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318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以及包含所述热转印层压膜和热转印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自过去以来,为了图像保护,将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热转印图像保护层层压于形成在打印纸上的图像上,所述图像是通过例如使用升华染料或热扩散染料而由升华型热转印方法形成的图像。作为热转印图像保护层的层压方法,已知利用加热辊的在油墨图像上进行热压结合的方法。还已知构建含有基体膜和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形成在基体膜上的热转印图像保护层的图像层压膜并且利用热印头等仅将热转印图像保护层的加热部分转移到图像上的方法,即利用热转印层压膜的方法(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58-14739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0-23096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0-204397号公报)。例如,可以预期通过如上所述将热转印图像保护层层压到所形成的图像上可以改善图像的保存稳定性。此外,提出了通过图像保护层形成所希望表面形态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9-292041号公报提出了,通过增强表面光滑性能够实现较之现有技术更有光泽的图像的超光泽热转印层压膜。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9-202598号公报(此后称为专利文献5)提出了一种形成含有珍珠光泽的颜料并且具有虹膜颜色和金属光泽的图像的方法。具体地,专利文献5提出了一种这样的热转印片材,其中,在背面层上层压基体片材,该基体片材的表面上依次层压含有颜料或染料的第一着色剂和剥离层,并且在剥离层的表面上层压含有珍珠光泽颜料的第二着色剂。然而,在专利文献5中,利用热转印片材和中间热转印片材形成图像的方法中为了形成用于保护形成的图像的保护层,需要分别独立提供含有珍珠光泽颜料的第二着色层和用于保护图像的保护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需要一种能够赋予形成的图像珍珠光泽的热转印层压膜和热转印片材,以及包括这种热转印层压膜和热转印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基体膜和图像保护层的热转印层压膜。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基体膜上,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pearlpigment),其中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在通过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时,将热转印层压膜中的图像保护层从基体膜上剥离,并且转印到形成的图像上,结果例如改善了图像保存性质。此外,因为图像保护层包含珍珠色颜料,所以可以将珍珠光泽赋予图像。
包含在图像保护层中的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结果,珍珠光泽可以充分地赋予形成的图像,并且可以获得足够的透过性以保持图像品质。珍珠色颜料的粒度(颗粒尺寸)为大于或等于5 且小于或等于25 Pm。采用这样的粒度,可以形成图像保护层而不会妨碍生产率。图像保护层可以额外包含紫外吸收剂。此外,紫外吸收剂在图像保护层中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例如为大于或等于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50质量份。因为图像保护层包含紫外吸收剂,所以可以抑制由于紫外射线引起的珍珠色颜料的变性。
热转印层压膜还可以包含由耐热树脂形成并且被设置在基体膜和图像保护层之间的非转印剥离层(untransferring release layer)。采用这种结构,图像保护层可以容易地从热转印层压膜上剥离并且还可以容易地热转印到成形的图像上。热转印层压膜还可以包含设置在图像保护层上的粘着层。采用这种结构,在剥离图像保护层时,图像保护层可以容易地结合到待记录介质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含基体膜、图像保护层和油墨层的热转印片材。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基体膜上,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其中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油墨层被设置在基体膜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含输送机构、热转印片材、行进机构和热转印头。上述输送机构被构造成以预定方向输送待记录介质。热转印片材包含图像保护层和油墨层。图像保护层被热转印从而保护图像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其中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油墨层通过被热转印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行进机构被构造成使热转印片材行进。热转印头被构造成使热转印片材中的油墨层和图像保护层之一热转印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保护通过热转印方法形成的图像并赋予该图像珍珠光泽。参考以下如附图所阐述的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


