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隔板70位于最前方,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状态下隔板70
位于最后方。
在所述图11及图12所示的状态下,隔板70和排纸口 14之间开放。而且,如图12 所示用纸入口 48从该开口露出,从而记录介质能够从上方向打印机主体4进入。另外,在该 开口的两侧端开口有卡止槽入口 54A、54A,能够将圆筒纸支架2所具有的卡止爪32、32(图 8)插入于在两侧框架18、19上形成的卡止槽54、54中。进而,在主体壳体10的平面55、55 上形成的凹部55A、55A也露出。因而,如图11及图12所示,通过使隔板70向后方滑动,能 够在装配了隔板70的状态下将圆筒纸支架2安装在主体壳体10上。在将隔板70和圆筒 纸支架2双方装配在主体壳体10上的情况下,能够从收容于圆筒纸支架2中的圆筒纸110 送出而供给记录纸112,也能够从打印机1的后方供给连续纸120,能够向这些记录纸112、 连续纸120进行印刷。另外,隔板70在图10所示的位置及图11、12所示的位置双方以不从主体壳体10 脱离的方式被卡止,若使隔板70向其中间的位置滑动,则能够从主体壳体10卸下。因此, 能够容易地拆装隔板70,并且能够在可进行印刷的状态即没有装配圆筒纸支架2的状态及 装配了圆筒纸支架2的状态双方防止隔板70的脱落。如上所述,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在打印机主体4上设置有圆 筒纸支架2,该圆筒纸支架2对在打印机主体4中被进行印刷的记录纸112卷绕为圆筒状而 成的圆筒纸110进行支承,圆筒纸支架2利用支承轴24支承圆筒纸110,在该支承轴24的 轴端具有手动卷绕圆筒纸110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该圆筒纸卷绕旋钮25在打印机主体 4上设置于设有手动使输送圆筒纸110的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送纸旋钮46或者具有 用于自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关的显示/操作部13的一侧的相反侧。因此,手动 卷绕圆筒纸110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设置在与送纸旋钮46或者显示/操作部13相反侧, 从而操作者能够以两手分别操作显示/操作部13或者送纸旋钮46和圆筒纸卷绕旋钮25。 即,能够使用两手同时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同时手动使圆筒 纸110旋转而卷绕记录纸112,因此能够在不引起记录纸112的卡纸的情况下回收未使用的 记录纸112。另外,圆筒纸支架2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打印机主体4,因此能够连同圆筒纸支架2 一起拆装圆筒纸110。因此,能够对应于对记录纸112进行记录的需要的有无来适当地改变 结构,从而能够对应于使用者的要求以各种使用方法进行使用。进而,圆筒纸支架2具有作 为将支承于支承轴24上的圆筒纸110覆盖的罩的圆筒纸罩21及支架主体20,圆筒纸卷绕 旋钮25露出在上述罩外,从而能够利用罩防止圆筒纸110的污损,能够在不打开该罩的情 况下操作圆筒纸卷绕旋钮25而使圆筒纸110旋转,从而能够容易地卷绕记录纸112。另外,在打印机1中,具有牵引器单元60的连续纸供给部6配置在打印机主体4 的后方侧,所述牵引器单元60供给具有边缘冲孔的连续片形态的连续纸120,圆筒纸支架2 配置在连续纸供给部6的上方,因此,能够使用连续片形态的连续纸120和从圆筒纸110送 出的记录纸112双方,在使用记录纸112且使该记录纸112返回的情况下,可以在使输送机 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同时手动使圆筒纸110旋转而将其卷绕。由此,能够将未使用的记录纸 112卷绕为圆筒而进行回收,进而,通过有效配置具有牵引器单元60的连续纸供给部6和圆 筒纸支架2,能够以较小设置面积设置打印机。而且,在圆筒纸支架2的前部设置有卡止爪32、32,该卡止爪32、32卡止于在打印 机主体4的后方开口的卡止槽54、54中,圆筒纸支架2的后部底座33、33载置于收容打印机主体4的主体壳体10的平面55、55上,因此,圆筒纸支架2通过将卡止爪32卡止于在打 印机主体4的后方设置的卡止槽中而被支承为不在水平方向上变位,并被载置于收容打印 机主体4的主体壳体10的平面上,由此利用主体壳体10来支承圆筒纸支架2的载荷。因 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圆筒纸110,使得从圆筒被拉出的记录纸112不与连续纸120的 供给路径干涉,且使得记录纸112和连续纸120都被供给于打印机主体4。进而,由于支承轴M配置在比底座33、33靠前方的位置,因此圆筒纸110的载荷 向主体壳体10的平面55、55和对圆筒纸支架2的卡止爪32、32进行卡止的卡止槽M、54 分散而从下方被支承。因此,不会产生圆筒纸110的载荷所导致的力矩,从而能够稳定地支 承圆筒状的记录介质。还有,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具体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使缆线突出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点阵打印机,不过本 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利用热敏线头对记录介质赋予热而记录 文字或图像的热敏打印机或者向记录介质喷射墨而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或者激光打印 机。另外,记录纸112及连续纸120只要适用于打印机的记录方式则不特别地限定,在点阵 打印机中可以使用普通纸或复印纸,在热敏打印机中可以使用一色或多色的热敏纸,在喷 墨打印机中除了普通纸之外还可以使用在表面涂敷有涂层的用纸,也可以取代纸而使用合 成树脂制的片。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圆筒纸支架2的前端部设置的卡止爪32 从卡止槽入口 54A向卡止槽M的下方进入而被卡止的结构,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 如,也可以使卡止爪从打印机主体4的后方插入而卡止于沿水平方向向前方延伸的卡止槽 中,另外,卡止槽M也可以在途中弯折,任意一种情况都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进 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爪32是圆柱形状,卡止爪34形成为尖状,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 于此,也可以在卡止爪32、34的前端设置钩状部,在卡止爪32的前端设置直径大的部分,形 成为更不易从卡止槽M脱落的结构。