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材的结构的示图,其中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100具有多层结构,由基体膜11、非转印剥离膜12、图像保护层13、粘着层14、耐热滑性层15和底涂层(primer layer) 16构成。如图I所示,热转印层压膜100包含基体膜11和图形保护层13,图像保护层13形成在基体膜11上。底涂层16和非转印剥离层12设置在基体膜11和图像保护层13之间,并且粘着层14形成在图像保护层13上。此外,在基体膜11的另一侧的表面上形成耐热滑性层15。应当注意,如果需要,底涂层16、非转印剥离层12、粘着层14和耐热滑性层15可以省略。(基体膜)基体膜11包括例如透明塑料膜。基体膜11并未特别限定,其包括通用塑料膜,诸如聚酯膜、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以及超级工程塑料膜,诸如聚酰亚胺膜。上述材料能够保持层压层并且对于热转印期间施加的热量具有足够的耐受性。此外,拉伸加工方法诸如双向拉伸和纵向拉伸通常适于作为形成基体膜11的方法,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足够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等即可。(底涂层)底涂层16形成在基体膜11的表面上。底涂层16由例如聚氨酯基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或聚酯基树脂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底涂层16的材料可以基于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使用的树脂类型进行适当地选择。应当注意,因为底涂层16是为了增强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之间的粘着性,所以在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之间存在足够粘着性的时候可以省略底涂层16。
通常,在基体膜11的拉伸加工之前,形成厚度为若干Pm的底涂层16。此后,通过使基体膜11经受例如双向拉伸加工,可以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底涂层。底涂层16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其仅需要是均匀的且例如为Ium以下。(非转印剥离层)非转印剥离层12形成在底涂层16上。非转印剥离层12由耐热树脂形成,所述耐热树脂诸如为聚乙烯缩乙醛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这些的共聚物、聚乙烯醇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砜树脂、聚醚醚酮树脂、聚砜树月旨、和纤维素衍生物。通过提供由上述材料形成的非转印剥离层12,可以容易地从基体膜11上剥离图像保护层。存在各种各样的用于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的方法,诸如凹版涂布、凹版反向涂布、和辊涂,这些方法涂覆含有上述树脂的涂料液体,然后使其干燥。此外,非转印剥离层12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采用例如约0. I至5-的涂布厚度,可以获得足够的耐热性,并且还不会损害非转印剥离层12的功能。(图像保护层) 图像保护层13形成在非转印剥离层12的表面上。图像保护层13包含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热塑性树脂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通过热转印方法形成图像时,将图像保护层13从非转印剥离层12上剥离并转移到形成的图像上,结果例如改善了图像保存性质。此外,通过包含在图像保护层13中的热塑性树脂可以赋予形成的图像各种功能,例如,耐气体性、耐光性、耐增塑剂性、耐磨性、耐皮脂性、以及赋予可书写性/可印花性、赋予打印物的表面哑光性(matte)、等等。此外,可以通过在热转印器件非均匀地改变能量来形成诸如粗糙哑光表面的所需表面形态。因为图像保护层包含珍珠色颜料,所以可以通过简单、廉价的方法赋予图像珍珠光色。珍珠色颜料通常是这样的颜料,其中天然云母被诸如氧化钛和氧化铁的金属氧化物包覆,并且因为进入具有高折射率的氧化钛层和具有低折射率的云母及其外周介质之间的边界的光线通常引起多重反射而显示珍珠光泽。此外,可以使用人工合成的被金属氧化物包覆的氧化铝片、人工合成的被金属氧化物包覆的硅石片、表面被氧化钛包覆的片状玻璃基质等等。更具体地,作为可以用在这项技术中的珍珠色颜料,存在可得自Merck & Co.,Inc.的珍珠色颜料("IriodinlOO"系列、"Iriodin200"系列、"Iriodin300"系列、"Iriodin500"系列、"Biflair"系列、"Xirallic"系列等)。在"IriodinlOO"系列中,银白色的珍珠光泽通过氧化钛的覆盖率和粒度的不同来获得,采用大粒度可以获得闪耀的金属光泽,而采用小粒度可以获得柔和的丝般光泽。"Iriodin200"系列是虹膜色的,其可以通过氧化钛层的厚度使入射光一部分透过从而使其分成反射色和透过色。在"Iriodin300"系列中,天然云母的表面被氧化钛包覆,并且向其中添加氧化铁,从而可以获得单色的珍珠光泽和颜色。此外,在"Iriodin500"系列中,天然云母的表面被氧化铁直接包覆从而获得很强的着色力和光泽方面的效果,而且其颜色是金属色的。"Biflair"系列是铋基(氧氯化铋)珍珠色颜料,采用该系列可以获得强亮度(brightness),同时展现与云母基珍珠色不同的光泽。"Xirallic"是一种具有新效果的颜料,其中人工合成的氧化铝片被金属氧化物包覆并且能够提供亮度、深度和高饱和度方面的设计。图像保护层13中,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0. 5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如果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小于0. 5质量份,那么可能无法赋予足够的珍珠光泽;而如果该含量超过10质量份,那么可能降低透过性。只要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那么就可以为形成的图像充分地赋予珍珠光泽,并且可以获得足够的透过性从而保持图像质量。珍珠色颜料的粒径并未特别限定,其例如为大于或等于5 且小于或等于25 u m。图像保护层13通过例如凹版涂布形成,通常使用具有150至250LPI的凹印印板滚筒。此时,当珍珠色颜料的粒度为25 以下时,可以容易地形成图像保护层13并且可以保持生产率。此外,当粒度为5 以上时,可以为形成的图像赋予在视觉上足够辨识的珍珠光泽。
此外,图像保护层13可以包含紫外吸收剂。当珍珠色颜料由例如铋基材料形成时,珍珠色颜料可能对紫外射线具有不稳定的性质。为了抑制这种不稳定,使用水杨酸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苯并三唑衍生物、草酸苯胺(oxalic anilide)衍生物等作为紫外吸收齐U。由于图像保护层13中包含的紫外吸收剂,珍珠光泽可以更廉价、稳定地展现。此外,紫外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为5质量份以上50质量份以下。采用这个含量,可以充分地展现紫外吸收效果,而对图像保护层13的特性没有影响。作为形成图像保护层13的方法,除了凹版涂布以外还存在诸如凹版反向涂布和辊涂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涂覆含有树脂、珍珠色颜料等的涂料液体,并使其干燥。此外,图像保护层13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其可以任意设定,从而涂层厚度落入例如0. I至20 的范围。(粘着层)粘着层14形成在图像保护层13的表面上。粘着层14由诸如聚酯类、丙烯酰类、纤维素类、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类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但并未特别限定,只要它可以容易地将图像保护层结合到待记录介质侧即可。作为在基体膜11上形成粘着层14的方法,存在诸如凹版涂布、凹版反向涂布和辊涂等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涂覆含有上述树脂的涂料液体,并使其干燥。此外,粘着层14的厚度并未特别限定,其可以任意设定,从而涂层厚度落入例如0. I至IOym的范围。(耐热滑性层)耐热滑性层15形成在基体膜11的背表面上。提供耐热滑性层15使得热转印头(未示出)和基体膜11能够行进而没有彼此粘附或融合。应当注意,特别是在基体膜11的耐热性和滑动性质良好时,不必提供耐热滑性层15。用于形成耐热滑性层15的材料并未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高耐热性并且在加热期间、甚至在未加热时可以在热转印头和耐热滑性层15之间保持摩擦系数。该材料的实例包括乙酰基纤维素、聚乙烯乙缩醛树脂、聚乙烯基丁缩醛树脂。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100中,图像保护层13包含珍珠颜料。因此,通过将图像保护层13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会改善已形成图像的图像保存性质并且可以为形成的图像赋予珍珠光泽。换句话说,可以容易、廉价地形成具有珍珠光泽的图像。此外,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采用这样的含量,可以为形成的图像充分地赋予珍珠光泽,并且可以获得足够的透过性从而保持图像质量。〈第二实施方式〉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将省略或简化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和操作的部件的描述,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件。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200具有多层结构,由基体膜11、非转印剥离膜12、图像保护层13、耐热滑性层15和底涂层16构成。在图像保护层13可以轻易转印到形成的图像上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不需要提供粘着层14。结果,减少了热转印层压膜200的生产工艺的数量,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廉价地生产热转印层压膜200。<第三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将省略或简化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和操作的部件的描述,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件。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300具有多层结构,由基体膜11、图像保护层13、粘着层14、和耐热滑性层15构成。在图像保护层13可以容易地从基体膜11剥离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不需要提供非转印剥离层12和底涂层16。结果,减少了热转印层压膜300的生产工艺的数量,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廉价地生产热转印层压膜300。 〈第四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的结构实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将省略或简化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和操作的部件的描述,将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件。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层压膜400具有多层结构,由基体膜11、图像保护层13、和耐热滑性层15构成。在图像保护层13可以轻易地从基体膜11剥离并且可以轻易地转印到形成的图像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不需要提供非转印剥离层12、粘着层14和底涂层16。结果,减少了热转印层压膜400的生产工艺的数量,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廉价地生产热转印层压膜400。<第五实施方式>具有上述结构的热转印层压膜可以用在热转印片材(诸如墨带)中。此外,将描述具有热转印层压膜100的结构的热转印片材。