进而,也可以设置向打印机主体4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圆筒纸支架2侧设置与该突出部卡合的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圆筒纸支架2中卷绕圆筒纸110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 配置在打印机1的左侧,显示/操作部13及送纸旋钮46配置在打印机1的右侧,但是本发 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显示/操作部13和送纸旋钮46配置在相同侧,并在与其相反侧 配置圆筒纸卷绕旋钮25。另外,在圆筒纸支架2的内部对支承轴M进行支承的轴承部^A、 29A的结构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另行设置用于增加支承轴M的旋转阻力的阻力构件。进 而,也可以将用于指示输送机构的反转动作的开关设置为独立于显示/操作部13,例如设 置在主体壳体10的侧面。进而,打印机主体4的各部分、主体壳体10、圆筒纸支架2的支架主体20和圆筒纸 罩21的构成材料是任意的,可以是一部分使用透光性的材料,以能够目视确认例如收容于 圆筒纸支架2中的圆筒纸110的剩余量,此外也可以将圆筒纸罩21和支架主体20的接合 部形成密闭结构,关于打印机1的细部结构,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中心思想的范围内任 意地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介质支承单元,该介质支承单元对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中被 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卷绕为圆筒状而成的圆筒状记录介质进行支承,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利用支承轴支承所述圆筒状记录介质,在所述支承轴的轴端具有手 动卷绕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上设置于设有手动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机 构进行反转动作的第二旋钮或者用于自动使所述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关部的一侧 的相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记录装置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具有将由所述支承轴支承的所述圆筒状记录介质覆盖的罩,所述第 一旋钮露出在所述罩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牵引器单元的介质供给部配置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后方侧,所述牵引器单元供 给具备边缘冲孔的连续片形态的另外一种记录介质,所述介质支承单元配置在所述介质供给部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前部设置有卡止爪,该卡止爪卡止于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后 方开口的卡止槽中,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后部底座载置于收容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主体壳体的平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支承轴配置在比所述后部底座靠前方的位置。
7.—种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记录装置主体上具有介质支承单元,该介质支承单元对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中被进 行记录的记录介质卷绕为圆筒状而成的圆筒状记录介质进行支承,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利用支承轴支承所述圆筒状记录介质,在所述支承轴的轴端具有手 动卷绕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上设置于设有手动使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机 构进行反转动作的第二旋钮或者用于自动使所述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开关部的一侧 的相反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记录装置主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承单元具有将由所述支承轴支承的所述圆筒状记录介质覆盖的罩,所述第 一旋钮露出在所述罩外。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牵引器单元的介质供给部配置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后方侧,所述牵引器单元供 给具备边缘冲孔的连续片形态的另外一种记录介质,所述介质支承单元配置在所述介质供给部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前部设置有卡止爪,该卡止爪卡止于在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后 方开口的卡止槽中,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后部底座载置于收容所述记录装置主体的主体壳体的平面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支承单元的支承轴配置在比所述后部底座靠前方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利用输送机构输送卷绕为圆筒形状的记录介质并使用该记录介质时,能够使输送机构反转并卷绕回收记录用纸的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供给结构。打印机主体具有供给圆筒纸的圆筒纸支架(2),圆筒纸支架(2)利用支承轴支承圆筒纸,在支承轴的轴端设有手动卷绕圆筒纸的圆筒纸卷绕旋钮(25),圆筒纸卷绕旋钮(25)在打印机主体上设置于设有手动使输送圆筒纸的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送纸旋钮(46)或者用于自动使输送机构进行反转动作的显示/操作部(13)的一侧的相反侧。
文档编号B41J15/04GK102120388SQ20101056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熊崎昌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