[热转印片材]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材的示意图,其中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的截面图。热转印片材30包括基体膜11、形成在基体膜11上的图像保护层13和油墨层31。在热转印片材30中基体膜11的第一表面SI侧,沿着热转印片材30的输送方向经由底涂层16形成黄色(Y)、洋红色(M)和青色(C)油墨层31(31Y、31M、31C)。还在基体膜11的第一表面S I侧,经由底涂层16形成非转印剥离层12、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在基体膜11的背表面(第二表面S2)上,形成耐热滑性层15,从而降低热转印头和墨带之间的摩擦并且使热转印片材30能够稳定地行进。应当注意,非转印剥离层12、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以及其上设置有上述各层的基体膜11、底涂层16和耐热滑性层15的一部分形成参照图I的上述热转印层压膜100。应当注意,在基体膜11和非转印剥离层12具有足够粘着性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底涂层16。此外,在图像保护层13可以轻易地从基体膜11剥离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非转印剥离层12 ;以及在图像保护层13可以轻易地转移到成形的图像上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粘着层14。此外,在基体膜11的耐热性和滑动性质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耐热滑性层15。油墨层31 (31Y、31M、31C)和热转印层压膜100依次循环形成,并且热转印层压膜100紧跟着油墨层31(31Y、31M、31C)设置。此外,在热转印片材30中,传感器标记35形成在油墨层31 (31Y、31M、31C)的各端部,并且形成在热转印层压膜100附近。油墨层31(31Y、31M、31C)通常由升华染料形成。此外,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以包括纤维素类树脂,诸如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丁酸乙酸酯纤维素和乙酸酯纤维素;乙烯基树脂,诸如聚乙烯醇、聚乙烯丁缩醛、聚乙烯基乙缩醛、聚乙烯乙酸酯和聚苯乙烯;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或各种其他树脂。油墨层31(31Y、 31M、31C)的颜料染料分散在或溶解在粘结剂树脂中。颜料染料的材料并不需特别限定,具体材料如下。具体地,作为黄色染料,使用例如偶氮染料、双偶氮染料、次甲基染料、苯乙烯基染料、吡啶酮-偶氮染料或其混合物。作为洋红色染料,使用例如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苯乙烯基染料、杂环偶氮染料及其混合物。作为青色染料,使用例如蒽醌染料、萘醌染料、杂环偶氮染料、靛苯胺染料(及其混合物。应当注意,通常使用多种类型的染料的混合物作为颜料染料。通常,使用具有热转移性从而使得颜料染料分子单元能从油墨层31内部向外热扩散的染料作为颜料染料。颜料染料所必需的特征使例如,在热转印头的热能量范围内不会热分解、合成简单、图像保护性质优异(相对于加热、光线、温度、药品稳定)、吸收波长范围优异、难以在油墨层中引起重结晶。在利用热转印片材30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热转印打印机)进行热转印打印时,可以通过如下获得所需图像通过打印机的热转印头将热转印层压膜100中的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部分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换句话说,在对热转印片材30的油墨层31进行热转印而形成图像之后,在形成在热转印片材30—部分上的热转印层压膜100中的非转印剥离层12和图像保护层13的边界处进行剥离,从而将其上的图像保护层13和粘着层14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在这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片材30中,图像保护层13包含珍珠色颜料。因此,通过将图像保护层13热转印到油墨图像上,会改善形成的图像的保存性质等,并且可以赋予图像珍珠光泽。换句话说,可以容易地、廉价地形成具有珍珠光泽的图像。此外,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采用这样的含量,可以为形成的图像充分地赋予珍珠光泽,并且可以获得足够的透过性从而保持图像质量。<第六实施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打印机)中可以使用上述结构滑的热转印片材30。[图像形成装置]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5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结构图。图像形成装置50包括作为输送机构的承纸卷轴(platen)65、热转印片材30、作为行进机构的供给卷筒61和卷取卷筒62、和热转印头51。供给卷筒61供给热转印片材30,卷曲卷筒62卷曲收取热转印片材30。同时,导向卷筒63和64将热转印片材30引导至打印位置。热转印头51设置在导向卷筒63和64之间。通过旋转待记录介质71 (此后被称为接受片材71),承纸卷轴65将接受片材71输送至对应于热转印头51的打印位置。可以通过热转印打印的纸张(诸如打印纸)被用作接受片材71。以下将描述该结构中主要部分的实例。
采用传动马达(未示出)以旋转方式驱动的卷取卷轴62卷曲收取缠绕在供给卷轴61上的热转印片材30,同时通过导向卷轴63和64支撑。扭距限制器(未示出)例如设置在供给卷轴61中,并且通过恒定扭距向热转印片材30施加后张力(back tension)。此夕卜,在卷取卷轴62中,例如设置有由光传感器(未示出)构成的卷取检验编码器。如上所述,可以在热转印片材30上以预定长度施加例如黄色、洋红色和青色染料作为相应于一页的染料。此外,在热转印片材30上,在相应于一页的染料的头位置应用页头标记和缠绕直径标记,并且在各染料的头位置应用用于识别颜色的颜色识别标记。该标记相当于前述传感器标记35 (见图5)。结果,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热转印片材30的行进路径中的光传感器52探测页头标记和颜色识别标记,并且基于探测结果进行染料的头位置在热转印片材30上的定位。

尽管未示出,热转印头5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到通过旋转轴以可旋转方式保持的加压杆53 (pressurization lever)的末端。加压杆53的另一端经由链接单元(link)以可滑动方式连接到梳板(comb plate)。结果,由于梳板通过头传动马达以可旋转方式传动,所以热转印头51可上升、下降,并且可定位在头可以纵向移动的中间位置、位于中间位置的上方并且远离墨带的初始位置、和位于中间位置的下方并且在该位置该头接触接受片材71的末端位置。结果,热转印头51在加载热转印片材30时移动到初始位置,并且在接受片材71安装在承纸卷轴65上时移动到末端位置。通过例如安装在梳板的缺口位置附近的光传感器探测头单元的上升和下降。热转印头51被构造成端面型(end face type)并且经由热转印片材30在接受片材71的整个宽度方向上接触接受片材71。结果,随着接受片材以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移动,在接受片材71的整个表面上打印了所需图像。利用具有上述主要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50,在接受片材71上打印了所需图像。然后,将描述在打印纸上形成图像的方法。作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50中的热转印片材,使用例如这样的热转印片材30,其中如图5所示,黄色油墨层31Y、洋红色油墨层31M、青色油墨层31C和图像保护层13以从卷取侧(卷取卷轴)到供给侧(供给卷轴)的次序重复排列。通过使用图像形成装置50,黄色分量、洋红色分量和青色分量的图像相对于设置在接受片材71的接受层(打印表面)侧以所规定的次序进行升华热转印,然后图像保护层13相对于整个打印表面进行升华热转印。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50中,通过与其他颜色信息的图形形成相同的工艺来实施利用图像保护层13的层压工艺。上述颜色打印中,在打印图像之后,使图像保护层13形成在图像的表面上,从而增强耐光性、耐皮脂性等等。因此,可以抑制打印图像的颜色降解,并且增强保存性质。此夕卜,因为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所以可以为形成的图像充分地赋予珍珠光泽,并且可以获得足够的透过性从而保持图像质量。此后,将描述本发明的热转印层压膜的实施例。[热转印层压膜的制备]将表I所示的非转印剥离层的组合物以I. 0 ii m的干燥厚度涂覆到具有4. 5 ii m厚度的基体膜(聚酯,来自三菱树脂株式会社的K604E4. 5W)上,并且进行干燥(90°C,lmin),结果形成非转印剥离层。[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转印层压膜,其包括 基体膜;和 图像保护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其中所述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I的热转印层压膜,其中,所述珍珠色颜料的粒度为大于或等于5pm且小于或等于25 u m。
3.根据权利要求I的热转印层压膜,其中,所述图像保护层还包含紫外吸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热转印层压膜,其中,在所述图像保护层中所述紫外吸收剂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50质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I的热转印层压膜,其还包含非转印剥离层,所述非转印剥离层由耐热树脂形成,并且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和所述图像保护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的热转印层压膜,其还包含设置在所述图像保护层上的粘着层。
7.一种热转印片材,其包含 基体膜; 图像保护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其中所述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和 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的油墨层。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含 输送机构,被构造成以预定方向输送待记录介质; 热转印片材,所述热转印片材包含图像保护层和油墨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热转印从而保护图像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其中所述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 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所述油墨层通过被热转印到所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行进机构,被构造成使所述热转印片材行进;和 热转印头,被构造成使所述热转印片材中的所述油墨层和所述图像保护层之一热转印到所述待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层压膜、热转印片材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热转印层压膜包括基体膜和图像保护层。所述图像保护层被设置在所述基体膜上,并且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珍珠色颜料,其中所述珍珠色颜料的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大于或等于0.5质量份且小于或等于10质量份。
文档编号B41M5/42GK102653192SQ201210047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安松亮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